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長相思課件_第1頁
納蘭性德-長相思課件_第2頁
納蘭性德-長相思課件_第3頁
納蘭性德-長相思課件_第4頁
納蘭性德-長相思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相思【清】納蘭性德【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 ,清代滿族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其先祖原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納蘭部,以地為氏,改姓納蘭即納蘭。17世紀初為清太祖努爾哈赤降伏,后屬滿洲正黃旗。其父明珠為清康熙時大學士。 納蘭性德自幼勤于修文習武。18歲中舉,22歲賜進士出身。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以詞聞名,現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

2、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納蘭詞初名側帽,后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擅書法,精于書畫鑒賞。 【寫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及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作于出關前后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消,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

3、水,對于生于關內,長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涼,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請運用注釋獨立吟誦及翻譯詩歌】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作品注釋】【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

4、深千帳燈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里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這里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

5、心思慎微,導致納蘭并不能夠安穩享受那種男兒征戰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于扈從的情懷。”“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經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卻燈光熠熠,為什么羈旅勞頓之后深夜不寐呢?【探究練習】Q1:“身向榆關那畔行”中“身”字給人印象極深刻,請簡要賞析這個字。A1: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系故園。風一更,雪一更。聒碎

6、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下片開頭“風一更,雪一更”描寫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徹夜不停。緊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帳燈”,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凄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納蘭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更”是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一更”二字反復出現,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撲打著帳篷的情況。這怎不使詞人發出凄婉的怨言:“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夜深人靜

7、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與上片“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長相思讀到這里,你們感受到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 思念 期盼 痛苦 煎熬 傷感【探究練習】Q2:詞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請賞析。【探究練習】Q2:詞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請賞析。A2:上下片

8、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詩歌賞析】詞的上片從“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之遠。下片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之夢,懊喪之余,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于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結構整合】 詞人用鏡頭的方式向我們展現種種景物并蘊含了層層感情: 山水、榆關 不舍 千帳燈 孤獨 風雪 失眠 故園 思鄉【譯文】走過一條條山路,走過一條條水路,正向榆關那邊走去。夜深了,人們在帳篷里點燈。晚上又刮風又下雪,聲音嘈雜打碎了我思鄉的夢。家

9、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探究練習】Q2:“身向榆關那畔行”中“身”字給人印象極深刻,請簡要賞析這個字。【思想感情】 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詞人通過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與細致描寫,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納蘭詞風】 納蘭性德的老師徐乾學說他的詞“清新雋秀,自然超逸”,況周頤說他的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蕙風詞話),這都指出了納蘭詞的一個鮮明的特征:真情真景真,意境天成。這首小令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它以壯觀的塞外景象來渲染柔婉的鄉思意緒,情意雋永;以白描手法繪景,造語樸素,自然真切。【作品評說】王國維:“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奇觀,

10、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這句話點到了此篇的獨到之處,盛贊它的“千古奇觀”。【拓展延伸】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拓展延伸】長 相 思 李白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這首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興意味。我國古代經常用“美人”比喻

11、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里是個政治托寓,表明此詩目的在于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拓展延伸】 長 相 思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上片全是寫景,暗寓戀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寫少婦丈夫外出,隨著汴水、泗水向東南行,到了遙遠的地方;同時也暗喻少婦的心亦隨著流水而追隨丈夫的行蹤飄然遠去。第四句“吳山點點愁”才用擬人化的手法,婉轉地表現少婦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陳述句,寫得比較隱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細細體會,只能看到汴水、泗水遠遠

12、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 意,這就辜負了作者的苦心。汴水發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開封東流至今徐州,匯入泗水,與運河相通,經江蘇揚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長江,向更遠的地方流去。這三句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無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下片直抒胸臆,表達少婦對丈夫長期不歸的怨恨。前三句寫她思隨流水,身在妝樓,念遠人而不得見,思無窮,恨亦無窮。“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筆入人情。“恨到歸時方始休”一句,與長恨歌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各擅勝場。 【拓展延伸】長相思納蘭詞: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之碎;愛故園、愛祖國之重。李白詩: 豪邁奔放,上下追求,政治理想實現之難。白居易詞:思恨

13、綿綿、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拓展延伸】 關于思鄉的詩詞: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

14、盡望鄉。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拓展延伸】納蘭性德詞的題材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愛情阻隔、發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隨駕,出塞行役時的感慨;贈友抒懷的情真意切。貫穿其間的主線,是他熱切追求人性的純美,愛情的纏綿,友情的珍貴。其作品的主旨情調是傷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愛情、悼亡和鄉思的題材最為凄婉動人。 納蘭詞風 纏綿悱惻多情善感的情感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名言,給人們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讀的空

15、間,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假設,一種理想。對于納蘭性德說來,初見時的溫馨、真誠帶來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現實卻總是那樣不一致。首先,相傳納蘭與表妹雪梅相愛,表妹卻被召入宮,相知不能相見,“如初見”的美夢破碎。其二,與恩愛的盧氏結為伉儷,本可以安享“如初見”的一生,但盧氏驟然病故,美夢再次破碎。納蘭的愛情情感,開始是甜蜜的,過程卻總是失去,結果是無限悲傷,以致早逝。他深知世上“若只如初見”的現實實在太少,而“變卻故人心”則時有發生,納蘭以前者作為理想來追求,終生不悔,對后者予以鞭撻和批判。雖然納蘭的愛情理想未能實現,但給后人留下的撕心裂肺的動人詞篇卻是不朽的。 豪邁衰颯鄉關怨憂的行役詞 萬帳穹廬人醉,

16、 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 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如夢令坦蕩純真有仁有義的友情詞 納蘭雖出身貴籍高門,卻能做到“在貴不驕,處富能貧”。他寫道“惟愿把來生祝取、慧業同生一處”“吾本落拓人,無為自拘束。倜儻寄天地,樊籠非所欲”。他厭倦官場中的虛偽,希望尋求真摯的友情,對朋友坦誠重義、肝膽相照。 詞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詞人顧貞觀的號,他與陳維崧、朱彝尊并稱“詞家三絕”。顧貞觀曾為納蘭性德授課,并為納蘭編訂了飲水詞集。金縷曲贈梁汾詞中“有酒惟澆趙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禮賢下士、結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則表明了他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以“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來幫朋友拆解困境。并鄭重許諾:“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重諾,君須記”。字字句句,發自肺腑,令人讀來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