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測評答案_第1頁
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測評答案_第2頁
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測評答案_第3頁
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測評答案_第4頁
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測評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測評答案第1題(單選題)“工作安定”屬于哪種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歸屬的· D.自尊的 第2題(單選題)“社會學”這個詞首先是在( )第四卷中提出來的。· A.社會學研究· B.社會學是什么· C.實證哲學教程· D.社會學原理 第3題(單選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家庭形態。· A.普那路亞家庭· B.血緣家庭· C.對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4題(單選題)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 A.

2、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聯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5題(單選題)一位教師與學生、校長、圖書館員、校醫人員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關系,叫做· A.復式角色· B.角色叢· C.實際角色· D.自致角色 第6題(單選題)第二次斷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脫離各方面的監護· C.心理上的緊張· D.心理上與父母對立 第7題(單選題)下列不屬于集體行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組織性· B.突發性· C.反常性

3、· D.沖突性 第8題(單選題)與正式組織相比,初級社會群體的主要特征是· A.規模小· B.人際關系密切· C.存在長久· D.綜合性功能 第9題(單選題)以下哪種活動屬于社會交往· A.朋友談心· B.觀眾看電影· C.顧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間前擁后擠 第10題(單選題)“社會”一詞源于· A.中國· B.美國· C.英國· D.德國 第11題(多選題)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A.經濟功能·

4、 B.生物功能· C.撫育和贍養功能· D.休息和娛樂功能 第12題(多選題)以下屬于次級社會群體的是· A.機關· B.政黨· C.軍隊· D.學校 第13題(多選題)根據互動的性質,合作性的社會互動可以分為· A.適應· B.模仿· C.同化· D.暗示 第14題(多選題)以家庭親屬關系為標準,家庭可以分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擴大家庭· D.聯合家庭 第15題(多選題)社會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5、· A.家庭· B.學校· C.同輩群體· D.大眾傳媒 第16題(多選題)下列關于初級社會群體的特征,說法正確的是· A.初級社會群體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B.成員之間具有多重角色· C.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來維持· D.成員關系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第17題(多選題)按照成員之間的互動特點,社會群體可以分為· A.初級社會群體· B.次級社會群體· C.正式群體· D.非正式群體 第18題(多選題)人進行社會化的生物基礎有哪些· A.人

6、有腦力勞動的條件· B.人有較長的生活依賴期· C.人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D.人有較強的語言能力 第19題(判斷題)復式角色是圍繞著某一社會地位而形成的一組角色。· A.正確· B.錯誤 第20題(判斷題)社會需要是人們在一定的情景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匱乏感,而要求得到滿足的社會心理反應。· A.正確· B.錯誤 第21題(判斷題)角色叢是一個人同時承擔兩個或兩個以上角色的情況。· A.正確· B.錯誤 第22題(判斷題)孔德被稱為“社會學之父”。· A.

7、正確· B.錯誤 第23題(判斷題)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學系、第一本社會學教材、第一批社會學研究生、第一個社會學專業學會和期刊,都是出現在美國。· A.正確· B.錯誤 第24題(判斷題)婚姻關系是家庭的本質關系。· A.正確· B.錯誤 第25題(判斷題)次級社會群體是由面對面互動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 A.正確· B.錯誤 第26題(判斷題)集體行為是指人們進行社會交往而形成的一些散漫的、初步的、群眾性的活動。· A.正確· B.錯誤 

8、;第27題(判斷題)“鏡中之我”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提出來的。· A.正確· B.錯誤 第28題(判斷題)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對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或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A.正確· B.錯誤第1題(單選題)下列不屬于正式組織的是 · A.學校· B.公司· C.鄰里· D.教會 第2題(單選題)社會制度能夠滿足特定的社會需求、促進社會整合的制度后果,稱為社會制度的· A.顯功能· B.潛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第3題(單

9、選題)下列不屬于馬克思的社會分層理論的主要觀點的是· A.階級社會的社會分層首先表現為階級分層· B.社會分層不僅僅表現為階級分層,還存在多種分層結構· C.社會分層結構與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 D.階級的出現是階層劃分的根本原因 第4題(單選題) 制度行動者未曾預料到的制度后果,稱為社會制度的· A.顯功能· B.潛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第5題(單選題)在階級社會中,最根本的社會分層是:· A.職業分層· B.階級分層· C.收入分層·

10、; D.權力分層 第6題(單選題)以下關于社會制度的起源的觀點最為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是:· A.社會制度起源于風俗習慣· B.社會制度起源于人的共同意志· C.社會制度是在一定的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基礎上產生的· D.社會制度最初起源于人們的生理心理需要 第7題(單選題)科層制(官僚制)是哪位 社會學家提出?· A.泰羅· B.韋伯· C.麥格雷戈· D.梅奧 第8題(單選題)從社會制度的功能層次分析社會制度的功能可劃分為:· A.正功能和負功能· B.教育功能

11、和宗教功能· C.顯功能和潛功能· D.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 第9題(單選題)最先使用“社區”一詞的是德國社會學家是· A.韋伯· B.滕尼斯· C.齊美爾· D.涂爾干 第10題(單選題)哪位管理學家從人性的角度對以往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 A.泰羅· B.法約爾· C.麥格雷戈· D.梅奧 第11題(多選題)從社會制度功能的動機 與后果的關系來看,社會制度的功能可以分為· A.顯功能· B.潛功能· C.正

12、功能· D.反功能 第12題(多選題)社會分層的功能論認為,社會是一個整體,有哪三個層次組成?· A.概念系統· B.操作技術系統· C.管理系統· D.制度系統 第13題(多選題)農村社區的基本特征有· A.農村社區基本上采取了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B.農村社區的產業主要是農業,包括農農田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 C.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是農村社區占支配地位的社會關系· D.農村生活節奏慢、自給性強、生活水平低、同質性高 第14題(多選題)從社會制度對社會秩序的影響來

13、看,社會制度的功能可以分為· A.顯功能· B.潛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第15題(多選題)下列屬于派生的社會制度的有· A.家庭制度· B.政治法律制度· C.宗教制度· D.教育制度 第16題(多選題)社會制度的構成要素有· A.概念系統· B.規則系統· C.組織系統· D.設施系統 第17題(多選題)人類歷史上的社會分層制度,可以分為哪幾類?· A.奴隸制· B.種姓制· C.等級制· D

14、.階級-階層制 第18題(多選題)社會組織的基本構成要素有· A.固定的目標· B.規范性章程· C.權威的領導體系· D.必要的物質基礎 第19題(判斷題) 最早將社會制度的功能從性質上做這種區分的是美國社會學家默頓。· A.正確· B.錯誤 第20題(判斷題)X理論與Y理論是管理學家泰勒提出的關于人性的兩種假設。· A.正確· B.錯誤 第21題(判斷題)城市化簡單說,就是指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集中的過程。· A.正確· B.錯誤 第22題(判斷

15、題)“經濟人”假設認為,追求物質利益的最大化是個人行為的根本動機與根本出發點。· A.正確· B.錯誤 第23題(判斷題)風俗、習慣、道德等在一般情況下也可以稱為社會制度。 · A.正確· B.錯誤 第24題(判斷題)韋伯的社會分層理論是以經濟為基礎,以階級為核心的階級論。 · A.正確· B.錯誤 第25題(判斷題)某些人為建立起來的規則被人們所認可,逐漸明確這些制度的權威,從而達到使人們自覺地按規定辦事的效果,制度的這種定型化的過程被稱之為制度化優先。· A.正確

16、3; B.錯誤 第26題(判斷題)階級內部的分層化,指在一個階級集團內,由于不同集體成員所處的經濟社會地位的差別,在社會關系中所起的作用的差別,以及階級思想意識的差別,因而分化成若干個層次。 · A.正確· B.錯誤 第27題(判斷題)馬克思的社會分層理論認為社會分層結構和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社會分層的表現形式不一樣。 · A.正確· B.錯誤 第28題(判斷題)軍隊屬于一種典型的正式組織。 · A.正確· B.錯誤第1題(單選題)國家和社會通

17、過立法,在勞動者或全體社會成員因年邁、疾病、傷殘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喪失勞動能力從而生活發生困難時,向其提供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種保障制度。稱為· A.社會保險· B.社會安全· C.社會救助· D.社會福利 第2題(單選題)社會保險是·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障的一項內容· C.社會福利· D.人身、人壽保險 第3題(單選題)下列控制形式中, 的作用在非制度化控制形式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A.習俗控制· B.宗教控制· C.社會輿論控制· D

18、.道德控制 第4題(單選題)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社會控制方式是· A.法律· B.道德· C.風俗習慣· D.宗教 第5題(單選題)社會工作的對象是· A.不能依靠自身力量進行正常生活的個人與群體· B.社會弱者· C.鰥寡孤獨、聾啞傷殘者· D.聾啞傷殘者 第6題(單選題)社會流動的實質是· A.個人社會關系的改變· B.個人收入的提高· C.個人階級屬性的變化· D.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化 第7題(單選題)原來有職業的勞動

19、者因種種原因失去職業和勞動崗位,處于待業狀態,稱為· A.就業· B.失業· C.顯性失業· D.隱性失業 第8題(單選題)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五種行為方式中,“只認同文化目標,但不遵從制度化手段,此為· A.逃避行為· B.形式主義· C.創新· D.反叛 第9題(單選題)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這種貧困稱為· A.絕對貧困· B.相對貧困· C.過渡性

20、貧困· D.隱蔽貧困隱 第10題(單選題)在社會規范體系中, 處于最高層次。· A.法律制度· B.風俗習慣· C.道德規范· D.宗教 第11題(多選題)當前我國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 A.人口數量龐大· B.人口城鄉結構不合理· C.人口素質偏低· D.人口性別結構失調 第12題(多選題)按照流動的主體,社會流動可以分為· A.個人流動· B.家庭流動· C.民族流動· D.體流動 第13題(多選題)當前我國人口問題的成因主

21、要有· A.政治原因· B.人口慣性· C.文化因素和的影響· D.社會因素的影響 第14題(多選題)某一問題構成社會問題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A.必須有一種違背社會的主導價值原則和社會規范的客觀存在社會失調現象· B.這種失調影響了許多人的社會生活,引起社會許多成員的注意· C.這種失調能否變成社會問題與人的道德抉擇有關· D.這種失調可以通過社會力量予以解決,具有可改變性 第15題(多選題)社會變遷的原因有· A.社會物質需要和利益沖突· B.科學技術的發明、發現與傳播&

22、#183; C.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D.自然環境的變化 第16題(多選題)社會控制的積極功能主要有· A.維持社會秩序· B.維持社會生活· C.促進社會發展· D.促進社會和諧 第17題(多選題)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A.社會的變遷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動而引起的· B.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或快或慢地要發生變革· C.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生活方式,也就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 D.當上層建筑所維護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時或所瓦解的是腐

23、朽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起推動作用;相反,就起阻滯作用 第18題(多選題)社會保障的基本內容有· A.社會保險· B.社會安全· C.社會救助· D.社會福利 第19題(判斷題)社會運用政權、法律、紀律、政策、條令等控制手段對全體社會成員及整個社會關系進行控制與制約是一種積極控制。 · A.正確· B.錯誤 第20題(判斷題)社會流動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國社會學家索羅金。 · A.正確· B.錯誤 第21題(判斷題)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都是通過國

24、家和社會向服務對象提供幫助解決其生活中的困難,以防止問題發生、維持社會穩定和措施和活動。 · A.正確· B.錯誤 第22題(判斷題)社會保障與社會工作兩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幫助在生活上遇到困難的社會成員。 · A.正確· B.錯誤 第23題(判斷題)社會現代化是指人們利用近、現代的科學技術,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質條件、精神條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適應這些條件,達到社會繁榮發展的過程。· A.正確· B.錯誤 第24題(判斷題)歷史循環論認為社會系統都有其組成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在

25、結構與功能上必須相互配合,以便使社會系統能夠存在,均衡是社會系統運行的最終目標。 · A.正確· B.錯誤 第25題(判斷題)社會福利從其分配的原則上看是以廣大社會成員的共同需要為基礎,帶有很大程度的平均分配的性質。 · A.正確· B.錯誤 第26題(判斷題)社會控制在某種條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反功能。· A.正確· B.錯誤 第27題(判斷題)社會變遷是指一個社會中,社會結構方面發生的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角色模式的變動過程。· A.正確· B.錯誤

26、0;第28題(判斷題)在實行高福利制度的情況下,容易使人滋長不思進取的心理,不利于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 A.正確· B.錯誤第1題(單選題)第二次斷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脫離各方面的監護· C.心理上的緊張· D.心理上與父母對立 第2題(單選題)構成群體的最低限度的人數是· A.一人以上· B.兩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3題(單選題)“工作安定”屬于哪種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27、C.歸屬的· D.自尊的 第4題(單選題)一位教師與學生、校長、圖書館員、校醫人員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關系,叫做· A.復式角色· B.角色叢· C.實際角色· D.自致角色 第5題(單選題)個人同時擔當了幾種角色,對個人的期待發生了矛盾,難以協調,這種現象稱為· A.角色扮演· B.角色沖突· C.角色中斷· D.角色失敗 第6題(單選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處于最高層次的需要是哪一種· A.自尊的需要· B.求知的需要· C.美的需要

28、83; D.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7題(單選題)以下哪一種活動不是集體行為· A.趕時髦· B.搶購· C.春游· D.球迷鬧事 第8題(單選題)指成員在心理上自覺認同并歸屬其中的群體。· A.正式群體· B.外群體· C.內群體· D.非正式群體 第9題(單選題)“不同的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體為了各自獲得同一目標而進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沖突· B.競爭· C.合作· D.順應 第10題(單選題)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

29、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聯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11題(多選題)以家庭親屬關系為標準,家庭可以分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擴大家庭· D.聯合家庭 第12題(多選題)按照社會需要的對象,社會需要可以分為· A.物質需要· B.精神需要· C.規范需要· D.生理需要 第13題(多選題)“鏡中之我”的觀念包括哪些因素· A.能夠想象得出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B.能夠想象得出別人對這一形象的評價或判斷&#

30、183; C.能夠對別人的評價或判斷作出相應的反應· D.能夠對自己的形象作出正確評價 第14題(多選題)人進行社會化的生物基礎有哪些· A.人有腦力勞動的條件· B.人有較長的生活依賴期· C.人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D.人有較強的語言能力 第15題(多選題)人的社會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A.傳授生活技能· B.教導社會規范· C.指點生活目標· D.提供角色人選 第16題(多選題)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A.雙方需求的互補性· B.態度的類似性

31、83; C.雙方距離的遠近· D.交往的頻率 第17題(多選題)以下屬于初級社會群體的是· A.家庭· B.學校· C.鄰里· D.兒童游戲群體 第18題(多選題)關于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說法正確的有· A.需要是人的本性· B.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 C.是歷史的、辯證的看待人性與動物性的區別的· D.生存、享受和發展是人類需要發展歷史的三個階段 第19題(判斷題)復式角色是圍繞著某一社會地位而形成的一組角色。· A.正確· B.錯誤 

32、;第20題(判斷題)次級社會群體是由面對面互動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 A.正確· B.錯誤 第21題(判斷題)馬斯洛首先在他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 A.正確· B.錯誤 第22題(判斷題)“鏡中之我”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提出來的。· A.正確· B.錯誤 第23題(判斷題)婚姻關系是家庭的本質關系。· A.正確· B.錯誤 第24題(判斷題)集體行為是指人們進行社會交往而形成的一些散漫的、初步的、群眾性的活動。· A.正

33、確· B.錯誤 第25題(判斷題)孔德在社會學的想象一書中首次使用“社會學”這一概念。· A.正確· B.錯誤 第26題(判斷題)時尚是一種屬于“集體著迷”的集體行為。· A.正確· B.錯誤 第27題(判斷題)特殊社會化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犯有越軌行為,被有關司法、公安部門收容,強制性地對其進行教化的過程。· A.正確· B.錯誤 第28題(判斷題)人在同一狀態下可能會有多種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種需要占據主導地位,對人的行為起主導作用,我們把這種需要稱之為優勢需要。· A.正確

34、· B.錯誤第1題(單選題)社會制度功能的潛功能與顯功能的劃分表達的是人類行為之間的關系。· A.意圖與背景· B.動機與功能· C.條件與結果· D.目標與環境 第2題(單選題)韋伯所說的社會分層的社會標準是· A.財富· B.社會聲望· C.政治權力· D.教育層次 第3題(單選題)以下關于社會制度的起源的觀點最為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是:· A.社會制度起源于風俗習慣· B.社會制度起源于人的共同意志· C.社會制度是在一定的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基礎

35、上產生的· D.社會制度最初起源于人們的生理心理需要 第4題(單選題)哪種社會分層理論認為才智較高的人才能擔任重任,并能夠表現出角色的成就。· A.社會分層的功能論· B.社會分層的需要論· C.社會分層的天才論· D.馬克思的社會分層理論 第5題(單選題)在階級社會中,最根本的社會分層是:· A.職業分層· B.階級分層· C.收入分層· D.權力分層 第6題(單選題)社會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是· A.交換關系· B.索取關系· C.對立關系&

36、#183; D.奉獻關系 第7題(單選題)下面各種制度中,屬于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制度的是· A.社會主義制度· B.宗教制度· C.作息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 第8題(單選題)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從而造成勞動力供給超過城市發展需求,給城市正常運行帶來沉重壓力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 A.過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區化· D.城鄉融合 第9題(單選題)一定數量的城市人口從市中心向郊區遷移的現象,稱為· A.過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區

37、化· D.城鄉融合 第10題(單選題)社會制度能夠滿足特定的社會需求、促進社會整合的制度后果,稱為社會制度的· A.顯功能· B.潛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第11題(多選題)按照組織的功能和目標,社會組織可以分為· A.生產組織· B.政治組織· C.整合組織· D.社會組織 第12題(多選題)農村社區的形成,主要有哪幾種途徑· A.自然起源· B.社會組合· C.法定形成· D.農村建設 第13題(多選題)按社區中

38、人們的主要活動或功能,社區可以分為· A.經濟社區· B.政治社區· C.文化與宗教社區· D.軍事社區 第14題(多選題)韋伯認為,從純技術的觀點來看,官僚制能為組織帶來高效率。從這一意義上看,科層制具有哪些優勢?· A.嚴密性· B.合理性· C.穩定性· D.普遍性 第15題(多選題)韋伯社會分層理論所提到的三個標準是· A.經濟標準· B.社會標準· C.政治標準· D.階級標準 第16題(多選題)我國城鄉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9、83; A.城鄉分化· B.城鄉對立· C.城鄉差別· D.城鄉融合 第17題(多選題)社會組織的基本特點有· A.有特定的目的· B.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十分密切· C.目標簡單、明確· D.成員之間靠非正式的控制來維持 第18題(多選題)社會組織的基本構成要素有· A.固定的目標· B.規范性章程· C.權威的領導體系· D.必要的物質基礎 第19題(判斷題)某些人為建立起來的規則被人們所認可,逐漸明確這些制度的權威,從而達到使人們自覺地按規定辦事的效果,

40、制度的這種定型化的過程被稱之為制度化優先。· A.正確· B.錯誤 第20題(判斷題)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學管理原理計件工資制中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內容。· A.正確· B.錯誤 第21題(判斷題) 社會分化是指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之間產生的,被社會認可了的區別。· A.正確· B.錯誤 第22題(判斷題)任何制度都不是萬能的,都經歷一個由產生、發展、鞏固到衰退、消亡的過程。· A.正確· B.錯誤 第23題(判斷題)“經濟人”假設認為,追求物質利益的最大化是個人行為的根本動機

41、與根本出發點。· A.正確· B.錯誤 第24題(判斷題)從社會控制看,農村社區秩序的維持主要依靠的是風俗、習慣 、社會輿論等非正式控制。 · A.正確· B.錯誤 第25題(判斷題)“社區”這一概念是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在1887年出版的 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首先提出的。 · A.正確· B.錯誤 第26題(判斷題)風俗、習慣、道德等在一般情況下也可以稱為社會制度。 · A.正確· B.錯誤 第27題(判斷題) 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是城市社區占支配地位

42、的社會關系。· A.正確· B.錯誤 第28題(判斷題)社會主義制度屬于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制度。 · A.正確· B.錯誤第1題(單選題)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這種貧困稱為· A.絕對貧困· B.相對貧困· C.過渡性貧困· D.隱蔽貧困隱 第2題(單選題)社會趨同論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A.丁伯根· B.霍布森· C.普雷畢什· D.

43、佩切伊和A?金 第3題(單選題)社會問題依據范圍可分為普遍性問題和 。· A.結構失調性社會問題· B.特殊性問題· C.功能失調性社會問題· D.群體性問題 第4題(單選題)把越軌行為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結構各部分間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種越軌行為的理論。· A.社會失范論· B.標簽論· C.亞文化群體論·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第5題(單選題)哪種社會現代化的理論認為世界經濟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由核心和邊陲構成(即由西方發達國家和非西方不發達國家構成),核心和邊陲之間的經濟是不平

44、等關系。· A.社會趨同理論· B.依附理論· C.世界體系論· D.全球發展理論 第6題(單選題)哪種理論認為歷史學家不僅能重建過去,而且能預言未完結的各個歷史階段的思想方式、時間長短、節奏、意義和成果。· A.五德終始說· B.歷史三階段說· C.生物有機體說· D.社會和自然環境壓力說 第7題(單選題)哪種社會現代化的理論認為倡導從全球入手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并應用世界動態模型從事復雜的定量研究,運用各種科學知識綜合那些復雜問題。· A.社會趨同理論· B.依附理論

45、83; C.世界體系論· D.全球發展理論 第8題(單選題)社會工作的主體是 · A.國家和政府· B.個人· C.團體· D.弱勢群體 第9題(單選題)人文環境失調包括社會關系失調與 兩個方面。· A.倫理道德關系失調· B.人與環境關系失調· C.人際關系失調· D.環境關系失調 第10題(單選題)父母的社會地位與子女的社會地位的比較所發生的社會流動,稱為· A.水平流動· B.垂直流動· C.代際流動· D.內流動 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