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端蓋塑料模具設計開題報告-(22)_第1頁
圓形端蓋塑料模具設計開題報告-(22)_第2頁
圓形端蓋塑料模具設計開題報告-(22)_第3頁
圓形端蓋塑料模具設計開題報告-(22)_第4頁
圓形端蓋塑料模具設計開題報告-(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圓形端蓋塑料模具設計 1. 畢業設計論文綜述題目背景、研究意義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1.1題目背景、研究意義在注塑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模具的設計和制造決定了塑料件的最終質量和本錢。所以我國模具設計及制造開展方向上提到,積極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模具CAD/CAM/CAE技術,提高模具設計的效率和模具制造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加快研究和自主開發三維CAD/CAM/CAE軟件,同時搞好引進軟件的二次開發,提高軟件智能化、集成化程度。 3我在學習模具成型工藝知識的同時,也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由此看出本次設計是非常有意義的。1.2.1 我國模具工業現狀及開展趨勢我國在注塑模技術開

2、發研究與應用方面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場,國內局部大中型企業先后引進了一些國外知名度較高的注塑模系統。同時,某些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也開場了注塑模系統的研制與開發工作,我國注塑模CAD/CAE/CAM研究始于07年代末,開展較為迅速多年來,我國對注塑模設計制造技術及其開發應用十分重視,在“八五期間,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四川聯合大學等單位聯合進展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注塑模CAD/CAE/CAM集成系統,并于1996年通過鑒定,局部成果己投入實際應用,使我國的注塑模研究和應用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目前擁有自主版權的軟件有,華中理工大學開發的塑料注塑模CAD/CAE/CAM系

3、統HscZ0,鄭州工業大學研制的,有待在試用中逐步完善。這些工程的成果對促進我國注塑模技術的迅速開展起了重要作用,使我國注塑模技術及應用水平很快提高。目前,我國經濟仍處于高速開展階段。一方面,國內模具市場將繼續高速開展,另一方面,模具制造也逐漸向我國轉移以及跨國集團到我國進展模具采購趨向也十清楚顯。因此,放眼未來,模具技術的開展趨勢主要是模具產品向著更大型、更精細、更復雜及更經濟的方向開展,模具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斷縮短,模具生產朝著信息化、無圖化、精細化、自動化的方向開展,模具企業向著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批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的方向開展。這對我們新時代的年輕

4、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時機也是一次強大的挑戰。模具工業的開展狀況近二十多年間,國外注塑模技術開展相當迅速。70年代許多研究者對一維流動進展了大量研究,由最初的CAD技術和CAM技術以圖紙為媒介傳遞信息向CAD/CAM一體化方向開展。80年代初開展三維流動與冷卻分析并把研究擴展到保壓分子取向以及翹曲預測等領域。80年代中期注塑模進入實用階段,出現了許多商品化注塑模CAD/CAE軟件,比擬著名的有;3.美國UG公司的UGllUNIGRAPHICSl系統等等.這些先進軟件的熟練掌握極大地促進了國外模具行業的開展。因此,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他們將朝著大型、精細、復雜與長壽命模具的方向開展。2. 本課題研究的

5、主要內容和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合理編制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藝。合理的設計塑件及模具成型零部件的構造以及工藝。初步掌握側向分型機構的構造設計和工藝性分析,設計圖樣要求符合最新制圖標準,表達完整,布局合理。 內容主要包括: 材料:ABS 生產批量:大批量 1、查找相關資料,進展塑件成型工藝性原材料,構造和尺寸分析; 2、注射機型號及工藝參數的選用; 3、擬定模具的構造形式:1分型面確實定;2型腔數量和排列方式確實定4、塑件的開模;5、選取標準模架 6、注射模的構造設計澆注系統設計,成型零件構造設計等,繪制模具構造草圖; 7、模具設計的有關計算包括注射機有關參數的校核等; 8、運用CAD繪制

6、總裝圖和個成型零件的二維圖形; 研究方案2.2.1 采用的研究思路與方法1、分型面的選擇1分型面應選擇在塑件的最大截面處。否那么,可能會無法脫模和加工型腔。無論塑件以何方位布置型腔,都應將此作為首要原那么。 2 盡可能的將塑件留在動模一側。因為在動模一側設置和制造脫模機構簡單易行。 3有利于保證塑件的尺寸精度。 4 有利用保證塑件的外觀質量。分型面上的型腔壁面稍有間隙,熔體就會在塑件上產生飛邊。飛邊影響塑件的外觀質量。因此在光滑平整外表或圓弧曲面上,應盡量防止選擇分型面。 2、澆注系統的布置 在多腔模中,分流道的布置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兩種,在本次設計過程中選取平衡式布置。從平衡的角度來看應盡量

7、選擇H形排列 在本次設計中,一模2腔。3、脫模構造的選擇 1.頂桿脫模機構 它是一種最常用的脫模機構,主要由頂出部件上,頂出導向部件和復位部件等組成。 設計要點: 1 頂桿應設置在脫模阻力大的地方 2 頂桿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和承受頂出力,以免頂桿在頂出時彎曲或折斷。 3 對于開有冷卻水道的模具,應防止頂桿通過冷卻水道,否那么會出現漏水現象,設計時應先設計冷卻系統,再設計頂出機構并與冷卻水道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加工。 綜合加工難度及本錢,本塑件選用,頂桿頂出脫模機構且頂桿應布置在制品最低點處同 。4、側向抽芯機構的設計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按動力來源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手動抽芯機構 1:模內手動

8、抽芯 2:模外手動抽芯 二:液動或者氣動抽芯機構 三:機動抽芯機構 1:斜導柱抽芯機構 2:斜滑塊抽芯機構3:彎銷抽芯機構 4:斜導槽抽芯機構 5:彈簧抽芯機構 6:齒輪齒條抽芯機構 本產品是圓形端蓋含有內扣,因此,此次畢業設計采用斜頂機構來2.2.2 可能遇到的問題1 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選擇; 2 模具型腔數確實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澆口位置設置;3 模具工作零件的構造設計; 4 頂出機構設計;5. 側抽芯的設計6 拉料桿的形式選擇; 7 冷卻水道的布置3.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及難點,前期已開展工作 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分析產品具體材料性能,外觀要求,是否倒扣,是否有特殊工藝,成型是否

9、有缺陷。提高模具壽命,控制本錢最容易加工,產品最正確外觀 的綜合把握,簡單說就是設計的東西,制造能最省錢,生產產品效果能最好前期已開展的工作:查閱各種學術文獻,期刊雜志,科技報紙等資料深入了解本課題內容以及注塑模具的具體狀況,分析部件的工作原理。4設計方案確實定閏土機械外文翻譯成品某寶dian5. 完本錢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方案按周次填寫) 1調研 第1周 (2收集資料 第2周 3確定設計方案 第3周 4整理整體構造特點 第4-6周 5完成構造設計計算 第7-8周 6完成零件圖 第9-10周 7完成裝配圖的繪制 第11-13周 8完成論文撰寫 第14周 9準備最終辯論 第15周6. 指導教師意

10、見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7. 所在系審查意見:從平衡的角度來看應盡量選擇H形排列 在本次設計中,一模2腔。綜合加工難度及本錢,本塑件選用,頂桿頂出脫模機構且頂桿應布置在制品最低點處同 。本產品是圓形端蓋含有內扣,因此,此次畢業設計采用斜頂機構來完成內扣的脫模。 系主管領導: 年 月 日參考文獻1 黃虹主編.塑料成形加工與模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3,60-240。 2 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教育叢書委編會編.模具構造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 3 許發樾編著.實用模具設計與制造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6,332-4

11、00。 4 楊峰編著.Pro/ENGINEER Wildfire 模具設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5齊曉杰主編.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6 鄒繼強 主編.塑料模具設計參考資料匯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9。 7付建軍主編. 模具制造工藝.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8王衛衛主編. 材料成型設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9 張景黎主編.模具加工與裝配.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10伍明先主編.塑料模具設計指導.國防工業出版設,202111 JANSEN K M B. Heat transfer in injection moulding systems with insulation layers and heatingelem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995, 38(2):309-316. 12 YAO D G, KIM B. Development of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