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言文斷句專項強化練習答案(共9頁)_第1頁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斷句專項強化練習答案(共9頁)_第2頁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斷句專項強化練習答案(共9頁)_第3頁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斷句專項強化練習答案(共9頁)_第4頁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斷句專項強化練習答案(共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2018年高考文言文斷句專項強化練習題組一客觀選擇題組1閱讀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題目。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惟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元功既舉,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選自世說新語·識鑒)對文段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B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

2、勛。C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D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郗超和謝玄不和。這時,苻堅打算滅了晉期,已經占據了梁州、岐山,又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淮陰。當時朝廷商議派謝玄北伐苻堅,人們私下里有些不贊成的言論,只有郗超同意,他說:“這個人一定能成事,我過去曾經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軍府共事,發現他用人都能人盡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個人得到適當安排,從這里推斷,想必他能建立功勛。”大功告成以后,當時人們都贊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敬重他不因為個人的愛憎而埋沒別人的長處。 2閱

3、讀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題目。未一日,風浪大作,舟中人咸歸咎于先生,請棄柩,先生不可,而風益暴,求者益眾。先生曰:“汝曹可為設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眾舁柩至船頭,為陳設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謂眾曰:“速投之海。”眾愕然,請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與俱投于海耳。”眾大驚,爭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于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正相持間,風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紛紜乃爾?”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風恬波靜,安抵粵東。船啟航不到一天,風浪洶涌,船上的人都把罪過歸在高先生身上,請求丟掉靈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風

4、刮得更猛,請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嘆息著說:他死在外國,我運載他的靈柩回國,現在反而要丟進海里。我將來用什么去面對死者呢?你們可以給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禱告,把不得不這樣的意思告訴他。眾人把靈柩抬上船頭,替高先生陳設祭品。高先生穿衣帶帽走出來,登上靈柩,坐在上面,對眾人說:快把靈柩丟到海里。眾人都很吃驚,請高先生下來,高先生曰:我不下去了,將我跟靈柩一起投進海里吧。眾人大驚,爭著上前拉高先生下來,高先生大聲呵斥:你們怎么敢這樣!我打定主意了。我因為一副靈柩的緣故,連累你們眾人,不把靈柩投進海里對不起活著的人,不過我不與靈柩一起投在海里,又用什么去面對死者?我打定主意了。正在相持不下的時候,海上的風

5、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著說:船航行平穩如常,你們為什么竟然這樣啰嗦?于是依然把靈柩抬下船艙。而大海從此風平浪靜,封舟安全抵達粵東。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于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B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于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C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于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D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于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3閱讀下面文言文,然后

6、完成文后題目。予聞之,戲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生笑曰:“此所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時天寒,語從游者呵筆書之。我聽了之后,開玩笑地說:“先生真的是農村人啊,知道農家的情況是真的,我沒有飽讀詩文,就以先生的話作為這幅畫的記,以償還我拖欠已久的文債,可以嗎?”姓畢的人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莖草化丈六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當時天很冷,我叫跟在身邊的人用口中的熱氣呵化冰凍的墨汁寫下了他的話。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B)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B子真

7、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4閱讀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題目。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選自宋史·張詠傳,有刪節)出任益州知州,當時李順作亂,繼恩、上官正統兵攻討,卻停留不前進。張詠用話激勵上官正,勉勵他親自出擊,并盛情地陳設帷帳為他餞

8、行。上官正因此決意出兵深入,終于大獲全勝。當叛軍攻城略地之際,民眾有很多人被脅迫跟隨叛軍的,張詠下達公文向他們曉喻朝廷的恩德和信義,使他們各自回到鄉里。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A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C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5閱讀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題目。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

9、。”此言可為深誡。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B.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C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D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古人說:如果明智賢良的人財多了會影響他奮發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錢財,那只會增加他們去犯錯的機會,這話可以深以為戒。如果徇私貪污,不但是破壞國

10、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大丈夫難道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嗎?你們應當深刻地思考這些話。6閱讀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題目。是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參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詔云翼鞫之,獄具,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細事不足問向大兵掠平涼以西數州皆破承立坐擁強兵瞻望不進。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誅賞之,則天下知所勸懲矣。自余小失,何足追咎。”承立由是免官,合達遂掌機務。這一年十一月,宗室承立擔任參知政事,大臣們都說他不遵法令。皇上下詔讓云翼審查他,罪案己定,云翼在朝廷上奏報說:“承立現在所犯的罪

11、名都是小事,不足以治罪。然而過去敵人大軍入侵平涼以西,幾個州都被攻破了,承立統領精銳的軍隊卻遠遠觀望不敢進兵。守鄜延的完顏合達以一座孤城扼守軍事要道,多次立下戰功。合達的功績是這樣大,而承立的罪過又是那樣深重,希望陛下辨明他們的功罪,分別賞賜責罰他們,那么天下的人就知道朝廷鼓勵的和懲罰的是什么了。至于其他的小過失,有什么值得去追究呢。”承立因此被免官,合達于是掌管了軍機政務。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承立所坐/皆細事不足問/向大兵掠平涼以西數州/皆破/承立坐擁強兵/瞻望不進/鄜延完顏合達以孤城當兵/沖屢立戰績B承立所坐皆細事/不足問/向大兵掠平涼以西/數州皆破/承立坐擁強兵/瞻望不進

12、/鄜延完顏合達以孤城當兵沖/屢立戰績C承立所坐皆細事/不足問/向大兵掠平涼以西數州/皆破/承立坐擁強兵瞻望/不進/鄜延完顏合達以孤城當兵沖/屢立戰績D承立所坐皆細/事不足問/向大兵掠平涼/以西數州皆破/承立坐擁強兵/瞻望不進/鄜延完顏合達以孤城當兵沖/屢立戰績二、主觀解答題組(27分)7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5分)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拾而擲去/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管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干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

13、門外邊有官員的儀仗喧嘩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念書,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8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4分)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因而誤書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近世學者多似此類楚國的郢都有一個人要寫信給燕國的宰相.晚上寫信,因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對拿火炬的侍從說:“把燭火舉高點.”一邊說一邊錯誤地在信上寫“舉燭”兩字.但舉燭并非這封信的本意.燕國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興,說:“舉燭就是崇尚明察,崇尚明察的

14、意思,就是任用德才兼備的賢人.”燕國的宰相向燕王陳述了舉燭的意思,燕王十分的高興,以此來治理國家.燕國是治理好了,但這不是信原來的意思.當代的學者,大多數也像這樣.9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4分)宋顧憲之元徽中為建康令/時有盜牛者/被主人所認/盜者亦稱己牛/二家辭理等/前后令莫能決/憲之至/覆其狀/謂二家曰/無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徑還本主宅/盜者始伏其辜/發奸擿伏多如此類/時人號曰神明宋朝的顧憲之,在元微年間擔任建康縣令。當時有人偷牛,(帶牛走時)被主人認出(是自己家的牛),但賊也說牛是自己家的,兩人所說牛的特征情況都符合事實,前后兩任縣令都沒有辦法決斷。到了顧憲

15、之當縣令,重審這個案子,對雙方說:“不必多說,我已經知道答案。”于是下令放開牛讓它隨便離去,結果牛徑直回了主人家里,賊這才終于承認了自己的罪過。(顧憲之)查案擒兇,很多都是這樣(聰明智慧),當時的人稱他為“向神一樣明白”(神探)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3分)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雙斜線(/)處,可斷可不斷太宗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我年輕時就喜歡弓箭,搞到幾十個好弓箭,自己認為沒有能可比的了。近來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給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卻說我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

16、材做的。我問原因,工匠說,木材的質地不平直,紋脈都是斜的,弓箭雖然有勁,然而射出的箭不會平直。我才明白從前辨識(弓箭)的方法還不準確。我憑借弓箭打天下,認識這些弓箭還不完全,況且天下的事物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八)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楊子從宋國經過,住在里。店老板有兩個妾,長得丑的地位高,長得美的地位低。楊子問這其中的原因,店老板回答說:“漂亮的人自認為漂亮,我并不覺得她漂亮;丑的人自認為丑

17、,我并不覺得她丑。”楊子對學生說:“實行賢德而去掉自認為賢德的思想,到哪里不會受到贊美呢?”1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觀足下所為文百余篇/實先意氣而后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茍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兩漢以來,富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于當世哉。(選自杜牧答莊充書,有刪節)我看了你所寫的一百多篇文章,確實是文章的志趣、氣概不凡,文辭情調美妙,追慕古代為文之道并且崇的人,如果在這方面不斷努力,再加上漸深的學問,那么古代作者所能到達的境界也是不難達到的。古代的那些文人,沒能在當世有良好際遇,他們把自己的志趣寄寓在文章之中,希望他們的思想能在后世被認同,從兩漢以來,富貴之人,成千上百,按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富貴之人的顯赫名聲哪里比得上、這些人!當初這些人難道也企求被當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