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牡丹設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_第1頁
工筆牡丹設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_第2頁
工筆牡丹設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_第3頁
工筆牡丹設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_第4頁
工筆牡丹設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 筆 牡 丹 設 色 技 法                                                                  

2、;                                                   基礎技巧篇 一、關于用線工筆畫中,線是畫面的靈魂。我們在評論到某個畫家的工筆作品的時候,經常會說:“這個畫家的筆力不錯。”那么,究竟什么是“筆力”呢?所謂的“力透紙背

3、”又該如何理解?繪畫或書法歸根到底還是一種“視覺藝術”,所謂的“力度”其實就是畫面上的線條帶給人們的一種視覺聯想。譬如:鐵線描就比游絲描感覺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覺有力、蒼澀的線條就比光潔的線條感覺粗糙。傳統繪畫中,各種筆力的運用來源于持之以恒的訓練,來源于畫家對紙張顏料性能的掌握,來源于對手中畫筆的控制能力。而當代畫壇肌理盛行,也就是將創造這種視覺效果的技巧步驟化、技術化了而已。這種帶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難度,顯然要低于傳統的筆墨技巧難度。所以,作為一個工筆畫家,鍛煉好自己的線條能力是必須要過的一關。用線,首先要考慮中鋒,只有中鋒行筆,筆鋒才會始終在筆劃的中央行進,所以中鋒畫出的線條兩邊都是光

4、潔的,線的順滑和力量感覺都較好。側鋒的線則如圖譜所示,一邊光潔一邊毛澀,其力度感覺較之中鋒線條相比要單薄許多。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場合才會用到側鋒線條。 古人有對線條有“十八描”之說。如鐵線、游絲、橄欖、撅頭釘、亂柴、混描等等。我們畫工筆牡丹主要能用到的描法有游絲描、鐵線描、釘頭鼠尾描、蘭葉描、撅頭釘描這幾類。具體的描法應用和解釋請參閱線描圖譜。工筆畫的線,首先是起到勾勒出物象輪廓的作用,但最為重要的還是體現在線條的筆意上。寫書法在解決了點畫寫法和結體等基礎技巧以后,首先講究運筆變化,因為只有有了各種運筆變化,那一橫一豎才不是簡單的黑線,而有了一種動態的美感。工筆畫的用線也是如

5、此,解決了粗細均勻、直曲如意的基本功以后,線條的各種行筆變化是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和書法用線的要求并無二樣。另外,單純的工筆線條的線條枯燥訓練可能有些乏味,所以,大家也可以通過學習書法如“瘦金書”等來強化自己的線條。工筆用線簡述圖譜.JPG (175.37 KB)2008-12-24 18:57二、關于用色      對于初學者來說,色彩的調配是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其實色彩的主要問題就是調配比例,不外乎三原色以及黑白色的搭配,大家平時閑暇的時候多練習練習,做到看到一種彩色立刻腦海中就能分析出色彩的組成成分,到了這個地步,調配出自己想要的顏色就不是那么困難

6、了。色彩基礎知識,色彩學的基本原理大家還是要去研究一下。市面上西畫方面的色彩書籍很多,雖然西畫的色彩命名和國畫不同,但是色彩的調配原理還是一樣的。初學的朋友可以購買此類書籍閱讀借鑒。 下面給出了工筆花鳥中經常會用到的一些色彩的調配方法。有的色彩如粉色類:粉紫、粉黃、粉紅等沒有列出,因為這些色彩的調配很簡單也很直觀,這里就不再列出了。希望這個色譜能給初學的朋友一點幫助。 最后需要提醒初學的朋友們,色譜只是初期入門階段的一個輔助課而已,大自然的色彩是千變萬化的,最有用、最好的色彩還是要來源于我們的主觀認識、來源于我們的自身感悟。附錄圖2.JPG (177.44 KB)2008-12-24 19:0

7、5附錄圖3.JPG (185.92 KB)2008-12-24 19:05三、關于用具       繪制工筆牡丹之前,我們首先要準備好作畫工具。下面列出了繪制過程中會用到的各種畫具。因為考慮到初學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見的畫具,在各地美術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購買到。     1、筆:主要分底色筆、染色筆、勾線筆三部分。筆者常用的底色筆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紋筆,底紋筆要求全為羊毫所制,筆鋒柔軟蓄水能力強,主要用來平涂底色。染色筆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純羊毫也可),色易填潤

8、。染色的大白云則選擇稍硬一些的,色易拖開。在勾線筆的選擇上,勾勒花頭和葉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長鋒兔尖美工描筆,勾線時既可婉轉自如又不失輕盈靈動。勾花用新筆,勾葉可用稍舊一點的筆,因筆中含膠漸多,筆鋒較之新筆硬朗不少,很適合表現葉子的質感。繪制牡丹還要準備一根小號的狼毫筆,主要用來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鋒的狼毫紅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這些細微處的設色都需要用小筆繪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設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幾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對應的筆。(見附錄圖1)       2、墨:工筆畫的繪制中主要用有光澤的油煙墨。烏黑而無

9、光澤的松煙墨染色易臟,慎用。市場上出售的各類瓶裝書畫用墨汁因攜帶和使用都比較方便,用來繪制工筆也挺不錯。我常用一得閣墨汁,顆粒比較細膩,色彩上也能滿足墨分五彩的要求,推薦初學的朋友使用。       3、顏料:工筆畫繪制所采用的顏料主要是傳統的國畫顏色。其中屬水色的有藤黃、花青、曙紅、胭脂等,屬石色的有赭石、朱磦、石青、石綠、朱砂等,還有近年來新開發的化學合成國畫顏料酞青藍、玫瑰紅、翡翠綠、桔黃、焦茶也都可和傳統國畫顏料結合使用。水彩顏料因色澤鮮艷,在國畫繪制中也可使用,但是要注意使用優質的才好,劣質的水彩顏料很容易褪色,不利于作品的長期保存。水粉顏料因

10、為含膠較少,裝裱時候很容易跑色,不推薦使用。       4、膠礬:膠、礬在工筆繪制中也是經常用到的。膠和礬主要用來固定畫面的色彩,尤其是在打了石色為底的畫面上,膠礬更是必不可少。即使是用水色來染色的部分,一般染過4、5遍以后,也要用膠礬水來固定一下,這樣繼續染的時候底色才不會上翻。膠一般常能買到的就是明膠,日本的鹿膠雖然透明度較高較好用,但是一是不好買,再有就是稍貴。礬則就是通常用來凈化水的明礬,和膠一樣,在一般的化工用品商店都可購得。需要注意的是,膠礬水配置的時候不可過濃,過濃的膠礬水刷過的宣紙很脆,很不吃色,后面的渲染就不好進行了,而且刷在顏色上也

11、會起一層白霜,影響畫面效果。       5、紙:工筆繪制一般都是采用不滲水的熟宣。熟宣宜采用厚薄適宜的為上。過厚的紙張容易吃色,也不容易過稿。過薄的熟宣大面積渲染背景的時候容易漏礬,而且設色以后紙張很容易變形起皺,不利于后期的設色和復勾,含有云母的熟宣勾線和上色都比較順滑,很好用。有條件和耐心的話最好能將紙張打濕以后裱在畫板上來繪制,勾線、設色都會順利許多。       6、調色碟:工筆和寫意不一樣,隨用隨調的情況較少遇到,都是預先在小碟子中調和好將要用到的色彩。市面上出售的5個一套的瓷色碟很合用。大的白色瓷碟也

12、要準備幾個,大面積設色時會用到。       7、筆洗:國畫專用的筆洗一大一小各買一個。大的專門用來洗筆,小的專門用來染色。普通的廣口玻璃瓶也可。       8、鎮紙:普通硬木質、石質鎮紙都可以。       9、墊手:一塊潔凈能吸水的白布,天熱的時候用來墊在身體接觸紙面的部分,免得汗水弄臟畫面。       10、電吹風:商店出售的普通吹風,可加快畫面色彩干燥的速度。附錄圖1.JPG (170.42 KB)2008-12-24 19

13、:05四、關于技巧 在著手繪制之前,我們很有必要明白工筆畫的一些基礎知識,尤其是工筆畫的用線和基本染法。工筆畫中,線條是骨架,也是靈魂,更是中國畫中筆情墨趣的重要體現。線條的提高幾乎沒有什么捷徑,主要是靠多加練習。對初學者來說,最起碼要能做到:粗細均勻、線條流暢、轉折自如、八方行筆無礙。到了后期,線條還要講究彈性、力度、節奏、空間、虛實、質感等方面的變化,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多談了。下面我們主要是來談談工筆畫的基本染法和相關的幾條重要技法。 1、雙鉤:工筆畫中,尤其是工筆重彩畫,雙勾設色是最為明顯的畫種特征。“雙勾”就是物體的體現是靠“線條勾勒”而出的意思(原為書法術語: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

14、外沿以細線鉤出,稱為“雙鉤”)如本圖所示竹葉即為雙鉤描繪。不管是竹葉還是竹竿,都是沿著外緣勾線塑造形體而成。01-雙鉤.JPG (92.57 KB)2008-12-24 19:14       2、平涂:在一定范圍內均勻填涂某一種沒有濃度變化的色彩,稱為平涂。工筆畫的基礎技巧之一。       如本圖所示竹子的正葉即為平涂淡翠綠色,反葉是平涂淡汁綠色。基本沒有任何濃淡變化,色彩也不能超出物體的輪廓墨線以外。色塊要求勻凈整齊。02-平涂.JPG (159.61 KB)2008-12-24 19:16  &#

15、160;    3、統染: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系,稱為統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目前就是用淡花青進行了統染,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積統染,根部的主筋附近沒有留水線,統染其實就是一種大范圍色調的渲染。03-統染.JPG (162.34 KB)2008-12-24 19:24  4、分染: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清水,色筆在紙上著色以后,再用水筆將色彩洗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為了和統染有所區別,我們

16、通常將小面積、局部的、較為細致刻劃的渲染稱為分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部分進行了分染,這一步已經留出左右的水線,每片竹葉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畫面慢慢的就細致起來了。  5、提染:分染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的根部局部加深,底層竹葉用墨青色小面積濃色加重,就是提染的畫法。1、牡丹葉子的線描:       牡丹葉子有三根比較顯著的主筋,葉子的翻轉側俯皆圍繞這三根主筋進行。       所

17、以,描繪牡丹葉子首先要描繪主筋,而中間那根主筋是我們首先要勾勒的。葉筋的根部要稍粗壯,往葉子尖部去的時候略略細一點,收尖也不要直接撇出,要略略回鋒,線條才能凝重有力不輕浮。2、牡丹葉子的造型:       牡丹葉子的造型并沒有什么固定規律,既可以偏肥碩一些表達雍容之意,也可以偏瘦弱一些,表達野逸之意。大組的葉子組合要注意“三叉九頂”這個生長規律。       一張工筆牡丹畫作中葉子的造型要避免多處重復的現象出現,也不要讓葉子四面生長,要避免零亂。在整體有序的基礎上多注意局部的靈活多變,這樣畫出來的葉子才可能生動耐看

18、。       這里給出了十數種牡丹葉子的造型,只要多加練習,熟練掌握了每一片葉子的造型變化法則,再通過舉一反三,根據畫面構圖需要和牡丹葉子的穿插規則進行組織,我們很快就可以掌握大組葉子的組合規律。 1、牡丹花頭線描:    牡丹花的種類繁多,有單瓣的有重瓣的還有樓狀的。    牡丹的造型要注意“球、碗、碟”這三個要點。一朵剛剛盛開的牡丹,中間靠近花房附近的花瓣是卷曲的,呈球狀。而到了接近外層的地方,因為花瓣逐漸綻開,這一圈就好像一個碗一樣呈半傾斜的狀態。到了最外層的花瓣,則因為花瓣水分較少已無力支撐,所

19、以最外層的通常都會呈平躺一樣的“碟”狀。還有就是要注意牡丹的花瓣每個瓣根都要指向花房,也就是要做到“瓣瓣歸根”。另外,牡丹的造型角度我們大多會選擇“四分之三”側面來描繪,因為這種角度的牡丹花結構最清晰,造型變化最豐富,畫出來最為美觀。當然,為了避免完全的雷同化現象,一張畫尤其是大幅作品中,我們也可以考慮加入一些正面的或者背面的花頭作為整張作品造型上的變化調節。 最后就是牡丹花頭的造型要以圓形為主,但是又不是那種過于平滑的圓球狀,要注意邊緣大花瓣的缺齒變化,要注意局部高低起伏、大小疏密的變化。要做到“圓中帶方,方中含圓”為上。     

20、                                                                  

21、0;      第一節   整株牡丹結構圖解       牡丹為芍藥科,在我國栽培歷史修久,現在栽培區域遍及全國各地。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萼有5片。花徑15-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形花。       下面是一張牡丹的基本結構組成圖,初學的

22、朋友們請仔細閱讀,熟記牡丹各部位的基本組成結構,對于我們以后的重新組合繪制,包括大篇幅的工筆牡丹創作都是非常有益的。(見局部圖譜牡丹結構圖.JPG)                                                    

23、;      第二節  牡丹葉子、枝梗設色圖解    牡丹的葉子最主要的特征是一葉三筋,中間主筋所在葉片較大較長,主葉片末梢附近會有缺齒并伴有較為清晰的細葉脈,兩邊副筋所在葉片略短略瘦,無缺齒現象。牡丹葉子的顏色通常為草綠色,但是有時候為了配合畫面的整體色彩變化,翠綠色以及藍色的牡丹葉子在工筆牡丹畫作中也比較常見。牡丹的局部細葉脈根據畫面情況可勾可不勾。通常情況下,需要精細的小品,可以考慮勾勒細脈并用胭脂復勒主筋。但是大幅面的作品不勾勒也可,勾多了反而可能會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枝梗在牡丹畫面中主要起到分割畫面空間的

24、作用,所以要描繪的挺拔有力,枝梗的交叉部分通常呈“十字形”,此處描繪要多注重體現“骨點”的感覺。下圖分別繪制了上述三種顏色牡丹葉子的繪制步驟,供大家參考。    1、中鋒執筆,濃墨勾出葉子、枝梗。線條要挺拔有力,葉筋根部稍粗,到了葉梢部分要注意回旋變化,忌諱單純收尖,會顯得葉子比較單薄。葉子的造型既可貼近生活中的原型,也可以主觀變化,如藍色葉子的造型就較為豐滿。(見局部圖譜葉子001)        2、反葉、梗平涂汁綠色(草綠藤黃少許朱磦),草綠葉子正葉用花青調和藤黃調出草綠平涂。翠綠葉子平涂青綠色(草綠少許酞青藍)。藍色

25、葉子則平涂淡藍色(花青三青)。(見局部圖譜葉子002)         3、藍色葉子用偏藍的花青統染,草綠葉子用淡墨青色(花青墨)統染,翠綠葉子用淡花青統染。基本都統染兩次左右,第二次用色稍深并且涂色的面積稍微小一點。反葉用草綠統染。梗的正面用草綠平涂,反葉草綠略略分染。(見局部圖譜葉子003)         4、藍葉子和綠葉子用花青繼續分染,局部用重墨青色提染。草綠葉子則用墨分染、提染為主。反葉用淡墨綠(頭綠墨大量水)分染。此步驟要注意留出水線。但是不能讓水線顯得刺眼,要邊染邊留出,不能生硬

26、的擠出一條條水線。(見局部圖譜葉子004)        5、藍色葉子整體罩染酞青藍,用色要薄。草綠葉子整體罩染草綠,葉尖部分提染淡朱膘。翠綠葉子葉尖部分提染中等濃度頭綠,拖染到根部為止,隨后整體罩染翠綠色(酞青藍藤黃少許翡翠綠)。反葉部分用薄三綠從尖部往根部大面積拖染,用色要薄。最后用中墨復勒模糊墨線,淡墨勾出細葉脈,并用胭脂復勒正葉主筋。反葉、枝梗等處用淡胭脂復勒并勾勒細葉脈。(見局部圖譜葉子005)                

27、                                             第三節  牡丹花頭的設色       1、根據最后花瓣色彩顏色深淺的不同,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勾勒花瓣。用線上要保持中鋒行筆,線條用力要均勻,注意體現線條的起、收、

28、轉、接等行筆變化,合理體現用線上的筆意變化。(見局部圖譜/花頭001)        2、白色花瓣:平涂淡白粉。粉紅花瓣:平涂淡白粉。朱紅花瓣:平涂濃朱磦。深紅花瓣:平涂濃曙紅。藍色花瓣:平涂淡藍色(酞青藍三青微量墨)。黃色花瓣:平涂淡粉黃色(藤黃白色)。(見局部圖譜/花頭002)      3、白色花瓣:淡汁綠色(草綠藤黃少許朱磦)統染。粉紅花瓣:淡曙紅統染。朱紅花瓣:淡曙紅統染。深紅花瓣:淡墨統染。藍色花瓣:花青統染。黃色花瓣:淡中黃色(藤黃少許朱磦)統染。(見局部圖譜/花頭003) 

29、60;      4、白色花瓣:淡翠綠分染、暗處用墨綠色(草綠少許墨)提染。粉紅花瓣:曙紅分染,暗處用濃曙紅提染,最深處可用墨紅色(曙紅稍許墨)提染。朱紅花瓣:中等濃度曙紅分染,暗處用胭脂再次分染,最暗部可用墨紅色提染。深紅花瓣:中墨分染,濃墨青色(花青墨)提染最暗處。藍色花瓣:花青分染,最暗處用濃墨青色提染。黃色花瓣:桔黃色(藤黃朱磦)分染,再加入胭脂提染暗處。左右花瓣邊緣的小結構變化,均可用各自的固有色加入少許花青或者淡墨后按照結構變化仔細描繪。(見局部圖譜/花頭004)        5、白色花瓣:白粉提染反

30、瓣最亮部邊緣,淡曙紅順著花瓣走向略略分染花瓣邊緣小結構。粉紅花瓣:白粉提染花瓣最亮處,用色范圍不要過大。朱紅花瓣:淡曙紅平涂正瓣和反瓣,但是反瓣邊緣要留出1毫米左右寬度的水線。深紅花瓣:平涂中等濃度曙紅兩次,如色彩有些悶,可用淡墨局部醒染,引出底色即可。藍色花瓣:淡粉藍色(酞青藍三青白粉)提染反瓣亮部,隨后用淡酞青藍整體平涂花頭。黃色花瓣:最深處用淡土紅色(朱磦少許胭脂)提染,濃白粉提染反瓣邊緣亮部。(見局部圖譜/花頭005)第四節  牡丹花房、花蕊設色圖解  牡丹的花房部分主要有房柱、房柱頂端的柱頭以及最外層的胞衣組成。其中房柱5-7個擁擠在一起組成一個半圓形(

31、和老蒜頭的結構類似),外圈緊裹一層胞衣,胞衣邊緣亮白色或者金黃色較為多見,胞衣的下半部分通常和花瓣根部顏色接近,并無某種特定色彩。柱頭早期呈片狀卷曲,顏色偏黃、白色,后期萎縮。外圈的胞衣后期也會炸開,露出中間的蒜瓣狀花籽。牡丹的花蕊分為頂部花藥和根部花絲這兩大部分。蕊金黃色常見,很飽滿。花絲管狀,接近花藥部分白色,接近花房部分類似花瓣根部顏色,通常用白粉勾勒花絲的手法較為常見,用雙鉤法處理的也時常有之。蕊,一定要用“立粉法”點,方見精神。       1、花房用線以鐵線為主,頂部柱頭用線稍婉轉。花籽造型根部、中間略大,頂部略小,恰如蒜籽一般,繪

32、制的時候要注意透視角度的變化。(見局部圖譜/花房花蕊001)        2、柱頭及中間白邊平涂白粉,其余部分平涂汁綠。然后用淡墨綠分染(見局部圖譜/花房花蕊002)        3、淡桔黃色(藤黃朱磦)分染頂部柱頭及胞衣邊緣白邊下部。三綠提染露出的花籽部分亮部,要染出中間略略鼓起的體積感。(見局部圖譜/花房花蕊003)     4、濃白粉提染柱頭亮部,淡胭脂提染柱頭下方的花籽頂部及花房下部胞衣的外緣,由兩邊往中間分染,染出柱狀體積

33、感。濃粉黃色立粉法點蕊,用筆要慢而水分飽滿,外層花蕊可加入少許朱磦來點。花蕊筆法要錯落有致,大小夾雜,干透后用淡朱磦輕勾蕊線。(見局部圖譜/花房花蕊004)                                           第五節  牡丹萼片、托葉、老干設色圖解牡丹的花苞呈圓球形,外層裹著豐滿的萼片,萼片底部一般有5-6片的帶狀萼,靠近花苞的花莖上通常會有一片不分叉的單葉,也就是頂莖葉。牡丹的芽孢通常環抱老干而生,顏色嬌嫩而帶有紅暈。嫩葉色翠綠而有清晰紅邊。老干部分則紋理粗糙,老皮、疤節橫生,適合用寫意皴擦手法表現。下面的圖片中分別給出了這幾個部分的繪制步驟示意圖,請仔細閱讀。花萼部分:       1、牡丹萼片主要見于花苞初綻時,后期隨著花頭的開放而逐漸枯萎。萼片頂部因收攏而較尖銳,后期則慢慢展開。托葉靠近花苞的根部較粗,然后變細到了葉稍附近又變得非常飽滿,托葉也稱為帶狀萼,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