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整合的9大忌諱_第1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整合的9大忌諱_第2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整合的9大忌諱_第3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整合的9大忌諱_第4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整合的9大忌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整合的9大忌諱德陽市衡山路學校 劉國榮綿竹市孝德中學校 牟修萍摘要: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可以使初中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豐富的內容、形象生動的情境,能夠有效地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講、眾人聽”的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構建起新型的教學模式。然而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與初中學科教育教學整合運用中,卻存在不少問題,有些甚至可以說是走進了誤區,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相當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并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關鍵

2、詞::信息技術 初中 學科 整合 忌諱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教學整合,這已成為同行們的共識。因為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構建起新型的教學模式。而且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能通過短暫的影視片、簡單的動畫演示等,調動學生運用各種感官來直觀地反映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做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激發、調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結合一些相關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初中各學科的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增強提

3、供了良好的物質技術手段。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使用中,卻還存在不少問題,有些甚至可以說是走進了誤區,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如何認識這些問題,正確把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方向,是我們教師應當反思的問題。主要有哪些問題呢?1. 在處理人與技術的關系時,本末倒置,忽視教師的主導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推廣,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網絡化學習方式的迅速發展,技術的功能被人為地放大了。人們過多地關注教育技術的作用,而忽視了處于教育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作為人所特有的能動性。我們正處于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在政治教學中,信息技術

4、無疑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從觀念到方法都會對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這并不能成為片面強調技術,將人與技術的關系本末倒置的理由。我們必須清楚:人與技術哪個是根本?能否以技術取代人?誰控制教學?技術還是教師?2. 在定位課堂教學中心時,以課件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但新的教學形式是否一定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如果承襲傳統的教學思想,“新瓶裝老酒”,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簡單地進行媒體替換,則只能是從“人灌知識”到“電灌知識”,使用不當的話,多媒體也會成為課堂交流的障礙。以課件為教學中心易導致以視聽取代思辨、想象。應避免以課件取代對教材的自讀共研,忽視基于教學主體(學生)的已

5、有經驗的知識建構。在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的教學中,我們先后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一種是要求學生攜帶初三思想政治教科書,教師設計學習任務,學生依據已有的社會發展知識,自讀教材,共同研究公有制的產生和形成,以培養知識的整合能力。另一種方法是我事先將所需社會發展知識通過課件直接呈現,學生看屏幕,教師進行解說和恰當提問,這種方法在井然有序中具體清楚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骨子里恰恰是傳授式教學。相較之下,前者雖凸顯了不經濟的教學效率的弱點,但前者的教學設計卻凸顯了對學生文字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能力的培養,更具有從學生實際出發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形式的學習理念。3. 裝模

6、作樣,把信息技術當作花瓶。在目前的課堂教學評估中,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成為評估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標志之一,有的甚至采取“一票否決制”,特別是優質課比賽尤其如此。這種倡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宗旨,本身無可非議,但在這種“高壓”下的后果則發人深思。有客人來聽課了,幾個人忙乎一個通宵,第二天在課堂上裝模作樣地敲敲點點,動畫有了,意境達到了,主客皆大歡喜。拾掇結束后,期盼著下一次有人來聽課時“再展雄風”。甚至在一些政治課上出現政治教師主講,電腦專業教師助陣操作的尷尬場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但同時,除了比賽和上公開課,學校的信息技術資源大多數時候是閑置的,少有人問津。這種“怪現狀”下的整

7、合不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而成為一種“精彩”的沉重負擔。我們必須清楚:運用信息技術僅僅是為了上公開課?學校耗費巨資購置的信息技術設施僅僅是為了裝點門面?4. 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人灌”變“電灌”,以信息技術手段排斥其他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具有多媒體呈現、資源共享、交互性強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為教育教學搭建了全新的環境平臺。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片面強調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忽視甚至排斥其他教學手段的傾向。似乎有了計算機和網絡,傳統的黑板,粉筆可以不要了,投影儀,錄音機也過時了。甚至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調查、訪談等社會實踐性極強的活動,也可以由網上交流代替 我們經常看到教師在課堂上

8、使用多媒體課件,形式雖有別于傳統教學,但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完全沒有變化,還是以講授為主。甚至一節課從頭至尾就只看到教師演示和講授,缺乏學生的主動探究。所謂的課件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讓不生動的生動起來,只不過教學過程更加具體化,細致化。更有甚者,課件只是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圖片稍加美化后再用電腦屏幕顯示出來。這種方式并沒有突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傳遞式教學,甚至只是將傳統的教師口沫橫飛的“滿堂灌”變為機器“滿堂灌”。在信息技術的時尚外衣下包裹的卻是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這樣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有何作用?只是白白增加教學的成本而已。我們必須清楚: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僅僅是為了支持傳統教學

9、方式或僅僅是為了再現教材內容?5. 多媒體課件制作華而不實,技術至上。課件制作應具有通用性。通用性是考察課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標準,應重在準確、簡捷、恰到好處。盡量以少而精的計算機資源制作簡單優質的多媒體。在制作課件方面,出現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制作技術,有教師使用了三維動畫,參與制作的人員多,雖然獨特的創意值得肯定,但是技術的難度,所消耗的精力恐怕只有在具有表演性質的公開課中偶爾為之,缺乏教學的實用性和真實性。 同時,我們要盡量避免插入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和聲音,視頻資料應重視剪輯。在一些觀摩課中,有的教師童心未泯,由于自身活潑的個性,往往在制作課件時在每張角落上插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小

10、動畫,一本不停翻開的書,一只竄來竄去的卡通狗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根本無睱關注屏幕上的靜態的文字或數據。 6. 運用材料多而不精,沒有典型性。其實不僅是多媒體運用材料,在平時的每堂課上,凡是要舉例的,例子不在多,而最好都是能夠一堂課圍繞一個典型的例子展開分析,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一個問題或一個現象進行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能從認識問題到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切實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從多個例子中聽新鮮,光有興趣而不培養能力。7. 過分加大知識或信息的容量。一堂課45分鐘,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把那些一張嘴巴講的東西放到課件里播放,縮短了教師口述的時間,有效地解決了那些課堂知識充實的教師的難題。但是

11、這中間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因為多媒體的優勢,而把某些知識點盲目地加深拓寬,知識容量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那樣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違反教學規律,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必須合理運用多媒體,把握時間,精心設計,防止信息過量。8. 重畫面,輕語言。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形象性、直觀性,把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但一般情況下,形象、直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簡單、粗淺的過程。換言之,語言、文字自有其抽象、概括的特點,就直觀性而言,它遜色于其它媒體,但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語言文字所包含的豐富多彩的意蘊和留給人們的巨大思考想象的空間絕非簡單的畫面所能比擬。9. 完全代替板書。現實中,不少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開了粉筆和黑板,一堂課下來黑板上干干凈凈。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另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而多媒體播放停留的時間間隙較短,學生來不及筆記或者記憶。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相當的教學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