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心理學重點(附內容)_第1頁
實驗心理學重點(附內容)_第2頁
實驗心理學重點(附內容)_第3頁
實驗心理學重點(附內容)_第4頁
實驗心理學重點(附內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ecture 1 導論1、馮特、艾賓浩斯對實驗心理學的貢獻和影響馮特: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 生理心理學原理是近代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學脫離哲學而轉變成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獨立科學。艾賓浩斯:通過嚴格的系統測量來研究記憶。打破馮特的“不能用實驗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試進行了著名的記憶實驗。開辟了實驗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Lecture 2科學心理學1、掌握實驗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習慣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實驗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較公認的路線或觀點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驟。“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笨茖W家集團所共同

2、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范式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實驗范式實際上就是相對固定的實驗程序。用途,第一,是為了是某種心理現象得到更清晰準確的描述和表達,第二,是為了檢驗某種假設、新提出來的概念。習慣化范式:習慣化是指嬰兒對多次呈現的同一刺激的反應強度逐漸減弱,乃至最后形成習慣而不再反應。去習慣化是指在習慣化形成之后, 如果換一個新的不同刺激,反應又會 增強。用來探討新生兒和嬰幼兒的感知覺、注意等。Sstroop effect: Stoop發現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這些單詞分別用這五種顏色寫出來, 但單詞的意義和顏色相矛盾,比如,用紅色寫的

3、“green”。讓被試逐個將這些單詞的顏色讀出來,這叫唱色;讓被試將單詞讀出來,這叫念字。發現唱色明顯較慢。80年代以后,傳統的Stroop效應與啟動效應等范式結合而形成了新的實驗范式:Stoop范式。2、科學的方法的特征在經驗觀察的基礎上對心理行為現象的解釋,具有可重復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學探究的步驟??茖W方法的優越性(兩個原則):A、強調經驗觀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統觀察現象,獲得資料?!皩嶒灐钡姆椒˙、提供了幫助人們判斷知識和信念正誤的程序,公開的、可以自我校正。觀察所得組織為 理論,并可檢驗或證偽。3、理論的概念、功能及理論與實驗的關系理論:解釋多個事件或關系的一組相關表述

4、。功能:為數據的系統化組織提供框架;依靠理論對實驗結果作出預測。與實驗的關系:實驗抽象實驗設計理論抽象(客觀世界理論;資料或數據2.邏輯演繹4、科學方法與研究的邏輯科學方法論由各種技術、方法、策略、設計、設備和邏輯法則組成,不同學科不同題,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其統計方法是不同的,對結果解釋的邏輯也是不同的。( 1 )觀察法:在自然情境或現場對所研究對象進行預先確定的觀察和記錄。不同于生活中的偶然觀察。能為隨后進行的控制。更嚴格的實驗研究提供重要資料和奠定基礎。觀察法的三種量化方法:頻率法:記錄特定時間段,特定行為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法:記錄特定行為或事件持續的時間。時間間隔法:每

5、個一段固定時間觀察行為是否發生。優點:研究的早期階段有用,了解感興趣問題的廣度和范圍;限定問題的范圍,為嚴格控制的實驗研究提供有趣的課題。缺點:無法評估事件之間的關系;所提供的資料不充足,不能再現;經常出現對觀察結果的解釋;觀察會容易受到人們期望的影響。預防被試反應性:無干擾觀察和無干擾測量. “單向觀察室”確定觀察范圍。被試對被觀察的反應性( 2)相關研究法:對兩個事物之間關聯程度的研究。相關系數:表示兩個變量或測量數據之間的關聯程度。用r 表示。 r = -1.00 +1.00 。數字表示關聯的程度,符號表示了關聯的方向。對相關系數的解釋,相關W 因果。如頭顱大小與IQ之間相關為+0.51

6、。(無法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高相關可能說明一個因素可以預測另一個因素,但對這種預測力的解釋,一定要謹慎。本質上不能說存在因果關系。相關法只是揭示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引導進一步的研究。( 3)實驗法:操縱一個變量,觀察它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從而考察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優點:于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個因素對另一個因素的影響,為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提供最有力的證據。三點,更好的控制無關變量;經濟;可以重復驗證。實驗法的邏輯,控制一個變量,看它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果另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因為前者,而不是隨機因素的作用,就說兩者存在因果關系。5、理解實驗法的統計顯著性,區別P 值的不同含義標

7、準:統計顯著性。p 值小于 0.05或者0.01。 就是說這種結果由于隨機因素導致的概率在5%或1%之內, 就可以可靠的說,這種結果是控制條件造成的。Lecture 3 心理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步驟1、 掌握實驗研究的過程和步驟實驗心理學研究通常要遵循這樣的基本程序:課題確定、實驗設計和實驗控制、獲得、整理和報告數據和撰寫研究報告和發表論文。1 課題確定確定課題過程包括選擇課題、確定實驗類型、提出假設三個步驟。選擇課題就是在眾多的研究內容中作出一個選擇,確定實驗類型就是明確所要研究的問題屬于何種類型的過程,提出假設就是將問題變成可以檢驗的假設,以便于進一步轉變為可操作的實驗。( 1 ) 選擇

8、課題就是根據各方面需要提出所要研究的問題。課題的選擇通常有以下四個來源:實際問題;理論爭論;個人經驗;前人研究與文獻資料三個標準:可測量、可觀察、可重復(2)確定實驗類型,實驗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因素型實驗(“是什么”的實驗。探明某種心理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而進行的實驗。)和函數型實驗( “怎么樣,為什么”的實驗。研究各種因素怎樣影響心理現象的實驗,即研究變量之間函數關系的實驗)。研究者應根據所處的研究階段,確定實驗類型。因素型實驗是函數型實驗的前一階段,具有函數型實驗的預備實驗的性質。(3)明確研究問題,提出假設。所謂假設是關于條件和行為之間的關系的陳述。研究問題:具體明確,一般就是研究報告或論

9、文的題目??梢园凑赵搯栴}設計實驗操作,含有主要因素和變量及其關系。問題選擇的原則可以用客觀的方法來檢驗;探索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即研究者需要至少操縱一個變量,以探討它對其它變量的影響;可行性。即必須具備相應的物力、財力、人力以及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條件;可操作化。2實驗設計和實驗控制實驗設計類型,被試間設計、被試內設計、混合設計控制,指對實驗條件的規定和限制??刂浦饕ǎ簵l件:自變量,環境變量,無關變量等。被試的選擇和分配:被試在各種條件下的分配。3獲得、整理和報告數據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初步整理,統計分析,報告結果4報告撰寫和發表論文研究報告撰寫時必須注意的一些要點:( 1 )研究者

10、需要回顧與研究有關的前人工作。( 2)研究者應該清晰明確地描述實驗設計和研究過程。(3)實驗報告應能做到使專業領域的同行可以據此重復研究者的工作。(4)實驗報告中的客觀描述和研究者本身的主觀解釋應當能清晰地區分開來。Lecture 5 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重中之重,分值比例近50%)1、 操作定義的概念操作定義:心理學研究中,對于一種現象根據測定的程序下定義,這叫操作定義。采用統一的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術語對自變量進行定義。2、 自變量混淆來源、額外變量控制方法自變量混淆來源被試偏差被試反應性?;羯P罕辉囉捎谥雷约赫诒谎芯慷鸬男?。要求者特征:被試猜測實驗目的和假設或實驗者期望的一些線

11、索,從而改變行為方式。觀察者效應:觀察者的存在所引起的效應。可能是正性也可能是負性。社會贊許性:人們希望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公眾形象。安慰劑效應:實驗組接受處理會容易產生這種效應。取悅研究者與評價憂慮默許反應傾向:對一個陌生人,默許要比不同意產生更小的心理壓力。實驗者偏差皮格馬利翁效應:研究者的期待對被試的影響。對比效應:觀察者可能傾向于把自己作為評價他人個性的參考框架,從而導致把與自己不同的人評價得更加不同,把與自己相似的人評價得比實際更為相似。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嚴格的指導語、主試的態度一致、單盲和雙盲實驗( 1 )消除法。排除法是把額外變量從實驗中排除出去。從控制變量的觀點來看,排除法確實

12、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卻常常難于推廣。( 2)恒定法。恒定法旨在使額外變量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恒定不變。這主要體現在保持實驗條件恒定的方面。實驗者和控制組被試的特性也應保持恒定。只有這樣,兩個組在作業上的差異才可歸于自變量的效果。3、 3)匹配法。匹配法是使實驗組和控制組中的被試屬性相等的一種方法。使用匹配法時,先要測量所有被試身上與實驗任務成高相關的屬性;然后根據測得結果將被試分成屬性相等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際應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術共同使用的。( 4)隨機化和平衡法。隨機化法是把被試隨機地分派到各處理組中去的技術。隨機分派形成的各處理組的各種條件和機會是均等的,也即在額外變量

13、上做到了匹配。隨機化法不會導致系統性偏差,能夠控制難以觀察的中介變量。隨機法不僅能應用于被試,也能應用于刺激呈現和實驗順序的安排。( 5) 統計控制法。以上討論的情況,都是在實驗尚未正式開始前先行著手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 這類技術被稱為實驗前控制。另一種技術是實驗后控制,就是在實驗完成后通過一定的統計技術來事后避免實驗中額外變量的干擾,因而也被稱為統計控制法。統計控制主要用于實驗前控制難以完全控制額外變量影響的情況下3、 多因素實驗設計概念, 在一個實驗中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或自變量,而且每個因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水平。這樣的實驗設計常常叫多因素實驗設計。與單因素實驗設計相對而言。優點: 實驗

14、效率高;實驗控制很好;容易建立結果的普遍性;有利于觀察變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和主效應。能考察多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實用價值高。幾個概念:水平:指自變量的單個的處理方式或條件。如自變量是學習中的作業反饋,兩種處理方式分別是積極反饋和無反饋。那么就說自變量作業反饋有兩個處理水平。處理與處理水平的結合:特定的實驗條件交互作用:指一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因為另一個自變量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時,就說這兩個自變量產生了交互作用。這時不能獨立討論各個自變量的主效應。主效應:一個自變量的各個水平對因變量的影響。簡單效應:一個因素的水平在另一個因素的某個水平上的變異。誤差變異:不能由自變量或明顯的額外變量解釋的那部分變

15、異。4、 準實驗設計概念 , 與真實驗設計相對而言。在實驗中不能對變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這些變量常常是被試變量特征),或者使用自然發生的組,而不能把被試隨機分配到各種實驗條件下。但是仍然觀察到因變量作為自變量變化的函數。優點 : 因問題和條件限制而無法使用嚴格的控制實驗時,可以采用準實驗設計。適用自然發生的自變量,解決實際問題,常用于一些應用研究。缺點:付出控制的代價。本質來講,準實驗設計只能是一種相關設計,評價因果關系及其推廣到其他情境,必須非常謹慎。類型時間序列設計,對一組被試或個體進行周期性測量,并在這一時間序列的測量過程中引進 實驗處理,然后觀察引進實驗處理后測量結果的變化趨勢,如果發現

16、實施處理后測量結果 出現不連續性,從而就可以推測實驗處理的效果。模式:Ol、O2、O3、O4 X 。5、O6、O7、O8 (O代表測量,X代表實驗處理)優缺點:可以較好的控制成熟以及測驗因素的影響。但是沒有控制組,不能排除與自變量同時發生的偶發事件的影響,測驗敏感性容易受到影響。也不能排除測驗與實驗處理之間的 交叉作用。收集數據不容易,實施統計復雜。變式:另外增加一個不接受實驗處理的控制組,可以增加時間序列設計的效能。非相等控制組實驗組前測后測設計設計模式:一個不相等的控制組,不接受實驗處理。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都進行前測和后測。 然后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差異。Ol X O2Ol O2優缺點:基本

17、上控制了成熟、歷史和測驗等因素對實驗處理的干擾。有前測,可以了解實 驗處理前的狀態,有了比較的基線水平。但沒有隨機分配被試接受實驗處理,實驗組和控制組不對等,降低了實驗的效度。交叉-滯后一組相關設計要求在時間點1對兩個變量(A、B)的關系作出測定和相關分析,然后在時間點2作相似測定和分析。通過交叉滯后相關系數的比較,找出交叉滯后相關差異的方向,然后根據差異的方向,確定變量之間的關系。 即當交叉滯后相關之間有顯著差異時,具有一定因果意義。在同步相關穩定,f#況下,如果Ra1b2b1a2,那么A引起B,否則,B引起A。三個基本假設:所表示的因果關系不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同步相關與穩定性盡可能一致。交

18、叉滯后組相關中包含了主要的變量,并已作出相應的測量。由于上述假設不易滿足。 對于這種設計中的因果關系,要作謹慎的解釋。 不能完全證明因果關系,需要其他研究補充和驗證。單被試實驗設計針對一個被試,看實驗處理是否對因變量有作用。幾種設計形式:反轉或撤消設計多基線設計。在引入干涉變量前,有多個基線,可以是多個被試的多個基線,也可以是 一個被試的多個行為的不同基線。有專門的實驗統計方法。5、信度、效度(內外部效度的影響因素)信度:在測定人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時,一個研究設計或測試工具在測定結果上所能達到的精確性和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說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被試的測定結果都應該是一致的。重測信度即使用同樣的研究

19、方法,對同一樣本被試,相隔一段時間重復進行相同的兩次測驗, 求得兩次測驗結果的相關系數,作為重測信度的指標。這樣求得的相關系數又叫穩定性系數。容易實現,但工作量大,兩次實驗的被試很環境因素不易控制。易受練習效應的影響分半信度研究者將同一份測試內容,按照題號的奇數和偶數,分成各半的兩個測試,分別在同一批被試中施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被試在兩個測試中的總分,并進行相關計算。評分者信度在心理學研究中,如果由評分者對某些測試中被試的特定反應,作出一種評價性的主觀判斷,可能會因為評分者不同而產生誤差,這時需要檢驗評分者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這種計算信度的方法,叫評分者信度。這種效度檢驗也叫評分者一致性檢驗。研

20、究信度的實驗檢驗方法直接驗證,就是在盡可能使用原實驗方法和相同情境下,通過直接重復實驗過程,通過對有關實驗結果的比較,從而驗證某個實驗研究可靠性的方法。系統驗證,即如果原有結果可靠,那么在系統變化那些與實驗結果不相關的因素時,實驗研究仍然會出現同樣的結果。效度:實驗的效度指一項測驗測到所要測量的東西或者達到某種目的的程度。實驗的內部效度,指實驗變量能被精確估計的程度,也指實驗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明確程度。排除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的無關因素,使研究者相信實驗結果確實是由操縱的變量引起的,則實驗具有較好的內部效度;反之如果對于實驗無關的因素控制不好,造成了與實驗變量的混淆,影響了實驗結果

21、,則實驗缺乏內部效度。影響實驗內部效度的因素成熟與自然發展:指在實驗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續,被試身心發生變化而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選擇:指對被試選擇不均衡而造成對結果的影響。測驗:實驗前的前測可能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被試的遺失。統計回歸:指在實驗處理前選擇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極端分數的被試,實驗處理后的測驗分數有回歸到平均數的趨向。造成原因可能是設計上的問題,也可能是偶然因素引起的。儀器的使用。選擇與成熟的交互作用。實驗外部效度,指實驗研究的結果能被概括到實驗情境條件以外的程度,也就是研究結果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如果實驗結果僅在實驗情境下成立,那么實驗的外部效度就很低。影響實驗外部效度的因素實

22、驗前測驗導致被試察覺實驗情境,掩蓋本來特征,結果不能推廣到無前測實驗的實驗。由于某種原因被試的選擇具有某種特征導致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使結果的可推廣性受到限制。實驗前被試了解實安排受到暗示,被試可能會有霍桑效應和安慰劑效應,對結果有影響,結果推廣受到限制。同一組被試在短期內接受兩種或以上的實驗處理是,前一實驗處理往往對后一實驗處理產生影響,聯系效應和疲勞相應,結果不能適用于非重復實驗。Lecture 7 心理物理學方法1、 感覺閾限的測量方法,方法之間的比較最小變化法測量絕對閾限程序最小變化法的刺激由遞減和遞增兩個系列組成。每次呈現刺激后讓被試報告他是否有感覺。刺激的增減應盡可能地小,目的是系

23、統地探求被試由一類反應到另一類反應的轉折點,即在多強刺激時,由有感覺變為無感覺,或由無感覺變為有感覺。多個系列的轉折點的平均數就是絕對閾限。測量差別閾限用最小變化法測定差別閾限時,每次呈現兩個刺激: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變異刺激),前者固定,后者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順序變化。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可同時呈現或相繼呈現, 標準刺激在每次比較時都出現,比較刺激按遞增或遞減系列。被試每次可以有三類反應:大于,等于和小于(記為 +,=-)。被試做出反應,在一個系列中,就有兩個轉折點。從-到=轉折點為下限,從=到+轉折點為上限。上限與下限之間為不肯定間距。不肯定間距的中點稱為主觀相等點。二分之一的不肯定間距就

24、是差別閾限。這叫絕對差別閾限,絕對差別閾限與標準刺激的比例叫相對差別閾限(就是韋伯分數)。最小變化法的誤差:習慣誤差、無望誤差、練習效應和疲勞效勞的誤差。采用即 ABBA 設計:測試所用的遞減和遞增序列數量相等。用來消除習慣和期望誤差。測試順序按照遞增,遞減,遞減,遞增(T J J T)排列。用來消除練習和疲勞誤差。恒定刺激法測量絕對閾限:刺激通常都由5 7 個組成,在實驗過程中維持不變,因而這種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強度要大到它被感覺的概率達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強度要小到它被感覺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個刺激之間的距離相等,與最小變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隨機呈現的,每個刺

25、激呈現的次數應相等。一般每種刺激呈現50 到 200 次。計算絕對閾限的三種方法直線內插法;平均Z 分數法;最小二乘法。主要差別是精確度不同測量差別閾限首先確定比較刺激和標準刺激。標準刺激與每個比較刺激組成一對刺激,每對刺激隨機呈現,讓被試將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加以比較;比較刺激可在標準刺激上下一段距離內確定,一般從完全沒被感覺出差別到完全感覺出差別的范圍內,選定5 到 7 個刺激強度作為比較刺激。每對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至少呈現100 次。 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相繼呈現,并對空間順序進行平衡。被試可以做兩類回答或三類回答。但是因為三類回答容易受到被試的態度或個性的影響,所以研究者更偏愛兩類回答。計

26、算差別閾限75%的差別閾限(以測重量差別閾限為例)在要求被試做兩類回答中,只有50%次能與標準刺激區分的比較刺激實際上是不能與標準刺激區分的,所以不能以50%次引起感覺差別的刺激增量作為差別閾限;以 75%次感覺重于標準刺激的的比較刺激作為相等地帶的上限;以25%次感覺重于標準刺激的比較刺激作為相等地帶的下限。上限與下限之間為中間地帶,中間地帶的中點就是差別閾限。這樣,上限和下限與標準刺激相比,都有75的次數可以辨別,所以這樣求得的差別閾限叫75%的差別閾限。平均差誤法測差別閾限實驗者規定以某一刺激為標準刺激,然后要求被試調節另一個比較刺激,使后者在感覺上與標準刺激相等??陀^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較

27、刺激與標準刺激完全一樣,于是每一次比較就都會得到一個誤差,把多次比較的誤差平均起來就可得到平均誤差。因為平均誤差與差別閾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誤差來表示差別感受性。求平均誤差的兩種方法把每次調節的結果(或每次的判斷)與標準刺激之差的絕對值平均起來作為差別閾限。把每次調節的結果與主觀相等點之差的絕對值平均起來作為差別閾限。測絕對閾限:設想標準刺激的強度為零,來調節比較刺激,使比較刺激的大小變化到剛剛感覺不到,或剛剛感覺到,然后平均比較刺激,就是絕對閾限。優缺點: 被試自己動手調整,容易產生興趣和積極性,但同時實驗條件就不容易保持恒定,求得的差別閾限也不精確。三種古典心理物理法的比較最小變化法的

28、實驗程序和計算過程都具體地說明了感覺閾限的含義,但它會因其漸增和漸減的刺激系列而產生習慣誤差與期望誤差。恒定刺激法的實驗結果可以應用各種數學方法加以處理,因而便于與其它測定感受性的方法進行比較。在應用3 類反應的實驗程序時,被試的態度會對差別閾限值有較大影響。平均差誤法的特點是求等值,它的實驗程序容易引起被試的興趣,但對不能連續變化的刺激則不能用平均差誤法來測其差別閾限。2、 信號檢測論及其優點信號檢測論的基本原理人們的知覺通常有兩個內部過程,一個是接受到一個信號或者刺激,產生一個取決于信號強度大小的平均水平的感覺印象;一個是報告感覺印象的大小,由一個決策過程決定。決策過程不但受到刺激量值的影

29、響,也受到做出決策過程的判斷標準和得失的影響。假設當人們試圖檢測一個信號時,總存在一個與信號相伴隨的噪音。而任何刺激都會產生一個感覺印象的分布。所以在感覺判斷中,不但涉及到感受性的高低,還受判斷標準的影響。古典心理物理法把判斷標準和感受性混在一起,而不能區分它們。信號檢測論的優點 就在于把人的感受性和判斷標準區分開,并以獨立的數據表達。3、 心理量表種類順序量表(既無相等單位,也無絕對零點)、等距量表(有相等單位,但無絕對零點)和比例量表(既有相等單位,也有絕對零點)順序量表,既無相等單位又無絕對零點,只是把事物某一屬性排出次序。比較粗糙。所以, 順序量表只是按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每一類別

30、只具有序列性,并不表示數與數之間的差別是相等的。等距量表是一種有相等單位但沒有絕對零點的量表。等距量表沒有絕對的零點,只能做加減的運算,不能作乘除的運算。費希納定律費希納試圖用最小可覺差(J.N.D)為單位測量感覺量的大小兩個前提:Weber 比例在強弱不同的刺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在所有刺激水平上的J.N.D 都是相等的費希納假定,高于絕對閾限以上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可以用絕對閾限以上的刺激產生的最小可覺差的數目表示。也就是說一個刺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是與絕對閾限以上的J.N.D 的數目成比例的。比例量表既有真正的零點,也有等距單位。一個比例量表除含有名稱、等距量表的特征外,還有絕對零

31、點??蛇M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物理學中,絕對溫度量表以及公制的尺所采用的量制,都是比例量表。Lecture 8 反應時間1、 反應時間的概念反應時間是指從刺激的呈現到作出反應的時距。反應時間也被稱為“反應的潛伏期”2、 反應時間的測量方法反應時間的相減法(Posner等的短時記憶編碼實驗)(句子-圖畫匹配實驗)減數法的反應時間實驗的邏輯是安排兩種反應作業,其中一個作業包含另一個作業所沒有的一個處理(加工) 階段, 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從這兩個反應時間之差來判定此加工階段。這種實驗在原則上是合理的,在實踐上是可行的。認知心理學也正是應用減數法反應時間實驗提供的數據來推論其背后的信息加工過程的

32、。減數法弱點:要求實驗者對實驗任務引起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一系列心理過程有精確的認識, 并且要求兩個相減的任務中共有的心理過程要嚴格匹配,這一般是很難的。這些弱點大大限制了減數法的廣泛使用。反應時間的相加因素法加因素法反應時間實驗認為完成一個作業所需的時間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階段分別需要的時間總和,如果發現可以影響完成作業所需時間的一些因素,那么單獨或成對地應用這些因素進行實驗,就可以觀察到完成作業時間的變化。一個基本前提是,人的信息加工屬于系列加工,但系列加工效率不高,可能存在平行加工。實驗的邏輯中,能否應用可相加的效應來確認信息加工的階段值得懷疑。兩個因素也許能以相加的方式對同一個加工階段起作用

33、,也許能對不同的加工階段起作用并相互發生影響。加因素法反應時實驗本身并不能指明一些加工階段的順序,它依賴于一定的理論模型。反應時間的“開窗”實驗能夠比較直接地測量每個加工階段的時間,而且也能比較明顯地看出這些加工階段,那就好像打開窗戶一覽無遺了。這種實驗技術稱為 “開窗” 實驗, 它是反應時實驗的一種新形式。三個加工階段:從被試者按鍵看到一個字母到開始出聲轉換的時間為編碼階段,被試對所看到的字母進行編碼并在記憶中找到此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被試按規定進行轉換所用的時間即為轉換階段;從出聲轉換結束到按鍵看下一個字母的時間為貯存階段,被試將轉換的結果貯存到記憶中,有時還須將前面的轉換結果加以復述和

34、歸并。“開窗”實驗法比減法反應時以及加法反應時有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可能在后一個加工階段出現對前一個階段的復查,貯存階段有時還包含對前面字母的轉換結果的提取和整合,并且它難以與反應組織分開來。速度-準確率權衡范式在反應時實驗中,被試有時會以犧牲準確率為代價去換取反應速度,有時則會以犧牲反應速度為代價去換取反應準確率,亦即被試能根據不同的實驗要求或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建立一個反應速度與反應準確率的標準來指導他的反應。就是反應速度與準確率的權衡現象。Lecture 11 視覺與聽覺1、 錐狀細胞和桿狀細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比較錐狀細胞能辨別物體的細節,而桿狀細胞對光的感受性更高。暗

35、視覺感受器視網膜位置功能上的亮度水平 最敏感的波峰 顏色視覺 暗適應 空間分辨錐體細胞 集中在中央凹 白天日光桿體細胞 網膜邊緣 黑夜光線555nm有快,約 5分鐘高敏度,光感受性低507nm無慢,約 30 分鐘 低敏度,光感受性高明視覺2、 閃光臨界融合頻率光刺激以一定間歇頻率作用于眼睛時,會產生亮暗間歇的閃爍感覺,如果閃爍頻率增大到一定程度,閃爍現象就會消失,人眼就感到是一個完全穩定或連續的光。稱閃光的融合。閃爍剛剛達到融合時的光刺激間歇頻率稱為閃光臨界融臺頻率(CFF) 。物理上閃爍的光在主觀上引起的感覺介于閃爍與穩定之間的頻率。閃光臨界融合頻率是人眼對光刺激的時間分辨能力的指標,是物理

36、刺激與生理心理機能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受刺激的時空因素以及機體狀態制約的感覺過程。影響因素:疲勞;光強度;刺激面積;桿體細胞和錐體細胞的閃光臨界融合頻率不同Lecture 12 知覺1、 運動知覺、似動現象運動知覺是對于物體在空間位移的知覺,它是多種感覺器官的協同活動的結果。誘導運動觀察者與客體的相對空間關系的改變,或者兩種以上的對象彼此空間關系的變化,可以引起誘動現象。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運動后效在火車里盯著外面的物體看很長時間后,火車停了,會覺得外面靜止的物體在向前運動,而火車卻慢慢向后運動。似動現象似動現象是我們對實際上沒有空間位移的物體所產生的運動知覺現象。運動錯覺關于似動現象的實驗兩個相

37、隔一定距離的靜止的燈泡,以一定的速率交替發光,當兩個燈泡交替發光處于一定時間間隔范圍內,會產生一個燈泡移動到另一個燈泡位置的現象。叫似動現象。時間間隔為30 200ms 時會產生似動現象。為60ms 時產生最理想的似動現象。大約為 100ms 時稱為 Phi 運動。Lecture 13 注意1、 知覺選擇模型、反應選擇模型及兩者之間的比較Treisman 的衰減模型與Broadbent 的過濾器模型都認為高級分析水平有限,必須由過濾器來加以調節;兩者都認為這種過濾器的位置處在初級分析和高級的意義分析之間。因而, 這種注意的選擇都具有知覺性質。因此將這兩種注意模型叫做過濾器衰減模型,它被看作知覺

38、選擇模型。任何記憶衰減必定是由追蹤任務的干預所引起的,而不是注意的問題。Norman 認為,被試在追蹤信號時的記憶衰減,并不是因為被試不能同時注意兩個信號,而是對某個通道的信息沒有進行進一步加工,導致沒有作出反應,如果需要作出反應,同樣也會得到注意加工。Deutsch、 Norman 等提出了注意的反應選擇模型。知覺選擇模型和反應選擇模型的比較各有不同的實驗證據支持主要不同是注意加工機制在信息加工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各自對對方的實驗設計提出了批評,如反應選擇模型批評知覺選擇模型的實驗設計中追隨耳和非追隨耳處于不等的地位聽取批評意見重新進行實驗兩種強調的重點不同,研究的側面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具

39、體問題不同,所以實驗結果和理論解釋不同。Lecture 14 記憶2、 理解記憶研究的方法回憶法、再認法、再學法、重建法、部分報告法、記憶廣度法、分散注意法3、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內隱記憶的測量方法從現象上看,內隱記憶是被試在操作某任務時,不經有意識地回憶而存貯在大腦中的信息卻會在操作中自動起作用的現象。這就反映出了先前所學內容的存在和作用。其特征是,被試對信息的提取是無意識的。從研究模式看,內隱記憶是啟動效應的一種。外顯記憶,指過去經驗對當前活動的一種有意識的影響。亦可稱之為一類對提取自己覺知的過程。外顯記憶系統包含對事實和事件的一種意識,通常也被稱為陳述性記憶,它主要關注“知道”這一層面

40、的內容。外顯記憶系統要求個人意識的參與。內隱記憶的測量方法心理現象的測量方法,歸納起來有兩種:即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傳統的記憶測量,主要有再認和回憶兩種。羅迪格等人歸納了十多種內隱記憶測驗的類型,包括:殘畫辨認,詞干補筆,殘詞補全, 詞匯決定,詞的確認,知覺辨認,同音詞拼寫,相關信息的自由聯想, 偏好判斷,條件作用, 習慣化,單詞提取,人臉辨識等。歸納起來,主要可分為詞干補筆和知覺辨認 二大類。詞干補筆 是指被試學習一系列單字后,測驗時提供單字的頭三個字母,讓被試補寫其余二或三個字母構成一個有意義的單字。例如jui_填成juice;雖然詞干補全測量的是一些永久性的知識,但這些知識的提取也依賴于

41、實驗中發生的事件。知覺辨認,在實驗中,被試首先學習一系列單字,然后要求在速示條件下(30毫秒)辨認學過的單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學過的單字。通常的結果是,學過的單字辨認率顯著高于未學過的。在詞匯決策實驗中,被試首先學習系列單字,然后要求他對呈現的單字與無意義的字 母串作出判斷。通常反應時間是因變量(或依變項)。第一至三講關于實驗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一、相關法:對兩個事物之間關聯程度的研究。相關系數:表示兩個變量或測量數據之間的關聯程度。用r表示。r = -1.00 +1.00。數字表示關聯的程度,符號表示了關聯的方向。 如:“吸煙與患肺癌的關系”, 存在適度的正相關。 相關 w 因果。相關法只是揭

42、示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引導進一步的研究 1、導致低相關的因素: a混淆因素b、全距限制 (restriction of range)變量內各個分數間不存在足夠大的差異,或者數值之間沒有顯著的分 布跨度或變異性。原因:被試數量有限,被試具有同質性特征。c、計算相關系數的前提假設沒有滿足。所以,對低相關要謹慎分析,否則容易掩蓋變量之間的真實關系, 而不進行深入探討。2、提高相關研究解釋力的一種相關設計方法:交叉-滯后-組相關設計可以通過兩個事物或變量之間在經過了一個時間段后的相關,從而評估可能存在的因果關系方向。但這種 可能的因果關系并不是牢固有力的。而且這種方法耗費時間。高相關可能說明一個因

43、素可以預測另一個因素,但對這種預測力的解釋,一定要謹慎。對因果關系的 推測更要慎重。本質上不能說存在因果關系。二、實驗法: 操縱一個變量,觀察它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從而考察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1、實驗法的優點就在于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個因素對另一個因素的影響,為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 提供最有力的證據;更好的控制無關變量,經濟;可以重復驗證。2、實驗法的 暨L:控制一個變量,看它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果另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因為前者,而 不是隨機因素的作用,就說兩者存在因果關系。標準:統計顯著性。三、科學的方法的特征:在經驗觀察的基礎上對心理行為現象的解釋,具有可重復性和自我校正性。科學方法的優越性

44、: A、強調經驗觀察(empirical observation采用一定方法,系統觀察現象,獲得資 料。實驗的方法。 B、提供了幫助人們判斷知識和信念正誤的程序,公開的、可以自我校正。第四至六講實驗設計、實驗研究一、自變量自變量 (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變量,它是由主試選擇、操縱和控制的變量,它決 定著行為或心理的變化。? 自變量的不同水平: 自變量的不同強度引起的反應有差異時,則自變量處于不同的水平。當自變量 水平的變化導致了行為的改變時,就說自變量的操縱是有效的。? 自變量的種類(1)刺激特點自變量: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被試的不同反應。如音高,聲強等(2)環境特點

45、自變量:進行實驗時環境的各種特點:如溫度、噪音、觀眾多少等。(3)被試特點自變量:一個人的各種特點如年齡性別左右利手等。對此種自變量被試只能選擇, 不能改變。(4)暫時造成的被試差別:任何能改變被試特征以使其和自然狀態下有所不同,就可視為暫時性差別。二、因變量 (dependent variable:即被試的反應變量,它是自變量造成的結果,是主試測量和觀察的 行為變量。如反應時間。因變量的特征: 穩定性(即信度):相同被試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表現結果的一致性。有效性(即效 度):當確實是自變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了因變量的變化時,我們認為因變量有效。敏感性:自變量 變化時,因變量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因

46、變量范圍限制,如天花板效應(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變量都獲得很好的結果,并且沒有什么差別時,就說實驗中出現了高限效應) 和地板效應(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于困難,所有不同水平的自變量都獲得很差的結果,并且沒有 什么差別時,就說實驗中出現了低限效應)會阻礙因變量對自變量效果的準確反應。三、額外變量: 研究者不擬研究的,但可能與自變量發生混淆或對因變量產生作用的變量。有關變量,無關變量,額外變量,控制變量? 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1)消除法:最好的辦法就是簡單地把它們從實驗環境中消除。此法多適用于一些物理刺激因素的控制,例如,噪音(隔音室),光線(遮蔽)等。(2)恒常法:對

47、于不能消除的變量,可以使它在整個實驗中保持恒定,即所有的被試受到的影響都是相同的,這種控制方法稱為恒常法。對于一些被試變量,實驗條件,可以采用此種方法。(3)平衡法:這種控制方法是讓那些無關變量產生的作用在所有的實驗組及控制組的效果都保持平衡。(4)抵消平衡法:如果被試需要在各種不同的實驗條件下接受重復測驗,則會受到重復測量所產生的影響。這些混淆因素產生在重復測量的過程中。對此可以采用抵消平衡或交叉平衡的手段來控制。四、信度和效度(見因變量)五、實驗設計: 根據被試如何分配到各種實驗條件下分為:被試者間設計、被試者內設計和混合設計? 1、被試間設計:又叫獨立組設計,或組間設計。把被試分配到自變

48、量的不同水平上或者不同的自變量上。每個被試在實驗中只接受其中的一種處理。優點:一種處理(或實驗條件)不會影響另一種處理或實驗條件,因為每個被試只對一種處理做反應。缺點:個體間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到結果的有效性。所以必須處理個體間的差異。兩種克服辦法: 隨機組設計;匹配組設計? 2、被試內設計:每個或每組被試接受所有的實驗處理,然后比較在不同實驗處理條件下的行為變化。又叫組內設計,有時候叫重復測量設計。優點:節省被試。方便有效。消除了被試的個別差異對實驗的影響。缺點:(1) 一種實驗條件下的操作將會影響另一種實驗條件下的操作,即實驗順序造成了麻煩(練習效應、疲勞效應:隨機化方式進行平衡處理)。(2)

49、此方法不能用來研究某些被試特點自變量之間的差異。(3)如果實驗中每一種實驗條件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期,則不宜使用組內設計。(4)當自變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種連續事件的延續結果時,不宜使用組內設計。幾種刺激在本質上應該是相對獨立的。(通過平衡技術可以減小,但不能完全消除。)(5)對某些實驗研究不適用。如用兩種不同學習方法學習同一個實驗材料。? 3、混合設計:在同一個研究中有些自變量按被試間設計處理,而另一些自變量則按被試內設計處理。一般地,如果一種自變量很可能會影響另一種自變量,那么這些變量按組間設計安排,其余的自變量則按組內設計安排。優點:保留了被試間和被試內設計的優點,克服了各自的缺點。適用于多

50、變量的實驗設計。雖然 不如被試內設計有效和經濟,但很安全。? 4、多因素實驗設計:在一個實驗中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或自變量,而且每個因素有兩個或兩 個以上水平。這樣的實驗設計常常叫多因素實驗設計。與單因素實驗設計相對而言。心理學很多研究都是多因素實驗設計。優點:實驗效率高;實驗控制很好;容易建立結果的普遍性;有利于觀察變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和主效應;能考察多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實用價值高。5、幾個概念:、交互作用:指一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因為另一個自變量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時,就說這兩個自變量產生了交互作用。這時不能獨立討論各個自變量的主效應。(p21圖)、主效應(main effects): 一

51、個自變量的各個水平對因變量的影響。、簡單效應(simple effects): 一個因素的水平在另一個因素的某個水平上的變異。6、準實驗設計:與真實驗設計相對而言。在實驗中不能對變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這些變量常常是被 試變量特征),或者使用自然發生的組,而不能把被試隨機分配到各種實驗條件下。但是仍然觀察到因變量作為自變量變化的函數。? 拉丁方設計:為使各組被試都接受不同的實驗處理,對實驗處理的順序和實驗時間的順序采用輪換的方法。又叫輪換設計。采用拉丁方設計安排實驗條件的順序,然后將被試隨機平均分派到各種實驗順序中去。適用于六種以下實驗條件的實驗設計。7、什么是信度(reliability):在測

52、定人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時,一個研究設計或測試工具在測定結果上 所能達到的精確性和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說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被試的測定結果都應該是一致的。8、實驗的效度:實驗的效度指一項測驗測到所要測量的東西或者達到某種目的的程度??藏悹?Campbell, D.T) (1957)第一次明確提出研究效度的問題。? 實驗的內部效度:指實驗變量能被精確估計的程度,也指實驗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系 的明確程度。排除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的無關因素,使研究者相信實驗結果確實是由操縱的變量引 起的,則實驗具有較好的內部效度;反之如果對于實驗無關的因素控制不好,造成了與實驗變量的 混淆,影響了實驗結果,則實驗

53、缺乏內部效度。? 實驗的外部效度:指實驗研究的結果能被概括到實驗情境條件以外的程度,也就是研究結果具有 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如果實驗結果僅在實驗情境下成立,那么實驗的外部效度就很低。實驗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內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提高實驗內部效度的措施可能會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實驗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會降低其內部效度。9、心理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步驟?確定課題,獲得實驗的 idea;看看別人做了什么?;確定實驗類型;確定研究問題,提出 假設;實驗設計和實驗控制;獲得、整理和報告數據;寫研究報告和發表論文。第七講心理物理學方法一、感覺閾限:1、絕

54、對閾限: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叫做 絕對閾限。有50%的次數能引起感覺,50%的次數不 能引起感覺的那種刺激強度定義為絕對閾限。2、差別閾限:有50%的次數能覺察出差別,50%的次數不能覺察出差別的刺激強度的差別。差別閾限值 也稱最小可覺差。3、韋伯定律: Weber ( 1846年)發表了關于重量差別閾限的研究,系統地闡明了差別閾限和標準刺激之 間的關系。他指出差別閾限和標準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別閾限和標準刺激的比例是一個常數,通常用 I/I = k 表示。 I代表絕對差別閾限,I代表標準刺激強度,k是小于1的常數。K也稱作韋伯比例或韋伯分數,也叫相對差別閾限。韋伯定律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

55、刺激。二、測量感覺閾限的方法1、最小變化法測量絕對閾限程序:最小變化法的刺激由遞減和遞增兩個系列組成。每次呈現刺激后讓被試報告他是否有感覺。刺激的增減應盡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統地探求被試由一類反應到另一類反應的轉折點,即在多強刺激時,由有感覺變為無感覺,或由無感覺變為有感覺。多個系列的轉折點的平均數就是絕對閾限。測量差別閾限用最小變化法測定差別閾限時,每次呈現兩個刺激: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變異刺激),前者固定,后者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順序變化。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可同時呈現或相繼呈現,標準刺激在每次比較時都出現,比較刺激按遞增或遞減系列。被試每次可以有三類反應:大于,等于和小于(記為+,=-)。被試做出反應,在一個系列中,就有兩個轉折點。從-到=轉折點為下限,從=到+轉折點為上限。上限與下限之間為不肯定間距。不肯定間距的中點稱為主觀相等點。二分之一的不肯定間距就是差別閾限。這叫絕對差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