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設情況匯報定)參考模板_第1頁
水利建設情況匯報定)參考模板_第2頁
水利建設情況匯報定)參考模板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X縣水利建設情況匯報近年來,隨著中央加大水利建設投入的大好機遇,在省、市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嚴格監督下,通過水務系統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使我縣的各類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的農村安全飲水困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田灌溉、城市供水等項目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根據會議安排,我就近年來的水利建設情況做簡單匯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一、基本情況我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高度12001700米。屬中溫帶半干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9.2C,無霜期200天,降雨雖411

2、毫米,蒸發雖1861.3毫米,旱、洪、雹、凍、風等自然災害頻繁。據氣象資料分析,全縣降雨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3%,年內分配極不均衡,6至9月份降雨雖占全年降雨雖的70%,而且降雨特點是總雖不足,逐年呈下降趨勢。境內河流主要有環江、蒲河、苦水河、清水河4條支流,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雖2.1億立方米,其中60%多是洪水,常流雖僅有6800萬立方米左右,實際可利用淡水雖僅3000萬立方米左右,人均占有雖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1/22,占全省平均水平的1/10,占全市平均水平的1/3。盡管全縣上下采取集蓄天上水、利用地表水、開發地下水、外引黃河水“四水”齊抓的用水措施,年總供水雖也最多可以達到2100萬立方

3、米左右(水庫150萬立方米,水井380萬立方米,水窖(池)1150萬立方米,揚黃調水200萬立方米,提灌供水120萬立方米),接近一半的需水雖因不能保證而嚴重制約著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機構概況水務局是縣政府主管水行政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全縣抗旱防汛、城鄉供水與農村安全飲水、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水資源開發管理與保護、水行政執法工作。全局共核定編制41人,實有職工42人。局機關內設人事秘書股、計劃財務股、水利建設股3個股室。掛靠X縣抗旱防汛辦公室(加掛X縣抗旱服務隊牌子)、X縣水政水資源辦公室、環縣水政監察大隊3個辦事機構。下設合道川、城西川、東豐3個灌區管理所。為貫徹落實2011年中央1號文

4、件精神,加快推進水利改革步伐,2011年6月縣編委批準成立了21個鄉鎮水利工作站,為副科級事業單位,由鄉鎮負責日常管理,水務局進行業務指導。2013年8月批準成立了水利工程質雖監督與安全管理站,為副科級事業單位,隸屬縣水務局。將縣自來水公司劃歸水務局實行歸口管理。今年7月初,批準成立了水利建設管理站和抗旱防汛服務隊,其中水利建設管理站為副科級事業單位。至此,水利改革中要求的“三站一隊”機構已全部批復。目前鄉鎮水利工作站站長均由副鄉鎮長兼任,水利工程質H監督與安全管理站站長未任命,水利建設管理站和抗旱防汛服務隊剛剛批復,正在組建當中。三、水利工程建設情況(一)農田水利工程1、水庫。建國以來,我縣

5、共建成XX、XX、XX、XX、XX5座水庫,總庫容2209萬m3。XX水庫位始建于1975年,總庫容703萬m3,控制流域面積83平方公里,是一座集灌溉、供水、防洪、減沙為一體的小(1)型水庫。2007年8月,省水利廳、財政廳對環縣喬兒溝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進行了審查批復,2008年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XX水庫始建于1959年,控制流域面積422平方公里,總庫容826萬m3,是一座集灌溉、供水、防洪、減沙為一體的小(1)型水庫。2008年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樊家川水庫始建于1992年,總庫容270萬m3,控制流域面積270平方公里,是一座集灌溉、供水、防洪、減沙為一體的小(1)型水庫。

6、2009年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XXX水庫始建于1976年,總庫容380萬m3,控制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是一座集縣城供水、灌溉、防洪于一體的小(1)型水庫。2004年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XX溝水庫始建于1975年,總庫容30萬m3。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于一體的小(2)型水利樞紐,有效灌溉面積4000畝。2、灌區。共建成XXX4個灌區。其中城西川灌區建成于1972年,該灌區共轄XXX鎮的5個行政村,設計灌溉面積0.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555萬畝,保灌面積0.3萬畝,水源工程是廟兒溝水庫。目前該灌區因為縣城擴建和灌區土地征用已基本停止運行,下余灌溉面積不足1000畝;東豐灌區建成于195

7、6年,該灌區共轄木缽鎮的5個行政村、曲子鎮的1個行政村,設計灌溉面積1.29萬畝,水源工程是喬兒溝、樊家川兩座水庫,工程運行多年以來,出現干渠渠道滲漏,部分建筑物損壞嚴重等問題。2008實施了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積0.69萬畝,緩解了灌區水資源緊缺狀況;合道川灌區由合道J11渠道和樓房子渠道組成,共轄7個行政村,水源工程是唐臺子水庫。合道川渠道建成于1955年,共轄3個行政村,設計灌溉面積0.78萬畝。樓房子渠道于1987年建成,共轄4個行政村,設計灌溉面積0.645萬畝,該工程由于運行多年,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目前正在實施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甜水堡灌區于1996年

8、開工建設,2003年完成全部建設任務,設計灌溉面積2.3萬畝,實際平整土地僅1.2萬畝,由于群眾灌溉積極性不高,渠道淤積嚴重,目前年實際灌溉面積僅有0.3萬畝。3、小型灌溉工程。建國以來,全縣共建成小型電力提灌站70多處,由于水源枯竭等原因目前能正常運行的有43處,主要分布在縣中南部有水源條件的環城、木缽、曲子、合道、八珠等鄉鎮,灌溉面積1.104萬畝;建成小型渠道灌溉工程4處,分別為木缽鎮余家溝灌溉工程、高寨溝灌溉工程、陳溝門灌溉工程和樊家川鄉馬驛溝灌溉工程,灌溉面積0.171萬畝;建成環城鎮十八里村牧區節水工程1處,灌溉面積0.18萬畝。小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積共1.471萬畝。(二)人飲工程

9、1、集雨場窖工程。2000年以來,先后實施了三年人飲解困、人飲專項、氟病改水、“母親水窖”、老促會及農村飲水安全等人飲場窖建設工程,共涉及21個鄉鎮、251個行政村,累計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9處,分散集雨水泥窖7.46萬眼,集流場4.52萬處。其中大規模啟動實施集雨場窖工程始于2006年,當年啟動實施了縣北部人畜飲水工程,修建集流場24044處、水泥窖24044眼,可解決24044戶、115409人,新建12處集中供水工程,可解決2206戶、10591人;2007年乂實施了縣中南部人飲工程,共建成水泥窖17740眼,集流場17740處,建成八珠、樊家川、合道集中供水工程3處,解決了18609戶、

10、10.13萬人的飲水困難。以上兩項工程可解決正常年景下4.54萬戶、23.43萬人的飲水困難。2、揚黃工程。揚黃工程甘肅專用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從寧夏鹽池縣李家大莊村(11#泵站前池引水渠)接水,設計引水流雖1.8m3/s,年供水總雖2466萬m3。工程于1992年開工,2002年竣工。一期工程只引來了水源,僅解決了甜水鎮街道的用水問題,原工程的規劃目標遠遠沒有實現。經過多方努力,2008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批復鹽環定揚黃續建工程立項。批復總投資12.5億元,其中甘肅專用工程4.6751億元,年供水1453萬m3。工程供水主管線全長74.3km;3條支管線,全長119.7km;

11、在張南灣新建70萬立方米水庫1座(為縣城自來水提供水源),在支管線覆蓋的7個鄉鎮新建調蓄水池7座,蓄水能力3.5萬m3,新建水處理廠7座,總處理能力2.32萬m3/d。目前續建工程支線部分還沒有投入運行,主管線實現水通縣城。依托黃河水源,目前正在建設川區四鄉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為縣城自來水,設計供水規模1621立方米/天,供水范圍涉及環縣洪德鄉、環城鎮、木缽鎮及曲子鎮4個鄉鎮沿川18個行政村,90個自然村。共解決30630人的飲水問題。3、苦咸水淡化工程。2006年至2011年,全縣共建成機井28眼,配套淡化設備5處。2011年7月啟動實施了苦咸水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截至目前,共新打機井

12、92眼,其中86眼機井水雖滿足設計要求,6眼機井出水雖不能滿足;成井深度200760米,日出水雖60360方,水質礦化度18g/L;根據機井出水雖和水質情況,共需配套凈水站86座,安裝5噸反滲透淡化設備42套。現已完成凈化站86座,安裝5噸反滲透淡化設備26套,電氣設備60臺套,水泵設備54臺套。計劃9月底全面竣工。(三)抗旱防汛工程1、建成縣城西山、東山上水工程2處,為縣城東西兩山的綠化提供水源。2、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該項目覆蓋了全縣17個鄉鎮(辦)。建成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1處,機房、會商室環境改造105仃;新建自動雨雖站82個、自動水位站2個、簡易雨H站50個、自動預警廣播

13、站54個;配發鄉級防汛預警設備50套、手搖報警器50個。縣財政自籌資金為項目未覆蓋到的村組配發了1433個手持預警銅鑼和1487個高音喇叭。3、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自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開始實施至今,共建成護岸31.98公里,其中在環江新建護岸20.3公里,在環江一級支流耿灣川建成護岸8.9公里,安山川建成護岸1.18公里,曲子東溝建成護岸1.6公里。目前正在爭取馬蓮河干流韓洼子至陳溝橋段防洪工程和馬蓮河干流五里屯至河對坡橋段防洪工程,其中韓洼子至陳溝橋段規劃新建堤防9.83公里,五里屯至河對坡橋段規劃新建堤防9.38公里。三、水資源保護我縣是全省最為干旱缺水的縣區之一,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十

14、分有限。在水資源保護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切實加強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重新劃分了廟兒溝水源地保護區,確定保護區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并制定頒布了環縣廟兒溝水源管理辦法。在廟兒溝水源地一級保護區6.3平方公里范圍內實施了防護工程,新建鐵絲網圍欄10.9公里,配備落實巡查保護人員2名,在水源地醒目位置立碑子2塊,定界樁5個。建成了城區飲用水凈化設施,現已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縣城集中飲用水水質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目前各項指標均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二是依法治理重點水污染源。認真執行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從嚴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落戶。同時

15、以石油、煤炭資源開發為重點,按照慶陽市石油開發水資源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和執法檢查頻次,每年實地巡查石油井場300多處。三是穩步推進水資源利用基礎設施建設。以污水回用工程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水資源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目前日處理污水4500噸,處理水質已達到設計排放標準,極大地改善了環江水環境質雖。四是多措并舉治理水土流失。先后組織實施了世行貸款項目、國家生態項目、蒲河項目、壩系項目、全省“500萬畝梯田”建設等一系列水保生態建設項目,既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乂解決了當地群眾人畜飲水和抗旱水源問題。四、“十二五”規劃情況1、規劃建設各類水源及灌溉工程2012

16、9處,其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20059處(水泥窖場20009處、1000m3蓄水池50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0處;小型灌溉水源工程47座(塘壩13座、攔河閘5座、泵站29座);小型自流渠道改造3條;泵站更新改造9座;灌區田間配套2條(東豐渠、合道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9620畝,發展集雨補灌面積42018畝。2、規劃新建、維修各類灌溉工程43座(條),其中新建電力提灌站40座;維修自流渠道3條(王北溝、陳水溝、高寨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775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145畝。3、規劃新建各類水源工程55座,其中新建2000m3蓄水池50座,攔河閘5座(寺咀子、馬驛溝、高李灣、城東溝、陶洼子

17、)。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50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5500畝。4、規劃新打機井100眼,新建水質凈化站100座,總面積4萬m2,安裝抽水設備100臺,配套苦咸水淡化設備100套。5、規劃新建水泥窖場配套工程36000處,解決16.16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6、規劃治理中小河流145km,其中環江主溝道50km,環江一級支流40km,清水河10km,苦水河20km,蒲河25km°保護耕地11.5萬畝,保護農村及城鎮居民13.55萬人。7、牧區飼草料項目規劃新建提灌站5座;塘壩5座;淺井25眼;集雨蓄水池5座;集雨窖場配套工程6000處。新增飼草料地灌溉面積6.43萬畝。五、存在問題一是水

18、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環縣2015年經濟社會需水預測總雖4206萬立方米。目前供水保障能力1431萬立方米,總體上目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缺水雖為2775萬立方米。二是現有工程供水能力不足。很多工程老化失修,功能下降,效益衰減,有的接近報廢。既有人飲工程也有灌溉工程。其主要原因,一是建成早,運行年久,維修資金缺乏。二是投資不足,原建標準低。三是管理不到位,人為破壞盜竊現象較多。三是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滯后。近年來,相繼建成了一些人飲工程,由于上級管理部門沒有相應的管理辦法,水務部門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交由工程所在鄉鎮,村組進行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良性運行機制,加之管理粗放,致使部分水利工程不能充分

19、發揮效益,甚至是損壞,嚴重影響了項目效益的長足發揮。四是水利建設中的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在項目的爭取過程中,要求要有地方配套資金才能批復項目,一般都是縣級人民政府開一張縣級配套資金承諾函先讓項目批下來,待項目批復后,承諾的配套資金卻難以落實,導致工程建設中存在諸多I可題。五是水政執法亟待加強。水政監察隊人員短缺,技術力雖薄弱,培訓少,辦案經驗少,行政執法力度弱,且辦案經費嚴重短缺,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水政執法的力度和辦案的水平。六是群眾對水利建設的認識不夠,阻工擋工現象突出,協調難度大。水利工程大多為公益性工程,群眾直接收益不明顯,所以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一些群眾不但不支持,反而因各種原因阻

20、擋施工,嚴重影響工期。七是水資源資料過于陳舊。目前工程規劃設計中沿用的水文資料編制于上世紀80年代,已經與當前的實際情況有較大差異,需要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我縣的水資源進行一次系統的調查評估,掌握實際情況,便于今后我縣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八是水利工程質雖監督與安全管理站機構已于去年8月份批準成立,目前站長空缺,未配備相應的檢測設備。為加強水利工程質雖監督與安全管理工作,建議盡快任命站長,并配備相應的質檢設備。六、下一步打算根據我縣水資源實際狀況和多年來的水利建設經驗,我們將繼續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利支撐。一是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以攔蓄利用天然降水、新建調蓄工程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充分利用外調水為原則,據實論證儲備一批符合國家“十二五”期間的投資導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