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一) 1.口服法:藥劑混合于飼料中,治療營養失調或細菌性疾病及內部疾病。 2.藥浴法:主要是驅除體表寄生蟲,治療細菌性的外部疾病。 3.局部治療:治療外傷及身體表面疾病,局部外傷治療。 4.注射療法:各種細菌性疾病可采取肌肉或腹腔注射。 5.手術治療:魚鰭外傷或變形施以整形手術。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二) 病毒性疾病痘瘡病(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溫較底時出現(15度左右) (2)癥狀:發病初期,體表或尾鰭上出現乳白色小斑點,覆蓋一層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擴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膚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塊石臘狀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長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會自動脫落,
2、并于水中敗壞水質,脫落部位又重新長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瘡的病魚逐漸消瘦,游動遲緩,食欲較差,常沉在水底,陸續死亡。 (3)治療:#0。10。3MG/KG氯霉素藥液長期藥浴。 #用氯霉素注射魚體,用量為每尾25MG。 (4)預防:#池中加注新水,隨時抽取池底脫落物,改良水質。 #強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強營養,使錦鯉在冬前有一定肥滿度,增強抵抗低溫和抗病的能力。 #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灑,預防痘瘡的發生。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三) 真菌性疾病 膚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魚體上長了一層“白毛”,如果不及時治療,當病菌侵入到體內時,魚就會逐漸衰弱死亡。當寄生在鰓部時就形成鰓霉病,常引起爆發
3、性死亡。 (1)病因:膚霉病是一種絲狀菌(水霉、綿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發生在魚數從多的水池或混濁的死水中,如魚體瘦弱或有外傷時更易感染,病變處長大量棉絮狀菌絲,故又稱白毛病。 錦鯉患膚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運時操作不小心,擦傷皮膚,或因寄生蟲破壞鰓和體表,或因水溫過低凍傷皮膚,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傷口而感染。當水溫適宜時(1525度左右),35天就長成密集的菌絲體,感染數量很多時會導致病魚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節。從魚卵到各齡魚都可感染,當孵化水溫低時,在魚卵上極易發生水霉病。 (2)治療: #用1.5%2.5%的食鹽水洗凈,除去毛狀物,然后涂上2%的
4、紅藥水,再以魚用土霉素藥浴。 #用0.1%1%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涂抹傷口和水霉附著處。 #用1:15000嘗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泡魚體35分鐘。 #用10MG/KG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魚體半小時。 (3)預防: #拉網、捕撈、運輸和放養魚種時,操作要細致,不使魚體受傷。 #用1:15000濃度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洗魚卵1015分鐘,每天1次,連續3天,可預防魚卵水霉病。 #受傷親魚,在傷口涂抹龍膽紫或高錳酸鉀,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每公頃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鹽和225300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灑,每月1次。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四) 細菌性疾病皮膚發炎充血病(1)病因:患病
5、的多為個體大的當年魚和一齡以上的錦鯉,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節,可引起魚類大量死亡。水溫2030度時最易流行,20度以下時,仍會出現少數病魚,并不斷死亡,這個溫度范圍也是魚類生長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當溫度降至10度左右時此魚病不再發生,可利用這個規律對病魚進行溫控治療。 (2)癥狀:皮膚發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鰓蓋、腹部、尾柄等處較常見,有時鰭條基部也有充血現象,嚴重時鰭條破裂。病魚鱗片通常完整,沒有脫落。病魚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較差。 (3)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
6、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紅霉素22.5MG/KG濃度浸洗魚體,水溫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鐘,每天1次,連續35天,直到病情好轉。 #注射鏈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哌酸(諾氟沙星)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藥粉0.81.0G,每天一次,連續服用六天。 #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用利凡
7、諾0.81.5MG/KG濃度遍灑有特效。 #使用上述處理方法的同時進行鹽水浴,效果顯著。 (4)預防: #合理密養,維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水質清新。 #定期遍灑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預防疾病發生。 赤皮病(出血性腐敗病)(1)病因:赤皮病由熒光極毛桿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引起,魚體受傷,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節,可引起魚類大量死亡。此病與水質有密切關系,溶氧量低、有機質含量高時易發生此病。 (2)癥狀:病魚皮膚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背鰭、尾鰭等鰭條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魚鱗片脫落(和皮膚發炎充血病的區別),特別
8、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明顯。 (3)防治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 腸炎病 由點狀產氣單孢桿菌引起。肛門紅腫,腸管充血發炎,嚴重時鰭基充血,腹部出現紅斑,剖腹時有腹水流出,整條腸呈紅色或紫色。 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1MG/KG全池遍灑。 #每公頃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灑。 #每10KG魚用磺胺脒1G,做成藥餌投喂。 #每10KG魚用大蒜50G,做成藥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三天。 #每10KG魚用干地錦草50G,做成藥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三天。 黏細菌性爛鰓病(1)病因:由柱狀纖維黏細菌(CYTOPHAGA COLUMNARIS),又稱魚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
9、CIOCOLA)引起。錦鯉患病較少,只在水溫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會發病。魚無任何外觀異狀而大量死亡。 (2)癥狀:病魚鰓絲腐爛,帶有一些污泥。有時鰓絲尖端組織腐爛,造成邊緣殘缺不全;有時在鰓的某一處或多處腐爛,而不在邊緣。鰓蓋骨的內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蝕成一個略成圓形的透明區,俗稱“開天窗”。由于鰓絲組織被破壞,病魚呼吸困難,常呈浮頭狀,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3)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時可提高濃度為
10、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治療。 #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全池遍灑有特效。 #用漂白粉1MG/KG濃度全池遍灑,此法只用于室外大魚池。 #用大黃2.53.75MG/KG,每0.5KG干品大黃放入10KG淡氨水(0.3%)浸泡12小時后,連同藥渣全池遍灑。此藥適用于室外大池,特別是多年使用呋喃類,已經產生抗藥性的錦鯉養殖有顯著療效。 #用食鹽2%濃度浸洗510分鐘,對預防和早期治療有效。 (4)預防: #對魚池定期消毒,保持水質清潔,減少病菌發生的
11、機會。 #使用新鮮飼料和活體生物餌料,對預防此病有明顯作用。 白頭白嘴病(1)病因:由纖維黏細菌(CYTOPHAGA SP.),又稱黏球菌(MYXOCOCCUS SP.)引起。錦鯉苗對此病很敏感,是魚種階段主要病之一,而大魚通常不發病。剛開始時僅死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數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發病之快,來勢之兇較為罕見。在水溫20度以上即春末到秋季發病。 (2)癥狀:病魚的頭部和嘴圈為乳白色,唇似腫脹,以致嘴不能張開而呼吸困難呈浮頭狀。有些病魚顱頂和眼圈周圍有充血現象,呈現“紅頭白嘴”癥狀。病魚通常不合群。 (3)防治方法:與黏細菌性爛鰓病相同。 豎鱗病(松鱗、立鱗)(1)病因:豎鱗病由點狀極
12、毛桿菌(PSEUDOMONAS PUNCTATA)引起,主要危害個體較大的錦鯉,每年秋末至來年春季水溫較低時是流行季節。 (2)癥狀:病魚體表粗糙,鱗片豎立,外觀呈松球狀,嚴重時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轉過來,以至死亡。鱗囊水腫,其內部積存著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如果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就會有液體從鱗囊中噴射出來。病魚沉于水底或身體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3)治療: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結合食鹽水浸洗效果會更好。 (4)預防: #防止魚體受傷。 #親魚產卵池冬季要進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在飼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用維生素E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0
13、.30.6G長期服用,患病時加大到0.60.9G(連續1015天)作為輔助治療藥物。 打印病 (1)病因:打印病由點狀氣單胞桿菌點狀亞種(AEROMONAS PUNCATATA PUNCTATA)引起,主要是操作不當,使魚體受傷而感染致病。春末至秋季是流行季節,主要危害一齡以上的大魚。 (2)癥狀:病灶部位常在體側的臀鰭上方,肛門附近的兩側,極少數在身體前部。最初皮膚發炎,出現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鱗片脫落,肌肉腐爛,病灶呈圓形或橢圓,并有出血發紅現象,好像打上一個紅色印章。嚴重時病灶部位的肌肉往往爛穿,可見骨骼和內臟。病魚身體瘦弱,食欲減退,游動緩慢,終至衰竭而死。 (3)防治方法:與皮膚發
14、炎充血病相同,另外使用高錳酸鉀藥液涂抹患處效果顯著。 腐皮病(潰瘍病):和打印病非常相似,處理方法也類似。區別是病魚背部紅腫腐爛,病灶不定型,嚴重時背鰭脫落。 白皮病:由白皮極毛桿菌引起,從背鰭后部至尾柄鰭基部的皮膚發白,呈白霧狀,手摸鱗片粗糙、無黏液,將死的病魚,往往頭部朝下、尾鰭向上呈倒立狀。 防治方法: #操作時要小心,防止魚體受傷。 #金霉素12.5MG/KG或土霉素25MG/KG浸洗魚體30分鐘。 #用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全池遍灑。 穿孔病(洞穴病)(1)病因:穿孔病由魚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每年從9月到次年6月為流行期,它在水
15、溫較低時流行,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原因多是體表受傷,尤其是用網撈魚時產生的擦傷。 (2)癥狀:初期發現米粒大小的白點,然后擴大,周圍變紅,病情惡化時鱗片脫落、露出皮肉而呈潰瘍病癥,從頭部、鰓蓋、背部、腹部、鰭部到尾柄均可出現病灶,其潰瘍不僅限于真皮層,而且深及肌肉,嚴重時至骨骼和內臟,酷似一個洞穴。 (3)治療: #20MG/KG呋喃唑酮和1.4%食鹽合劑浸洗2030分鐘,每天1次。 #上述合劑再加20MG/KG高錳酸鉀浸洗1030分鐘。適用于發病早期的幼魚。 (4)預防: #喂鮮活餌料,加強營養,增強抗病力。 #合理密養,水中溶氧維持在5MG/L左右。 #死亡魚務必深埋并加生石灰消毒滅菌
16、,病魚池水用漂白粉10MG/KG濃度全池遍灑,消毒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爛尾病(1)病因:爛尾病由柱狀黏球菌引起,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整個尾鰭爛掉,病魚仍活著,使錦鯉觀賞價值降低。 (2)癥狀:尾鰭鱗片脫落、發炎,肌肉壞死、腐爛,尾鰭基充血,鰭條散開成掃帚狀,嚴重時整個尾鰭爛掉。病魚的鱗片正常,個別鱗片脫落。 (3)防治方法: #與皮膚發炎充血病大致相同。 #用1%孔雀石綠水溶液涂抹鰭條破裂處,每天1次,連續35天,并結合皮膚發炎充血病的方法防治。 #如果尾鰭爛掉一部分,殘缺不全,應該用剪刀剪去,使鰭條平整,然后用上述方法處理,經過一段時間鰭條能夠愈合,再生鰭條與舊鰭條之間會留下一條痕跡,雖然觀賞
17、價值降低了,但可以留作親魚繁殖后代。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五) 原生動物引起的疾病口絲蟲(魚波豆蟲、白云病):口絲蟲(ICHTHYOBODO)常棲息于魚類的皮膚與鰓部,數量少時并不會造成病害,但環境水質不良或魚的健康狀態不佳時,常會大量繁殖,破壞鰓及皮膚組織,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霧狀的附著物,故稱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魚類,尤其是錦鯉在移池后常發生,因此又稱新水病。錦鯉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狀態,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稱昏睡病。 (1)病因:口絲蟲以飄游口絲蟲(ICHTHYOBODO NECATRIX)最常見。蟲體呈卵圓形,具2或4根鞭毛,可旋轉游動。蟲體內有1個圓形胞核。固著于宿主的蟲
18、體則呈梨形,鞭毛不明顯,于組織上可下下左右擺動。口絲蟲最適流行溫度在230度,蟲體開始繁殖的水溫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時最容易大量繁殖。繁殖時以縱二分裂法,不需中間宿主,可直接傳染轉移宿主;在環境不適合時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而附著于魚體或池底中。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節。 (2)病狀: #感染初期魚體會發癢,在池底、池壁摩擦魚體。 #病魚皮膚上有一層乳白色或灰藍色的黏液,使病魚失去原有的光澤。在魚體破傷處充血發炎,往往感染細菌或水霉,形成潰瘍,使病情更加惡化。 #當蟲體大量侵襲皮膚時,鰓上也出現大量蟲體,由于鰓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因此病魚常游近水表呈浮頭狀。
19、#食欲減退,無精打采,縮尾夾鰭,群聚于池底角落,反應遲鈍,魚逐漸失去平衡,橫臥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3)診斷: #蟲體小,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取體表黏膜或鰓組織進行鏡檢。 #有無群聚昏睡的情形發生。 #當錦鯉的黑色和赤色部分患上這種病時,較易被發現;但白色部分患病時,就不是容易辨別出來了,當發現是白云病時,已經不能挽救了。 (4)治療: #用2%食鹽水浸洗515分鐘或3%5%浸洗12分鐘,連續數天。 #用高錳酸鉀20MG/KG濃度,水溫1020度時,浸洗2030分鐘;水溫2025度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25度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 #每100L水體中用3050萬個單位的青霉素,長期浸
20、泡。 #50MG/KG的亞甲基藍或0.2MG/KG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半小時,連續幾次。 #福爾馬林2030MG/KG濃度,每23天使用1次,連續數次。 (5)預防: #增強水流,可減少口絲蟲的附著寄生。 #降低飼養密度。 #維持水質潔凈穩定,減少對鰓或體表組織的刺激。 斜管蟲病斜管蟲(CHILODONELLA CYPRINI)附生于魚類的鰓及體表皮膚,在水質環境不良、魚密度過高或其它因素等,破壞宿主寄生蟲的生態平衡,常會大量繁殖滋生造成病害。 (1)病因:錦鯉飼養中以鯉斜管蟲(又稱心形蟲)最常見。蟲體卵圓形或腎形,大小約5070UM,背部隆起無纖毛,腹面平坦,左右各具數條纖毛帶,胞口位于腹面前
21、端,具漏斗狀的口管,大核1個呈卵圓形。以水中的有機物及魚體剝離的細胞碎屑等為食物。繁殖以無性的橫二分裂法為主,亦發生有性的接合生殖。在不良環境中可形成球形或卵圓形的胞囊。 此病是魚類常見病,多發生在小缸和水質較臟的水池中,對當年生幼魚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溫為1218度,從發現少數蟲體開始,經過35天大量繁殖,可使魚大量死亡。室外魚池水溫在25度以上時,通常不會發病,但在室內水缸、水池中還會發病,每年流行季節為12月至來年5月。 (2)癥狀:病魚瘦弱,體色較深,體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質,使病魚失去原有色彩,嚴重時病魚的鰭條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體寄生在體表和鰓上,破壞組織,使魚呼吸困難,因此病魚游近水表
22、呈浮頭狀,即使換清水仍不能恢復正常。 (3)診斷:斜管蟲蟲體很小,須刮取體表黏液或剪取鰓組織,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4)防治方法:與口絲蟲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鐘形蟲鐘形蟲(VORTICELLA)又稱吊鐘蟲、杯體蟲、舌杯蟲,是水中常見的一種固著性纖毛蟲,可附生于池壁池底、水中植物或其它物品上,以水中有機碎屑及微生物等為食,在高水溫、富營養化的環境中很容易大量繁殖滋生,附生于魚的體表皮膚、鰭及鰓,尤其是魚體受傷時更容易感染,造成疾病處理上的困擾。 (1)病因:鐘形蟲蟲體前粗后細,呈杯狀或喇叭狀,大小約100400UM,前端具口盤,下接口溝,口盤四周圍有絨毛構成的緣膜,可擺動帶動水流,濾食水中有細菌、微生物及組織碎屑等有機物。底部形成附著器,固著于宿主的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良資產處置購買合同樣本
- 簡單的林地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合伙開辦公司協議
- 眾籌開公司合同樣本
- 充電樁工程維護合同標準文本
- 揚塵防治措施方案
- 工程勘察設計委托分包合同二零二五年
- 小學四年級美術下冊教學總結
- 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目錄
- 2024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
- 2024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總部招聘筆試真題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代理服務協議書范本
-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資金保障制度11142
- 中藥性狀鑒定技術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2025年全屋定制家居市場分析與經營計劃
- 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檢修課件:慢充系統檢修
- 2024年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GB/T 33744-2025應急避難場所管護使用規范
- 專題09 產業區位與產業發展【知識精研】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2024年山東省事業單位歷年面試題目及答案解析50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