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_第1頁
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_第2頁
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_第3頁
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_第4頁
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1、 環境保護的設計措施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公路建設項目中設計和施工,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按交通部交通工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JTJ006-98)的要求并結合GBM工程統籌進行環境保護設計。環境保護設計貫穿整個公路建設的始終,從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的公路選線、確定橋梁位置、平縱橫設計、路基路面綜合排水及防護、交通工程、沿線設施以及公路建設過程、營運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并根據路線所經過的地段自然狀況、周圍環境等因素,對環境保護進行設計,為消除和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做到與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相協調,保護生態環境,減

2、少環境污染,使公路建成后與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相融洽,設計上對沿線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保護等做了特殊要求。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對本段公路進行了相關的設計。2、環境保護及景觀設計原則、環境保護設計始終貫穿于項目各階段或主體工程設計的各個組成部分,使公路線形、橋涵和沿線設施與自然景觀相協調。、路線設計時特別注重路線平、縱、橫的合理組合,盡量避免高填深挖,選擇經濟、合理的路線方案,做到平面順適,縱坡均勻,橫斷合理,并盡量與周圍的地形、地物相協調,使公路立體線形既滿足汽車動力學的要求,又符合美學的要求,做到線形流暢、舒順,使汽車駕駛員有良好的視角效果和舒適的行車環境。使該公路成為美化一方山河的紐帶和保護原始生

3、態的屏障。、公路總體設計考慮到沿線自然保護區的環保要求,在設計方案中應盡量采用避讓、繞行及設置構造物等方案,做到與保護區協調配合。、做好公路綠化、美化設計,結合沿線地形、地物、地質等不同情況,種植各種適生的灌木、喬木和花卉;路基防護以植草為主,盡量減小大面積漿砌片石而造成的視覺污染。3、景觀設計的理念、原則、設計理念:維持自然(自然景觀),結合工程防護與沿線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及審美觀增加適當的人文景觀。、設計原則:綠化遵循自然協調的原則,自然散植灌木,草坪中混播花種,減少人工栽植痕跡;根據生態學原理,公路兩側少植喬木,避免對生態系統的阻隔及物種消亡:適地適樹地從相同地區移植灌木,既保證成活率,

4、與自然融為一體,又避免其它植物入侵,再現自然本色。體現保護與恢復的配合協調,將綠化工程與路基工程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對路基邊坡環保綠化工程的一體化系統的研究和設計,既確保路基結構穩定可靠、有效保護環境,又全面恢復公路綠化、美化路容環境。對路基施工中清除的耕作土壤及植物,有效利用于綠色工程,變廢為寶。對取、棄土場的處理結合觀景臺的設置統一考慮。盡量復耕和綠化土地,保護環境。4、擬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根據實地調查,本項目適宜種植的草、灌木、喬木物種較多,設計主要采用的爬山虎、杜鵑、小葉榕等,植物特性見下表。植物配置一覽表名稱種植位置特性灌木杜鵑邊坡、平臺、坡口、坡腳易生長,具有較好的保水保土效

5、果,適于1600m2800m的山地攀緣、垂吊植物爬山虎邊坡、平臺、坡口、坡腳長勢快,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喬木小葉榕填方邊坡行道樹、坡腳、觀景臺常綠喬木,極喜光,深根性,主、側根發達,較耐干旱貧瘠,在全光下天然更新良好。適于海拔800m2800m的山地5、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情況5.1邊坡環境保護及景觀設計邊坡生態恢復是整條道路綠化工作的重點,生態恢復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整條道路使用的舒適度、安全感及景觀效果。在保證公路邊坡穩定、安全的前提下,并在投資許可的情況下,應采取一切措施,盡快恢復邊坡的自然生態,使防護工程與生態恢復的植被融合起來,既保證邊坡的穩定、公路的行車安全,又保證了公路主體的環保

6、及美觀。沿線邊坡類型可劃分為石質類和土質類兩大類型。根據不同的邊坡土質條件,邊坡生態綠化處理工藝也有多種。邊坡生態防護考慮盡量在節約投資的情況下,采用較低造價且又能較快取得綠化效果的工藝。播種植籽護坡:將草籽播種在邊坡坡面的植草施工。主要適用于土質條件比較好的土質及土夾石邊坡。掛網厚層基材噴混植生植物護坡:厚層基材噴混植生植物護坡,是在穩定巖質邊坡上施工短錨桿、鋪掛鍍鋅鐵絲網后,采用專用噴射機,將拌和均勻的種植基材噴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長發育,形成植物護坡的施工技術,具有防護邊坡、恢復植被雙重作用。適用于巖性不穩定的石質及風化巖邊坡。挖穴點播灌木綠化護坡:指的是在坡面上按一定的行距人

7、工開挖種植穴,在樹穴內回填適宜于灌木生長的土壤養料、土壤改良劑等有機肥土。適用于自身穩定,坡率緩于1:0.75的土質或土夾石邊坡。5.2借土場景觀設計本項目K2+600K2+780路段為石質路段,設計在該路段借石填筑填石路堤,山體開挖后,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周圍環境植被及水保設施的損壞。將對公路及沿線的水土資源及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對公路自身安全運行的潛在危害也較大。設計在借石施工完成后,對借石場進行植被恢復。5.3、土地復墾本項目設置棄土場一處,棄土場用地均考慮復墾利用。復耕:28.39畝。5.4、環境保護設計及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控制環境污

8、染的規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瀝青、污水、廢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質對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庫的污染,防治揚塵、汽油等物質對環境空氣的污染,防治噪聲對環境的污染,把施工對環境、空氣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減少到法規允許的范圍內。(2)、施工期間應始終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狀態,修建一些臨時排水渠道,并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連接,且不得引起淤積和沖刷。雨季填筑路堤應隨挖、隨運、隨填、隨壓實,依次進行;每層表面應筑成適當的橫坡,使之不積水。(3)、施工期間應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防止施工場所占用的土地或臨時使用的土地受到沖刷;防止施工中開挖的土石材料,對河流、水道、灌溉渠或排水系統產生淤積或堵塞;防止雨季到來

9、時水流對坡面的沖刷,減少對附近水域的污染。(4)、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取、棄土方案。所有廢方需統一堆放在設計指定的堆放點,并進行壓實,其壓實度不得低于80%。將其表面整平綠化或用作耕地進行復耕,防止水土流失。取土場地應平整,挖方應設置穩定的坡面,并做好排水及綠化方案。(5)、路基開挖土石方,盡量縱向調配利用,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空間的占用,對不可利用的土石方應按要求運至指定棄土場集中堆放,嚴禁隨意棄土。(6)、加強對施工隊伍及沿線群眾的生態環保教育,防止設計外的砍伐。(7)、橋涵施工過程中的泥漿及廢棄物等,應進行統一處理。以免污染沿線河流水質、堵塞溝渠。(8)、施工區域,砂石料場,在施工期間和完

10、工以后應妥善處理,以減少對河道、溪流的侵蝕,防止沉渣進入河道和溪流。沖洗集料或含有沉積物的操作用水,應采取過濾、沉淀池處理或其它措施,使能做到達標排放。(9)、施工期間,應隨時進行灑水或其他抑塵措施,使不出現明顯的降塵,減少施工作業產生的灰塵。易于引起粉塵的細料或松散料應予遮蓋或適當灑水潤濕。運輸時應用帆布、蓋套及類似遮蓋物覆蓋。(10)、各種臨時設施和場地,距離居民區不宜小于300米,而且應設置于居民區的下風處。使用機械設備的工藝操作,要盡量減少噪聲、廢氣等的污染;建筑施工場地的噪聲應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1990)的規定,并應遵守當地有關部門對夜間施工的規定。(11)、施工時,嚴緊破壞公路用地范圍之外的現有綠色植物。在橋梁等構造物下或若因修建臨時工程破壞了現有的綠色植被,應負責在拆除臨時工程時予以恢復。(12)、施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