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號:時間: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 頁“博客”建構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作者:李永健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副教授 郵箱: HYPERLINK mailto: 李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本科生“博客”建構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內容摘要:本文結合“博客”的傳播特點以及青少年學生的認知心理等特點,參考美國的“Look Sharp”項目對青少年媒介素養的要求,提出了運用“博客”,在我國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導他們的媒介素養學習,要培養他們如何共享人類集體的智慧成果;第二要把課堂、學校的學習與社會學習恰當地結合起來;第
2、三技術、手段是途經,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對這一新型媒介的個人建構過程,實現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關鍵詞:“媒介素養教育” “博客” 建構主義Abstract: The paper combine the blog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 with teenagers cognitive psychology, Refers to US Look Sharp the project to the young people medium literacy request, we proposed the method and the strategy utili
3、zation the blog to carries ou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irst under the respect premise, we should guide them media literacy study, train them how to share the human collective the wisdom achievement; Second we must appropriately unifies the classroom, the school study and the societ
4、y studies; The third ,we should know that technology and method are a way, the final goal is must let the student through personally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his new medium, to realiz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goal.Key words: media literacy blog constructivism一、背景介紹近年來,隨著“博客”在國內的勃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播客”與教育有關的
5、有“學生博客”與“教師博客”、“教育博客”等等,“博客”研究日漸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到目前為止,“博客”研究主要關注“博客”的傳播模式、傳播效果、盈利模式等,而將“博客”運用在教育教學上這方面嘗試很少,雖然“博客”誕生的物質基礎是互連網技術,但是它又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新媒體,因為它是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是網絡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絡日記,是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這里我們使用博客這個術語主要就是指的新型的媒介形式,而這種新型的媒介的核心特征有時間性、個人性、開放性以及互動性。第一、時間性主要體現在排列
6、順序和更新速度上。第二、個人性指博客的作者是一種個人性的行為,個人性的視角,個人性的思想,個人性的愛好和興趣。第三、開放性的特點體現了博客的利他主義,博客把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信息用超鏈接的形式表達出來,使信息共享最大化。博客作為個人性與公共性的結合體,強調和關注的是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精選自己在互聯網上看見的精彩的內容,并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這體現了利他的共享精神。第四、互動性來源于博客與讀者間的交流,博客的作者是博客網站的核心,而圍繞著博客與博客,博客與讀者,讀者與讀者間多重交互的溝通是關鍵。在麥克盧漢看來,每一種新媒介產生都開創了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
7、動力,也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標志。博客作為一種新型的媒介形式,有著自己一些很鮮明的特征,與傳統媒介也有這樣那樣的區別。所以要正確地使用博客,這里面也有一個博客素養的培養問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媒介素養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媒介素養教育不僅在發達國家進一步規范化發展,而且擴散到了一些發展中國家。在這個時期,我國引入了“媒介素養教育”的概念。盡管關于“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教育”尚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媒介素養”的內涵基本包括了認識、參與和使用大眾傳媒三個部分,包含了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近年來的媒介素養教育,重點集中于指導學生正確理
8、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分析、判斷力的發展、綜合能力的提高方面。如何結合具體的媒介特點、以及不同階段青少年的特點、利用媒介開展媒介素養教育這也許是未來我們需要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探索如何發揮“播客”這種新型的媒介形式的特點將它運用在媒介素養的教育上,為媒介素養教育探索一種新途徑。二、運用“博客”在初中學生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優勢青少年是“媒介素養教育”的重點群體之一,而青少年群體中,根據年齡、地域等劃分的各亞群體,由于其認知、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發展差異,其媒體接觸行為的差異等,對青少
9、年進行“媒介素養教育”,需要從不同亞群體的不同特點出發,從其接觸媒體的特點出發,結合、利用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資源,施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因而,本文從青少年群體中選取了城市初中生這一青少年亞群體,結合城市初中生的認知、心理等特點以及“博客”的傳播特點,初步探討如何利用“博客”,對其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根據不同個體在生理、認知、個性和社會化發展等方面表現出的較為一致的特點劃分,初中生處于少年期,即學齡中期(11-15歲)的階段。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P27城市的初中生,在生理、心理、認知的發展上都處于一個過渡階段,由不成熟漸漸進入成熟、由依賴漸漸
10、步入獨立。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初中生處于“形式運算階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16歲),他們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在這一階段,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解決問題,能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同上,P33 與前一個階段(具體運算階段)相比,他們不再刻板地恪守規則,并且逆反心理較強。因而,對于城市初中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應適應其認知發展水平,不宜采取
11、過多的命令式的、強制性的方式,而應為他們的認知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一定的空間,適當的讓渡學習主動權給他們,鼓勵和指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和互動式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另一代表人物維果斯基更強調認知發展的社會性。他認為少年兒童的認知發展更多的依賴于周圍人群的幫助,他們的知識、思想、態度、價值觀等都是在與他人交往中發展起來的。因而,對于城市初中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是有重要意義的。博客作為一種新表達的方式,它不僅傳播情緒,而且還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見和思想。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博客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現網絡的知識價值,標志著互聯網發展開始步入更高的階段。“博客”是以
12、頻繁更新、個性化、共享性、互動性為主要特性,借助于網絡平臺進行的一種網際交往方式;是一種極其簡易便捷的網絡個人出版形式;是以超鏈接和原創為主要方式,由文字、圖片、音響、影像等構建的網絡世界。每一個博客作為單個的個體在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創作和傳播,然而,他們的單個個體并不是孤立的,他們整體構成一個開放的“知識共同體”。吳英劼:博客傳播模式探究,當代傳播,2004年第6期博客這種媒介環境為學習者共享集體思維成果提供了方便。一方面,“博客”的文本是開放的文本。在“博客”傳播中,傳者可以提供自己原創的文本或超鏈接的文本,而受者對傳者傳播的信息“解碼”,其“話語權”可以很快地通過發表評論或留言表現出來,此
13、外,受者也可以通過“鏈接”,將“話語權”體現在自己的“博客”上。傳者和受者的“博客”之間的相互鏈接,在這樣的相互關系中,傳者和受者的關系是在變化之中的,傳者可以扮演受者的角色,受者也可以扮演傳者的角色。每個“博客”的使用者,既是傳者,也是受者。在通過“博客”傳播進行的“媒介素養教育”中,傳授者與學習者之間的關系,相對而言,是比較平等的。城市的初中生不再只是學習者、被動的接受者,他們可以充分的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擁有自己的話語權,他們也有成為傳授者的可能性,他們的主體性、主動性得到了發揮,加之是通過網絡傳播,“老師不在場”也減小了其學習時的心理壓力,為城市初中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了一個自主性強
14、、互動性強的學習平臺。另一方面,“博客”被稱為是“一個人未經編輯的聲音”,相比傳統媒體包括網絡媒體而言,“把關人”在“博客”傳播中的角色不是那么突出,“博客”的信息在傳播中,過濾、噪聲對其影響較小,減少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加之“博客”作為個人網絡空間,“博客”主人可以維護討論話題的純粹性,使話題的討論集中而深入,提升話題的思辨性。使“博客”的使用者之間的交流更高效的開展。利用“博客”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可以發揮“博客”傳播能對話題進行集中、深入討論的特點,使城市初中生在相互交流中,發展自己的批判能力、思辨能力、認知能力,進而影響其媒介接觸行為,更好的理解媒介,利用媒介為自己的發展服務。被視為當
15、代教學和課程改革的基礎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主體性的發揮,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的過程。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與重組,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李永健,新聞與傳播心理教程(內部講義),P55近年來,媒介素養的教育方法發生了很多轉變,與現代教育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也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的發揮。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對35個國家所作的調查,在國際范圍內,媒介素養的教育方法已由過去的“免疫接種”(inoculation)為主的模式,轉向了以“賦權”(empowerment)為主的教育模式,強調“批判意識”“民主參與”和“媒介快感
16、”三個核心理念。網絡傳播為學習者的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空間,而“博客”的勃興,又為學習者的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了新的契機。城市初中生通過在“博客”上與“媒介素養”的教育工作者、與其他的同齡人交流、討論、共享信息,實現自己對媒體認識、理解、運用的新經驗與改造、重組后的舊經驗的整合,提升現有的“媒介素養”,完成新的“媒介素養”知識與能力的建構。三 、運用“博客”對城市初中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可行性及“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建議“媒介素養教育”關鍵在于發展受眾對媒介的認識、理解、利用的綜合能力。脫離具體的媒介環境,僅在課堂上、黑板上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無異于“紙上談兵”。“媒介素養教育”需要結合不同
17、的媒介特點,結合具體的媒介環境開展。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發布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6600萬初中學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職業初中)中,有超過1000萬的學生在使用互聯網,初中生的互聯網滲透率達到1/6,并且,城鎮的初中生網民規模接近農村的兩倍。中學生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我國平均9.4%的水平。而全國小學升學率在98%以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網民中的學生數量還會繼續穩步增加。在12.3億網民中,經常寫博客的人已經達2800萬,而半年前的調查結果約為1500萬人,從中可以看到“博客”的吸引力不小,仍隱含著發展空間與潛力。城市的初中生,除了在“兩點一
18、線”的生活中,他們要扮演學校中的學生角色和家庭中的角色之外,他們的另一重重要角色就是大眾傳媒的受眾。相比農村的初中生,他們的媒介接觸面更廣、媒介接觸行為更頻繁,媒介對他們的認知、情感、行為的影響更為突出。他們剛剛擺脫了小學生的稚嫩,但生活又比高中生單純,他們的好奇心強烈,但缺乏接觸社會的機會與經驗。除了老師、朋友和親人,他們接觸到的就是媒體提供的“擬態環境”,更依賴于通過“媒介真實”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因而,“媒介素養教育”對他們是必要的,通過“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表達力,使他們在知識社會中成為主動的閱聽人、主動的學習者、精明的信息消費者、未來的負責任的優
19、秀公民。城市的初中生,相比農村的初中生,一方面,“媒介素養教育”的條件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他們所處的媒介環境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因而,對于城市的初中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更具有可行性,他們也更有需求上的迫切性。通過“博客”對城市初中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可以從讓他們認識“博客”開始,以班級范圍為例,讓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Internet查詢“博客”的相關知識。并收集資料,協作完成一個演示文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他們了解“博客”申請的一般程序,了解了一些提供服務相對好的免費的“博客”網站之后,指導他們建立自己的“博客”并開設一個關于“媒介素養教育”的專欄。他們可以通過“博客”的“向導”或“幫助
20、”功能的指引,把文章、圖片、音樂、影像等發布到“博客”上,并對“博客”進行美化。此外,他們還可以瀏覽他人的“博客”,建立“博客”之間的鏈接。在他們與同伴群體的“博客”、與“媒介素養教育”指導者的“博客”之間的鏈接建立之后,可以在“博客”上開展下一步的“媒介素養教育”:讓同學們在“博客”的“媒介素養教育專欄”分享自己的“博客”使用體會;討論“博客”與傳統的學習筆記、日記等的區別;推薦自己瀏覽過的一個比較好的“博客”;評價一些熱門“博客”等。雖然目前我國沒有對初中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提出具體的指導要求和目標,但我們可以借鑒“媒介素養教育”經驗成熟的國家的對相應于我國初中生階段的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21、”的具體指導要求和目標,結合我國國情、城市初中生的特點及其接觸的媒體環境特點,對其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比如可以參考由Ithaca College 和 Alliance for Media Literate America等其他全國性的媒介素養專業組織共同發起的“Look Sharp”項目,對初中生提出的媒介素養要求:(1)Language Arts:對描述不同的人或物的形容詞進行分析;比較同一新聞事件在不同媒體上呈現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嘗試廣告詞的寫作,為節目設計不同的結局;嘗試制作一則平面的印刷廣告或多媒體廣告 。(2)Social Studies :圍繞媒介對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關鍵性事件
22、,討論媒介介入我們文化的歷史;對比在媒體上出現頻率較高和出現頻率較低的地區、國家和城市,它們在多大程度上被真實的展現了?如果僅僅通過媒體,其他國家的人認識到的我們是什么樣的?(3)Math:制作在媒體上呈現的不同內容的頻次分布表,根據媒體的類型歸類(比如:暴力的比例、廣告的比例等);估算媒體失真內容(歪曲和夸張)的比例。(4)Science :引用一些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媒體上的觀點或內容摘要(比如:國家地理雜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和總結討論;找出科學的依據,反駁媒體中失真的描述及斷言。(5)Health:分析平面媒體的文章、電視等媒體的節目以及廣告中的關于藥物、營養、健康的信息;分析主流媒體呈現
23、的“什么是健康”和“怎樣健身”的信息。但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因為我國尚未把“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城市初中生的主要角色是學生,其接觸媒體的時間、頻次受限。因而“look sharp”中(2)(3)兩方面的要求過高。不過,可以結合“look sharp”中其他幾方面的要求和我國城市初中生媒體接觸行為的現實情況,利用“博客”,教育指導者和學生可以開展互動式的學習:(1)在“博客”的“媒介素養教育專欄”,教育指導者選取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社會群體,提供媒體關于這些社會群體的幾篇報道,讓學生分析描述不同群體的形容詞、討論呈現在報道中的這些群體中的個體形象與自己日常接觸到的有哪些差異。(2)教育指導者可以選取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不同媒體對同一新聞事件的報道,讓學生分析同一新聞事件在不同媒體上呈現出的差異,并指導他們進行原因的探討。(3)教育指導者展示一些減肥食品、藥品的廣告、一些健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結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貼片電容生產流程簡介
- 企業環保基礎知識培訓
- 護工與保潔技能培訓大綱
- 2025廣告預訂合同范本
- 2025混凝土班組勞務合同樣本
- 2025畫冊版權、知識產權及注冊申請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辦公室文明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歷史必修二復習提綱
- 2025實習生合同范本
-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DBJ-T 15-101-2022
- 普惠養老項目規劃方案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4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
- 創新創效方案
- 2024年電氣火災監控系統行業技術趨勢分析
- 《古籍概論》課件
- 《軍人心理健康》課件
- 紙箱廠質量管理制度范本
- 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
- 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
- 留學專業項目創業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