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處理畢業設計(共45頁)_第1頁
印染廢水處理畢業設計(共45頁)_第2頁
印染廢水處理畢業設計(共45頁)_第3頁
印染廢水處理畢業設計(共45頁)_第4頁
印染廢水處理畢業設計(共4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摘 要廢水處理廠設計規模2000m3/d,設計水質水量為:Q=2000m3/d,BOD5=230mg/L,CODcr=1100mg/L, PH=911,SS=210 /l ,色度400倍。經處理后,應達到下列出水水質:BOD25mg/L,COD100mg/L,色度40倍,SS70mg/L,PH=69。本設計采用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廢水。處理構筑物主要有調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豎流式沉淀池、濃縮池、泵房、脫水機房和鼓風機房等。其主要構筑物生物接觸氧化池采用傳統的一段式接觸氧化,總共采用兩座,每座分為四格,處理效果明顯。預處理的調節池和水解酸化池有效的降

2、低了污水的各項指標,為生物接觸氧化池的進水,提供了最佳進水指標,同時還有效的降低了污水的色度,再加上后面的豎流式沉淀池的絮凝沉淀作用,色度指標大大降低,基本上可以滿足出水的要求。關鍵詞:印染廢水 廢水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AbstractThe designing scale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is 2000 m3/d, the designing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water are: Q=2000m3/d ,BOD5=230mg/L, CODcr=1100mg/L ,PH=911 ,SS=210 /l ,Color de

3、gree=400times. After disposing of it, the quality of water should attain the following standards: BOD25mg/L,COD100mg/L,SS70mg/L,Chroma 40 times,PH=69。The design acid hydrolysis Biological oxid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Dealing with the main structures regulation pool, pool acid hydrolysis, biologic

4、al oxidation pond, the vertic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concentrated pool, pumping stations, Dehydration room and the other blower. The main structures of biological oxidation pond used for the traditional contact-oxidation, using a total of two, each divided into four blocks. significant treatment

5、 effect. Pretreatment Regulation pools and pool acid hydrolysi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wage indicators of biological oxidation pond inundated. Intake provides the best indicator,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sewage color, plus behind the vertic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of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

6、ation, color indicators greatly reduced. Basically meet water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Keywords : dyeing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logical oxidation目 錄前 言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日益進步的今天,污染已經成為全球所關心的問題。解決環境污染是當今社會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隨著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帶來印染廢水的增加及其水質的變化,印染廢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濃度高,是

7、工業廢水中較難治理的廢水之一。紡織印染行業是水污染大戶,研究、開發、推行低投入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勢在必行,怎樣處理好印染廢水,選擇怎樣的工藝流程是比較經濟和合理有效的,已經成為全世界所共同研究和開發的項目。目前,在發達國家已有比較先進的處理工藝和方法,這些方法一般都是建立在經濟比較寬裕的基礎上的。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比較緊張,沒有寬裕的資金可以用來進行一些經濟效益不是很明顯、一般只有社會效益項目的開發和利用。所以,尋找經濟和有效的印染廢水的處理工藝是必然的。我國目前印染廢水處理用得較多的是生物膜法,物理方法和化學作為輔助,排水也可以達到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級標準,對我

8、國的環保事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支持。生物處理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因其具有環保高效的特點,因而被世界很多國家所接受和運用。本設計是針對某地印染廠排放的廢水特點,經過了多方的比較和選擇,選定以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法案,在后面的正文中會提供相關的具體說明和解釋。本設計對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法混凝沉淀工藝的特點、工藝流程、各處理單元工藝尺寸的計算、平面布局、土建管理及人員編制、成本分析等方面進行闡述。本設計共分五個部分:緒論,工藝流程的確定,設計計算、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其中設計說明包括設計依據、設計規模、范圍和設計原則、工藝流程說明及處理方案論證,設計計算包括主要構筑物設計計算、輔助構

9、筑物設計計算和附屬構筑物設計說明。并附6張圖紙:調節池圖、水解酸化池圖、高程圖、平面布置圖、SBR池圖、污泥濃縮池圖。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資料搜集的廣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設計書中難免會有一些不妥之處,敬請老師給出寶貴的改進意見。專心-專注-專業第一章 緒論1.1 印染廢水的產生及特點印染廢水污染在工業污染中占有較大的比例,2005年,我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加工總量超過了300億米,加上未能被統計的一些小型印染廠,估計年印染加工總量為350億米左右5。以年增長8%的保守估計,2010年將超過500億米。按每印染加工100米織物平均產生廢水5噸計,全年國內印染企業將產生出 25 億噸印染廢

10、水。從我國染料行業廢水治理技術的現狀來看,盡管經過多年努力,已取得一批實用技術,解決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特別是產品結構及工廠布局等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加重了廢水的治理難度。印染廢水的污染物大部分為有機物,并隨采用的纖維種類和加工工藝的不同而異。一般情況下,印染廢水水質 pH 值為 6-10,COD(化學需氧量)為 400-1000毫克升,BOD(生物需氧量)為 100-400 毫克升,SS(懸浮物)為 100-200毫克升,色度為 100-400 倍。從技術角度看,印染廢水是很復雜的一個大類廢水。其特點之一是污染物成分差異性很大,很難歸類求同。特點之二是主要污染指標 COD 高

11、,BOD 和 COD的比值一般在 0.25 左右,可生化性較差。特點之三是色度高,混合水中顯色分子離子微粒大小重量各異性大,較難脫色。印染各工序排出廢水主要有八大類,其水質特點特性差異較大。此外還有水質水量波動大等特點。1.2 印染廢水的水質及水量分析1.2.1 不同產品排放的廢水水質 印染產品由于原料纖維、產品種類和生產工藝等不同,使用的染料、助劑種類和品種不同,加工的工藝方法不同,漂洗次數不同,因此其排放廢水的水質亦不同。另外,由于不同化學纖維的含量在各類產品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其使用染料和助劑的種類也不斷變化,因此所排放的廢水中各污染物含水量也不相同16。在棉混紡織產品中由于化學纖維(主要

12、為滌綸)的增加(一般占65%),其經紗上漿時采用變性淀粉和聚乙烯醇混合漿料。而在印染前處理工藝過程產生的退漿廢水中,由于含有一定量的聚乙醇,使廢水中增加了難生物降解物質,降低了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因此棉印染廢水屬于較難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之一。 在毛紡染色產品中,由于天然纖維所占比例較大,化學纖維占的比例相對較少,而且織造過程中也不需上漿,故毛混紡染整產品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水水質相對較為穩定,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優于棉紡產品排放的印染廢水8。洗毛廢水由于可生物降解性能好,一般在提取羊毛脂后宜采用生物處理方法。 真絲綢印染產品加工過程中排放的印染廢水屬于中低濃度的有機性廢水,可生物降解性好。 化纖仿真

13、絲產品的堿減量工藝中產生的廢水,由于含有相當量的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總體看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較差,但與印染廢水混合后,水質稍有改善。1.2.2 廢水水量 印染廢水排放量約為全廠用水量的60%80%。廢水量隨工廠的類型、生產工藝、機械設備、加工產品的品種不同,差異較大。根據國內外的資料估算,每加工一匹棉織物,用水量約為11.2m3。1.3 印染廢水的危害 印染廢水含大量的有機污染物,排入水體將消耗溶解氧,破壞水生態平衡,危及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沉于水底的有機物,會因厭氧分解而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惡化環境。 印染廢水的色澤深,嚴重影響受納水體外觀。造成水體有色的主要因素是染料。在紡織品印

14、染加工中,有10%20%的染料作為廢物排出。印染廢水的色度尤為嚴重,用一般的生化法難以去除。有色水體還會影響日光的透射,不利于水生物的生長。 印染廢水大部分偏堿性,進入農田,會使土地鹽堿化;染色廢水的硫酸鹽在土壤的還原條件下可轉化為硫化物,產生硫化氫。1.4 設計任務1.4.1 本畢業設計課題的目的和要求(1)課題2000t/d印染廢水處理廠設計(2)本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印染行業的工藝流程、污染物產生情況、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初步的了解,同時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分析問題能力,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工程的工藝選擇、參數計算、工程制圖的專業水平,同時訓練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查閱分析文獻資料、獨立

15、設計污水處理工程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的基本程序,學會工藝確定的原則和方法,掌握構筑物設計計算方法、設計說明書編制、圖紙繪制方法等。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及嚴謹的科學態度,按學校畢業設計要求完成畢業設計,掌握印染行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廢水中污染物產生情況、常用的印染廢水處理工藝。1.4.2 本畢業設計課題的技術要求與數據1)設計水量設計總規模為2000m3/d。2)進水水質據資料顯示,進水水質如表1.1表1.1 進水水質BOD5mg/L230CODcrmg/L1100SSmg/L210色度倍400pH9-113)設計出水水質根據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執行一

16、級排放標準時的出水主要指標所允許的最高排放濃度如表3.2所示表1.2 一級排放標準BOD5mg/L25CODcrmg/L100SSmg/L70色度倍40pH6-91、收集資料,進行工藝流程的選擇、方案的論證;2、計算各構筑物尺寸,確定有關設備型號;3、進行合理的平面、高程布置,畫出平面、高程布置圖;4、畫出主要構筑物平面、剖面圖;5、進行初步投資估算及費用分析第二章 污水處理站方案的確定2.1 確定污水處理方案的原則a.確定污水處理方案的原則:1污水處理應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要求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保證良好的出水水質,效益高;2污水處理站的處理構筑物要求布局合理,建設投資少,占地少

17、;自動化程度高,便于科學管理,力求達到節能和污水資源化,進行回用水設計;3.為確保處理效果,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藝流程和處理構筑物;提高自動化程度,為科學管理創造條件;4.污水處理采用生物處理,污泥脫水采用機械脫水;5.提高管理水平,保證運轉中最佳經濟效果;6.查閱相關的資料確定其方案。b.最佳的處理方案要體現以下優點:1.保證處理效果,運行穩定;2.基建投資省,耗能低,運行費用低;3.占地面積小,泥量少,管理方便。2.2 污水處理方案的確定根據測量的水量、水質和環境容量降低的結論確定污水及污泥處理應達到的標準,本節對其處理工藝流程進行方案篩選,并通過論證選擇合理的污水及污泥處理工藝流程。2.2.

18、1 污水處理路線選擇我國污水處理在建國四十多年來取得是很大的成就,污水處理技術隨著水污染控制與環境治理的實踐,在吸取國外技術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國情的特點,逐步改進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些適用的技術路線,主要如下:a.對傳統活性污泥法進行改造或予以取代后的人工生物凈化技術路線;b.以自然生物凈化為主的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相結合的技術路線;c.以深水擴散排放為主,處理為輔的技術路線;d.以回用為目標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路線,結合該污水處理工程的具體情況分析進行選擇。首先,c和d這兩種技術路線對于自然環境條件因素要求較高,從而不可取,所以應選a和b兩種路線。尤其是以b這種路線應予以推廣,因為隨著環

19、境狀況的日趨嚴峻,用水問題越發突出,從而對于水的合理使用必將是大家特別重視的課題,所以,下面著重分析以自然生物凈化為主與人工生物凈化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和傳統活性污泥法進行改造或予以取代后的人工生物凈化技術路線。對于大規模污水處理廠來說,主要指氧化塘處理和土地處理法,它們都具有運行費用低,外加能源消耗少及管理簡單的優點,在我國一些城市也被因地制宜的采用12。氧化塘一般分為好氧氧化塘、厭氧氧化塘、兼性氧化塘及曝氣氧化塘,它們所需要的停留時間都很大,一般需要幾天到幾十天,占地面積很大,而且對周圍環境衛生的影響較大,需要慎重考慮,所以,在沒有低洼地可利用的情況下若購置、占用大量的良田、平地筑塘是相當不經

20、濟的,據本工程的情況不宜采用氧化塘處理。土地處理法,就是按照要對污水達到處理的同時達到對控制滲流污染的要求,有計劃的將污水排放到大面積的土地上下滲,利用土壤的過濾、吸附、分解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謝能力等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作用,使水達到凈化,這種方法有利于污水中水肥資源的利用和土壤微粒結構的改善,但是,這種處理需要廣闊的土地面積,而且要注意對地下水的污染問題。在我國人均土地面積不足的情況下,土地處理法必須與污水的灌溉利用和污水土地利用處理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a.污水灌溉并未按土地處理污水的要求控制水量、水質,有些地下水以及其他水源、水體造成污染;b.由于灌溉季節性變化和灌溉面積的限制,不

21、能做到終年晝夜對污水處理;c.沒有經過嚴格水質控制的灌溉,往往會造成對糧食作物,特別是對蔬菜作物的食用質量的影響,這主要來自一些重金屬的污染。所以,污水灌溉作為對適當處理后的城市污水的有效利用,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但作為對污水的完善土地處理,從而取代其他的污水處理措施,在本工程的具體條件下,尚不現實或不可行。因為:a.對地下水源有污染危險;b.沒有也不可能修建貯存幾個月污水量的大容量調節池,非灌溉季節的排放問題無法解決。綜上所述,以自然生物凈化為主的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相結合的路線,本項目不具備采用的條件,當然也就不宜采用。人工凈化就是人為的創造條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污水中微生物對

22、水的凈化效率,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其中以活性污泥法采用較為普遍,是目前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的主體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凈化已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資料,運行可靠,處理效果好,但是也存在能耗較多和費用高等特點,所以,許多國家都在為節省污水處理的能耗費用尋求新技術、新設備或對傳統流程改革更新,在我國也有許多正在進行實驗和已經開始采用,改革更新的活性污泥法流程和技術,如A-B兩段曝氣法、氧化溝、A/O脫氮工藝、A2/O同步脫氮除磷工藝、微孔曝氣、純氧曝氣、深井曝氣、分段曝氣等都各自具有不同的優點。 結合本工程的具體情況,在已排除了前述三個技術路線后,我認為采用傳統活性污泥法或對傳統活性污泥法

23、進行改造的人工生物凈化的技術路線是比較合適的、可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14:a.能可靠的運行并保證水質凈化的要求;b.不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c.處理后污水即可用于灌溉、非灌溉季節排放,又不會造成污染;d.為以后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進行三級處理供工業回用打下基礎。2.3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方案介紹在選定了污水處理技術路線后,我對活性污泥法和人工生物凈化的幾個方案進行篩選。初步選到下列3個方案,再進行比較。a.傳統活性污泥法;b.氧化溝;c.生物接觸氧化法。2.3.1 傳統活性污泥法這是以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的典型工藝,其特點是好氧微生物在曝氣池中以活性污泥的形態出現,并通過鼓風機曝氣供給微生物所

24、必需的足夠氧量,促使微生物生存和繁殖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旌弦航洺恋矸蛛x后,其活性污泥大量被回流到曝氣池中。生物氧化作用主要在這一級曝氣程序中完成。該法一般BOD5污泥負荷率為0.20.4kgBOD5/kgMLSS·d,曝氣池停留時間約為46h,水氣比1:8。a.特點:利用曝氣池中的好氧微生物,依靠鼓風機曝氣供給的氧來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混合液進行沉淀分離,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氣池中去,原污水從池首端進入池內,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廢水在池內呈推流形式流動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至二沉池。b.優點:a.處理污水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達90%;b.有豐富的技術資料和成熟的管理經驗;c.適宜

25、處理大量污水,運行可靠,水質穩定。c.缺點:a.運行費用好,由于在曝氣池的末端造成的浪費,故提高了運行成本;b.基建費用高,占地面積大;c.對外界條件的適應性差;d.由于沉淀時間短和沉淀后碳源不足等情況,對于N、P去除率非常低,TN的去除率僅有20%的效果,NH3-N用于細胞合成只能除1218%,P的去除率也很低。2.3.2 氧化溝工藝 a.特點:氧化溝又名氧化渠或循環曝氣池,是1950年由荷蘭公共工程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其本特征是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停地循環流動,其水力停留時間一般較長,為1516h,泥齡長達1530天,屬于延時曝氣法。氧化溝處理系統的構造形式較

26、多,有圓形或馬蹄形的,有平行多渠道形式以側渠作為 二沉池的,有將二沉池建在渠上或單獨分建的等等,其供氧和水流動力都是靠提升曝氣設備,這種設備分為早期使用的水平中心軸旋轉葉輪和后來出現的卡魯塞爾氧化溝所用的垂直或帶葉片的曝氣器,由于氧化溝水深較淺(一般3米左右),而流程較長,可以按照曝氣器前作缺氧與曝氣器后作富氧段的方式設計運行,提供兼氧菌與好氧菌交替作用的條件,在缺氧段脫硝,在好氧段除碳源需氧量及達到脫N的目的。b.優點(1)氧化溝內循環流量很大,進入溝內的原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環水所混合和稀釋,因此具有很強的承受沖擊負荷的能力,對不易降解的有機物也有較好的處理效果。(2)處理效果穩定可靠,不僅

27、可滿足BOD5、SS的排放標準,還可以達到脫N除P的效果。(3)由于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泥齡都很長,懸浮物、有機物在溝內可獲得較徹底的降解。(4)活性污泥產量少且趨于穩定,一般可不設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有的甚至取消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統,簡化了處理流程,減少了處理構筑物,使其基建費用和運行費用都低于一般活性污泥法。(5)承受水質、水量、水溫能力強,出水水質好。d.缺點氧化溝運行管理費用高;氧化溝溝體占地面積大。2.3.3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生物接觸氧化法是在生物濾池的基礎上,從接觸曝氣法改良演化而來的,因此有人稱為“浸沒式濾池法”、“接觸曝氣法”等。旱在十九世紀末韋林(Waring)、迪特(Di

28、tter)等人就試驗研究了接觸氧化法處理污水。1912年克洛斯(Closs)獲得了德國的專利登記。但是,發展為正規的污水處理法,還是德國的貝奇(Bach)和美國的布斯維爾(Buswell)分別在埃姆興(Emscher),阿爾巴納(Albans)處理場實現的。1938年,在日本的岐阜市亦進行過試臉研究。a.特點11:生物接觸氧化法與其他方法的比較具有如下特點:BOD5負荷高,MLSS量大,相對地效率較高,并且對負荷的急劇變動適應性強。處理時間短。在處理水量相同的情況下,所需裝置設備較小,因而占地面積小。維護管理方便,無污泥回流,沒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產生的污泥膨服。易于培菌馴化,較長時期停運后,

29、若再運轉時生物膜恢復快。適應于低濃度污水處理。剩余污泥量少。b.缺點11:填料上的生物膜數量需視BOD負荷而異。BOD負荷高,則生物膜數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運轉條件的變化任意地調節生物量和裝置的效能。生物摸量隨負荷增加而增加,負荷過高,則生物膜過厚,易于堵塞填料。所以,必須要有負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沖洗措施。大量產生后生動物(如輪蟲類等)。若生物膜瞬時大塊地脫落,則易影響處理水水質。組合狀的接觸填料會影晌均勻地曝氣與攪拌。綜上所述:在本次設計中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2.4 工藝流程的確定本工藝設計流程見圖2.1:圖2.12.5 主要構筑物的選擇2.5.1 格柵格柵是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或

30、篩網組成,安裝在污水管道、泵房、集水井的進口處或處理廠的端部,用以截留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以便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1。截留污物的清除方法有兩種,即人工清除和機械清除。大型污水處理廠截污量大,為減輕勞動強度,一般應用機械清除截留物。小型污水處理廠和污水處理站截污量小,一般可采用人工清除截留物18。2.5.2 調節池 所有進入廢水處理系統的廢水,其水量和水質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這對廢水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轉非常不利。水量和水質的波動越大,處理效果就越不穩定,甚至會使廢水處理工藝過程遭受嚴重破壞。為減少水量和水質變動對廢水處理工藝過程的影響,在廢水處理系統之前宜設置調節池,以資均和水質、存盈

31、補缺,使后續處理構筑物在運行期間內能得到均衡的進水量和穩定的水質,并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主要起均衡水量作用的調節池稱為均量池,主要起均和水質作用的調節池稱為均質池,既可均量又可均質的調節池稱為均化池。設計調節池時應考慮的問題:a.調節池的幾何形伏宜為方形或圓形,以利形成完全混合狀態。長形池宜設多個進口和出口。b.調節池中應設沖洗裝置、溢流裝置、排除漂浮物和泡沫的裝置,以及灑水消飽裝置。c.為使在線調節池運行良好,宜設混合和曝氣建置。混合所需的功率約為0.004 0.008 kW/m3池容。所需曝氣量約為0.010.015m3空氣( min·m2之池表面積)。d.調節池出口宜設測流裝置

32、,以監控所調節的流量。提升泵可設于調節池的前面或后面。由于該廠廢水的水質和水量變化均比較大,所以采用矩形均化池,兩邊進水中間出水。2.5.3 污水泵房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費用大部分來自于電能,其中40%的電能為水泵消耗,所以,確定合理的水泵及泵站具污水處理廠的關鍵所在。a.污水泵站的特點及形式9泵站形式的選擇取決于水力條件和工程造價,其他考慮因素還有:泵站規模大小、泵站的性質、水文地質條件、地形地物、挖渠及施工方案、管理水平、環境性質要求、選用水泵的形式及能否就地取材等。污水泵站的主要形式7:(1)合建式矩形泵站,裝設立式泵,自灌式工作臺,水泵數為4臺或更多時,采用矩形,機器間、機組管道和附屬設備

33、布置方便,啟動簡單,占地面積大;(2)合建式圓形泵站,裝設立式泵,自灌式工作臺,水泵數不超過4臺,圓形結構水力條件好,便于沉井施工法,可降低工程造價,水泵啟動方便。(3)對于自灌式泵房,采用自灌式水泵,葉輪(泵軸)低于集水池最低水位,在最高、中間和最低水位都能直接啟動,其優點為啟動及時可靠,不需引水輔助設備,操作簡單。(4)非自灌式泵房,泵軸高于集水池最高水位,不能直接啟動,由于污水泵水管不得設低閥,故需設引水設備。但管理人員必須能熟練的掌握水泵的啟動程序。 由以上可知,本設計因水量較小,并考慮到造價、自動化控制等因素,以及施工的方便與否,采用自灌式半地下式圓形泵房。b.泵站的布置該污水泵站設

34、在污水處理站內,與其它構筑物統一布置,為防止噪音和污染,應用綠化帶和公共建筑隔離。泵站進出口比室外地面高0.2米以上。每臺泵應設置單獨的吸水,這不僅改善水力條件,而且可以減少雜質堵塞管道的可能性。c.泵房內部的排水由于泵房較深,采用電動排水d.泵房的通風設施自然通風、機械通風。自然通風:采用全部自然通風布置特點,要有足夠自然通風要求,適用于地面泵房或埋深淺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泵房。 機械通風:采用全部機械通風和部分機械通風。部分機械通風機械將電機排出的熱風抽出,冷空氣自然補充。機械排風可以是為電機分別排風,也可以多臺電機組成排風系統,使用廣泛,一般用于半地下式泵房。2.5.4 水解酸化池水解池一

35、般可采用矩形或圓形結構。對于圓形反應器,在同樣的面積下其周長比正方形的少12%,但是圓形反應器的這一優點僅僅在采用單個池子時才成立。當建立兩個或兩個以上反應器時,矩形反應器可以采用公用壁。對于采用公共壁的矩形反映器,池型的長寬比對造價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如果不考慮地形和其他因素,這是一個在設計中需要優化的參數。水解池依據水力停留時間進行設計時,反應器體積可根據停留時間計算6。1.反應器的高度選擇適當高度的原則應從運行上的要求和經濟方面綜合考慮。從運行上選擇反應器的高度要考慮如下影響因素:高流速增加系統擾動,因此增加污泥與進水有機物之間的接觸;過高的流速會引起污泥流失,為保持足夠多的污泥,上升流

36、速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值,從而反應器的高度也就會受到限制;土方工程隨池深(或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占地面積則相反;高程選擇應該使得污水(或出水)可以不用提升或降低提升高度;考慮氣候和地形條件,池子建造在半地下可減少建筑費用和保溫費用;反應器的經濟高度(深度)一般是在4-6m之間,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也是系統最優的運行范圍。2.反應器的面積和反應器的長、寬度高度確定后,可以計算出反應器的截面積。在確定反應器的容積和高度后,對矩形池必須確定反應器的長和寬。在反應器面積一定的條件下,正方形池周長比矩形池小,從而矩形反應器需更多的建筑材料;從布水均勻性和經濟性考慮,單個矩形池的長/寬比在2:1以下較為合適。長/

37、寬比在4:1時費用增加十分顯著;采用公用壁的(或多組)矩形池,池的長寬比對造價有較大的影響,但是影響因素相應增加,這是一個在設計中需要優化的參數。從目前的實踐看,反應器的寬度<10m(單池)是成功的。反應器長度在采用管道或管道布水時不受限制。3.反應器的升流速度 反應器的高度與上升流速(v)之間的關系表示如下:v=Q/A=V/(HRT·A)=H/HRT式中V、A表示反應器的容積和截面積。水解反應器的上升流速v=0.5-1.8m/h最大上升流速在持續時間超過3h的情況下vmax1.8m/h4.反應器的分格采用分格的反應器對運行操作和管理是有益的。首先分格的反應器的單元尺寸減小,可

38、避免單體過大帶來的布水均勻性問題;同時多池有利于維護和檢修,可放空一池進行檢修而不影響整個廠的運行。5.反應器的配水系統水解池良好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是保障污泥和廢水之間的充分接觸,因此系統底部的布水系統應該盡可能地均勻。水解反應器進水管的數量是一個關鍵的設計參數,為了使反應器底部進水均勻,有必要采用將進水均勻分配到多個進水點的分配裝置。一個進水點服務的最大面積是應該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適當設計的進水分配系統對于一個運轉良好的水解系統是至關重要的。水解池進水系統有多種形式,進水系統兼有配水和水力攪拌的功能,為了保證這兩個功能的實現,需要滿足如下原則2:1)確保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以防止短

39、路等現象發生;2)盡可能滿足水力攪拌的需要,保證進水有機物與污泥迅速混合;3)很容易觀察到進水管的堵塞狀況;4)當發現的色后,很容易被清除。5.管道設計采用穿孔管布水器(一管多孔或分枝狀)時,不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統,需考慮設反沖洗裝置,采用停水分池分段反沖。用液體反沖時,壓力為100-200kPa,流量為正常進水量的3-5倍;用氣反沖時,反沖壓力大于100kPa,氣水比(5-10):1。管道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問題:1)進水采用重力流(管道及管道)或壓力流,后者需設逆止裝置;2)水力篩縫隙>3mm,出水孔>15mm,一般在15-25mm之間;3)單孔布水負荷0.5-1.5m2,出水孔處

40、需設置45°導流板;4)采用布水器時,從布水器到布水口應盡可能少地采用彎頭等非直管;5)污水通過布水器進入池內時會吸入空氣,大于2.0mm的氣泡以0.2-0.3m/s的速度上升,在管道垂直段的流速(或頂部)應低于這一數值;6)管徑的上部應大于下部,可適當地避免大的空氣泡進入反應器;7)反應器底部采用較小直徑的管道以產生較高的流速,從而產生較強的擾動,使進水與污泥之間密切接觸;8)為了增強污泥和廢水之間的接觸和減少在底部進水管的堵塞,建議進水點距反應器池底100-200mm。6.出水收集101)水解池出水堰與沉淀池出水裝置相同,即匯水槽上加設三角堰;2)出水裝置應設在水解池頂部,盡可能

41、均勻地收集處理過的廢水;3)采用矩形反應器時,出水采用放射狀的多槽出水方式;4)采用圓形反應器時,可采用機組平行出水堰的多槽出水方式;5)要避免出水堰過多,導致堰上水頭低,形成三角堰配漂浮固體堵塞;6)出水負荷參考二沉池負荷,堰上水頭>25mm,水面位于齒1/2處。7.排泥設備一般來講隨著反應器內污泥濃度的增加,出水水質會得到改善,但污泥超過一定高度,污泥將隨出水一起沖出反應器。因此,當反應器內的污泥達到某一預定最大高度之后建議排泥。污泥排泥的高度應考慮排出低活性的污泥,并將最好的高活性的污泥保留在反應器中。1)建議清水區高度保持0.5-1.5m;2)污泥排放可采用定時排泥方式,日排泥一

42、般為1-2此;3)需要設置污泥液面檢測儀,可根據污泥面高度確定排泥時間;4)剩余污泥排泥點以設在污泥區中上部為宜;5)對于矩形池排泥應沿池縱向多點排泥;6)由于反應器底部可能會積累顆粒物質和小砂粒,應考慮下部排泥的可能性,這樣可以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器內積累的砂礫;7)在污泥齡>15d時,污泥水解率為25%(冬季)-50%(夏季);8)污泥系統的設計流量需按冬季最不利情況考慮。綜上所述采用圓形水解酸化池,具體布置見計算書。2.5.5 生物接觸氧化池淹沒式生物濾池亦名生物接觸氧化池,它相當子在曝氣池中填裝了填料,也相當于生物濾池浸沒于污水中工作。它具有容積負荷高,停留時間短,有機物去除效果好,

43、運行管理簡單和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它可以用于二級生物處理,也可用于三級生物處理;可以在好氧條件下去除有機物,也可在厭氧條件下脫氮。其最大隱患是填料的堵塞,要恰當設計才能避免。淹沒式生物濾池有鼓風曝氣式和表面曝氣式兩種形式。后者氣液沖刷力小,污水濃度高時往往引起填料堵塞,所以適于處理BOD5在100mg/L以下的低濃度污水。而鼓風曝氣式則為一般常用的形式。淹沒式生物濾池的填料有所謂硬性的、軟性的和半軟性的等多種形式,其中以蜂窩型硬性填料應用較多。a.特點4:處理效率較高。作為生物膜法的生物接觸氧化法不僅兼有活性污泥的特點,而且起單位體積生物的數量比活性污泥法多,生物活性高;此外,底物和產物的傳質速

44、度快。因而處理效率高,縮小了處理池容積和占地,節省了基建費用。工藝適用范圍廣泛。無論是污染物的濃度高或濃度低,生物接觸氧化法都能適應。尤其是對微污染的飲用水水源,生物接觸氧化法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和微量有機物,而活性污泥法缺愛莫能助。沒有污泥膨脹和污泥回流,管理簡便。由于我國廢水處理特別是工業廢水處理領域中的操作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有待于提高,所以,運轉管理條件往往是影響處理方法選擇的重要因素。而操作比較簡單的生物接觸氧化法正是人們樂意接收的方法之一。耐沖擊,適應性較強。由于在填料上生長著大量的微生物膜,對負荷的變化適應性較強,尤其是采用多級或多段的工藝流程,可保障有穩定的出水水質。同時,在

45、間隙運行的條件之下,仍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這對于排水不均或者生產不穩定的工業企業以及電力供應尚不充分的地區更具有實用意義。掛膜簡單,啟動快。一般地,配制好的氧化池混合液只需經23d曝氣就可以掛膜,再經20d左右的馴化和培養便可以達到正常運行能力,即使在運行中斷后,只需很短幾天就能回復到正常處理效果。節能效果明顯。尤其在城市廢水處理中,廢水處理電耗是常規活性污泥法的1/5。污泥產量少,如與水解工藝合理組合,或將污泥單獨水解后回流到氧化池中,有實現污泥少排放或零排放的可能。b.缺點:填料上生物膜實際數量隨BOD負荷而變。BOD負荷高,則生物膜數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像活性污泥法那樣,通過污泥回流

46、量和回流點的變化來靈活地調節生物量和裝置的效能;但如果與活性污泥法聯合,形成復合反應器,有可能彌補此缺陷。生物膜量隨負荷增加而增加,負荷過高,則生物膜過厚,在某些填料中易于堵塞。所以,在某些多孔填料中,必須要有負荷允許的上限和必要的防堵塞沖洗措施。由于填料設置使氧化池的構造較為復雜,均布曝氣設備的安裝和維護不如活性污泥法來得方便。填料的性能是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的關鍵,同時填料的使用壽命又直接影響到工藝的運行費用。因此,如果填料選用不當,會嚴重影響接觸氧化法工藝的正常使用。c.浸沒式生物濾池設計中常采用如下數據和措施;池子個數或分格數不少于2,并按同時并聯工作設計。設計污水量按平均日污水量計算。

47、填料的容積負荷理應通過試驗確定。當無試驗資料時,對于生活污水及其類似的污水,容積負荷可取10001800gBOD5/( m3·d)。進水BOD5濃度以100250mg/L為好。污水在濾料內的有效接觸時間為12h。填料層總高度一般為3m,對蜂窩填料等為了支持和維修方便、應從下到上分幾段填裝,每段高度lm左右。為防止堵塞,蜂窩填料的孔徑應不小于25mm。為保證布水均勻,每格濾池面積一般應不大于25m2。池中溶解氧含量應維持在2.53.5mg/L之間,供氣量與進水量之比為10:115:1。d.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常用填料有硬性填料、彈性填料和軟性填料等三種類型。硬性填料有蜂窩形、球形和波紋板

48、型多種,一般用塑膠或玻璃鋼制成。其優點是比表面積較大,空隙率大(一般都在98%左右),質輕高強管璧光滑無死角,生物膜易于脫落等。其缺點是價格較高,當設計或運行不當時,填料易于堵塞,尤其是在兩層填料的接合處。因此一般應采取分層充填,上下兩層間留有200300mm間隙,使水流在層間再次分配,形成橫流和紊流,有助于避免填料堵塞。早期的接觸氧化池多采用蜂窩型填料。 彈性填料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填料,它由彈性絲和中心繩組成。彈性絲由聚丙烯和助劑制成,具有強度高、耐腐蝕、耐老化和壽命長等優點。由彈性絲組成的彈性填料分柱狀型和平板串型兩種,該填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充氧性能好、價格較低等特點。目

49、前國內接觸氧化他采用較多9。 軟性翻科由化學纖維,如維綸、睛綸、滌綸和錦綸纖維與中心繩制作面成。纖維絲在水中處于自由漂動狀態。具有不易堵塞和價格低廉的優點。但此種填料容易產生斷絲和結球而形響處理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兩座一段式生物接觸氧化法,每座分為八格,單格生物池內分三層,每層一米的高度,曝氣采用鼓風曝氣的方式,填料采用蜂窩型玻璃鋼填料。2.5.6 混凝沉淀法1.混凝沉淀的作用 混凝法是印染廢水處理的一種重要處理方法。用于印染廢水處理,可有效除去水中疏水性染料物質及部分親水性染料物質;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可大大減輕后續生物處理的壓力;作為生物處理的后處理,可去除水中殘存染料物質,以降低廢水的

50、色度?;炷扇コ喾N高分子物質、膠狀有機物、重金屬有毒物質,如汞、鎘和鉛等,以及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如磷等可溶性無機物。此外,還可以作為污泥機械脫水前的調質處理,以改善污泥的脫水性能。 印染廢水中含有大量染料、助劑和漿料、洗滌劑和其他化學藥劑,其中染料多數呈膠體狀態,采用混凝法處理效果顯著。2.混凝的原理 壓縮雙電層:所謂壓縮雙電層是指向分散系中投加可產生高價反離子的電解質,通過增大溶液中反離子濃度,降低擴散層厚度,使膠體粒子的電位降低的過程。這種作用特別使用于無機鹽混凝劑提供的簡單離子的情況,如Al3+、Fe3+等。電性中和:膠粒表面對電性相異的膠粒,離子或臉子狀分子帶異好號電荷的部位

51、的吸附,會中和電位離子所帶電荷,導致靜電斥力減少,電動電位降低,從而使膠體的脫穩和凝聚易于發生 吸附架橋:吸附架橋是指在懸浮液中加入鏈狀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架橋作用而使懸浮液中的膠體粒子脫穩的現象。高分子絮凝劑具有線性結構,可被膠體微粒強烈吸附,在相距較遠的兩顆粒間吸附架橋,使顆粒結大,形成粗頭絮凝體。沉淀物網捕:向廢水中投加含金屬離子的化學凝聚劑,當藥劑投加量和溶液介質的條件足以使金屬離子迅速生成金屬氫氧化物沉淀或金屬碳酸鹽沉淀時,所生成的難溶分子就會以膠體或細微懸浮物作為晶核形成沉淀物,或是對其產生吸附作用,從而實現對水中膠體和細微懸浮物的網捕15。2.5.7 濃縮池 污泥處理系統產生的污

52、泥,含水率很高,體積很大,輸送、處理或處置都不方便。污泥濃縮可使污泥初步減容,使其體積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從而為后續處理或處置帶來方便。首先,經濃縮之后,可使污泥管的管徑減小輸送泵的容最減小。濃縮之后采用消化工藝時,可減小消化池容積,并降低加熱量;濃縮之后直接脫水,可減少脫水機臺數,并降低污泥調質所需的絮凝劑投加量。 污泥濃縮使體積減小的原因,是濃縮將污泥顆粒中的一部分水從污泥中分離出來。從微觀看,污泥中所含的水分包括空隙水、毛細水、吸附水和結合水四部分??障端抵复嬖谟谖勰囝w粒之間的一部分游離水,占污泥中總含水量的65% -85%之間;污泥濃縮可將絕大部分空隙水從污泥中分離出來。毛細水系指

53、污泥顆粒之間的毛細管水,約占污泥中總含水量的15%一25%之間濃縮作用不能將毛細水分離,必須采用自然干化或機械脫水進行分離。吸附水系指吸附在污泥顆粒之上的一部分水分,由于污泥段粒小,具有較強的表面吸附能力,因而濃縮或脫水方法均難以使吸附水與污泥顆粒分離。結合水是顆粒內部的化學結合水,只有改變顆粒的內部結構才可能將結合水分離。吸附水和結合水一般占污泥總含水量的10左右,只有通過高溫加熱或焚燒等方法,才能將這兩部分水分離出來。 污泥濃縮主要有重力濃縮,氣浮濃縮和離心濃縮三種工藝形式。國內目前以重力濃縮為主,但隨著氧化溝、A2/O等污水處理新工藝的不斷增多,氣浮濃縮和離心濃縮將會有較大的發展。事實上

54、,這兩種濃縮方法在國外早已有了非常成熟的運行實踐經驗12。a.浮選濃縮池:適用于濃縮活性污泥以及生物濾池等較輕的污泥,并且運行費用較高貯泥能力小。b.重力濃縮池:用于濃縮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只用于活性污泥的情況不多。c.離心濃縮:適用于不適合重力濃縮的污泥,由于其靠離心力濃縮,且為封閉結構,故效果較好。但運行成本較高。綜上所述,本設計采用間歇式重力濃縮池。2.5.8 污泥脫水污泥脫水的方法有自然干化、機械脫水及污泥燒干、焚燒等方法。本設計采用機械脫水,采用板框式壓濾機,脫水后的污泥運到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第三章 主要構筑物設計計算3.1 格柵3.1.1 設計說明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或篩網制成的框架設備。被安裝在污水管道、泵房集水井的進口處或處理廠的端部,用以截留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保護后續處理設施。格柵柵條間隙,應符合下列要求:人工清除 2540mm機械清除 1625mm最大間隙 40mm每日柵渣量大于0.2m3,一般應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