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5 七律·長征教案_第1頁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5 七律·長征教案_第2頁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5 七律·長征教案_第3頁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5 七律·長征教案_第4頁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5 七律·長征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單元集體備課本單元以“革命歲月”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七律長征生動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狼牙山五壯士 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五名八路軍戰士保家衛國的壯舉;開國大典記錄了新中國成立慶典的宏大壯闊場面;燈光回憶了解放戰爭時期以郝副營長為代表的戰士為革命勝利英勇獻身的一段往事。整個單元既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又豐富而不單調。雖然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爭階段的事情,但其表現的精神主旨是統一的,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單元語文要素在課時中的梯度序列內容教學要點字詞識寫會寫32個字,會寫40個詞語。欣賞書寫作

2、品,能做到規范書寫,養成自我檢視的習慣。語言積累朗讀并背誦關于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名人名言。背誦七律長征。閱讀理解能讀出詩歌的磅礴氣勢,說出詩句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結合相關背景資料和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革命先烈熱愛祖國、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體會課文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讀句子,體會重復用語的妙處。口頭表達演講時能做到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演講時能利用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書面表達能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要求寫好演講稿。能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場面,既關注整個場景,又注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寫出活動中的體會。學習用多種形式來替代“說”,讓

3、表達更生動。實踐活動閱讀革命題材書籍,觀看革命題材電影,訪問經歷革命戰爭的老人,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等。結合“閱讀鏈接”,開展專題閱讀活動,把握內容,體會情感。5七律長征【教學目標】1會寫“律、崖”等4個字。2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背誦課文。3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重難點】1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背誦課文。2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窘虒W準備】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時預習卡。2準備資料:查找紅軍長征的相關資料;了解作者毛澤東;“狀元成才路”多媒體課件?!窘虒W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律、崖”

4、等4個字。2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背誦課文?!窘虒W過程】板塊一激情導入,理解詩題1激情導入。引導交流:八十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二萬五千里長征。(板書:長征)你對長征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2補充資料:課件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及長征相關背景知識,簡要介紹長征。3導入課文題目: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同志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板書:七律)4指導書寫“律”。(“律”字的橫畫較多,提醒學生注意不要多寫或漏寫,還要注意不同位置橫畫的長短不同。)5齊讀題目,教師設問:“七律”是詩體名,它有什么特點?打開課本,數一數,這首詩總共幾行?每句幾個字?6簡要介紹“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詩

5、的簡稱,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韻可不押韻,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究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對仗。【設計意圖】學生對背景資料的查找、整理與交流,以及教師的適時補充,可以加深學生對長征和“七律”的了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作鋪墊。板塊二初讀詩文,讀通讀順1教師范讀。課件出示詩文,配樂朗誦詩文,讀準節奏。2.學生自讀。自由朗讀這首詩,把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3同桌互讀。與同桌互讀互聽,互查字音是不是讀準了,詩句是不是讀順了。4出示生詞:等閑、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鐵索、大渡河。(1)指名試讀。相機正音,指導讀好“逶迤”“岷山”。(2)全班齊

6、讀。(3)詞語理解。讀“逶迤”,猜意思。引導: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走之,走著走著,你們看(教師在黑板上畫長長的波浪線)同學們能猜出詞語的意思嗎?(指名猜)課件出示“逶迤山形圖”,教師介紹:“逶迤”就是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綿延不絕的樣子。讀“磅礴”,猜意思。引導: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石字旁,而且筆畫都很多,“磅”字有15畫,“礴”字有21畫,這么多筆畫放在一起,就像兩座巨大無比的石頭山。(課件出示“磅礴山勢圖”)(4)書寫指導。區分“崖”和“涯”:“崖”是山字頭,與山有關;“涯”與水有關,泛指水邊。 區分“渡”和“度”:“渡”是左右結構,與水有關,表示橫過水面。提示:“索”的下面不要誤寫成

7、“系”。5指名試讀:請一個學生把全詩讀給大家聽,其他學生發表意見。6提示節奏:這是一首律詩,一般按照“二二三”的節奏停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7齊讀詩歌:注意讀準節奏,讀出氣勢。【設計意圖】識字、寫字、理解詞語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抓住漢字“以象見義”的詩性特征,引導學生揣摩字詞的音、形、義。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到讀準節奏、讀出氣勢,為理解詩的大意打下堅實的基礎。板塊三再讀詩句,了解大意1默讀并思考:聯系教材上的插圖,結合注釋以及查閱的相關資料,想一想這首詩的大概意思。2小組交流:說大意,提出疑惑并嘗試解決。3匯報交流:用自

8、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提出疑惑并嘗試解決。(全詩大意: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遇到的一切艱難困苦,把萬水千山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的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晃動著,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4再讀課文:哪兩句詩概括了整首詩的意思?(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5合作朗讀:教師讀第一、二句,男生讀第三、四句,女生讀第五、六句,齊讀第七、八句?!驹O計意圖】理解詩歌大意是教學的重點之一。這一

9、環節讓學生在對照注釋自學的基礎上,提出疑惑并嘗試解決,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補充相關的資料,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2課時【課時目標】1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背誦課文。2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窘虒W過程】板塊一重溫詩句,提煉主線1讀詩句,談感受:上節課我們初讀了七律長征,結合資料了解了長征。長征和紅軍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長征:艱難險阻紅軍:不怕困難、豪邁、豁達)2讀詩引句:文有文心,詩有詩眼。詩中的哪兩句詩概括了整首詩的意思?課件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順勢板書“遠征難、只等閑”)3理解詩眼,指導朗讀。(1)理解“等閑”:比

10、如“我們絕非等閑之輩”,這句話中的“等閑”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詩眼中的“等閑”也是平常的意思。(2)理解“萬水千山”:這句詩中的哪個詞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萬水千山)詩人在詩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嶺烏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3)引發質疑:紅軍在長征途中僅僅經歷了這幾座山、這幾條河嗎?課件出示:資料袋1934年10月,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進行長征。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座座大山,跨過多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與第一方面軍會

11、合,長征勝利結束。(4)引導揣摩:紅軍長征經過11個省,翻越座座大山,跨過多條大河,行程約二萬五千里。詩人為什么只選這幾座山、這幾條河來寫呢?(這幾座山、這幾條河是長征途中最難跨越的,它們只是萬水千山的代表。)(5)指導朗讀?!驹O計意圖】“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總領全詩。教師根據詩歌先總后分的結構特點,聚焦詩眼,輻射全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詩句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學過程便焦點突出,主線明晰,不枝不蔓。板塊二品讀詩句,感悟詩情1品讀第三、四句。(1)過渡:漫漫征途中,紅軍戰士把哪些“難”視為“等閑”之事呢?詩中哪幾個畫面形象地描繪了遠征之難?(五嶺逶迤、烏蒙磅礴、水拍云崖、橋橫鐵索、

12、千里雪)(2)課件出示“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兩句詩,并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對五嶺和烏蒙山有更直觀的印象。指導朗讀:讀出五嶺連綿不斷的感覺,讀出烏蒙山高大、巍峨、高聳入云的氣勢。引導想象:紅軍在翻越五嶺和烏蒙山的途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山高林密、天寒地凍、腹背受敵等)合作朗讀,教師讀每句的前4個字,學生讀后3個字。引導發現: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合作朗讀中你發現了什么?(詩句運用了夸張、對比的手法。)指導朗讀:透過這些夸張、對比,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無畏 樂觀)把你的體會融入詩句并讀出來。(3)回扣詩眼:面對艱難,紅軍是如此的毫不畏懼、從容不迫!難怪詩人這樣贊嘆齊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

13、千山只等閑”。2品讀第五、六句。(1)過渡:如果說翻越五嶺、烏蒙山展現的是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難,那么渡過金沙江、大渡河,則展現的是紅軍克服戰斗的艱難。(2)課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引導質疑:讀了這兩句,你有什么疑問?預設:云崖為什么會“暖”?鐵索為什么會“寒”?聽故事感受“暖”:課件出示金沙江圖片,教師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峭壁,敵人又設重兵把守。敵人本想憑借這道天險阻擋紅軍北上,消滅紅軍。然而我們的紅軍足智多謀,來到金沙江南岸后,運用調虎離山之計,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巧妙地渡過了金沙江。)讀出

14、“暖”之歡:盡管金沙江地勢險要,又有敵人重兵把守,但紅軍戰士憑借非凡的勇氣和智慧,順利渡江。想一想,此時此刻,紅軍戰士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高興、喜悅)這種心情,詩中用了一個字來形容,這就是“暖”。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讀出紅軍戰士此時此刻的心情??匆曨l領悟“寒”:(課件播放飛奪瀘定橋電影片段,最后定格在光禿禿的十三根鐵索上。)看到這段視頻,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場戰斗?(預設:激烈、慘烈、殘酷)讀出“寒”之悲:這是一場關系到紅軍生死存亡的殊死搏斗,這是一場激烈、殘酷的戰斗!戰斗結束后,看,這瀘定橋的鐵索上似乎還殘留著硝煙、彈痕和戰士們的鮮血??吹竭@鐵索,你的心情怎么樣?(預設:難過、悲痛、悲

15、傷)詩中有一個字可以概括同學們現在的種種心情,這個字就是寒。請大家讀一讀,讀出“寒”所概括的種種心情。指導朗讀:“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難;“水拍云崖”“橋橫鐵索”,更難。但面對不同的困難時,紅軍戰士在戰勝困難后,也會有不同的心情。讀這兩句,讀出兩種不同的心情。(3)回扣詩眼:千難萬險無論是險惡的山水,還是猛烈的炮火,都無法阻擋紅軍前進的腳步。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齊讀)3品讀第七、八句。(1)過渡:紅軍經歷了“五嶺逶迤”“烏蒙磅礴”“水拍云崖”“橋橫鐵索”這樣的重重難關,但漫漫長征路還有最后一個難關?,F在,讓我們走進“岷山千里雪”的畫面中,感受長征途中最艱難、最悲壯的征程之

16、一。(2)課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出示岷山天險的資料,感受翻越岷山之難。簡單介紹紅軍長征翻越岷山的背景,引導學生感受紅軍翻越岷山之喜:這是長征的最后階段,紅軍翻越岷山,距離陜北根據地不遠了,艱難而偉大的長征勝利在望,不由得“喜”由心生。指導朗讀:經歷了無數的艱險,只要再翻過岷山,長征就勝利結束了,紅軍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個個笑逐顏開。齊讀詩句,讀出紅軍的欣喜之情。(3)回扣詩眼:勝利在望,紅軍戰士真是一個比一個高興,一個比一個喜悅呀!越過逶迤磅礴的五嶺、烏蒙山和白雪皚皚的岷山,紅軍用堅實的腳步告訴我們(齊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渡過洶涌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紅

17、軍用鮮血和生命告訴我們(齊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驹O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五嶺的“逶迤”和烏蒙山的“磅礴”,并想象紅軍翻越這些大山時的艱難;通過講述背后的故事和播放短視頻,引導學生感受金沙水拍云崖的“暖”、大渡橋橫鐵索的“寒”;用引述資料和簡單介紹歷史背景的方式,讓學生感受紅軍跨越岷山千里雪時的“喜”。用不同的方法將詩中的五個典型畫面引向縱深,讓學生對長征之難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更深刻地領悟到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板塊三背誦詩句,拓展延伸1引背詩文:面對跨越半個中國的漫漫征程,面對萬水千山、千難萬險,偉人毛澤東用了兩句詩表達他和紅軍戰士的豪情。這兩句詩是紅軍不

18、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指名背)(1)(課件出示:五嶺山脈、烏蒙山圖片)連綿不斷、巍峨險峻的群山,見證了長征的艱難,也見證了紅軍不怕困難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此情此景對應的是哪兩句詩?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女生齊背)(2)(課件出示:金沙江、瀘定橋圖片)這兩個地方記錄著兩次讓人難以忘懷的戰斗,也抒發了毛澤東和紅軍戰士們的兩種不同心境。此情此景對應的是哪兩句詩?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男生齊背)(3)(課件出示:岷山千里雪圖片)這是最艱難的一段歷程,只要戰勝艱難,勝利就在前頭!此情此景對應的是哪兩句詩?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全體學生齊背)2拓展延伸。課件播放電

19、影片段,出示毛澤東七律長征的書法作品,學生欣賞。3配樂齊誦:讓我們把長征刻進我們的記憶里,一起背誦七律長征。【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以靈活的方式,讓學生背誦課文,感受詩韻。其中,教師的提示語和引導語,具有對全詩和全課進行小結和回顧的作用。出示毛澤東七律長征的書法作品,讓學生換種方式讀詩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板塊四閱讀鏈接,感悟情懷1課件出示“閱讀鏈接”中的菩薩蠻大柏地。2簡單介紹背景。課件出示:菩薩蠻大柏地創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當時的江西省瑞金市城北30千米。1929年1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軍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戰斗),大獲全勝。1933年夏

20、天,毛澤東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這首詞以歡快的筆調,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大柏地雨后的壯麗景色。全詞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達了革命者對戰爭、對美的看法。3.齊讀詩詞,進一步感受毛澤東豪邁、樂觀的革命情懷?!驹O計意圖】閱讀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帶領學生進一步感悟偉人毛澤東豪邁的胸襟及革命情懷?!景鍟O計】5七律長征【作業設計】見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時作業?!窘虒W反思】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當年的長征早已成為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經歷過長征的先輩們也都成為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星。當我們再一次品讀七律長征這首詩時,仿佛又看到那高大蜿蜒的山、蒼涼的水,似乎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笑聲。但對于當代小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