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4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同步課件(共26張PPT)_第1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4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同步課件(共26張PPT)_第2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4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同步課件(共26張PPT)_第3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4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同步課件(共26張PPT)_第4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4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同步課件(共26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必修下冊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 教學目標(核心素養):1、語言建構與運用:探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能夠運用多種媒介展開有效的表達交流。2、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3、審美鑒賞與創造: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4、文化傳承與理解:關注網絡信息和網絡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重點: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理性思維水平。教學難點: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課時:2課時1、傳播媒介: 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媒介是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四大類;按照媒體的性質又可以將其分為紙媒、電子媒體和第五媒體。其

2、中,紙媒又分為信件、書籍、報紙、雜志、廣告冊等,電子媒體可以分為電視、廣播、網絡、數字產品;第五媒體分為手機、小靈通、無限網絡、便攜網絡。 根據媒介出現的先后順序,可分為早期符號媒介、語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電子媒介和網絡媒介。2、媒介特點:實體性在大眾傳播中,媒介(如報紙、書刊、電視機等)都是用于傳播的實體,是具體的、真實的、有形的物質存在。中介性媒介居于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使傳受雙方通過它交流信息、建立聯系。負載性負載符號既是傳播媒介的特點,也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必須完成的使命。還原性作為中介的傳播媒介,在傳播過程中要保持所負載符號的原聲、原形、原樣,而不應該對符號做扭曲、變形和嫁接處理

3、。擴張性媒介不僅可以使傳受雙方產生關系,還可以將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和所見所聞擴張開來為許多人所共享。3、傳播媒介發展歷程:早期符號媒介手抄媒介印刷媒介電子媒介新媒介 每種大眾傳播媒介總是在發展中揚長避短,互相協調,同時又吸收和借鑒其他媒介的優勢。如今,信息技術的告訴發展正進一步使新舊媒介在交鋒中融合重組,不斷改變著人類傳播的格局。第一課時 認識多媒介,辨識信息一、認識多媒介1、閱讀陳力丹傳播媒介變遷的社會影響一文(教材P75-76),思考:面對傳播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明確:當我們享用傳播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應該保持警覺與思考,不能癡迷于電視、網絡而成為科技的奴隸,不能被自己所創

4、造的東西所異化,還應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2、閱讀李宇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與網絡語言的發展一文(教材p72-74),思考:網路時代的語言交際有什么特征?明確:要注意兩點,其一是語言交際的“技術性”越來越強;一是分出了虛擬和現實兩個空間的語言生活。3、課下活動建議:(1)圍繞近期發生的某個新聞事件,開展一次有關“身邊人獲取信息的習慣”的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展開分析,歸納、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注意要抓住與調查目標相關度較高的設問要點,如:平時獲取新聞的途徑、得知這一新聞事件的最初渠道、這一事件中最感興趣的新聞點、想深入了解事件時的首選媒介:調查時應考慮被調查者職業、年齡等的代表性,以獲得較為全面的調查

5、數據。(2)寫一則校報的招聘啟事,需要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發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學的關注和響應。選擇幾種你熟悉的傳播媒介,根據其傳播特點對招聘啟事進行改寫,如調整內容、語言、呈現形式等,并說說這樣改寫的理由。二、辨識媒介信息1、閱讀呂氏春秋-察傳一文,并思考問題。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王聞孫叔敖于沈尹筮(sh),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 魯哀公問于孔

6、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轉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

7、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似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小組討論: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文中所說虛假信息傳播的例子?在班里與大家分享。明確:“察傳”即對傳言進行審查,以定其是非。察傳一文論述要慎重審察傳言,因為“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所以“聞言必熟論”,“是非之經,不可不分。”如何才能弄清傳言的是非?文章提出“驗之以理”,“緣物以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才能真正了解實情。現實生活中的例子:2007年“海南香蕉含有類似SARS病毒”的傳言令海南蕉農損失8.22億元;20

8、11年聽信日本核污染影響到食用鹽,大量市民瘋狂搶購食用鹽,造成社會恐慌.等等,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第二課時 善用多媒介一、微寫作練習有人說,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請從下面論語選文中選擇一句,根據對所選句子的理解談談你對“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語權”這一現象的看法。要求:正確理解所選句子的意思,自圓其說,條理清楚。巧言令色,鮮矣仁。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示例】“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道路中聽到的事隨意地散布出去是不道德的做法。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語權,是對

9、權利的尊重;然而權力與義務同行,我們享受話語權同時也需認識到其所伴隨的義務與責任。網絡興起已有十余載,網絡暴力已不再是陌生詞匯,但這不意味著作為網民可以躲藏在千萬數據之后肆意妄為。于平臺,更多網站逐步實現實名制,加強了人們對言語內容的重視;于個人,我們應從源頭抓起,杜絕“道聽而涂說”,嚴格過濾虛假、有害信息沒有義務的履行也就沒有權利的賦予,對言語負責,合理參與才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體現。二、多媒體運用實踐 學校近期擬舉辦次戲劇節,你所在的年級準備參加這話動。小組合作,為班級的節日寫個跨媒介宣傳推廣方案。1.確定宣傳主題、目標受眾和媒介種類。每小組選擇一種媒介,集中力量宣傳,允分發揮這種媒介在宣傳功能上的優勢,例如校報、校廣播臺、校電視臺具有權成性,而一些自媒體平臺則傳播迅速,吸引力強。2.設計宣傳方案,擬寫宣傳語,確定圖片、音視頻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據所選媒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例如在校電視臺播放宣傳短片,要設計短片畫面內容,撰寫畫外音文稿;進行網絡直播,要選擇恰當的直播場地,撰寫直播內容的腳本;使用網絡公眾號,則要擬寫有吸引力的標題和可讀性較強的文章,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圖片或視頻。3.根據受眾情況和媒介特點,選擇最佳發布時間。因為是校園活動,主要受眾是老師和同學,所以如使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