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全國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斷句翻譯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10分)(2006年福建高考卷)【原文】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為君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志于仁,而求為之強戰,是輔桀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桀:夏桀,暴君。(1)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2分)由 今 之 道 無 變 今 之 俗 雖 與 之 天
2、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參考答案】(1)由 今 之 道/ 無 變 今 之 俗/ 雖 與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也。(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4分)君/不/鄉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4分)【參考譯文】(2)現在侍奉國君的人說:“我能替國君開辟疆土,充實府庫。”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國君的人)卻謀求使國君富有,這是讓夏桀一樣的暴君富有阿。【文段翻譯】孟子說;“如今服事國君的人都說:我能為國君開拓土地,充實府庫。如今所說的好臣于,正是古代所說的殘害百姓的人。國君不
3、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卻去想法讓他富有,這等于是去讓夏桀富有。又說,我能夠替國君邀約盟國,每戰一定勝利。如今所說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說的殘害百姓的人。國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卻去想法讓他武力強大,這等于是去幫助夏桀從當今這樣的道路走下去,不改變當今的風俗習氣,即便把整個天下給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穩的。” (2006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選文】(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五)【參考答案】夫趙之于齊楚/捍蔽
4、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解析】這段文字主要說了趙國與齊、楚的利害關系,再加上我們非常熟悉的“唇亡齒寒”的成語,所以,難度較小。【參考答案】(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 / 捍蔽也 / 猶齒之有唇也 / 唇亡則齒寒 / 今日亡趙 / 明日患及齊楚矣 / 且救趙 / 高義也 / 卻秦師 /顯名也 / 不務為此而愛粟 / 為國計者 /過矣。 【評分標準】/為必斷處,對7處得5分,對6處得4分,對5處得3分,對4處得2分,對3處得1分,對1-2處不得分。
5、/為可斷可不斷,此處斷句不得分,亦不減分。 “救趙”后斷句,“卻秦師”后也必須斷句,反之亦然,否則減1分。 錯誤的斷句,錯一處減1分,減完為5分為止。 【參考譯文一】 (趙國被秦國圍困)齊國、楚國去解救趙國。趙國人糧食匱乏,向齊國請求救助,齊王不答應。周子說:“趙國對于齊國、楚國來說,是強有力的屏障。猶如牙齒有嘴唇,如果嘴唇沒有了,那么牙齒會感到涼的。如果現在趙國滅亡了,馬上禍患就會危及到齊國和楚國。況且,救趙國,會顯示我們高尚的節義;擊退秦國的軍隊,可以張顯我們的名聲。不做這些而吝惜糧食,這不是為國家的長遠考慮啊。” 【參考譯文二/斷句部分】 對齊國和楚國來說,趙國是抵御秦國入侵的屏障,就像
6、是嘴唇對牙齒那樣,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今天秦國滅亡趙國,將來禍患勢必降臨到齊國和楚國了。況且,救助趙國是一件高尚的義舉;打敗秦國的軍隊,又能顯揚趙國的威名。現在您不致力于這樣的事件,而吝惜自己的糧食,這樣來制定國家策略,就是錯誤的。 【試題簡析】 斷句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言語感和對文意的大致的了解。這次的斷句題,考察的內容涉及了考生非常熟悉的成語“唇亡齒寒”,文段淺顯,(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背景的交代淺顯易懂。再結合“唇亡齒寒”的理解。同時結合了同學平時課內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詞語的積累,其中,一些關鍵的詞語的義項,如 “夫”“亡”“患”“卻”“務”
7、“愛”“計”“過”在課文中都有出現,在此基礎上,理解文段的主要內容不是難事,符合“誦讀淺易文言文”的要求。考察的文言知識點主要是判斷句式和句式在結構上的對應關系,其中判斷句如: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等。均有明顯的判斷詞存在,降低了學生理解與斷句上的難度。而句式的對應關系如:“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今日”“明日”對應明確。“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救趙”“卻秦師”;“高義”“顯名”在句式對應明顯。關注這些,準確的斷句就不是什么難事了,從考生的答題來看,絕大部分考生可以準確的斷出主體部分,而對于細節的對應部分尚有部分同學不能準確把握。如“/”處的把握不準確
8、,或偶有缺漏,而答案中的“救趙后斷句,卻秦師后也必須斷句,反之亦然,否則減1分。”一條是非常重要的,他考察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和對文意的準確把握的能力。 今年和去年的斷句考試都存在著同樣令人遺憾的地方,就是有個別同學不注意審題,沒有關注題干中的“用斜線(/)”而使用了標點來斷句。雖然同樣可以準確斷出文段的句讀,但從準確審題,按題目要求答題角度還是存在著缺憾的, 是要扣分的。 斷句和翻譯。(9分)(2007年廣東高考題)(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3分)【原文】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參考答案1】異史
9、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ni)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建議】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找虛詞 、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復、辨句式 。【參考譯文】異史氏說:自滿必招致損傷,謙虛方可得到益處,這是客觀規律。剛有點小名氣
10、就自以為是,偏執于葉公的不良惡習,因襲而不改變,不到一敗涂地而不停止,驕傲自滿真害人就是這樣的啊! (2007北京卷)用斜線(/)給下列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選文】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 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八)【參考答案】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雙斜線(/)處,可斷可不斷)【解析】運用語感,理解文句
11、的意思正確斷句。斷句考查的是學生的文言語感和對文意的大致了解。這次所選“太宗辨弓”文段講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頗有自知之明,從自己對于弓箭的認識誤區體悟到了自己對于治理天下缺乏經驗與才識,文意淺顯易懂,考生結合平時課內的文言知識積累,在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古文化常識方面不會出現太多的閱讀障礙。其中,一些關鍵的詞語的義項,如“少”“好”“加”“示”分別在課文觸龍說趙太后(老臣賤息舒祺,最少)、莊暴見孟子(王語暴以好樂)、曹劌論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壁有瑕,請指示王)中出現過,而“邪”字也可以結合上句中的 “直”加以對應理解。加之這個文言語段劃線部分是轉述一段對話,三次“曰”
12、的出現、兩問兩答的過程都可成為斷句的參考,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斷句上的難度。但從考生答題的整體情況看,只有一部分考生能準確把握住斷句的主體部分,相當一部分考生在“近”和“示弓”后斷句,除了對“加”和“近以示工”句的陳述對象不能準確把握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考生只機械關注斷句的語言標志,缺少對文段的整體內容的感知,在沒有閱讀完全文、弄通文意之時就想當然地斷下去而導致了錯斷增多。 今年的斷句考試中發現個別同學仍舊抱著“能多斷不少斷”的想法,而評分標準中則要求在必斷處得分的基礎上,對錯誤的斷句,要錯一處減一分,減完為止,這需要引起注意。今年在閱卷中還發現有個別同學用鉛筆斷句,雖然也能準確斷出文
13、段的句讀,但同樣不符合考試要求,是要扣分的。【參考譯文】太宗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我年輕時就喜歡弓箭,搞到幾十個好弓箭,自己認為沒有能可比的了。近來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給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卻說我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問原因,工匠說,木材的質地不平直,紋脈都是斜的,弓箭雖然有勁,然而射出的箭不會平直。我才明白從前辨識(弓箭)的方法還不準確。我憑借弓箭打天下,認識這些弓箭還不完全,況且天下的事物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原文】 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14、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物,何能遍知乎!” (通鑒唐紀八) 【譯文】 唐太宗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我年輕時喜歡弓箭,得到好弓十多張,自以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近日把它們給弓匠看,他們說:都不是好材料。我問其中的緣故,工匠說:如果木頭的紋理不直,脈理就不正。弓雖有力而發出的箭不直。我才明白從前辨別弓箭好壞不夠精通。我憑借弓箭平定四方,對其認識仍不透徹,何況天下事物,怎能一一知曉呢!” (2007浙江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選文】夫 明 六 經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書 縱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厲 風 俗 猶 為 一 藝 得 以 自 資 父兄 不 可 常 依 鄉 國
15、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離 無 人 庇 蔭 當 自 求 諸 身 耳(顏氏家訓勉學)【參考答案】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參考譯文】明曉六經的要旨,廣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純樸社會風俗,也能學到一技之長,得以幫助自己。父母兄弟不可長久地依靠,鄉土也不能永遠作為保障。一旦流離失所,無人可以庇護你,就當求助于自身了。【解析】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斷句的基礎在于對文意的領會,因此斷句前先要通讀幾遍,力求對文段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
16、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系。同時,還應注意文段的體裁、語言風格等。這段文字要注意幾組動賓結構的對稱句子。正確解答斷句題的關鍵是理解其基本意思。本題中的文段講的是讀“六經”和“百家之書”對自身的好處。其語言特點是整句的運用,句中的“明六經之指”和“涉百家之書”對舉,“增益德行”和“敦厲風俗”對舉,“父兄不可常依”和“鄉國不可常保”對舉。從語感角度看,開頭的“夫”引發議論,“縱不能”與“猶為”照應,“一旦”與“當”照應。 答題時,同學們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失誤: 1. 誤把語意停頓當標點停頓。 文言文斷句指的是標點停頓而不是語意停頓。許多同學在開頭的“夫”和“縱不能”后面加了斜線:“
17、夫 / 明六經之指 / 涉百家之書 / 縱不能 / 增益德行 / 敦厲風俗”在平時的誦讀中,這兩個地方確實都應作短暫的停頓,但這只是語意停頓而不是標點停頓。做題時應當區分清楚這一點。 2. 沒有讀懂基本意思導致誤斷。 此類錯誤主要集中在本題的后半部分。比如有的同學這樣斷句:“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 / 不可常依鄉國 / 不可常保一旦 / 流離無人庇蔭 / 當自求諸身耳”。這里的關鍵錯誤是“得以自資父兄”,其他錯誤皆由此引發。“自資父兄”從結構上講是混亂的。“自資”是代詞賓語前置,相當于“資自”,“資父兄”則是正常語序,從語法結構看,“資自及父兄”才合理,但這樣顯然與后文的“自求諸身”相矛盾。因此
18、,同學們只有在答題前讀懂語段的基本意思,才能夠避免此類錯誤的出現。 斷句和翻譯。(10分)(2008年廣東高考題)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4分)【原文】訪練兵簡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撫納士眾皆為致死聞敦有不臣之心訪恒切齒敦雖懷逆謀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參考答案2】訪練兵簡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撫納士眾 / 皆為致死 / 聞敦有不臣之心 / 訪恒切齒 / 敦雖懷逆謀 / 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 (2008年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原文】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旅店)。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
19、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參考答案】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解析】運用語感,理解文句的意義和結構,正確斷句。 (2008浙江卷)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選文】政 姊 榮 聞 人 有 刺 殺 韓 相 者 賊 不 得 國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縣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與 嗟 乎 嚴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韓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史記刺客列傳)【參
20、考答案】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解析】先整體閱讀,弄懂文意再斷句。 (2008江蘇卷)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選文】班 固 論 司 馬 遷 為史記:是 非 頗 謬 于 圣 人 論 大 道 則 先 黃 老 而 后 六 經 序 游 俠 則 退 處 士 而 進 奸 雄 述 貨 殖 則 崇 勢 利 而 羞 貧 賤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遷 之 微 意。(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有刪節)【參考答案】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
21、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遷之微意。【解析】根據全文內容,結合對文意的理解,對句子進行斷句。 (2009年廣東卷)用“/”給下列文段斷句。【選文】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與斯見之。【參考答案】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2009年江蘇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選文】觀 足 下 所 為 文 百 余 篇 實 先 意 氣 而 后 辭 句
22、慕 古 而 尚 仁 義 者 茍 為 之 不 已 資 以 學 問 則 古 作 者 不 為 難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兩漢以來,富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于當世哉。(選自杜牧答莊充書,有刪節)【參考答案】觀足下所為文百余篇實先意氣而后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茍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009年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選文】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 之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 不 足 人
23、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參考答案】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補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解析】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的題型,其難度低于翻譯,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的。考生可在讀懂大意的基礎上,據標志詞進行輔助斷句。如據實詞“補不足”、“人”、“損”,據虛詞“之”、“是以”等可輔助判斷。 (2010年北京
24、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選文】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其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取材于蘇軾仁說)【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2004年堅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定。【參考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
25、翻譯】孟子說:“有德行的人就像射手一樣,如果射箭沒有射中,就回過頭來從自身尋求問題。”我曾經學習射箭,開始時心里只想著要射中,眼睛看著箭靶,箭隨著手發射出去,十次有九次是失敗的,其中有一次中了,也是僥幸的。有一個擅長射箭的人,教我回過頭來從自身找原因。雙手握持住關鍵部位,腳步合乎規則,四肢周身,都有法度。一個地方沒有研究,一個毛病就隨著它出來了。毛病沒有了,那規則也就被掌握完了,那么心中不再只想著射中,眼睛也不只看著箭靶,十次射箭十次都能射中箭靶了。 (2010年廣東卷)【選文】宋忠余眾倉皇列陣未成,上麾師渡河,鼓噪直沖其陣,宋忠大敗,奔入城。我師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廁,搜獲之,并擒俞瑱,斬孫
26、泰于陣,余眾悉降,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給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區勝之何足喜也咸頓首稱善。(選自明 謝黃后登陸卷下,有刪改)【參考答案】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區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2010年重慶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斷句。(3分)子厚前時少年,用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行予時也。(取材于韓愈柳予厚墓志銘)【解析】斷句的前提是讀懂文意,并借助一些斷句
27、的手段,如據實詞、虛詞、對偶排比、人名地名等。上例中的“故”、“既又”、“故”幾個虛詞和“材”、“道”兩個實詞就是標志詞。【考點】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層級D【參考答案】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行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2010年湖南卷)【選文】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論之者多異說,以其遭時之難,而處英雄之不幸也。夫眾人皆進,而我獨退,雍容草廬,三顧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攝,而人無間言。權倡人主而上不疑,勢傾群臣而下不忌。厲精治蜀,風化肅然。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想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優為之,信其為伊、周
28、之徒也。而論者乃謂其自比管、樂,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是何足與論孔子之仕魯與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為非仲達敵,此無異于兒童之見也。彼豈非以仲達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譎也。仲達不能逞其譎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開闔,妄為大言以譎其下。論者特未之察耳。 (選自陳亮集諸葛孔明,中華書局1974年版)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A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B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C宥過無大刑散無小
29、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D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譯文】 (2010年浙江卷)【選文】時京兆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參考答案】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未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附文言文斷句福州教育研究院語文科2010-12文言斷句三個原則一、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二、仔細體會詞語的含義和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社區服務管理師職業技能認證模擬試卷(社區服務規劃與實施)-社區服務項目融資方案設計
- 高中地理選修六環境問題案例分析2025年春季學期模擬試題匯編
- 2025年托福口語獨立任務1-專項訓練卷技巧講解及高頻考點
- 甲狀腺手術治療
- 2025年歐幾里得競賽解析幾何坐標與向量深度解析模擬試卷(向量分析題)
- 2025年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醫類別理論綜合卷:中醫養生保健與健康管理試題匯編
- 2025年物流師職業技能鑒定模擬試卷(物流企業信息化安全)
- 護理六大質控體系構建
- C++語言學習的實踐試題及答案
- 2025中考歷史模擬試卷:九年級中國近現代史考點詳析
- 中考模擬考試實施方案
- 上海市地方標準《辦公樓物業管理服務規范》
- (部編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目錄(一至六年級上冊下冊齊全)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英語試卷
- 物理-陜西省2025屆高三金太陽9月聯考(金太陽25-37C)試題和答案
- 智能化完整系統工程竣工驗收資料標準模板
-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分享
- 廣東省江門市語文小升初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2025學年)
- 閥體結構優化設計提升截止閥可靠性
- 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五單元 第15課《鋼鐵長城》教案 新人教版
- 常壓儲罐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