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富源縣老廠鎮舍烏煤礦2021年度安全風險辯識評估報告編制時間:2021年3月10日編制部門:舍烏煤礦技術科前 言為貫徹執行煤安監行管20215號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定級辦法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的通知、進一步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中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標準化建設工作。為高質量地搞好安全風險分級和辨識評估工作,我礦成立了以礦長為組長的評估專家組,對礦井上下所有主要作業場所和相關作業范圍,進行全面排查和分級,針對水、火、煤塵、瓦斯、頂板等主要災害和運輸系統、構造、大型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至災因素,進行了全面的辨識和分級評估,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對事故多發的重點區域
2、、重點部位、重點環節以及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排查、分級和評估,建立安全風險數據庫、繪制空間分布圖,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提升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強化各級管理人員對風險的管控能力,從而確保安全生產,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目 錄第一章 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情況- 1 -第一節 煤礦概況- 1 -第二節 煤礦自然安全條件- 5 -第三節 煤礦生產系統- 29 -第四節 煤礦安全管理33第二章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概述37第一節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范圍及原則37第二節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依據37第三節 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程序40第三章 煤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
3、施- 65 -第一節 礦井瓦斯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 65 -第二節 礦井水害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67第三節 礦井火災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71第四節 礦井煤塵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72第五節 礦井頂板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 74 -第六節 礦井機電及提升運輸系統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 76 -第七節 其他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管控措施- 78 -第四章 評估結論- 81 -附件:煤礦重大安全風險清單82第一章 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情況第一節 煤礦概況一、企業性質、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交通礦山名稱:富源縣老廠鎮舍烏煤礦地 址:云南省富源縣老廠鎮大格村委會企業性質:私人獨
4、資法人代表姓名:張宇礦長:劉飛采礦許可證:C5安全生產許可證:(滇)MK安許證字20050390號礦長安全資格證:53營業執照:地理位置:富源縣舍烏煤礦位于富源縣南東154方位,直線距離60km,地處富源縣老廠鎮境內。地理坐標(54北京坐標系3度帶,極值):東經10429061043050;北緯250906250948。舍烏煤礦所在的老廠煤礦區一、三勘探區屬國家出資查明礦產地。礦區有簡易公路至富源-羅平主干線,距老廠鎮公路里程12km,至富源縣城110km,至曲靖184km,至昆明市約299km,至南昆鐵路威舍站35km,往南至羅平縣城74km,交通較方便。(見交通位置圖1-2-1)。二、井田
5、、拐點坐標、面積舍烏煤礦采礦權面積1.9929km2,開采標高18151460m,設計規模21.0萬噸/年。地理坐標(1954北京坐標系3度帶,極值):礦界各拐點坐標值見表1-2-1。 舍烏煤礦2021年采礦證范圍拐點坐標表 表1-2-2拐點編號1980西安坐標系1954北京坐標系(1954北京坐標系)地理坐標X坐標Y坐標X坐標Y坐標L經度B緯度拓12783741.5635448436.562783800.0035448516.001042921250931拓22783945.5635448492.562784004.0035448572.001042923250938拓32784261.56
6、35449100.572784320.0035449180.001042945250948拓42783861.5635449590.572783920.0035449670.001043002250936拓52784206.5735450120.572784265.0035450200.001043021250947拓62783796.5735450910.582783855.0035450990.001043050250934拓72783298.5635449634.572783357.0135449714.011043005250918拓82783074.5635449724.582783
7、133.0135449804.021043008250910拓92783078.5635449772.582783137.0135449852.021043009250911拓102782998.5635449772.582783057.0135449852.021043009250908拓112783035.5635449677.582783094.0135449757.021043006250909拓122783277.5635449582.572783336.0135449662.011043003250917拓132782941.5535448721.572783000.0035448
8、801.001042932250906拓142782943.5535448217.572783002.0035448297.001042914250906拓152783141.5535448020.562783200.0035448100.001042906250912面積:1.9929km2 開采標高:1815-1460m三、開拓開采礦井設計單位為云南省煤炭設計研究院,由云南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審批。礦井于200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并獲得云南省經信委、云南煤礦安全監察局批準;2007年動工,2021年投入生產,設計生產能力21萬t/a,設計服務年限26.9a。表1-3 礦井主要井筒特征表序號巷道
9、名稱斷面形式巷道毛高(m)巷道毛寬(m)掘進斷面(m2)支護形式巷道凈高(m)巷道凈寬(m)凈斷面積(m2)安全風速(m/s)實際風速1主斜井半圓拱2.903.911.31錨網噴2.63.69.3683.42副斜井矩形3.153.7511.8砌碹3.03.610.885.43人行斜井梯形2.22.86.16錨網噴2.02.65.282.04回風斜井矩形3.14.313.3錨網噴3.04.212.683.45后期風井矩形3.14.313.3錨網噴3.04.212.60.2565.36排水平硐梯形2.22.86.16工字鋼2.02.65.286.67采面運輸巷梯形2.22.86.16工字鋼2.02
10、.65.20.2542.58采面回風巷梯形2.22.86.16工字鋼2.02.65.20.2542.6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爆破落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后退式回采。掘進方式采用炮掘。礦井正在開采的采區有2個:一采區、二采區礦井現有采煤工作面3個:110901采煤工作面、111303采煤工作面、120308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2個:C8煤集中運輸巷、C9煤集中運輸巷。第二節 煤礦自然安全條件一、井田地質情況礦區內出露地層由老到新有:1、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長興組(P2c);2、三疊系下統卡以頭組(T1k)、飛仙關組(T1f); 3、第四系(Q)。現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
11、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為礦區含煤地層,厚度393.67m,分為三個巖性段,其中:第一段細分為二個亞段,第三段細分為三個亞段,各段的主要特點自下而上概述如下:上二疊統龍潭組第一段(P2l1):地層平均厚度109.73米,根據含煤特征分為二個亞段: 第一亞段(P2l11):上至(上麻子石)標志層,下至茅口組灰巖頂界,地層平均厚度46 .39米。巖性以灰色灰巖,白云質灰巖,泥質灰巖為主,夾少量細砂巖,粉砂巖。底部7.29米為灰白色鋁土質泥巖,其下為灰色灰巖,具微弱螢石礦化,與下伏茅口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第二亞段(P2l12):上至C23煤層頂板,下至(上麻子石)標志層,地層平均厚度63.34m
12、。巖性以深灰色粉砂巖為主,夾細砂巖,生物碎屑灰巖,含2層(C23、C24)不穩定不可采煤層。上二疊統龍潭組第二段(P2l2):上至C17煤層頂板,下至C23煤層頂板,地層平均厚度129.65m。巖性為深灰色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細砂巖組成。下部夾有數層薄層狀灰巖和透鏡狀菱鐵巖。含煤6-11層,煤層總厚度6.81米,含煤系數5.25%,其中含局部可采煤層3層,即C17、C18、C19煤層,可采含煤系數1.59%。上二疊統龍潭組第三段(P2l3):上至C2煤層頂板,下至C17煤層頂板,地層平均厚度154.38m。巖性為灰色,深灰色粉砂巖、細砂巖、泥巖、少量似層狀,透鏡狀菱鐵巖及煤層組成。下部含
13、灰巖、泥灰巖。含煤11-13層,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7層,即C2、C3、C7、C8、C9、C13、C16煤層。根據含煤特征分為三個亞段。 第一亞段(P2l31)上至C9煤層頂板,下至C17煤層頂板,地層平均厚度65.16米。巖性為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細砂巖、粉砂巖,炭質泥巖,底部夾層狀泥灰巖、灰巖。含煤6-8層,煤層總厚度9.25米,含煤系數14.20%,其中C9、Cl3、C16煤層為可采煤層,可采煤層總厚度8.06米,可采含煤系數12.37%。 第二亞段(P2l32)上為C4煤層頂板,下至C9煤層頂板,地層平均厚度52.68米。巖性為薄中厚層狀粉砂巖、細砂巖,泥巖夾不等厚的層狀菱鐵巖,含
14、煤6層,煤層總厚度4.99米,含煤系數9.5%。其中C7、C8煤層全區可采,可采煤層總厚度3.74米,可采含煤系數7.1%。 第三亞段(P2l33)上至C2煤層頂板,下至C4煤層頂板,地層平均厚度36.54米。在地表該段地層多被滑坡體破壞。巖性以灰色、深灰色薄層狀粉砂巖、細砂巖,粉砂質泥巖,夾透鏡狀菱鐵巖。含煤46層,煤層總厚度4.60米,含煤系數10.91%。其中C2、C3、煤層全區可采,可采煤層總厚度3.18米,可采含煤系數8.70%。C4煤層以上均被滑坡鏟刮,僅礦區西部小面積殘存。(二)、上二疊統長興組(P2c)上至C1煤層頂界,下至C2煤層頂板,地層平均厚度8.08m。主要由淺灰、灰黑
15、色泥質巖、粉砂巖,鈣質細砂巖薄層狀菱鐵巖及煤層組成。一般含煤1層,為不可采煤層,即C1煤層。該段地層在地表被滑坡體破壞。與下伏龍潭組為過渡接觸關系。(三)、下三疊統卡以頭組(T1k)主要分布在礦區西部,該層在礦區中部地表大部分被滑坡體所破壞。巖性主要為灰色,灰綠色薄至中厚層狀粉砂巖,中厚層狀巖屑長石細砂巖,地層平均厚度139.76米,上部色調時有變化,顯示紫紅色,下部淺灰綠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中含球狀鈣質結核。含較多的海豆芽及葉肢介動物化石及植物碎屑化石,與下伏長興組呈整合接觸。(四)、下三疊統飛仙關組(T1f)由一套濱海到淺海泥巖及砂巖組成,顏色多為暗紫、紫紅、灰紫色,中上部古生物較發育,以
16、瓣鰓類為主,腕足類次之。巖性、化石群可與滇東、黔西相對比。厚度大于259.39米,與下伏卡以頭組為連續過渡。依巖性和生物群分三段,分述如下:飛仙關組第一段(T1f1)下部巖性為紫紅色,中厚層狀粉砂巖,細砂巖組成。具蠕蟲狀構造。上部巖性為紫紅色,灰綠色薄層至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巖屑細砂巖。顯水平層理,大型交錯層理,地層平均厚度108.40米。飛仙關組第二段(T1f2):巖性為暗紫,紫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粉砂巖,巖屑細砂巖,鈣質細砂巖,夾泥質條帶。頂部7.50米內夾3-5層灰色砂質生物碎屑灰巖,單層厚度1.5-10厘米。地層厚124.15米。飛仙關組第三段(T1f3):為灰綠色(風化后呈黃綠或
17、淡黃色)細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夾粗粉砂條帶,中部及上部出現紫色條帶,頂部夾薄層介殼灰巖,底板分段標志為巖屬綠泥石、石英、長石細砂巖,有大量正海扇化石出現。巖性鏡下鑒定:巖屑多為玄武巖質,以及石英、長石、綠泥石、輝石等組成,膠結物為泥質和鐵質,常次生碳酸巖化,本層厚度63.50m。(五)、第四系(Q)由灰色、紫紅色耕植土、砂質粘土、巖塊、砂、礫等殘、坡積物,沖積物組成,廣泛分布于村莊附近、緩坡、河谷低凹處,厚度0-15米,與下伏各地層呈不整合接觸。二、礦區構造礦區總體為一傾向北東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222,本次生產勘探結合原老廠礦區一、三勘區的勘探成果,發現區內發育一大型滑覆構造,本報告將其命名為
18、F1,F1位于礦區311勘探線南西側及北面,經核實,滑覆構造主滑面上覆、下伏的構造形態為完全不同的構造體系,上覆地層主要是卡以頭組、飛仙關組,構造簡單;底盤地層為龍潭組、長興組含煤地層,為可采煤層分布區,發育有5條很小的隱伏斷層,構造相對簡單。本次工作將礦區主滑面構造、上覆系統(蓋層)與下伏系統(底盤)的構造形態進行分述。(一)、蓋層構造蓋層地下以主滑面為界,相對較穩定地分布在飛仙關、卡以頭地層中,局部在長興組中滑面產狀與下伏系統地層產狀總體上大致平行,蓋層大部分傾向近東,局部近南,地表傾角平緩,在922之間,往下逐漸減小,蓋層巖性以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細砂巖、泥巖為主,膠結緊密。(二)、主滑
19、面構造形態“F1”滑覆構造主滑面近似為一側為弧形的 “V”字型,主滑面相對較穩定的分布在長興組、卡以頭組、C2、C3煤層及其頂、底板泥巖中,滑面產狀與下伏系統地層產狀總體上大致平行,滑面大部分傾向近東,局部近南,地表傾角平緩,在922之間,往下逐漸減小,滑面巖性以糜棱巖、泥巖為主,膠結緊密。(三)、底盤構造形態即含煤地層的構造形態,煤層破壞嚴重,舍烏煤礦范圍內C2、C3煤層均遭鏟刮,深部經大量鉆孔控制,核實區內共發現斷層6條。其中地表發現l條,即F305逆斷層,鉆孔中發現隱伏斷層5條,現將F305逆斷層敘述于下,隱伏斷層見(表2-1-4)。F305逆斷層:位于礦區西部,區內走向長1400米,斷
20、層走向北東,傾向南東,傾角7075度,斷層落差50140米。地表有槽探控制,深部有ZK30703鉆孔,斷層上盤T1K與斷層下盤T1f1地層接觸。往北與一勘探區Fl8斷層相連。該斷層落差較大,錯斷各可采煤層,對礦床開采影響較大。舍烏煤礦隱伏斷層主要特征表 表2-1-4斷層編號斷層性質鉆孔號標高(m)斷距(m)斷層地質特征影響煤層開采程度f73正斷層ZK30703153210C13C17煤層間地層煤層斷失影響小f111逆斷層ZK1050517605C8C9煤層間斷失部分地層影響小f18逆斷層ZK1050616905C8C9煤層間斷失部分地層影響小f15逆斷層ZK1070316637C13煤層斷失影
21、響小f16逆斷層ZK1070619509鉆孔中缺失C16煤層影響小三、巖漿活動礦區范圍內未發現侵入性的巖漿巖分布,故礦區內煤炭資源的賦存不受巖漿巖的影響。四、構造復雜程度(一)總體上看,礦區為一傾向北東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222,一般922,雖然全區構造形態較復雜,但可采煤層分布的底盤構造似為單斜構造,只有1條較大斷層和5條隱伏斷層,無侵入性巖漿巖分布,根據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附錄D的規定,地質構造復雜程度應屬簡單偏中等類型。(二)、含煤地層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層情況礦區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2c)和龍潭組(P2l),地層厚401.75m,含煤層(煤線)3558層,根據本次核實成果,參照云
22、南省富源縣老廠煤礦區一勘探區詳細勘探地質報告的資料。確定礦區煤層編號有C1、C2、C2+1、C3、C4、C4+1、C7、C8、C8+1、C9、C10、C11、C12、C13、C16、C17、C18、C19、C20、C21、C22、C23、C24、C25等24層,其中C2、C3、C7、C8、C9、C13、C16、C17、C18 C19等10個煤層為可采煤層。含煤地層的長興組及龍潭組煤層總厚度約38.93m,含煤系數9.69%,可采煤層總厚為15.79m,可采含煤系數3.93%。五、煤層對比依據及方法(一)煤層對比依據1、煤層厚度、結構、層間距及巖煤層組合特征。2、等時性標志層及古生物化石特征。3
23、、煤層頂底板巖性、顏色及巖相旋回特征。(二)煤層對比方法本次勘查是根據礦區井巷工程及原鉆孔資料,采用煤層夾矸特征、煤層厚度及結構形態、煤質特征及煤層頂底板巖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等作為對比標志進行綜合對比。六、標志層地質特征本次煤層對比主要采用標志層、煤層層位與巖性、煤層組合特征、巖相組合特征、煤層厚度、煤層頂底板巖性、層間距以及煤質特征各異,地球物理測井曲線特征,進行綜合研究,劃分綜合標志層進行煤層對比,多方法進行綜合對比。綜合選取了7個巖煤層對比標志,現簡述如下:(一)、B1標志層:為C1煤層及其頂板。位于長興組(P2c)頂部,煤層層位穩定,不可采,直接頂板常有0.10.2m炭質泥巖。其上
24、部的薄層灰色粉砂巖,水平層理,夾密集薄板狀(單層厚12cm)菱鐵巖,間距210cm,粉砂巖中產螺類及瓣鰓類化石。該標志層是劃分卡以頭組(T1k)與長興組(P2c)的良好標志。(二)、B2標志層:為C2煤層及其頂板。位于長興組(P2c)上部,C2煤層全區可采,為含煤地層第一可采煤層,中、上部常含隱晶高嶺石泥巖夾矸,有時見黃鐵礦結核。頂板為灰色泥質粉砂巖,層理不明顯,含豐富的以瓣鰓類為主,門類眾多的動物化石,粉砂巖中常含星點狀黃鐵礦,上部長夾35m細砂巖。(三)、B3標志層:為C4煤層及其頂板。C4煤層有相距23m的兩層薄煤組成,有時合并為一層,均不可采,上 C3煤層間距穩定,一般為7m。直接頂板
25、為0.20.4m炭質粉砂質泥巖,頁片含極多炭屑,并見舌形貝,其上有0.05m白綠色隱晶高嶺石泥巖,此高嶺石泥巖之上有0.40.6m黑色泥巖,常見瓣鰓類化石。(四)、B4標志層:為C7煤層及其頂板。C7煤層屬中厚層狀可采煤層,塊煤較多,煤層上部常含細-隱晶高嶺石泥巖夾矸。頂板常有10m左右細-中粒砂巖,分選較好,沿層含少量炭屑,顯緩波狀層理,層位穩定。有時含雞糞狀黃鐵礦,其下為薄層粉砂巖夾菱鐵巖。(五)、B5標志層:為C9煤層。C9煤層大部可采,結構復雜,煤層中下部常含個3cm厚的深褐色或紫灰色粗晶高嶺石泥巖夾矸,此為C9煤層的主要標志。煤層下13m常有一伴生煤層厚0.10.5m,C7、C8、C
26、9三層煤間形成一段具明顯粒度韻律的地層,為良好的輔助組合標志。(六)、B6標志層:為C16煤層及其頂板。C16煤層層位穩定,煤質好,多屬光亮型塊煤,中下部有細、細-隱晶高嶺石泥巖夾矸,較硬。煤層頂板一般有0.30.5m黑色頁巖,質純,貝殼狀斷口。下與C17煤層間距一般10m。(七)、B7標志層:為C17煤層及其頂板。C17煤層結構復雜,不穩定,含黃鐵礦,頂部有2cm褐色細晶高嶺石泥巖夾矸,頂板為灰色泥質粉砂巖,不顯層理,下部產豐富的戟介、海百合莖化石,多含黃鐵礦結核,粉砂巖下有0.10.25m生物灰巖,產蜓科化石,地表風化后表面呈灰褐色,并有溶蝕孔洞。七、煤層本次生產勘探通過巖、煤層對比,結合
27、礦區的生產實踐,將礦區煤層自上而下編號為C2、C3、C7、C8、C9、C13、C16、C17、C18、C19共10層。(一)、可采煤層礦區可采煤層C2、C3、C7、C8、C9、C13、C16 、C17、C18、C19分布在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地層中,煤層傾角728,平均小于15,屬緩傾斜煤層,可采煤層特征見表4-3-1。富源縣舍烏煤礦可采煤層特征表 表4-3-1煤層編號全層厚度(m)夾石層數夾矸厚(m)采用厚度(m)可采性對比可靠程 度穩定程度C21.63(4)1層1.55(4)局部可采可靠穩定C31.85(7)不含夾矸01.85(7)局部可采可靠較穩定C71.66(17)0-3 1.5
28、8(17)全區可采可靠較穩定C81.87(17)0-3 1.82(17)全區可采可靠較穩定C91.77(17)0-41.65(16)大部可采可靠較穩定C132.19(14)0-81.93(10)局部可采可靠不穩定C162.17(16)0-6 2.33(14)大部可采可靠較穩定C170.64(15)偶含1層0.031.73(2)零星可采可靠不穩定C181.21(8)0-5 1.44(5)零星可采可靠不穩定C190.80(6)0-41.37(2)零星可采較可靠不穩定現將各可采煤層分述如下:1、C3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三段(P2l3)上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1022,區內分布標高18151620m。工程
29、控制點有7個,全部點可采,煤層厚度為1.442.21m,平均厚度為1.85m。煤層結構單一,無夾矸。煤層算量厚度為1.442.21m。區內大部分被滑坡所破壞,一勘區117線至105線的C3煤層破壞嚴重。僅礦區西部小面積保留(原老廠煤礦三勘區北東部),局部可采,煤層較穩定,為對比可靠的中厚煤層。2、C7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三段(P2l3)中上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828,區內分布標高18151540m。工程控制點有17個,全部點可采,煤層厚度為1.162.47m,平均厚度為1.66m。煤層結構較復雜,含03層夾矸,夾矸厚0.020.29m。煤層算量厚度為1.082.42m。區內全區可采,煤層較穩定,
30、為對比可靠的薄至中厚煤層。3、C8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三段(P2l3)中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824,區內分布標高18151520m。工程控制點有17個,全部點可采,煤層厚度為1.362.74m,平均厚度為1.87m。煤層結構較簡單,含03層夾矸,夾矸厚度0.01-0.20m。煤層算量厚度為1.302.54m。區內全區可采,煤層較穩定,為對比可靠的中厚煤層。4、C9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三段(P2l3)中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824,礦區內分布標高18151500m。工程控制點有17個(其中16個可采點,1個不可采點),煤層厚度為0.513.03m,平均厚度為1.77m。煤層結構復雜,含04層夾矸,夾矸
31、厚0.010.72m。煤層算量厚度為0.882.54m。區內大部可采,煤層較穩定,為對比可靠的薄至中厚煤層。5、C13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三段(P2l3)中下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722,區內分布標高17601500m。工程控制點有14個(其中10個開采點,4個不可采點),煤層厚度為0.179.10m,平均厚度為2.19m。煤層結構復雜,含08層夾矸,夾矸厚度0.020.19m。煤層算量厚度為1.014.15m。區內局部可采,煤層不穩定,為對比可靠的薄至厚煤層。6、C16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三段(P2l3)下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818,區內分布標高17401460m。工程控制點有16個(其中14個點
32、可采,2個點不可采),煤層厚度為0.306.32m,平均厚度為2.17m。煤層結構較復雜,含06層夾矸,夾矸厚0.010.35m。煤層算量厚度為0.936.18m。區內大部可采,煤層較穩定,為對比可靠的薄至厚煤層。7、C18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二段(P2l2)上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710,礦區內分布標高15401420m。工程控制點有8個(其中可采點3個,其余點不可采),煤層厚度為0.042.62m,平均厚度為1.21m。煤層結構復雜,含05層夾矸,夾矸厚0.030.41m。煤層算量厚度為1.001.89m。區內零星可采,煤層不穩定,為對比可靠的薄至中厚煤層。8、C19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二段(P2
33、l3)上部,呈層狀產出,傾角為1315,礦區內分布標高16201480m。工程控制點有6個(其中可采點2個,其余點不可采),煤層厚度為0.032.74m,平均厚度為0.80m。煤層結構較復雜,含04層夾矸,夾矸厚0.060.43m。煤層算量厚度為0.891.85m。區內零星可采,煤層不穩定,為對比較可靠的薄至中厚煤層。八、煤質(一)物理性質1、 顏色、光澤及斷口:舍烏煤礦礦區內各煤層均為黑色,瀝青光澤,局部具玻璃光澤或絲絹光澤。煤層為塊狀、碎塊狀、粉狀煤、鱗片狀,內生裂隙發育,斷口呈不規則狀、貝殼狀。2、 硬度(Hv):據三勘區煤層顯微硬度測定結果:C3煤層為33.3Kg/mm2;C72;C8
34、2。較堅硬。3、 鏡煤反射率(R0max):據三勘區煤層浸油最大反射率:C3煤層為2.31;C7與C8煤層為2.2-2.4。根據顯微硬度及反射率指標,礦山煤種屬年輕無煙煤。(二)化學性質富源縣舍烏煤礦煤質綜合成果表 (表2-2-1)煤樣編號工業分析收到基水分氫全硫有害元素微量元素MadAdVdafFCad焦渣特征MarHdafSt,dp,dAs,dGe,dGa,d%1-8%ug/gug/gug/gC2原煤1.89(2)10.64(2)9.09(2)79.72(2)25.8(2)3.23(2)1.23(2)0.004(2)2-53.5(2)26-76.5(2)浮煤1.28(2)5.13(2)7.
35、89(2)81.78(2)20.83(2)C3原煤1.82(2)13.28(2)9.77(2)77.34(2)26.65(2)3.35(2)0.35(2)0.009(2)116-76.5(2)浮煤1.12(2)5.05(2)8.15(2)86.25(2)20.42(2)C7原煤2.72(3)8.87(3)9.07(3)80.61(3)25.4(3)3.13(3)0.99(3)0.004(3)1-21.3(3)1-32(3)6.0(2)浮煤1.32(3)4.79(3)8.16(3)86.28(3)20.82(3)C8原煤2.31(3)8.45(3)8.83(3)81.51(3)26.17(3)3
36、.28(3)0.83(3)0.004(3)4-75.0(3)1(3)5-75.67(3)浮煤1.27(3)3.42(3)8.09(3)87.64(3)20.65(3)C9原煤1.70(3)11.45(3)7.86(3)80.20(3)24.9(3)3.33(3)0.40(3)0.004(3)1-21.67(3)1-21.33(3)5-75.67(3)浮煤1.34(3)4.56(3)7.59(3)87.02(3)20.45(3)富源縣舍烏煤礦煤質綜合成果表 (續表2-2-1)煤樣編號工業分析收到基水分氫全硫有害元素微量元素MadAdVdafFCad焦渣特征MarHdafSt,dp,dAs,dGe
37、,dGa,d%1-8%ug/gug/gug/gC13原煤1.64(2)13.27(2)9.20(2)77.48(2)24.65(2)3.19(2)0.63(2)0.004(2)1-32(2)1-21.5(2)6-76.5(2)浮煤1.16(2)4.73(2)7.21(2)87.39(2)20.64(2)C16原煤2.46(3)5.74(3)8.15(3)84.45(3)26.3(3)3.38(3)0.70(3)0.003(3)2-43(3)1(3)6-76.33(3)浮煤1.23(3)2.47(3)7.55(3)89.06(3)20.61(3)C17原煤1.23(40)28.11(9)10.1
38、3(42)64.45(42)3.47(4)5.24(9)0.014(3)2(3)浮煤1.92(36)11.67(37)6.28(37)81.57(37)1.89(31)C18原煤1.37(4)18.47(15)8.11(43)71.00(43)3.43(4)1.88(14)0.015(4)2(3)九、水文地質(一).自然地理礦區地處南盤江與北盤江的分水嶺地帶,位于十八連山主山脈的主脊附近,地表水體不發育,發源于核實區附近的大河溝、岔河、格布廠河、丕德河等四條溝溪,構成龜背式的放射流網,是排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途徑。上述四條溪溝流入黃泥河后,最后匯入南盤江,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各溪溝流量受大
39、氣降水量的調節,變率大,其流量:丕德河為10m3/s,大河溝河0-10m3/s,岔河為0.1-15m3/s,格布廠河為0.48m3/s。本區屬高原季風氣候,區內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四季氣候溫和潮濕,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據富源縣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年最高氣溫34.9,最低氣溫-8,平均氣溫13.8。每年5月至10月為雨季,常有暴雨,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降雨量847.3mm1555mm,年平均降雨量1093.7mm。全年降雨量分配不均,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5%。礦區每年24月為風季,春、夏季多為西南風,冬季多為東北風,歷年最大風力5-6級,最大風速14m/s。年平均日照1380h
40、,年霜凍期1842日,夏季偶有冰雹天氣發生。總體上冬春干燥多霧,夏季多雨潮濕。(二).含、隔水層根據礦區出露地層的巖性組合特征,含水性及其與礦床充水的關系,將礦區地層劃分為五個含水組(層)與二個隔水層。現由老到新敘述如下:1.龍潭組第一段(P2l1)巖溶弱裂隙含水層巖性為灰色灰巖,白云質灰巖,細砂巖,粉砂巖,巖溶裂隙發育,該層地表未出露,地層平均厚度109.73米。含巖溶裂隙承壓水,水質為重碳酸鈣鎂型水,據三勘區詳查報告鉆孔抽水試驗資料,該層單位涌水量0.1-1.41L/s.m,水溫28.5,PH值7-8。該層富水性不均勻,距可采煤層較遠,對礦床充水無直接影響。2.龍潭組第二段(P2l2)隔水
41、層巖性為深灰色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細砂巖,下部夾有數層薄層狀灰巖和透鏡狀菱鐵巖,含煤6-11層,地層平均厚度129.65m。據三勘區鉆孔資料,勘區揭露到該層的14個鉆孔中僅有二孔出現涌水,孔口流量0.17-1.41L/s.m,水質為重碳酸鈣鎂型水,水溫24,PH值8。該層中泥巖、粉砂質泥巖密閉、不透水,屬相對隔水層,對礦床充水一般影響較小。3.二疊系上統龍潭組第三段(P2l3)弱裂隙含水層巖性為灰色,深灰色粉砂巖、細砂巖、泥巖、少量似層狀,透鏡狀菱鐵巖及煤層組成。下部含灰巖、泥灰巖,含煤11-13層,地層平均厚度154.38m。該層含水裂隙發育,平均0.39條/米。三勘區有17個孔揭穿該
42、層,有6孔涌水,孔口流量0.2-3.6 L/s,水質為重碳酸鈉型水。該層接受大氣降水和鄰區地下水的補給。一般與其上、下含水層無水力聯系,該含水層是礦床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4.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2c)隔水層巖性由淺灰、灰黑色泥質巖、粉砂巖,鈣質細砂巖薄層狀菱鐵鹽及煤層組成。一般含煤1層,地層平均厚度8.08m。無泉水出露,屬隔水層,對礦床充水一般無影響。5.下三疊統卡以頭組(T1k)弱裂隙含水層巖性為灰色,灰綠色薄至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細砂巖。地層平均厚度139.76米,淺部風化裂隙較發育,隨深度的增加風化裂隙減少,據三勘區詳查報告抽水試驗結果,單位涌水量0.027L/s.m,水質為重
43、碳酸鈣鎂型水。地表見泉點一處,流量0.00107L/s。該層含水性較弱,對礦井充水有間接的影響。6.下三疊統飛仙關組(T1f)弱裂隙含水層巖性為紫紅色、灰綠色薄層至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巖屑細砂巖,厚度124.15米。據三勘區詳查報告,該層含水裂隙率0.74條/米,鉆孔抽水試驗單位涌水量0.004L/s.m,地表見泉點一處,流量0.2L/s,富水性弱。該層距可采煤層較遠,對礦床充水無直接影響。7.第四系(Qedl)孔隙含水層由灰色、紫紅色耕植土、砂質粘土、巖塊、砂、礫等殘、坡積物,沖積物組成,廣泛分布于村莊附近、緩坡、地形低凹地帶,厚度015米。質地疏松,下雨時飽含上層滯水,為松散巖類孔
44、隙含水層,雨后沿地面坡度向下運移,匯集于地表水溝。旱季不含水,為一季節性含水層,富水性弱。對礦床充水無直接影響。8.褶曲、斷層帶水文地質特征礦區位于老廠背斜南西翼,背斜軸走向北東,次一級褶皺不發育。區內發現斷層6條,其中地表發現l條,即F305逆斷層,鉆孔中發現隱伏斷層5條,大部分斷裂分布在核實區北西部邊界。隱伏斷層規模小,富水性較弱,對礦山開采影響不大。僅F305逆斷層富水性稍強,沿斷層破碎帶出露泉水點2個,泉水流量0.5-3.24L/s,ZK30703鉆孔在非煤系地層中揭露F305斷層時,孔內動水位由13.22米大幅度降至87.02米,證明該斷層導水性強,其富水性略大于正常巖層。由于斷層位
45、于礦區西部邊緣,對礦井充水影響不大。9.礦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1)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礦區分布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和三疊系下統卡以頭組(T1k)。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雨補給。在淺部風化裂隙帶,大氣降雨通過裂隙帶,在采空區通過塌陷裂隙帶垂直滲透,呈現潛水狀態,隨著深度的增加,地下水逐漸過渡為承壓水,并由高而低徑流,在斷層切割處或地形低凹處,以溢出下降泉水排泄,無定向徑流方向,一般隨地形而變,呈現雨季集中補給常年排泄的特點。由于區內地形起伏較大,植被稀少,補給條件差,大氣降雨多數形成地表徑流,少量補給地下。徑流條件嚴格受裂隙的制約。因區內地層屬多旋回碎屑巖沉積,裂隙發育
46、極不均勻,地下水徑流運動總體緩慢,地形和巖性均不利于大氣降雨補給,而有利于排泄。(2)礦床充水因素礦井充水來源大氣降水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砂泥巖裂隙弱含水層三疊系下統卡以頭組(T1k)砂泥巖裂隙弱含水層斷層裂隙水采空區積水滑坡體水(3)礦井充水因素根據礦區水文地質特征,現對礦區礦床充水因素分析如下:大氣降水是礦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也是礦床充水因素之一,在卡以頭地層露頭區與煤系地層出露區,大氣降水通過裂隙對礦坑季節性充水。龍潭組弱裂隙含水層地下水是礦坑充水的主要來源,尤以裂隙發育段為甚,在礦床開采中對礦坑產生普遍、長期和穩定的充水。卡以頭組弱裂隙含水層地下水,在礦山開采中、后期煤層回采
47、中,產生塌陷裂隙,地下水沿塌陷裂隙進入礦坑,為礦井間接充水因素,充水強度弱。核實區斷層僅F305逆斷層富水性稍強,但該斷層位于核實區西部邊緣,對礦井充水影響不大。老窯水常年聚集于礦井采空區中,當礦坑揭穿采空區時,老窯水會涌入礦坑中,應特別注意防范。滑坡體松散巖類含水層,雨季,大氣降水通過滑坡體中的裂隙進入礦坑,為礦井季節性充水因素,充水強度弱。地表水體:羊寶河流經煤系地層與滑坡體,河水通過煤系地層裂隙與滑坡體松散巖類裂隙進入礦井,當礦山開采位于河床之下的煤層時,地表水會對礦坑產生直接充水。綜合上述,礦井正常涌水量主要是由第1、2、3項充水因素決定的,因此礦坑涌水量主要考慮卡以頭組裂隙含水層及主
48、含煤段裂隙含水層地下水。斷層富水性弱,對礦井的充水影響不大。老窯積水與滑坡體松散巖類含水層亦為礦井充水主要來源。礦井涌水量預算(1)預測原則及范圍舍烏煤礦始建于1996年,主要集中開采1600m以上標高的C7、C8煤層。礦井生產規模21萬t/a,礦區面積1.974km2,開采深度17801460m標高。其開發現狀是:目前主斜井井口標高1716m,排水平硐井口標高1616m,礦權范圍內1600m以上標高的C7、C8煤層大部開采完畢,按設計規劃準備開采1540m水平標高以上的C9、C13、C16、C18、C19煤層,因此涌水量估算水平標高為1540m,估算范圍為礦界內1540m水平以上范圍(以C8
49、煤層底板等高線1540m水平以上最大面積計)礦山開拓系統內涌水量,現開拓系統控制的地下水排水面積為650100m2。排水平硐旱季排水量12001400m3/d,平均1300m3/d,雨季排水量是旱季的1.5倍。(2)邊界條件北東、南東、南西近似為無限補給邊界;北西發育F305逆斷層,F305逆斷層是勘查階段經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的斷層,其基本特征為:斷層走向長度1400m,斷距6022m,斷層上盤T1k與斷層下盤T1f1地層接觸,沿斷層破碎帶出露泉水點2個,泉水流量0.5-3.24L/s,富水性中等。故北西也按近似無限補給邊界考慮,因此估算范圍四周均為無限補給邊界。(3)預測方法、公式的選擇及
50、參數的確定和涌水量計算根據地質報告、儲量核實報告對礦井預計涌水量的計算,以及參考鄰近礦井生產過程中對礦井涌水量的實測資料,本井田開采范圍及地質報告提供的有關參數,實際觀測涌水量與采用“比擬法”預測的礦井涌水量相近,且為生產礦井,本次涌水量預算引用儲量核實報告中結論。表2-6-1 比擬法涌水量預算結果 Q0(m3/d)F0(m2)S0(m)F(m2)S(m)預算涌水量(m3/d)旱季雨季1300650100127.7197400014525723858(4)涌水量預測結果評述本次礦井涌水量預測采用比擬法進行計算。比擬法參與計算的各種參數如:水位降深、涌水量等來源于勘探區生產礦井開采實際排水,礦井
51、預測面積則根據涌水量預測圖進行計算。此外,隨著開采的延伸,采空區塌陷裂隙不斷擴大以及礦井疏干改變地下水的流場降落漏斗擴大、地下水補給條件會發生變化,礦井涌水量可能加大,因此,礦山設計規劃、排水設備選型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慎重考慮。(五).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一條中礦井水文地質條件類型劃分標準,舍烏煤礦水文地質類型劃分見表2-6-2。表2-6-2 舍烏煤礦水文地質類型劃分表類別分類依據煤層水文地質條件評價所屬類別采掘破壞和影響的含水層含水層性質及補給條件礦區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Q)、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三疊系下統卡以頭組(T1k)、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等組成,受
52、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孔隙、裂隙補給條件差,補給來源少簡單單位涌水量(Ls-1m-1)單位涌水量q0.1簡單礦井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存在少量老空積水,位置、范圍、積水量清楚中等礦井涌水量(m3/d)正常Q11300 m3/d 簡單最大Q21950 m3/d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響簡單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防治水工作簡單簡單礦井水文地質類型中等綜上所述,該礦水文地質條件屬以裂隙弱含水層充水為主的中等類型。十、其它開采技術條件(一)根據云南省煤炭工業管理局批復的本礦井2021年瓦斯等級鑒定資料的文件,本礦井為低瓦斯礦井,云南煤礦安全技術中心于2021年11月出具的富源縣舍烏煤業舍烏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匯總表,礦井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為3.12m3/min,最大相對瓦斯涌出量為8.64m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培行業社區談判
- 備考2025年成人學位英語模擬測試題及答案解析2
- 河北正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網頁設計與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影像解剖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植物分子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建筑材料(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預防關節攣縮
- 項目部年終總結及明年計劃
- 2024陜西社區工作者練習題庫完美版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全冊教案
- 2024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性管理指南
- 2024年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情志護理與養生》課件
- 植保無人機飛行作業服務應急及突發事件處理方案
- 2019地質災害深部位移監測技術規程
- 《光電對抗原理與應用》課件第3章
- 智慧能源信息化平臺建設整體解決方案
- 2024年稅務系統職業技能競賽試題庫-社會保險費管理
- 2024年領導干部政治理論知識培訓考試題庫及答案(九)
- 企業行政管理的數字化趨勢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