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演練_第1頁
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演練_第2頁
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演練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10 頁 共 NUMPAGES10 頁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演練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演練方案按照衛生局關于開展埃博拉出血熱防控培訓工作的通知精神,為提高我院應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的防范意識和應急水平,檢驗處置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的應急指揮和組織協調能力,我院決定組織開展一次應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演練,特制定本方案。一、演練目的1、檢驗對埃博拉出血熱防治的工作程序及技術要求的掌握程度。通過演練,進一步完善防控預案,使預案具有可操作性,達到依法、科學、規范的診治、轉診已確診或疑似感染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的目的。2、檢驗應急組織協調能力。3、檢驗專業人員的現場應急處置能力。二、組織領導(一)組織指

2、揮:醫院應急演練工作領導小組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成 員: 負責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處理的組織指揮,組織協調演練的步驟與進度。(二)醫療救治專家組組 長: 副 組 長: 成 員: 按照醫院衛生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組織專家對埃博拉出血熱患者進行會診,并開展臨床救治工作。(三)傳染病防控管理組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負責組織開展院內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網絡上報工作。(四)后勤保障小組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負責應急演練藥品、器械、設備、車輛、通訊和防護物資的分配。(五)信息管理組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負責救治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匯總,總結應急演練情況。三、演練的時間及地點

3、20_年10月17日下午14:00,感染疾病科。四、演練內容1、診斷救治能力。2、個人防護能力。五、演練腳本【總用時:120分鐘(14:0016:00)】【背景設置】患者聞某,男,32歲,從事海外導游工作,10月15日,患者從幾內亞出國歸來后出現發熱、乏力、咽痛、頭痛、嘔吐、腹痛、腹瀉,于10月17日14時,遂來我院就診。門診體溫篩查為39.8;門診預檢分診護士詢問流行病學史,確認有疫區工作史后,為患者佩戴外科防護口罩,并引領至發熱門診就診。發熱門診醫生立即進行診治,查體:T:39.70 P:100次/分 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口唇紅潤,氣管居中,頸靜脈無怒張,兩

4、肺叩診呈清音,聽診呼吸音粗,右肺可聞及濕羅音,心律齊,各瓣膜區無雜音。腹平軟,腹部無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雙上肢肩部散見麻疹樣皮疹。血常規示:WBC:18.6109/L,N:85,L:51,Hb 110 g/L,PLT:131109/L。以“重癥肺炎”收入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會診,進一步檢查血液生化,凝血五項:PT:19.5s 、 APTT:44.9 s 、TT:22.7 s、 FIB:4.2 g/L、INR:2.57。C反應蛋白:183mg/L。對癥給予頭孢他定、阿奇霉素、魚腥草抗感染,補液等治療,體溫仍持續39以上。根據患者主訴和臨床表現,感染疾病專家組分析p p 高

5、度懷疑病人可能感染“埃博拉出血熱演練步驟 1【用時:20分鐘(14:0014:20)】:在門診大廳正門處,由院長下達演練正式開始指令。門診預檢分診護士對患者進行體溫篩查、詢問病史,為患者佩戴外科防護口罩,然后將患者從醫院外圍引領至發熱門診。按照標準防護要求,穿白大衣,佩戴帽子、外科口罩,做好手衛生等。演練步驟2【用時:30分鐘(14:2014:50)】:1、在發熱門診診室內,發熱門診醫生對患者進行問診、查體,并開具輔助檢查報告單。發熱門診護士采血,急查血常規;放射技師進行床旁_光檢查。2、發熱門診醫生分析p p 檢查,并向感染疾病科主任匯報病情,請求會診。3、感染疾病科主任將收治的病例情況和初

6、步診斷情況電話報告應急辦(醫務科),應急辦(醫務科)立即將情況向主管院長匯報,報請院長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同時啟動埃博拉出血熱衛生應急預案。4、應急辦(醫務科)召集院內防控埃博拉出血熱應急機動隊和專家組,相關人員攜帶裝備、個人防護用品迅速到達現場(發熱門診清潔區),啟用應急隔離病房,并將患者轉入。5、按二級防護要求,相關人員穿戴好防護用品。演練步驟3【用時:30分鐘(14:5015:20)】:1、院內專家組(等)在感染科會診室內進行會診,會診為“埃博拉出血熱可疑病例”, 會診專家簽字。會診建議:給予必要對癥救治措施,先隔離治療。2、應急辦(醫務科)和預防保健科分別將情況向市衛生局和市

7、疾控中心報告。按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指令,組織市級專家組會診,如為埃博拉出血熱疑似或確診患者,及時將患者轉診至南昌市第九醫院進行救治。3、在隔離觀察病房內,機動隊檢驗人員在二級防護下為患者采集血、小便標本,標本妥善包裝。4、機動隊人員在二級防護下對發熱門診進行消毒處理。5、機動隊醫護人員對患者按相應醫療救治程序進行處置,采取查體、輸液等醫療救治措施。演練步驟4:【用時:40分鐘(15:2016:00)】1、在會議室內,針對上述案例,由應急辦主任向診斷救治組、感染疾病控制組提出4個問題,開展桌面推演。2、由醫務科、預防保健科、院感科分別總結評估本次演練。3、由院長做總結講話,并宣布演練結束。桌面推

8、演問題及答案問題1、醫院要對該病例(聞某)進行報告嗎?為什么?問題、針對本案例,應該開展哪些工作?應該開展以下工作:1.接診醫生立即向本院預防保健科和院感科報告,對病例進行隔離治療,醫務人員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2.詢問可能的流行病學史(因病例來自國外,應注意詢問是否在疾病暴發區域工作?是否接觸過病人或被感染動物?);3.了解患者或周圍或親友好友是否有其他類似病例,了解接觸過患者的醫護人員有無發熱呼吸道疾病發生;4.組織本院專家會診并采集相關標本送檢;5.本院專家會診后仍不能明確診斷的,應立即報告市衛生局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指令,組織市級專家組會診,如為埃博拉出血熱疑似

9、或確診患者,及時將患者轉診至南昌市第九醫院進行救治,并進行網絡直報。問題、埃博拉出血熱的診斷標準?急性起病,臨床表現為高熱、畏寒、頭痛、肌痛、惡心、結膜充血及相對緩脈。2-3天后可有嘔吐、腹痛、腹瀉、血便等表現,半數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進入極期,患者可出現神志的改變,如譫妄、嗜睡等,重癥患者在發病數日可出現咯血,鼻、口腔、結膜下、胃腸道、陰道及皮膚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現嚴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腎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發癥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發病后12天內死亡(7-14天)。病人最顯著的表現為低血壓、休克和面部水腫,還可出現DIC、電解質和酸堿的平衡

10、失調等。在病程第5-7日可出現麻疹樣皮疹,數天后消退并脫屑,部分患者可較長期地留有皮膚的改變。非重癥者,發病后兩周內恢復。血常規:早期白細胞減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可減少。尿常規: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檢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診斷依據:1.流行病學資料:來自于疫區,或3周內有疫區旅行史,或有與病人、感染動物接觸史。2.臨床表現:起病急、發熱、牙齦出血、鼻出血、結膜充血、瘀點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癥狀;頭疼、嘔吐、惡心、腹瀉、全身肌肉或關節疼痛等。3 實驗室檢查:(1)病毒抗原陽性;(2)血清特異性IgM抗體陽性;(3)恢復期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滴

11、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從患者標本中檢出埃博拉病毒RNA;(5)從患者標本中分離到埃博拉病毒。問題4、醫務人員在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是什么?醫務人員怎樣根據導致感染的風險程度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醫務人員在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是:接觸所有患者時均應當戴外科口罩,嚴格執行手衛生等措施。接觸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務人員應當根據導致感染的風險程度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后洗手。(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戴外科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隔離衣。(3

12、)對疑似或確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隔離衣。(4)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及時更換。(5)正確穿戴和脫摘防護用品,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6)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防止被刺傷。(7)患者用后的每個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清潔與消毒。附: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脫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附: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一、清潔區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手部皮膚破損的戴乳膠手套。二、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三、為患者進行吸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體內物質噴濺的診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