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懸牽引技術操作手冊(共6頁)_第1頁
倒懸牽引技術操作手冊(共6頁)_第2頁
倒懸牽引技術操作手冊(共6頁)_第3頁
倒懸牽引技術操作手冊(共6頁)_第4頁
倒懸牽引技術操作手冊(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倒懸(do xun)牽引推拿技術手冊(草稿) 倒懸牽引推拿技術,是指人體在倒懸牽引床逆向(n xin)體位的牽引下,施以推拿手法,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倒懸牽引推拿(tun)技術是倒懸牽引床和推拿手法的結合,臨床不僅可以用于治療頸、肩、腰腿、關節痛,還可以用于胃下垂、子宮下垂、腎下垂等內科疾病的治療。一、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 DLC倒懸多功能牽引治療床,是一種醫用牽引治療設備,具有以下顯著特點:1.控制實用方便。2.使用安全、可靠。3、牽引力、角度定量準確直觀。4.平牽床的所有功能,可以進行斜位牽引和傳統的倒懸療法,利用人體自重治療,脊椎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再配合

2、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腰椎病,胃下垂等內科疾病安全而高效。(二)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步驟:包括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強壯手法,痛區手法。牽引方法:患者仰臥位于倒懸牽引床上,雙下肢利用牽引帶捆綁固定,然后將電動牽引床逐漸升起,為防治滑脫,可先將倒懸牽引床緩慢上升至60,稍作停頓,讓患者適應,然后再將倒懸牽引床升起至90,使患者最終呈“頭下腳上”的體位。 牽引下治療:1.放松手法:倒懸牽引下用滾、揉、推、按、震、點、一指禪推等手法放松,一般以患椎為中心,沿椎旁、棘突、橫突附著的肌腱、肌肉及雙下肢等疼痛敏感區進行放松,手法要柔和、輕松。2.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分為快速復位法和緩慢復位法。快速復位法用于青壯年和

3、健壯的老年患者,緩慢復位法用于兒童及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體質十分虛弱或急性期疼痛劇烈不能接受快速復位手法者。倒懸牽引下正骨法包括:前后抖動法:醫者雙手扶住患者雙肩進行前后抖動,手法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慢慢還原。左右搖擺法:醫者雙手托住患者腰部,助手先后分別站在患者左右側,一手推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與醫者配合,左右推動,幅度由小到大,由大轉小,慢慢還原。旋扳復位法:助手固定腰于正位,醫者環抱于患者的肩背部,先后分兩側進行左右旋扳法,聽到腰部“咔嗒”響聲即可停止。3.強壯(qingzhung)手法:包括捏拿法、彈撥法、拍打法和點穴法。根據病情選用,捏拿彈撥,主要作用于正骨后患椎旁仍存在的軟

4、組織硬結,對不能提拿的(如斜角肌、腰方肌)可用拇指彈撥或捏按。拍打法作用于脊柱深部軟組織,尤其椎前方的深肌及韌帶筋膜等一般手法難起作用的組織,且有一定的正骨作用。點穴法,可根據經絡,循經點穴,亦可在局部取穴和痛處取穴(阿是穴)。4.痛區手法:是推拿的傳統手法,即在疼痛(tngtng)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重點在脊柱部,痛區手法作為結束手法。痛區手法可根據不同癥狀選用興奮的或鎮靜的手法。輕松、鎮痛的手法:摩、按、揉、震、叩等。刺激、興奮的手法:捶、搓、捏、彈等。5.物理(wl)治療:倒懸牽引推拿治療后的輔助治療包括聲、光、電、熱、力、磁。其中超聲治療,能使堅硬的結締組織延長、變軟,對攣縮、緊張的肌

5、肉可使其纖維松弛而解痙,因而對強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作用。紅外線治療主要作用為溫熱作用,可以深透溫熱深層肌肉組織。微波治療對肥大脊椎炎有良好的消炎、解痙及止痛的作用,骨質增生和椎間盤變性的脊椎綜合征患者也可使用。磁療治療具有良好的鎮靜止痛作用和消炎消腫作用,還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二、常見疾病的倒懸牽引治療技術(一)腰椎間盤突出癥 本病多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變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血管,脊髓,馬尾神經等,產生腰痛、下肢放射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手法:推、揉、滾、點、

6、按、搖、扳、抖、分推。2.取穴:委中、環跳、秩邊、八髎、大腸俞、腎俞、阿是穴。3.操作方法:循經點穴法:由腰到腿,從委中至腎俞,施以點按的手法,每個穴位(xuwi)半分至一分鐘。分推擠壓法:由腰部至臀部(tn b),由脊旁向兩邊施以長手推法及分推法,然后擠壓痛點滾揉松腰法:用滾法和推法放松(fn sn)腰臀部軟組織。前后抖動法:醫者雙手扶住患者雙肩進行前后抖動,手法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慢慢還原。左右搖擺法:醫者雙手托住患者腰部,助手先后分別站在患者左右側,一手推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與醫者配合,左右推動,幅度由小到大,由大轉小,慢慢還原。旋轉扳腰法:助手固定腰于正位,醫者環抱于患者的肩背部

7、,先后分兩側進行左右旋扳法,聽到腰部“咔嗒”響聲即可停止。推搓平整法:雙手拇指由腰骶部至腰背部,進行分推手法,再分別在兩側進行揉搓法。揉捏順筋法:施以揉捏的手法,由大腿、臀部、腰骶部至腰背部進行順筋放松的手法拍打固定法:用空拳拍擊腰骶部及腰部,反復多次,輕而深透。痛區手法:最后于患者痛區施以局部手法,作為結束手法。(二)頸椎病 本病又稱為“頸椎綜合征”,它是由于頸段脊柱的慢性勞損、外傷或老年性退行性變而導致頸段血管、神經繼發性損害而發病的臨床多發病。本病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頸椎病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手法:推、揉、滾、點、按、搖、扳、分推。 2.取穴:

8、肺俞、天宗、肩井、大椎、肩貞、風池、天柱、頸百勞。 3.操作手法:倒懸牽引法:患者倒懸30-50仰臥位,施以一定重量以牽引頸部,角度和牽引力量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兩者成正比例關系。循經點穴法:患者倒懸30俯臥位,醫者在患者一側,由肩背部至頸部穴位施以點、按的手法,以酸脹為度,每穴半分鐘至一分鐘。頸部揉捏法:以揉捏法沿患者頸部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大圓肌、小圓肌等肌群進行揉捏,并由頸部至胸背部施以柔和深透的滾法,以松解頸部肌肉。彈撥松肩法:在頸部痛點及條索狀處行彈撥法,再用輕柔和緩的滾法和按揉法放松頸肩部軟組織。頸椎微調法:患者倒懸90,醫者在患者后面,升降牽引床或醫者采用坐位。由頸椎

9、至上胸段施以擠壓法以微調脊柱。項韌帶彈撥法:用大拇指沿患者項韌帶施以彈撥手法,由輕到重,并重點彈撥痛點及條索物處。左右搖擺法:醫者用雙手托住患者下頜關節部,左右搖擺,幅度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慢慢還原。頸椎斜板法:醫者一手扶住下頜關節,一手托住頭頂部,雙手配合向左右施以斜扳法,聽到有頸椎部“咔嗒”響聲即可停止推搓揉捏法:患者倒懸30仰臥位,醫者在患者一側,以雙手拇指由頸部至上胸段進行分推手法,再分別于患者兩側頸肩部進行揉搓。然后以揉捏、點按的手法,由頸部向肩部及肩胛部進行松解。痛區手法:最后于患者痛區施以局部手法,作為結束手法。(三)胃下垂 胃下垂(xi chu)是內臟下垂的一種,為一種慢性疾

10、病,是由于膈肌懸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韌帶(rndi)松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松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或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wi zhi)的改變的一種疾患。 1. 手法:推、揉、點、按、摩、擦。 2. 穴位: 中脘、天樞、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內關、足三里。 3. 操作方法:患者倒懸仰臥位90,屬患者全身放松,靠自身重力使胃體回納,3-5分鐘。患者倒懸仰臥位40,以一指禪推任脈,以中脘、天樞、中極、神闕、氣海、關元為重點,按揉、震顫中脘、神闕、關元,用掌摩法揉全腹,托胃法(用右手掌尺側緣自恥骨聯合處壓下,收腹腔內容物緩緩地向上推托之,使患者上腹部膨隆

11、,約需1至2分鐘后收手,如此做2-3遍),按揉內關、足三里兩穴。患者倒懸俯臥位30,推夾脊穴,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擦膀胱經,以透熱為度。三、禁忌癥1. 診斷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或伴有脊髓損傷癥狀的患者(hunzh),使用手法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傷的程度。2. 結核菌、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運動器官疾病(jbng),如頸椎結核、腰椎結核。3. 關節(gunji)與骨腫瘤患者。4. 有血液系統疾病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腦出血、血友病等。5. 嚴重心、腦、肺等器官疾病。6. 婦女在妊娠期、月經期。四、注意事項1. 診斷要明確,排除禁忌癥。2. 手法運動要準確,做到“手隨心轉,法從手出”。3

12、.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4. 推拿時間要靈活掌握,對初次倒懸牽引治療的患者時間不宜過長,防治帶來不適癥狀。5. 醫者保持好個人衛生,操作時不宜佩戴手表等裝飾品。6. 治療時要精力集中在治療中,術者要精力集中,避免談笑,不可漫不經心,不負責任。7. 首次預備進行倒懸牽引治療時,治療前一定要監測患者血壓,血壓偏高者,視其適應度決定是否可以治療。8. 捆扎的系帶要扎緊,防治滑脫,但也不能捆扎太緊,以免引起疼痛等情況的發生。9. 密切觀察牽引過程中患者的表情變化,如患者突然出現面色蒼白、汗出、心慌等癥狀,應及時停止治療。五、治療(zhlio)后的護理1. 操作(cozu)后護理1.1將倒懸(do xu

13、n)牽引床放平后,讓患者平臥休息20-30分鐘,使患者從生理和心理上充分適應體位的變化過程,并測量患者生命體征,詢問患者有無不適癥狀,以便及時處理。1.2觀察捆扎系帶的下肢部位皮膚顏色及溫度,以了解下肢末梢的血運情況,必要時用紅花油涂擦按摩或用溫熱水浴足,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溫經通絡的目的。2.日常護理2.1起居護理 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臥硬板床,頸椎病患者宜低枕,還應注意患病局部不宜過度活動和受壓,加強局部保暖,防止風寒邪侵襲,居住環境保持干燥。2.2飲食護理 加強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飲食清淡,營養、易消化,少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胃腸功能異常。2.3功能指導鍛煉 應指導患者積極進行脊椎活動功能鍛煉,如米字操、飛燕、拱橋等,注意用力不宜過猛,進入康復期可做太極拳、仰臥起坐、慢跑、倒行等體育鍛煉,以病人耐受力為量度,以恢復脊椎神經功能,使患者脊椎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參考文獻1 馮天有.中西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 羅才貴.推拿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3 嚴金林.倒懸牽引療法. 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8 4 龍層花.脊椎病因治療學. M香港:商務印書館,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