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齊桓晉文之事教學案答案這是齊桓晉文之事教學案答案,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齊桓晉文之事教學案答案第1篇本文是一篇談話記錄,齊宣王提問,孟子回答,問與答緊密相連,不容易看出層次。這里根據內容,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頭至“王請度之”),主要說齊宣王未實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為。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則王乎”),提出并明確話題,以問“霸道”開始,轉入說“王道”。齊宣王一見孟子,就迫不及待地問齊桓晉文稱霸的事,正說明他有稱霸的企圖。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后者亂扶周,破楚救宋,都是當時的霸主。因為他們的行事不是
2、靠仁政,而是憑武力,因此被儒家稱為“霸道”,與“王道”相對立。所以問齊桓、晉文之事,等于問霸道之事,這對于崇尚王道的孟子來說,無異于劈頭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輕輕把話題岔開,轉而談論王道。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論點,肯定齊宣王能夠保民而王。在孟子看來,王天下的關鍵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然后再緊緊抓住齊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論述,而是抓住了齊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闡發。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認為王是愛財;孟子則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沒有把
3、為仁之事繼續擴展下去。這說明齊宣王已經有了“保民”的基本條件,具備施行王道的基礎。同時也為下文論說宣王沒有實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筆。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剖析齊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為”。首先,孟子以一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的結論。其次以“挾太山以超北海”和“為長者折枝”這組對照性比喻,進一步闡明“不為”和“不能”的區別。最后順其理勢,引經據典,加以正面曉喻。說明王道并不難,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為齊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第二部分(“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從反面論
4、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棄霸道,實行王道。齊宣王不能實行王道,不是方法問題,而是一心要實行“霸道”。孟子先以“興甲兵”幾句,不直說霸道,卻列舉了霸道的種種害處,使齊宣王不得不說出“吾何快于是”,從而引導他說出“大欲”。“笑而不言”四字,寫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閃閃,不那么理直氣壯的神態,極盡傳神之妙。孟子明知齊宣王的“大欲”仍是霸業,卻故意以口腹聲色之娛來揣度,形成文章的頓挫,然后道破其“大欲”乃是以力爭霸天下,點明齊宣王的“大欲”后,旋即以“緣木求魚”這個生動的比喻,徹底打碎了他的幻想,猶如當頭棒喝,使文勢如懸崖墜石,有千鈞之力。宣王不禁驚言:有這么嚴重嗎?孟子再步步進逼
5、,以鄒與楚戰為喻,說明齊若與天下對抗,強弱不均之勢顯而易見,從而導出小不敵大、寡不敵眾、弱不敵強的結論,以使齊宣王徹底放棄“霸道”。霸道的危害既已講清,孟子再正面鋪寫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就不能不令齊宣王怦然心動了。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進于是矣。”到篇末),闡述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經過上文對王霸利弊的說明,齊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張:“制民之產”和“謹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產,足以飽身養家,然后再對他們施以禮義道德的教育。這一王道仁政模式,以排比句對稱說出,說王道制度,極言其利。只要做到這一點,老百姓歸附,猶如萬條江河歸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勢。全篇最后以一幅王
6、道樂土的美好畫卷作結。齊桓晉文之事教學案答案第2篇一、教學目的和要求: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律;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掌握“保”“愛”“道”等重點詞語;2、掌握賓語前置的一般規律(倒裝句);3、培養學生在淺易的問題上自主學習。三、主要教法:問題討論法自主研讀四、教具:實物投影。五、過程:(一)導語設計:(二)解題:戰國時期,列強紛爭,以征伐為能事,各諸侯國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對外連年征戰,對內盤剝人民,致使廣大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而齊國在東方諸侯中又號稱強國,齊宣王野心勃勃,擴置學官,招攬學士,任其講學議論。孟子這時
7、在齊宣王身邊供職。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齊宣王問有關齊桓晉文稱霸之事的時候,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闡發他的“發政施仁”、改革政治,實行王道的主張,這就是著名的齊桓晉文之事。(三)研讀課文114節(1)學生朗讀課文114節;(2)指名學生翻譯課文;(3)學生質疑;(4)教師點撥歸納:1、詞類活用:(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我)聞;(2)無以,則王乎?王,動詞,行王道以統一天下。(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異,對感到奇怪。2、特殊句式:(1)臣未之聞也。(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3)何由知吾可也?(4)牛何之?歸納:賓語前置的條件:A.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B.否定句中
8、,代詞作賓語;C.用“之”或“是”將賓語提前,予以強調;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利是圖、惟命是從。(5)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倒裝)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應該的。3、重要句子翻譯:(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翻譯:通過安撫百姓實行王道,沒有誰能阻擋得了。(2)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翻譯:老百姓都還以為是您吝嗇,我本來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3)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翻譯:我并不是吝惜錢財才拿羊去替換它(牛),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應該的。4、一詞多義:愛 A.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吝惜)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吝惜)B.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愛護)愛其子,
9、擇師而教之(愛護)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E.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六國論)道 A.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述說、談論B.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說、講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道義、道理D.任重道遠路、道路E.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動詞)(四)作業1、誦讀課文;2、記憶重要的詞句。齊桓晉文之事教學案答案第3篇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孟子、孟子及其思想。2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和句式,并總結詞類活用的規律。(二)能力目標1能根據句式特點、詞類活用的規律,熟練翻譯文言語句。2掌握本文的論證技巧和說理方法。(三)德育目標理解文中闡述的“保民而王”、“
10、仁政”的思想和主張。(四)美育目標欣賞孟子散文的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帶鋒芒、富于鼓動性以及善設機巧,引人人彀,先縱后擒,用比喻說理,論辯是非的藝術特色。教學重點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的具體措施;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體內容;3體會文章磅礴氣勢及形象的說理;4學習孟子的論辯技巧;5文言實詞、虛詞及重點語言現象和句式特點;教學難點1孟子的實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張及在文中的體現;2孟子的論辯技巧;教學時數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預習1課前結合書下注釋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2閱讀課本中郭預衡的簡介,找出要點。二、關于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繼孔子之后儒
11、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1民本主義思想。2邦國的主權在民。3對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從的。4政事以民為歸宿。5用人以民意為準。6國家應以保民為職責。7國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樂業。8孟子反對不義的戰爭。孟子善辯,在論辯時又善設機巧,先縱后擒。散文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三、課文誦讀、感知思考:1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文章的結構如何劃分。明確:1孟子和齊宣王的談話主要內容的實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張。2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頭至“王請度之”。第二部分:“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進
12、于是矣”至篇末。四、分析第一部分依據第一部分內容,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至“則王乎”。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遠皰廚也”。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1學生朗讀第一層,抓住重點詞。“是以”屬固定詞。“臣未之聞也”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的“臣未聞之也。”(書下注釋中重點詞語)教師點撥思路:齊宣王與孟子的談話以“霸道”開端,而孟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巧妙地將話題轉向談論“王道”。2學生自讀第二層,明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體會“以羊易牛”的闡發藝術。重點詞:“莫之能御”屬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莫能御之”。“之”字一詞多義現象。例如:“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見之”。3學生自讀第三層,概括大意,并用兩個字概括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明確:闡述齊王之不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第二課時一、分析第二部分學生熟讀課文。教師點撥:“危士臣”“朝秦楚”屬使動用法。特殊句式:“若是其甚與”“何以異于鄒敵楚哉。”二、分析第三部分熟讀后譯再背。抓住“進”“愿”“恒心”“仰”“俯”“謹”等重點詞。三、作業課后思考與練習二、三。第三課時一、學習孟子論辯技巧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話題切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校律師顧問合同協議
- 合同法中關于勞務協議
- 工程量合同協議模板
- 三門租房合同協議
- 工程竣工支付合同協議
- nk細胞研發合同協議
- 合同型合伙退出協議
- 驛站門店轉讓協議書模板
- LNG氣瓶檢驗合同協議
- 2025年月嫂合同協議
- 2025年普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80題)
- 碎石外包合同協議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1001-1536題)
- 2025科技輔導員培訓
- 樹木修剪合同協議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類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 本科一批次投檔情況 (理工)
- 智研咨詢發布:2025年紙漿模塑餐飲具行業市場規模及主要企業市占率分析報告
- 2025年CCAA《管理體系認證基礎》考前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重點題)
- 中西融合餐廳的經營管理與團隊建設
- 2025年智慧工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