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外部存儲器)_第1頁
第七章(外部存儲器)_第2頁
第七章(外部存儲器)_第3頁
第七章(外部存儲器)_第4頁
第七章(外部存儲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硬盤硬盤光盤儲存系統光盤儲存系統移動存儲器移動存儲器思考題:閱讀課本,你認為本節哪些內容是重點和難點?你初步對硬盤有什么樣的了解?計算機存儲器系統計算機存儲器系統外存的特點:外存的特點:容量大、單位容量成本低、非易失性、尋址和訪問速度慢、容量大、單位容量成本低、非易失性、尋址和訪問速度慢、存儲體存儲體可更換可更換等等。計計算算機機存存儲儲系系統統regreg、cachecache、內存內存外外存存磁存磁存儲器儲器光存光存儲器儲器磁盤磁盤磁帶磁帶軟磁盤軟磁盤硬磁盤硬磁盤其他磁盤存儲器其他磁盤存儲器CDCDDVDDVDDVD-R DVD-R . .VCDVCDCD-R CD-R . .半導體半導體

2、存儲器存儲器FlashFlash電子電子盤盤外部存儲器概述外部存儲器概述3.1 3.1 硬盤系統硬盤系統硬盤的發展硬盤的發展 1956年,年,IBM發明世界上第一臺硬盤(發明世界上第一臺硬盤(IBM350),),1973年,又發明了年,又發明了Winchester(溫氏溫氏)硬盤(硬盤(IMB3340)。其核心)。其核心就是:磁盤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轉,磁頭懸浮于就是:磁盤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轉,磁頭懸浮于盤片上方沿磁盤徑向移動,并且不和盤片接觸。后來的硬盤盤片上方沿磁盤徑向移動,并且不和盤片接觸。后來的硬盤基本都沿用了這一結構。基本都沿用了這一結構。 3.1 3.1 硬盤系統

3、硬盤系統硬盤的發展硬盤的發展體積:體積: 5.255.25英寸英寸/ /全高全高 3.53.5英寸英寸/ /半高半高( (用于臺式用于臺式PC) PC) 2.52.5英寸英寸( (用于筆記本用于筆記本PC)PC)容量:容量:101040MB(8086/286) 10040MB(8086/286) 100500MB(386/486)500MB(386/486) 1 1400GB(400GB(目前目前) )連續傳輸速率:連續傳輸速率: 100KB/s 50MB/s100KB/s 50MB/s平均尋道時間:平均尋道時間: 80ms 5ms80ms 5ms轉速:轉速: 36003600轉轉/s 100

4、00/s 10000轉轉/s/s3.1.13.1.1硬磁盤的結構原理 1.硬磁盤的組成硬磁盤的組成 硬盤內部包括浮動磁頭組件、磁頭驅動機構、盤體及硬盤內部包括浮動磁頭組件、磁頭驅動機構、盤體及主軸驅動機構、前置讀寫控制電路和接口電路等。封裝在主軸驅動機構、前置讀寫控制電路和接口電路等。封裝在硬盤的凈化腔體內硬盤的凈化腔體內。硬磁盤的組成硬磁盤的組成 1) 1)磁盤磁盤 MediaMedia Media Media的基板是金屬或玻璃材質制成,為達到高密度高的基板是金屬或玻璃材質制成,為達到高密度高穩定的質量,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可有任何暇疵,然穩定的質量,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可有任何暇疵

5、,然后再將磁粉后再將磁粉Coating Coating 濺渡到基板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護潤濺渡到基板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護潤滑層。此處有滑層。此處有2 2項高科技,一為,如何制造出不含雜質極細項高科技,一為,如何制造出不含雜質極細微的磁粉微的磁粉 二為,如何將磁粉均勻的二為,如何將磁粉均勻的CoatingCoating上去上去. . Media Media不可有任何污染,全程制造均需在高潔凈度的不可有任何污染,全程制造均需在高潔凈度的Clean RoomClean Room內,這也是硬盤機要求需在內,這也是硬盤機要求需在Clean RoomClean Room才能拆解才能拆解的原因。的原因。硬

6、盤的內部結構硬盤的內部結構 2)2)磁頭組件及磁頭驅動機構:磁頭組件及磁頭驅動機構: 磁頭組件是硬盤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讀寫磁頭磁頭組件是硬盤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讀寫磁頭、傳動手臂、傳動軸三部份組成。磁頭是硬盤技術中最重要、傳動手臂、傳動軸三部份組成。磁頭是硬盤技術中最重要和關鍵的一環,它采用了非接觸式頭、盤結構,加后電在高和關鍵的一環,它采用了非接觸式頭、盤結構,加后電在高速旋轉的磁盤表面移動,與盤片之間的間隙只有速旋轉的磁盤表面移動,與盤片之間的間隙只有0.10.10.3um0.3um,這樣可以獲得很好的數據傳輸率。,這樣可以獲得很好的數據傳輸率。硬磁盤的組成硬磁盤的組成 3) 3

7、)控制電路控制電路 硬盤的控制電路位于硬盤背面,將背面電路板的安裝螺絲擰下,翻開控硬盤的控制電路位于硬盤背面,將背面電路板的安裝螺絲擰下,翻開控制電路板即可見到控制電路。硬盤控制電路分為:制電路板即可見到控制電路。硬盤控制電路分為:主控制芯片主控制芯片 硬盤數據讀寫指令等工作硬盤數據讀寫指令等工作數據傳輸芯片數據傳輸芯片 將硬盤磁頭前置控制電路讀取出數據經過校正及變換后將硬盤磁頭前置控制電路讀取出數據經過校正及變換后,經過數據接口傳輸到主機系統,經過數據接口傳輸到主機系統高速數據緩存芯片高速數據緩存芯片 協調硬盤與主機在數據處理速度上的差異而設的。協調硬盤與主機在數據處理速度上的差異而設的。硬

8、磁盤的組成硬磁盤的組成盤體及主軸驅動機構盤體及主軸驅動機構硬盤的數據傳輸接口硬盤的數據傳輸接口 最常見的數據傳輸接口有最常見的數據傳輸接口有PATAPATA(IDEIDE)、)、SATASATA、SCSISCSI三種,前兩種接口方式主要應用在個人三種,前兩種接口方式主要應用在個人PCPC上,而上,而SCSISCSI接口接口則主要使用在服務器領域。則主要使用在服務器領域。硬磁盤的組成硬磁盤的組成硬盤的連線硬盤的連線硬磁盤的組成硬磁盤的組成S-ATA連線ATA(IDE)連線S-ATA電源轉接線IDE電源連線2. 2. 磁道、扇區和柱面磁道、扇區和柱面2. 2. 磁道、扇區和柱面磁道、扇區和柱面位密

9、度:磁道單位長度上所存儲二進的個數(位密度:磁道單位長度上所存儲二進的個數(bPIbPI)。)。道密度:半徑方向單位長度上的磁道個數(道密度:半徑方向單位長度上的磁道個數(TPITPI)。)。 面密度:面密度:= =位密度位密度* *道密度道密度3. 3. 記錄格式記錄格式 數據扇區標志扇區間隙 每一扇區除存放每一扇區除存放512512字節的用戶數據外,還存放著用字節的用戶數據外,還存放著用于同步、數據定位、數據校驗等作用的輔助數據,這些數于同步、數據定位、數據校驗等作用的輔助數據,這些數據一般只作用于硬盤內部。據一般只作用于硬盤內部。3.1.2 3.1.2 硬磁盤的性能指標硬磁盤的性能指標

10、1.1.容量容量 容量永遠是硬磁盤最重要的指標容量永遠是硬磁盤最重要的指標, ,其中單碟容量其中單碟容量是硬盤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是硬盤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盤的檔次高低。目前主流硬盤的單碟容量大都在盤的檔次高低。目前主流硬盤的單碟容量大都在80GB80GB以上。以上。 2. 2. 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 是指磁頭至硬盤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一是指磁頭至硬盤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一般取決于硬盤的盤片轉速和盤片線密度般取決于硬盤的盤片轉速和盤片線密度( (指同一磁指同一磁道上的數據容量道上的數據容量) )。 3.1.2 3.1.2 硬磁盤的性能

11、指標硬磁盤的性能指標 3.3.主軸轉速主軸轉速 硬盤的主軸轉速是決定硬盤內部數據傳輸率的決定因素硬盤的主軸轉速是決定硬盤內部數據傳輸率的決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盤檔次的重要標志。目前硬盤的有速度有盤檔次的重要標志。目前硬盤的有速度有54005400、56005600、64006400、72007200、1000010000、甚至、甚至1500015000轉轉/ /分鐘分鐘。 4. 4.尋道時間尋道時間 該指標是指硬盤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時間該指標是指硬盤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

12、秒,單位為毫秒(ms)(ms)。平均尋道時間則為磁頭移動到正中間的。平均尋道時間則為磁頭移動到正中間的磁道需要的時間。注意它與平均訪問時間的差別。硬盤的平磁道需要的時間。注意它與平均訪問時間的差別。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越小性能則越高,現在一般選用平均尋道時間在均尋道時間越小性能則越高,現在一般選用平均尋道時間在10ms10ms以下的硬盤。以下的硬盤。3.1.2 3.1.2 硬磁盤的性能指標硬磁盤的性能指標 5. 5. 高速緩存高速緩存 該指標指在硬盤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目前硬盤的高速緩該指標指在硬盤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目前硬盤的高速緩存一般為存一般為2MB2MB8MB8MB,SCSISCSI硬盤的更

13、大。購買時最好選用緩存硬盤的更大。購買時最好選用緩存為為8M8M以上的硬盤)以上的硬盤)3.1.3 3.1.3 硬盤的使用硬盤的使用標準記錄:標準記錄:分區記錄:分區記錄:位密度外低內高位密度外低內高; ;位密度相等位密度相等; ;浪費存儲能力;浪費存儲能力;充分利用存儲能力;充分利用存儲能力;數據傳輸速率相等。數據傳輸速率相等。數據傳輸速率外高內低。數據傳輸速率外高內低。3.1.3 3.1.3 硬盤的使用硬盤的使用分區分區(DOS(DOS中使用中使用FDISK)FDISK) 將硬盤分成多個分區,每個分區可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統將硬盤分成多個分區,每個分區可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統。DOSDOS分區可分

14、為一個主分區和一個擴展分區,擴展分區又可分區可分為一個主分區和一個擴展分區,擴展分區又可分成多個邏輯分區,每個分區對應一個邏輯磁盤分成多個邏輯分區,每個分區對應一個邏輯磁盤。 主引導主引導記錄記錄分區分區1(DOS分區)分區)分區分區2(擴展分區)(擴展分區)分區分區3(其他分區(其他分區)分區分區3(其他分區)(其他分區)FATFAT32NTFSDOSWindows XPWindows NT4.0Windows Server 2003分區大小2GB512MB至至2TB10MB至至2TB各種文件系統的比較各種文件系統的比較 課堂小結:1、你對硬盤了解了多少?2、學會復述老師所講的教學內容3、本

15、節所要掌握的是硬盤的接口類型、技術指標與分區。60mm7.5mm17.5mm中心孔空白區螺旋形軌道3.2 光盤存儲系統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CDROM光盤。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意譯為只讀式緊湊光盤。出現于1983年,1988年訂為國際標準。CDROM利用聚焦成1m直徑光斑的780nm的高能量激光束在存儲介質上進行光學讀寫而獲得的。CDROM光盤上有一條從內向外由凹坑和凸區(平坦表面)相互交替組成的連續的螺旋形路徑,在這條路徑上,每個信號元素所占的長度是相等的。3.2 光盤存儲系統讀盤原理讀盤原理光盤上存儲的各種類型的信息(音樂(Audio)

16、、數據(Data)視頻(Video)等),都經過數字化處理變成0與1,其所對應的就是光盤上的Pits(凹點)和Lands(平面)。當激光映射到盤片上時,如果是照在Lands上,那么就會有70到80激光被反射回;如果照在Pits上,就無法反射回激光。根據反射和無反射的情況,光盤驅動器就可以解讀0或1的數字編碼了。 3.2 光盤存儲系統 光盤托架音量旋鈕強制彈出孔指示燈播放/向后搜索鍵打開/關閉/停止鍵耳機插孔1、光驅的前面板3.2 光盤存儲系統 數字音頻輸出連接口模擬音頻輸出連接口數據線插座電源插座主盤/從盤/CSEL 盤模式跳線2、光驅的后面板3.2 光盤存儲系統底部結構 包括:伺服系統、控制

17、系統和主控電路等組成部分。 3.2 光盤存儲系統機芯結構 .激光頭組件.主軸馬達.光盤托架.啟動機構3.2.1 光盤的種類 目前光盤儲存系統有CD和DVD兩類:CD:存儲容量約650MB,按讀寫屬性可分為只讀、一次可寫,可擦寫三種。DVD:可雙面存儲信息,而且每面可存儲兩層信息。單面單層4.7GB,雙面單層9.4GB,雙面雙層17 GB。CDCD-ROMVCDCD-IPhotoCDCD-RCD-RWDVDDVD-ROMDVD-RDVD-RWCD類光盤按應用和介質分類CD-DA(Digital Audio):激光唱盤。CD-ROM(Read Only Memory):只讀光盤,作為電子出版物載體

18、。PhotoCD:Kodak公司制定的,用壓縮方式存儲數字照片的CD格式標準。CD-I(Interactive):一種支持交互的CD技術規范。VCD(Video CD):用MPEG-1壓縮方式存儲數字化視頻和音頻的CD標準。其視頻分辨率約為240X320,伴音為雙聲道立體聲,播放時間約74分鐘。CD-R(Recordable):可寫入的介質光盤,可分多次寫入。CD-RW(ReWritable):可擦寫的介質盤。C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激光唱盤、CD-ROM、數字激光視盤等統稱為CD盤。CD盤主要由保護層、反射激光的鋁反射層、刻槽和聚碳脂襯墊組成,如圖所示。C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數據是怎樣寫入到數據是

19、怎樣寫入到CD盤上的盤上的CD盤上的數據是用壓模(stamper)沖壓而成的,而壓模是用原版盤(master disc)制成的。在制作原版盤時,是用編碼后的二進制數據去調制聚焦激光束,如果寫入的數據為“0”,就不讓激光束通過,寫入“1”時,就讓激光束通過,或者相反。在制作原版盤的玻璃盤上涂有感光膠,曝了光的地方經化學處理后就形成凹坑,沒有曝光的地方保持原樣,二進制信息就以這樣的形式刻錄在原版盤上。在經過化學處理后的玻璃盤表面上鍍一層金屬,用這種盤去制作母盤(mother disc),然后用母盤制作壓模,再用壓模去大批量復制。C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據是怎樣從據是怎樣從CDCD盤讀出的盤讀出的光學讀

20、出頭是CD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由光電檢測器、透鏡、激光束分離器、激光器等元件組成,它的結構如圖11-06所示。激光器發出的激光經過幾個透鏡聚焦后到達光盤,從光盤上反射回來的激光束沿原來的光路返回,到達激光束分離器后反射到光電檢測器,由光電檢測器把光信號變成電信號,再經過電子線路處理后還原成原來的二進制數據。C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C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CDR盤片的基本結構及原理盤片的基本結構及原理 CD-R標準是飛利浦公司于1990年制定的,被稱作橙皮書Part。具有與一般CD盤片相同的外觀尺寸,它上面所記載資料的方式與一般CD光盤片一樣,也是利用激光的反射來讀取資料,所以CDR盤片可以放在CDR

21、OM上讀取。 在CDR盤片上以連續的槽溝(Groove)取代“坑”,并組成螺旋狀的軌道(Track),而“坑”就被記錄在這些槽溝內。在空白的盤片上,槽溝有幾個重要的用途,包括轉速控制、尋道控制及時間指示等。在槽溝上面是感光層(有機染料,Organic dye material)及反射層(黃金,Gold),最后再加上保護層及印刷層。C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CD-RW光盤的讀寫原理 CD-RW的刻錄原理與CD-R的刻錄、播放原理大同小異。不同之處在于CD-RW利用“相變”原理,而不是“變形”。利用Laser將相變材料加熱到熔點以上,再進行快速冷卻,就會固定在原子排序不整齊的非晶體狀態。CD-RW的數據

22、清除原理 熱力學上,將被Laser照到的非晶體狀態視為不穩定狀態。因此,從外部提供充分的能量即可恢復到晶體狀態。這就是CD-RW的數據消除原理。此時,恢復到晶體狀態的溫度被稱之為晶化溫度(Tc)。 只要調整激光強度就可自由自在地寫入或清除數據。 高能激光束寫中能激光束3.2.2 光盤存儲系統 為了使光盤具備多重會話能力,產生CD-ROM XA擴展標準(模式2)。包括兩種格式。同步(12字節)頭部(8字節)用戶數據(2048字節)糾錯/檢錯碼(284字節)同步(12字節)頭部(8字節)用戶數據(2048字節)糾錯碼(280字節)模式2,格式1子頭部(8字節)檢錯碼(4字節)模式1同步(12字節)

23、頭部(8字節)用戶數據(2324字節)模式2,格式2子頭部(8字節)檢錯碼(4字節)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 1994年9月,日本的PIONEER(先鋒)公司宣布將推出一種尺寸與CD-ROM相同、容量卻要大8倍的新型光存儲介質DVD。DVD光盤的構造與CD光盤基本相同,直徑都是12cm,存儲密度則比后者大得多,單層單面的DVD光盤的容量即高達4.7GB,是CD光盤的7倍多,雙層雙面的容量更是高達17GB。這主要得益于DVD光盤上記錄數據的凹坑尺寸和軌道間距都比CD光盤小,因此大大提高了數據的存儲密度。DVD的超大容量使它能提供比CD更好的音質和圖像質量。DVD-Video 采用MPE

24、G2視頻壓縮技術,支持8種語言,可播放135分鐘的高清晰影片;DVD-Audio則采用96kHz的采樣率和24位的采樣,這些性能指標都比對應的CD規格高得多。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DVD的主要規格 DVD主要有: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DVD-RW、DVD-RAM等。 1.DVD-ROM DVD-ROM是用來讀取數字資料的DVD規格,總共有四種容量,分別為4.7GB、8.5GB、9.4GB、17GB,硬件產品稱為只讀式DVD-ROM光驅。 DVD光盤的規格 名稱格式容量 DVD-5單面單層4.7GB DVD-9單面雙層8.5GB DVD-

25、10雙面單層9.4GB DVD-18雙面雙層17GB 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DVD-Video DVD-Video是用來儲存數字影音資料的DVD規格,DVD-Video與Video CD都是采用視訊壓縮的技術,不同的是Video CD是用MPEG-1技術的應用,所使用的是固定式的位速率壓縮;而DVD-Video是采用MPEG-2的視訊壓縮技術,所使用的是可變位速率技術,MPEG-2它提高了畫質并減低了失真率,所以在整體的畫質上提升很多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DVD-Audio DVD-Audio是用來讀取數字音樂資料的DVD光盤片,大多著重于超高音質的表現,主要是應用在消

26、費性電子的領域,其硬件產品稱之為DVD音樂光驅(DVD-Audio光驅)。DVD-Audio可說是CD-Audio的延伸產品,采用96KHz的取樣頻率,其取樣量為24bits,每秒流量大約為384Kbps,還可以選用音樂的儲存格式,例如:AC-3、DTS等。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DVD-R DVD-R是可以寫入一次數字資料的DVD規格,其硬件產品稱之為單次寫入式數字多功能光驅(DVD-R光驅),然而第一代3.95GB的容量無法配合容量4.7GB(DVD-5)的DVD-ROM在軟件制作方面的應用,因此才會有第二代4.7GB DVD-R的誕生。DVD-R是用有機染料當作紀錄,其原理與C

27、D-R的燒錄方式相類似,是利用激光1在染料層上刻出pit紀錄資料,可以提供DVD-ROM讀取,也可以在DVD-Video播放機里播放。 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DVD-RAM DVD-RAM在目前用到的范圍很廣,有點類似計算機上的MO機,主要分為計算機專用與家電專用兩種。在家電方面,目前只有 松下有在研發(DRM-E10),儲存容量為4.7GB,可以重復讀寫數字資料的DVD規格。另外在計算機方面,硬件產品稱為可覆寫式數字多功能光驅(DVD-RAM 光驅),然而第一代2.6GB的容量與DVD-ROM容量相差太大,因此有后續第二代4.7GB DVD-RAM的誕生。至于兼容性的問題,DVD

28、-RAM光盤片有TYPE 1和TYPE II兩種規格的片子,其中TYPE II的片子,可以從卡夾式保護外殼中拿出來,以方便一般的DVD機器播放。 3.2.3 DVD的基本結構及原理DVDRW 繼DVD-RAM之后,DVD聯盟(DVD Forum)所提出的第二種可以重復讀寫數字資料的DVD規格,其硬件產品稱之為可覆寫式數字多功能光驅(DVD-RW光驅),其主導的廠商有先鋒,參與制造的廠商有三星、夏普、SONY等。 DVD+RW是DVD系統里面的可多次寫入DVD光驅,它的定位有點類似CD-RW的感覺,這是由三菱、理光、飛利浦、惠普、Yamaha等公司所力推的產品。第二代的DVDRW它的光盤容量將會

29、規定是4.7GB,而且除了可以燒錄DVDRW的片子外,還可以支持燒錄DVD-R、DVD-RW、CD-R、CD-RW這些光盤片。3.2.4 CD和DVD技術 CD和DVD采用類似的技術,兩種盤都是同樣的尺寸(直徑為120mm,厚度為1.2mm,中心,孔洞直徑15mm),盤上都有以聚碳酸脂基印制的凹陷和平地。3.2.5 光盤驅動器 光盤驅動器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光驅(CD-ROM),讀取光盤信息的設備。光盤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光盤驅動器有CDROM、CDR 、 CDRW,、 DVD-ROM及其盤片DVD-R、DVD-R

30、W。3.2.5 光盤驅動器1.光盤驅動器構成3.2.5 光盤驅動器 2. 光盤驅動器的分類 3.2.5 光盤驅動器3、光驅的性能指標、光驅的性能指標1、數據傳輸率 表明光驅從光盤上讀取數據的快慢。 單速:是指最初的光驅讀取速率150KB/S 倍速:指是最初光驅讀取速率的多少倍的讀取速率的光驅。 2、平均讀取時間(Average Seek Time) 是指CD-ROM從光頭定位到開始讀盤的時間,一般是越小越好。不能超過95ms。 3、緩存(CACHE或BUFFER MEMORY表示)作用是提供一個數據的緩沖區域,將讀取的數據暫時保存,然后一次性進行傳輸和轉換。CACHE一般最少要有128K,現在

31、的光驅一般是256K或者512K的。緩存是越大越好。 4、光驅的容錯性能 是指光驅讀取質量不太好的光盤的能力,容錯性能越強,光驅能讀的“爛盤”越多。 3.2.5 光盤驅動器5、 光盤驅動器的轉速控制恒定線速度(CLV)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恒定線速度),讀取光盤內圈和外圈數據時,光驅馬達的轉速是不同,讀出的數據傳輸率保持不變。 優點:光驅讀取性能穩定、容錯性能比較高; 缺點:浪費了主軸的工作效率(讀取外圈時降低馬達速轉) 恒定角速度(CAV)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恒定角速度),保持光驅馬達轉速恒定,其數據傳輸率是可變的。

32、 優點:讀盤速度不斷提高;避免太多加速或減速控制,可減少發熱量。缺點:容錯性能有所下降。 部分恒定角速度(PCAV) 當激光頭讀不出數據時,主軸速度降低一半,如果再讀不出來,再降低一半,如此反復,直到讀取數據為止。 優點:即提高了速度,又兼顧了容錯性能。3.2.5 光盤驅動器6、接口類型 兩種接口:內置IDE和SCSI接口,外置有SCSI、USB和并行口三種。 一般的用戶應該都是IDE口的,SCSI接口的光驅必須配用SCSI接口卡,安裝比較煩瑣,但是有占用CPU資源少,工作穩定的優點,所以在網絡服務器中廣泛采用。 3.3.1 移動盤 移動盤主要包括兩類,第一類是由半導體存儲器為存儲內核,這一類

33、主要是U盤。另外一類是以硬磁盤為存儲內核,通常稱這一類為移動硬盤。兩類移動存儲器都使用計算機的通用接口,目前使用的接口主要是USB接口,但移動硬盤也有使用其它的接口的,如并行口和IEEE-1394。1. U盤盤 “U盤”即USB盤的簡稱,而優盤只是U盤的諧音稱呼。U盤是閃存的一種,因此也叫閃盤。最初設計U盤的想法是什么?簡單地說,在沒有局域網相連的電腦之間進行較大數據或文件交換一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為了要完成此項工作,只能求助于高容量的存儲設備如ZIP盤、MO盤、刻錄機等,但它們都需要額外的物理驅動器,然而這些驅動器并沒有也不可能像軟驅一樣成為電腦的標準配置。這樣,U盤的出現正好為有這樣需要的

34、人所設計的。發明專利持有者之一、哈爾濱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呂正彬, U盤的推出,是中國在計算機存儲領域二十年來唯一屬于中國人的原創性發明專利成果。1. U盤盤 說到U盤的優點,不言而喻,容量大、速度快、體積小、抗震強、功耗低、壽命長,U盤已逐漸成為移動存儲領域的新寵。U U盤的特點盤的特點1、容量大U盤的容量最低為32MB 相當于23張軟盤。 2、傳輸速度快現在主流U盤的接口類型USB1.0速度較慢,隨著USB2.0技術的成熟,U盤的傳輸速度會有所提高。3、穩定性目前U盤相應的推出了U-SAFE技術,較好地避免文件丟失之類情況。 4、數據安全現在的U盤在抗震性能強,防潮防磁,耐高低溫(-40C

35、 +85C)都有所改善,因此U盤至少可擦寫1,000,000次 數據可保存10年。 U盤的分類盤的分類 U盤的款式多種多樣,但是可以歸為兩大類:一是磁盤型,這類U盤被系統識別為本地磁盤;二是移動型,這類U盤被系統識別為移動磁盤。此外還有一些具有有特別功能的盤。 1、郵箱功能型U盤2、遙控型U盤3、殺毒型U盤4、安全型U盤使用使用U U盤時的注意事項盤時的注意事項 1. 當插入U盤后,最好不要立即拔出。特別是不要反復立即插拔,因為操作系統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中間的間隔最好在5秒以上。2. 慎用密碼,若密碼丟失,則數據將無法打開3. U盤上有一個寫保護開關,不要在U盤插入電腦時撥動此開關,以防損壞

36、。4. U盤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數據也不是萬無一失的,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是關鍵。2. 移動硬盤 移動硬盤實際上就是硬盤采用了USB接口或IEEE-1394接口,較早的移動硬盤都是由2.5英寸的筆記本硬盤構成的,隨著小型和微型硬盤的發展,新型的移動硬盤也逐步采用1.8英寸、1英寸的硬盤,使得移動硬盤的體積更小。 3.3.2 存儲卡 存儲卡:也叫閃存卡(Flash Card)是利用閃存(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閃存卡。CFCF(CompactFlashCompactFlash)卡)卡SMSM(SmartMed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