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閱讀練習_第1頁
《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閱讀練習_第2頁
《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閱讀練習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閱讀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問道于盲。竊嘆夫百余年以來之為學者,往往言心 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與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與天道,子貢所未得聞也,性命之理,著之易傳,未 嘗數以語人,其答問土也,那么日“行己有恥”;其為學,那么日“好古敏求”;其與門弟子言, 舉堯、舜相傳所謂“危微精一”之說,一切不道,而但日:“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 終。”嗚呼!圣人之所以為學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日,“下學而上達。”顏子之幾乎圣 也,猶日:“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學。自曾子而下,篤實無假設子 夏,而其言仁也,那么日,“博學

2、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今之君子那么不然,聚賓客門人之學者數十百人,“譬諸草木,區以別矣”,而一皆與之 言心言性。舍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 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門人弟子之賢于子貢,桃東魯而直接二帝之心傳者也!我弗敢知 也。孟子一書言心言性亦諄諄矣,乃至萬章、公孫丑、陳代、陳臻、周霄、彭更之所問, 與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處去就、辭受取與之間。以伊尹之元圣,堯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 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駟一介之不視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那么以行一不 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 也;出

3、處、去就、辭受、取與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謂忠與清 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與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謂不伎不求之缺乏以盡道而不知終身于 性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謂圣人之道者如何?日“博學多文”,日“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國家, 皆學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恥之于人大矣! 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故LI, “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嗚呼! 土而不先言恥,那么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那么為空虛之學。以無本之人而講 空虛之學,吾見其日從事于圣人而去之彌遠也。雖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區區之見,私

4、諸同志而求起予。(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注】危微精一:“人心精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字心傳的簡稱。后 來宋儒把它當作堯、舜、禹心心相傳的個人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那么。佻(tiGo):遠祖之 廟,這里做超越解。伎(zhi):忌恨。求:貪求。14.對以下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推:推知循:遵循篤:深厚切:懇切推:推知循:遵循篤:深厚切:懇切A.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B.何其平易而可遁也C.篤實而無假設子夏D.切問而近思.以下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A.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B.下學血上達C.其告哀公也D. _以求一貫之方A.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B.

5、下學血上達C.其告哀公也D. _以求一貫之方窮山之向而止二敗面三勝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焉用亡鄭以陪鄰.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本文批判了一些理學家空談心性而脫離實際的學風,提出了為學主張是“博學于文”和 “行己有恥”。B.在第一段作者寫百余年來的為學者往往談論心性,而自己卻是茫然不能理解。C.作者先擺出“今之君子”的態度,然后再提出所謂的“圣人之道”,先破后立,這樣兩 相比照,結論不言而喻:“今之君子”的為學態度是十分錯誤的。D.作者指出,就行而言,那些“今之君子”在出處、去就、辭受、取與這些方面,是不辨 出處、取與的抉擇是否合乎道義。1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

6、代漢語。(8分)(1)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故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 (4分)(2) 士而不先言恥,那么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那么為空虛之學。(4分)18.用/給以下文字斷句。(3分)謂忠與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與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謂 不伎不求之缺乏以盡道而不知終身于慢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 有也我弗敢知也答案:14、A (推:推祟)15、D (A.之:取獨/的 B.而:表承接/表并列 C.其:代詞/表選擇 D. 以:連詞,表目的)16、B (而自己卻是茫然不能理解”錯,文中是指百余年來的為學者“茫然”不能理解。) 17、(1)不把穿破舊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認

7、為是恥辱的,而把百姓沒有受到自己的恩澤 作為恥辱。所以(孟子)說:“一切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而沒有愧疚。”(“恥”、“澤“反身”各1分,句子大意1分)(2) 士人不把有恥放在首位,就是沒有根基的人,不喜好古代文化而廣泛學習,就是 空虛的學問。(“本”“古”“那么”各1分,句子大意1分)18.謂忠與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與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 也/謂不伎不求之缺乏以盡道/而不知終身于性且求而可以言道 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錯1-2處扣1分,錯3-4處扣2分,全錯不得分)譯文:近來我來往于南方北方,很承友朋們以尊師之禮相待,這其實有點像向瞎子問道,實不 敢當。我單獨以為,百年來以來的學者常

8、常說心說性,然而他們卻茫茫然不得其真諦命與 仁,孔子是很少談到的,人性與自然規律,子貢沒有聽說過,人性與命運的道理出自易傳, 未曾屢次與人談起,他回答士人的準那么是“自己行事要知道什么是恥辱”。孔子談自己的治學,也只是說“喜歡古代的詩書禮樂,勤奮去追究。”他與門內弟子說話中, 所有那些所謂相傳堯舜的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的說法,全都不提,而只 是說:“不偏不倚地執政,如果天下有窮困,那么,上天賜與的福份就終止了。”嗚呼!圣人的用來作學問的方法,這是怎樣的平易而且可以以遵循的啊!所以說,“從初級 學起而可以到達高深的水平。”顏回已接近圣賢的水平了,還說:“教我各種知識,以使我 學問

9、淵博。”孔子告示魯哀公時說,明辨善惡的功夫,首先要擁有博深的學問。從曾參以下, 修養、沒有比得上子夏的,可子夏說起“仁”來,卻這樣解釋:“要廣博地學習,有堅定的 志向,懇切地發問并且多方面地思考當前的問題。”現在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們聚集賓客、弟子、求學者,數十或數百人“就像草木一樣繁多 應該加以區分”,可是卻一律和他們講心講性。舍棄“多學而增長見聞,來尋求統一貫通 的方法,把天下的窮困放在一邊不管卻一天到頭講危微精一之說,這一定是他的道要比孔子 高明,而且他們的門人弟子都比子貢還圣賢,這真是把孔子的儒學棄在一邊而直接得二帝真 傳啊!我不敢相信他們。孟子一書言心言性也是反復懇切了,于是和萬章、

10、公孫丑、陳代、陳臻、周霄、彭更諸 人的提問和孟子的回答中,常常在于出仕和隱居,離職與就職,拒絕與接受、取得與付出的 關系方面。)以伊尹這樣的大圣人,有使君成為堯舜那樣的君,使民成為堯舜那樣的民的巨大功勞,而其 本性卻在于就算有四千匹馬,一匹馬也不看不取這樣小而具體的地方。伯夷、伊尹的特點不 同于孔子,但他們有與孔子相同的地方,就是做一件不義之事,殺一個無辜之人,就算得到 天下,他們也不不會做。所以,本性、天命等,是孔子很少說到的,可是卻是現在的君子卻常常掛在嘴邊;出仕與隱 居,離職與就職,拒絕與接受,取得與付出之間的分辨,孔子、孟子常常談及,可今天的君 子卻很少談到。這就是說忠誠和清正還未到達仁,而不知道不忠誠不清正卻可以大談特談仁,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還說“不嫉妒、不不貪求”還缺乏以到達道的要求,可我不知道,一輩 子都在嫉妒和貪求的人卻可以大談其道,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這些人的作為,我真的不敢 相信。我所說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樣的呢?是“博學多文”,是“行己有恥”。從自己的為人處事 以至到天下國家,都是應當學習的事情;從做子弟、臣子、朋友以至處理隱居出仕、合交往, 拒絕與接受,取得與付出等,都是包含有恥的事。)“知恥對于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不以粗衣淡飯為恥,而以普通百姓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