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與設計概論近代工業設計史_第1頁
機械與設計概論近代工業設計史_第2頁
機械與設計概論近代工業設計史_第3頁
機械與設計概論近代工業設計史_第4頁
機械與設計概論近代工業設計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述1、在整個19世紀,機械化一直是人們討論設計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焦點;2、在美國由于勞動力匱乏而機器大受歡迎。機器作為一種節省勞動力的手段似乎成了美國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3、隨著生產的進一步擴大,制造商們竭力尋求一個包括社會各階層的廣大市場,他們開始拋棄設計師的專業技能,轉而根據圖集或通過模仿別的廠家來生產自己的商品。這些商品的銷售是依靠低廉的價格和購買方便取勝。4、機械化對設計的影響似乎更多地體現于工程方面,產生了很多偉大的工程作品,當有建筑師的介入,或者工程師屈從于某種建筑風格的影響,這些作品才會搖擺不定并流于某種形式。 5、一種全新的美學觀念正是在這些機器中萌發。 機械化與設計-概論1

2、11、18世紀中葉,正當機械化的浪潮席卷美國之際,英國朝著機械化跨出了第一步。英國機械化首先開始紡織業。2、新技術對某些人來說意味著財富和成功,而對別的人來說則可能意味著失業和貧困。因此,對于機械化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或者大唱頌歌,或者橫加指責。 3、1769年阿克萊特(Sir 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的水力紡紗機開創了革命性的變革。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2 2Sir Richard Arkwright 4、1765年哈格瑞夫斯(James Hargreaves,約1720-1778)發明了珍妮多軸紡紗機。并于1770年取得專利。一種手搖式多軸紡紗機。由英國

3、織工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發明,用其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改進后能同時紡出80根紗線。到了80年代末,英國全國已有“珍妮紡紗機”2萬架左右。在棉紡織業特別發達的蘭開夏郡,“珍妮紡紗機”很快就代替了舊式的紡紗機。由于結構小、成本低而便于廣泛使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3 3珍妮紡紗機 5、水力紡紗機和“珍妮紡紗機”各有優缺點,前者紡出的紗比較精細,但不牢固,后者紡出的紗比較牢固,但比較粗糙。到1779年,工人塞繆爾克倫普頓發明了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的水力紡紗機,這種機器紡出來的紗,既精細,又牢固。人們把這種機器稱之為“騾機”,因為它好像馬和驢生出的具有兩者優

4、點的騾子一樣。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4 4塞繆爾克倫普頓Samuel CromptonThe Spinning Mule6、織布機的出現。首先是飛梭的使用。約翰凱(John Kay,1704年-1780年),著名英國發明家,其發明的滑輪梭子(俗稱飛梭),對工業革命有重大的影響,及對紡織業有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在此之前,織工織布時,只是用手把梭子在經線之間擲來擲去。這樣的方法,既費氣力,又無法進一步加快速度。同時,在一個人將梭子擲來擲去時,織布的寬度不可能超過手臂的長度,所以如果要織較寬的織品,就需要兩個或更多的工人。凱伊的飛梭改用手拉動繩子,使梭子在滑槽上來回滑動,既省力,又加快了速度,大大提高

5、了工作效率。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5 57、事實上,棉紗生產量過多,飛梭的織布機反而因太遲慢而不敷需要,因此又有織布機的改良。 一位教士卡特萊特(Edmund Cartwright)經過多次設計與試驗,于1785年間發明了一種可以自動織布的“動力織布機”(Power Loom)。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6 6卡特萊特(Edmund Cartwright)利用動力織布機織布廠景8、對設計活動影響最大的是19世紀20年代由法國引人英國的杰柯德織布機。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 杰柯德(Joseph 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片(Punched carboard card)控制的自動化織布機??棽?/p>

6、過程的每一步都是由穿孔卡片上穿孔分布的樣式來決定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容易改變織布機所執行的“算法”從而織出不同的圖案。這種機器直到19世紀中葉才得以完善并得到有效的應用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7 7約瑟夫 杰柯德(Joseph Jacquard)杰柯德織布機9、19世紀資本主義市場的特點無論在機器生產中是否有設計師參與,手工藝人都逐漸為沒有傳統技藝的工人所取代。商品生產中的設計因素漸次消失了。時尚的風格被簡單地轉化為某種適應機器生產的東西,產品的形式完全取決于機器生產、價格和圖集等方面的因素。對于普通大眾的市場而言,以合適的價格買到實用商品比時尚更為重要。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8 810、滾筒

7、印花技術的廣泛應用滾筒印花技術最早出現于1783年,但直到1830年以后才得到廣泛應用,并形成了一種高度機械化的行業。在這一過程中,設計師逐漸為一批默默無聞的專業人員所代替,這些人有的專事“繪花”,有的“制板”,還有的則從事“印制”工作。如果有擅長繪畫的藝術工匠能復制所需的東西,廠家就不必聘請設計師來設計創新的圖案。11、英國第一個機械化的浪潮是發生在這一傳統的工業領域之中因此,盡管生產方式在更新,傳統的設計仍在使用,只是在必要時才略加修改以適應機器生產,這樣就出現了新老市場并存而融會在一起的局面。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9 9一、理論1、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手工藝設計,而且隨著技術革新步伐

8、的加快,建立起了許多新的工業,這些工業將機械化過程應用到大量新產品的生產上。2、一些工程師和設計師在新工業中有意排斥傳統美學的影響,否認美學在其作品中的任何作用。代表人物美國的柯本。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010美國工程師柯本(Zerah Colburn )專注于蒸汽汽車設計 他在一篇題為機車工程與鐵路機械化的論文中,表明了一種毫不含糊的實用主義,“商業上的成功是工程的主要目標,因此不必慮及與此無關的因素。”他藐視美學的主題,堅持任何一位渴望成為工程師的人都不應鼓勵在純粹機械的形式和比例上玩弄花哨,而應專注于最佳的機械方式,使得任何既定的目的得以實現。 3、與這種極端的觀點不同,德國建筑師散帕爾(

9、Gottfride Semper,1803-1879)建立了一種新的美學理論,既接受工業化不可避免的事實,又正視藝術與工業的關系。 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111德國建筑師、藝術評論家戈特弗里德散帕爾(Gottfried Semper) 散帕爾歌劇院 Semper Opera 4、1848年普魯士革命流產后,散帕爾作為難民于1851-1854年間滯留在倫敦。在此期間,他轉而研究應用藝術并執教于學校,1852年出版科學、工業與藝術,主要基于他對前一年舉行的“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的印象。與許多觀察家一樣,他也是展品的批評者。5、散帕爾的基本觀點: 過去的遺產,特別是手工藝的傳統,在有可能創造出一門新

10、藝術之前必須被消除干凈,新藝術應建立在接受和采用機械化的基礎上; 風格不是時代各種特有形式的融合,而是在設計一種產品時基本構思的藝術升華。 產品的基本形式主要受到材料及其加工工藝的限制,同時也受到“許多在產品本身之外,而又對其設計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的影響”,包括地域、氣候、時間、習俗以及設計作品服務對象的地位等,裝飾作為這些影響的表現,是一種綜合的因素。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2126、19世紀生產的某些機器和產品是樸實無華和幾何性的,其形式源于結構和機器的功能要求。7、根據散帕爾的歷史觀中最基本的思想,設計是特定需求的反映,特別是對于產生這種需求的時代、地域和社會條件的反映。如果以這種思想來全面考

11、察19-20世紀初的設計,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大量的工業產品并不是偏重于美學或實用價值,而是尋求兩者的協調。 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3138、工業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因此數學成了基本的工具,幾何學提供了獲得必要的精確性所需的三度空間形式,因而產生了一種新的設計語言。9、盡管有機械功能和使用上的限制,形式的處理和安排仍有多種可能性,這就為美學判斷甚至裝飾提供了機會。因此,也有一些機器設計帶有時尚的烙印。例如,使用古典柱式作為早期蒸汽機的框架,就很難說是機器功能的必然體現。設計師認為這類具有幾何特點的流行形式作為一種裝飾手段是合適的,它并不會有損于實用功能。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414二、機

12、床設計1、19世紀機床設計的演變,對于研究技術革新與設計的關系以及早期功能主義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兩個人物:布魯勒、懷特沃斯。 布魯勒設計機床全是用金屬制造的,很堅固,加工精度也高,并成了后來機床生產的范本。 由于設計和制造水平很高,其中一些機床在20世紀中葉仍在使用。為了適應流行的趣味,布魯勒在他的機床中使用了一種最簡潔的柱式-塔斯干(Tuscan)柱式。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515Marc Isambard Brunel 2、十九世紀最優秀的機械技師約瑟夫懷特沃斯 他發明了一種新工藝以確保工件的平整度并改進了測量方式標準平面板; 1856年,他展出了一種精度達百萬分之一英寸的度量機具1834

13、年發明的測長尺; 他發展了一種整體式的機床設計,采用中空的箱式床身,并增加所用金屬的重量以保證穩定性; 統一螺紋標準:懷特沃斯大量地收集了經常使用的螺紋,并測量了尺寸、形狀。決定了一種標準螺紋尺寸,他建議全部的機床生產業者都采用同一尺寸的標準螺紋。英國的制定工業標準協會接受了這一建議,從那以后直到今日,這種螺紋作為標準螺紋被各國所使用。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616Sir Joseph Whitworth三、機車設計1、鐵路提供了另一個與新技術有關的設計演化的實例。大型的新工業建立起來以制造機車和各種類型的鐵路裝置和部件。2、在許多方面,這些產品的設計都是獨創的,機車設計和車廂外觀設計之間形成了鮮

14、明的對比3、它們的制造技術局限于當地木匠和鐵匠的能力,外形則反映了它們的真實特點。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7171813年布萊克特(Christopher Blackett)建造的邁拉姆迪里號機車三、機車設計4、1829年,為了挑選定期運行于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的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車,舉行了一次設計競賽。 喬治史蒂芬生(George Stephemson,1781-1848)的火箭號機車獲獎,這臺機車體現了對于有效運行和外觀兩方面的重視,為后來的機車設計奠定了基礎。缺點:美學方面的處理還不夠。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818 1829年史蒂芬生設計的火箭號機車三、機車設計5、1847年,由大衛喬易(Da

15、vid Joy)設計的杰尼林德號機車,一個重要的進展就是對于外觀的重視。水平延伸的金屬框架與鍋爐上的水平線條相呼應,從而增加了整體感;安全閥和蒸汽包上的古典柱式和穹頂則純粹出于美學上的考慮,許多細部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的;而不少運動部件都被覆蓋于框架之內,這一方面有其技術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獲得整潔的線條。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1919三、機車設計6、到了19世紀后期,機車設計在效率和性能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外觀上也更加完美。機車本身成了營運公司的活廣告。1893年,沙米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設計的4-4-0型1562級高速機車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0

16、20三、機車設計7、在19世紀的英國,蒸汽機從一種粗陋的機器演變成了一種精密和高效率的機車形式,把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美學表現融為一體。8、19世紀英國鐵路同行間的激烈競爭,增強了他們對于外觀的重視。每家公司都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設計風格,以創造一種全然不同的視覺特征。這些特征不僅體現于機車和車廂的形式上,還擴展到了色彩計劃、工作人員的制服、出版物以及各種附屬設備和裝修之上,這實際上是現代公司企業形象計劃的初期形式。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121三、機車設計9、英美機車車廂的區別:早期的車廂是幾節類似馬車車廂的包廂,首尾相接固定于拉長的底盤上,每個包廂由側門出入;美國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包廂,在車廂的前后部位

17、開門,有中間走道聯系兩端,雙人座位排列于走道兩側,車廂內有衛生間和暖氣設備。由于結構的標準化,使用重復構件,方便了工業化的生產和裝配。美國車廂寬敞,并設有基本服務設施。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222三、機車設計10、比較英美機車美國機車的設計是開敞型的,使得日常的保養和維修得以方便進行,這對于長途運行并遠離維修車間的機車來說是很必要的。在美國,負責操縱機車的人稱為“機師”,而在英國則稱為“駕駛員”,這就表明了機車維修在美國的重要性。在英國,大多數運行線路相距數里便有專門的維修設施。美國機車的控制室比較大,而且是封閉的,對于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工作的機師來說,這是完全必要的。美國機車倒錐形的煙囪與

18、英國圓筒形煙囪有很大的差異。從美學角度來說,美國機車強調應用裝飾而不是強調結構因素的形式處理。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323四、自行車設計1、作為19世紀末的一種流行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在結構和功能上比機車設計要簡單得多。 自行車的簡潔形式是在幾個國家中一系列試驗和發展的結果。 最早的自行車是源于法國1790年法國德希弗拉克伯爵發明的兩輪坐車。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4241790年法國德希弗拉克伯爵發明的兩輪坐車四、自行車設計2、到了1817年,德國的德雷斯(Carl von Drais)男爵發明了另一種腳蹬地的坐車。前輪架子上有轉動軸,用手把可以改變前輪滾動方向;1819年這種車在英國也開始流行,被

19、成為游樂木馬,或玩具馬。人們在前面加了一條橫木,更有利于推車。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525德國的德雷斯(Carl von Drais)男爵發明了另一種腳蹬地的坐車英國1819年開始流行的游樂木馬四、自行車設計3、大約在1860年左右,出現了一種雜耍單車,它有一大一小兩個車輪,用踏板直接驅動大輪;4、1867年,英國人麥迪遜設計出第一輛裝有鋼絲輻條的自行車;5、1886年英國人詹姆斯把自行車前后輪改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鏈條,使其車型與現代自行車基本相同;6、1887年,德國曼內斯公司將無縫鋼管首先用于自行車生產;7、1889年,英國人康樂普發明了充氣輪胎。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626雜耍車騎起來是很

20、危險的,需要非常敏捷和熟練的技巧。 四、自行車設計8、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達雷(John Kemp Starley)于1888年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鞍踩弊孕熊嚦晒Φ貙⒁幌盗邢嚓P的革新融會成一個協調的整體,其主要特點是采用了菱形的車架,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強度和剛度,后輪用鏈條驅動,并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后來諸如剎車、變速齒輪和充氣輪胎之類的發明使自行車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727約翰K斯達雷于1888年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 四、自行車設計9、自行車在19世紀末基本定型后,在20世紀又有所發展。出現躺式自行車,并在現代被不斷改進。第二

21、節 技術與設計2828五、家具設計1、技術革新的沖擊也廣泛體現于家用品的生產上。 2、19世紀設計的特點之一就是出現了許多方便的方法去仿制先前昂貴的裝飾品,以機器模仿手工藝品的捷徑便大受歡迎。如仿銀器裝飾、仿大理石裝飾等。由于新機器的出現,這種趨勢在家用品領域中開始興盛起來。3、一些新的工業方式不僅能夠生產更大程度上的裝飾品,而且在實際上也需要用裝飾性的形式去克服生產中以及材料使用方面的缺陷。家具設計就反映了這種復雜性的一些方面。在批量生產的早期,家具業仍采用傳統的形式與技藝,生產的種類也有限。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2929五、家具設計4、19世紀家具設計最有名的例子是維也納托勒公司所生產的彎木家

22、具,這是引人新技術的成果。5、米切爾托勒(Michael Thonet,1796-1871)生于德國,他從1836年左右就開始進行彎木家具試驗,1853年在維也納開設了自己的工廠。6、他的家具中采用蒸汽壓力彎曲成型的部件,并用螺釘進行裝配,完全不用卯榫聯結。托勒家具的秘密不僅在于其創造性的成型方式,也在于邏輯地組織整個生產過程,不少產品中的部件是可以互換的。因此生產工藝和形式較簡單,能大批量、低成本地生產椅子等,并很快就占領了世界市場。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3030現代家具先驅:米切爾托勒(Michael Thonet)五、家具設計7、托勒最有名的產品是維也納咖啡館椅,或稱第14號椅。 只要六根彎

23、曲木條、十個螺絲以及兩個螺帽,就能組成,節省了家具成本; 風格獨特,融合洛可可的古典風格,表現出優雅高貴的線條; 輕便設計,方便運輸及大量生產; 創新技法,用120蒸汽加壓后可彎曲成任意形狀; 成本較低,普及一般家庭; 廣受歡迎,也成為維也納椅。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3131托勒的14號椅或維也納椅五、家具設計8、托勒的彎木家具在工業設計上代表的是一種跨時代的突破與創新,不但打翻了傳統繁重,高成本又沒效率的制做方式,簡單俐落的現條展現了高雅的氣質。9、托勒同時代的一些競爭者也生產彎木家具,但他們長于用壓花、雕刻等技術來進行裝飾。使新生產工藝適應于流行的審美情趣也反映到了貝爾特(John Henry Belter)所生產的家具之中。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3232托勒的14、18、214、215號椅六、其他材料設計 在別的工業中,新工藝和技術使形形色色的設計得以實現,一些公司的產品包羅了從直率的實用形式到最華麗的裝飾的整個系列。1、陶瓷:陶瓷業中的翻模技術在19世紀就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并被應用到大量的新產品中。英國的道爾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