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最新部編小學語文教材1-6年級古文閱讀講與練精編(增訂版) 編者的話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為弘揚傳統文化以及更好地與初中語文銜接,從一年級開始編入一些文言文,雖是很簡單的文言文,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的。為幫助小學生和家長學好文言文,編者把編入小學語文課本的所有文言文全部收集在一起,每篇都給與詳盡的注釋,并且全部用現代漢語進行翻譯,有的課文還附有練習題,增訂版中對原來的一些注釋進行修訂,增加了常見的成語故事文言原文,還增加一些重點中學小升初文言閱讀題和七年級上學期一些文言閱讀題,供學有余力的同學鉆研。本材料希望對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有所幫助。第一部分 部編教材課本中的
2、文言文一年級 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注釋:人之初節選自三字經。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性:本性、秉性。習:習性。茍:假如、如果。乃遷:乃:于是、就。遷:改變。宜:應該、合適。琢:雕琢、打磨。翻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
3、知識,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二年級弟子規(節選)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置污穢。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注釋: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是一部蒙學經典。冠:帽子。紐:紐扣。結:扣好。履:鞋子。俱:全、都。緊切:牢牢系好。置:放置。定位:固定的位置。頓:放置、安置。污穢:臟。若:如果。惟:只有。勵:勉勵。若:如果。戚:悲戚、難過。翻譯:帽子要戴正,衣紐要扣好,襪子穿好鞋帶要綁緊。帽子衣服有一定的位置,不可隨意擺放,以免沾染灰塵。只有品德、學問、
4、才藝,有不如人的地方,要加緊努力趕上。 至於衣服、飲食等物質享受,不如別人,不必憂慮悲傷。 三年級(一)破甕救友司馬光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注釋:破甕救友選自宋史.司馬光傳。于:在。庭:庭院。甕:大缸,盛物的淘器。皆:都、全。棄:拋棄、舍去。去:離開。持:拿。迸:涌出。翻譯: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講析:這個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遇事沉著冷靜。 (二)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
5、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出自韓非子五蠹注釋:者:的人,這里指耕田的農民。株:露出地面的樹根。走:跑。頸:脖子。因:于是、就。釋:放下。耒:li,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冀:希望。復:再。身:自己。為:wèi,被,表被動。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恥笑。講析:既諷刺了懶漢思想,也批判了經驗主義。這告訴我們,切不可把偶然的僥幸作為做事的根據,如果抱著僥幸的心理,片面
6、地憑著老經驗去辦事,一般是不會成功的。練習: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走: (2)因釋其耒而守株 釋: (3)冀復得兔 冀: (4)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為: 2翻譯句子。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3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 4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四年級 (一)精衛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東海(北山經)注釋: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炎帝,傳說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又稱“神農氏”。曰:叫,叫做。于:在。溺:淹沒在水里。故:所以。之:的。 以:用、用來
7、。堙:yn,填塞。翻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銜西山的樹木、石塊,用來填塞到東海。講析:這篇神話傳說表現了,人們改造自然的艱韌毅力和美好愿望。練習: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名曰女娃 ( ) 故為精衛( )常銜西山之木石 ( ) 以堙于東海( )2.翻譯下列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 (二)王戎識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選自世說新語)注釋: 王戎識道旁李:本文選自世說新語.雅量。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
8、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王戎西晉瑯玡(今屬山東)人,自幼聰明過人,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尚書令,司徒。 嘗:曾經。諸:眾多。折枝:壓彎樹枝。競:爭著。走:跑。唯:只、只有。而:卻、可是。子:果實 果子 李子。此:這。信然:確實這樣。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練習:1.寫出畫線
9、的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2)取之信然。譯:_2.這個故事使你獲得了什么啟示?_ (三)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注釋: 選自晉書 車胤傳。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囊: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袋子裝胤yin恭勤不倦: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恭:謹慎的意思。練囊:用白色絹子做袋。練:白絹,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白絹做。以夜繼日:用夜晚接著白天學習。翻譯: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車胤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香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著
10、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著。(四)鐵杵成針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注釋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帶。世傳:世世代代相傳。成:完成。去:離開。是:這。逢:遇到、碰上。媼:o:老婦人的統稱。方:正在。欲:想要。感:被感動。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所感動。卒:完成學業。譯文:磨針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腳下。世世代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于是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
11、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簡析:本文告訴我們,1、只要堅持不懈就算是鐵杵,也能磨成針。2、一個人,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堅持不懈,即可創佳績。練習: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未成,棄去 逢老媼方鐵杵 太白感其意 還卒業 五年級 (一)少年中國說(節選)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
12、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注釋:本文的作者是梁啟超。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改良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運動領袖。智:聰明智慧。其道大光:語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廣大,發揚。伏流:水流地下。鷹隼試翼,風塵吸張:鷹隼展翅試飛,掀起狂風,飛沙走石。隼:一種兇猛的鳥。翕張:一合一張。翕:讀x。矞(yù玉)矞皇皇:形容艷麗。司馬光集注引陸績曰:“矞皇,休美貌。”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寶劍在磨刀石磨,發出耀
13、眼的光芒。干將:古劍名,后泛指寶劍。發硎(xíng刑):刀刃新磨。硎,磨刀石。天戴其蒼,地履其黃:少年中國如蒼天之大,如地之廣闊。戴:頂著。履:踩踏。八荒:八方荒遠之地。指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上極遠的地方。哉:表示感嘆,相當于“啊”。翻譯:所以說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身上,全在我們少年身上。少年聰明我國家就聰明,少年富裕我國家就富裕,少年強大我國家就強大,少年獨立我國家就獨立,少年自由我國家就自由,少年進步我國家就進步,少年勝過歐洲,我國家就勝過歐洲,少年稱雄于世界,我國家就稱雄于世界。紅日剛剛升起,道路充滿霞光;黃河從地下冒出來,洶涌奔瀉浩浩蕩蕩;潛龍從深淵
14、中騰躍而起,它的鱗爪舞動飛揚;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獸都害怕驚慌,雄鷹隼鳥振翅欲飛,風和塵土高卷飛揚;奇花剛開始孕起蓓蕾,燦爛明麗茂盛茁壯;干將劍新磨,閃射出光芒。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寬廣,未來的日子無限遠長。美麗啊我的少年中國,將與天地共存不老!雄壯啊我的中國少年,將與祖國萬壽無疆!簡析:少年中國說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二) 古人談讀書(一)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
15、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注釋: 敏:聰敏。而:且、并且、而且。好:喜好。恥:以為恥。下問: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知:通“智”,智慧。識:zhì,記住。厭:滿足。誨:教誨。論語: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與并稱“四書”。翻譯:聰敏又愛好學習,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導人不知道疲倦。練習:
16、 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不恥下問( ) 是知也( ) 學而不厭( )2.填空論語這三則,讓我們明白了讀書要_、_、_三個方面;朱熹告訴我們,讀書要有_;曾國藩告訴我們,讀書人要有_。 (三)讀書要三到(古人談讀書二)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注釋:余:第一人稱代詞,我。嘗:曾經。謂:說。既:已經。漫浪:隨隨便便,漫不經心。亦:也。急:緊迫,要緊。豈:難道。乎:語氣詞,意為“嗎”翻譯: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看仔細
17、,思想不集中,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會看不仔細,嘴會讀不正確嗎。 (四)讀書要有志、識、恒(古人談讀書三)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注釋:本文選自曾國藩的與諸弟書。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1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士人:讀書人。志:志
18、向。識:見識。恒:恒心。下流:下等、劣等。盡:盡頭、止境。窺:觀、看。翻譯:讀書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會甘心自己的地位低賤;有見識就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滿自足,像河伯觀海,井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恒心就沒有做成不了的事情。這三條件缺一不可。 (五)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釋:楚人:。鬻(yù):賣。者:的人。譽:稱贊,這里有夸耀,吹噓的意思。莫:不能
19、。陷:刺破,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鋒利。或:有人。以:用。弗:不 。應:回答。夫:句首語氣,表議論,不翻譯。譯文: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么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啟示:不要夸過頭,免得。 (六)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是夫子家禽。
20、注釋:楊氏之子選自南朝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南北朝時期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中一個聰明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甚:很,非常。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人稱“孔廷尉”。詣:拜訪,拜見乃:就;于是。設:擺放,擺設。以:來。示:給看曰:說。未:沒有。聞:聽說。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翻譯: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
21、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從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簡析:本文描述了楊氏子的聰慧,把楊氏子的稚氣和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教導我們要學會隨機應變,考慮再三,用智慧和勇氣解決問題。 六年級 (一)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兮若流水!”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注釋:鼓琴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并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戰國鄭人列御寇著一書中有關于絕弦的民
22、間故事。伯牙,春秋戰國時期的,原籍是郢都(今荊州)。是當時著名的,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被人尊為“琴仙”。善 :擅長,善于。 鼓:彈奏。聽:傾聽。方:才。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善哉:贊美之詞,有夸獎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語氣詞,表示感嘆。魏巍:高兮:語氣詞,相當于“啊”。若 :像一樣。少選:一會兒。洋洋:廣大。念 :心里所想的。必 :一定,必定。之:他。謂 :認為,以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乃 :就。復:再,又。翻譯: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剛剛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
23、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過一會兒,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于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練習: 1.本文選自 ,相傳為 時期 所著。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伯牙善鼓琴( ) 峨峨兮若泰山( ) 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 ) 乃援琴而鼓之( )3.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既是彈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文中伯牙的“善彈琴”表現在哪些
24、方面?簡析: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懷準確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聲音十分傳神,琴技爐火純青。另一方面鐘子期能準確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為鐘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外,同時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二)書戴嵩畫牛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注釋:1.選自,作者蘇軾(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書戴嵩畫牛是北宋蘇軾的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并諷刺了憑空想像的外行人。處
25、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來也指未做官的士人。好:喜歡。寶:珍藏。尤:特別。錦囊玉軸:用玉作畫軸,用錦囊裝起來。囊(náng):袋子。此處指畫套。曝:曬。拊(f)掌:拍手。搐(chù):抽縮。股:大腿。掉尾:翹起尾巴。掉:擺動,搖。謬(miù):錯誤。牧童認為畫中牛“掉尾而斗”是錯誤的。實際上牛相斗時,既有“尾搐入兩股間”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然之:認為他說得對。云:說。婢(bì):女傭人。翻譯: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將書
26、畫攤開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啟示:此文章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三)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注釋:本文選自孟子.
27、告子上。孟子,名軻,字子輿,東周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弈:圍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通國:全國。通:整個,全部。善:善于,擅長做的人。使:讓。誨:教導。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誨。以為:認為,覺得。鴻鵠(hú):天鵝。思:想。援:拿起。繳(zhu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射出后可以收回。代箭。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一起學習。俱:一起。弗若之:不如他。矣:語氣助詞,了。為是:因為是。與:同“歟”,句末語氣詞,表反問。非然:不是這樣。然:這樣。翻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圣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
28、話。另一個呢,雖然聽著,但心里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一道學習,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四)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吾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注釋:本文選自列御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東:東方。游:游歷、游學。見:看見。辯斗:辯論,爭論。辯:爭。其:代詞,他們。故
29、:緣故,原因。以:認為。去:離;距離。日中:正午。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及:到,到了。此不為:這不是。為:是。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cng):寒涼。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這里指天氣很熱。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決:判斷、決斷,判定。笑:在這里不是嘲笑的意思,而是采用反問的句式突出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孰(shú):誰。為:同“謂”,說,認為。汝(r):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譯文: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
30、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之后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課文簡析:兩小兒辯日是時期思想家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于承
31、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觀真理,并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語法簡析:詞類活用東游:名詞做狀語,向東通假字知:通“智”,智慧。一詞多義1 其:指示代詞,“那"及其日中如探湯。 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問其故。2為:通“謂”,說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知識淵博呢?是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古今異義盤盂:古義:過去吃飯的碗、盤子。圓的為盤,方的為盂。今義:用來裝痰、人的排泄物的盤子。湯:古義:熱水今義:食物加熱煮熟后的汁液。去:古義:距離,離、相離。今義: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援:古義:引,拉今義:支援,幫助練習:1. 解釋加點的字。(3分) 問其故( )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32、,而日中時遠也 ( )及其日中如探湯( )2.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6分)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第二部分 小學生文言興趣閱讀講與練第一篇 揠苗助長宋人有閔(1)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長矣!”其子趨(9)而往(10)視之,苗則槁(11)矣。天下之(12)不助苗長者寡(13)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15)無益(16),而又害之。注釋翻譯 1、閔(mn)同“憫”,擔心,憂慮。2、長(zhng)生長,成長。3、揠(yà)拔。4、芒
33、芒然露出疲憊但十分滿足的樣子。5、謂:對說6、其人他家里的人。7、病疲勞,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8、予我,第一人稱代詞.9、趨快步走。10、往去,到.去。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12、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13、寡:少14、耘苗:給苗鋤草15、非徒非但。徒,只是。16、益:好處。文言文翻譯: 有個宋國人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無論怎么做都對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
34、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對禾苗的成長)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揠苗助長的啟示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第二篇 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注釋:逐走:賽跑。逐:競爭。走:跑。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欲得飲:很想能夠喝水解渴。河,渭:黃河,渭水。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鄧林:地名,現在在大別山附近河南、
35、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既“桃林”。未至:沒有趕到。渴:他感到口渴。棄:遺棄。翻譯: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河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澤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澤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第三篇 師曠問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釋】(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君主。(2)師曠:晉國樂師
36、,字子野。(3)于:對,向。(4)恐:恐懼;害怕。(5)暮:晚了,遲了。(6)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7)安:疑問代詞,怎么,哪里。(8)戲:戲弄(9)其:自己的。(10)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意為眼盲的臣子。(11)聞:聽說。(12)陽:太陽的光亮。(13)孰與:固定格式,常用作比較選擇,譯作“與相比,哪一個”。(14)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翻譯】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上火把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
37、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火燭一樣明亮,點上火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 第四篇 程門立雪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1),稍長,潛心(2)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3)。于熙、元之際,河、洛(4)之士翕然(5)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6),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7)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德望
38、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龜山先生。(節選自楊時傳) 【注釋】(1)屬(zh)文:寫文章。屬,連綴。(2)潛心:用心專而深。(3)絕學:宏偉獨到的學術。(4)河、洛:黃河與洛水,也指這兩條河之間的地區。(5)翕(xì)然:統一或調協的樣子。(6)寢門:內門。唐白居易哭諸故人因寄元八詩:“昨日哭寢門,今日哭寢門,借問所哭誰?無非故交親。”(7)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程門四大弟子之一。【閱讀訓練】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1)河、洛之士翕然師之:(2)德望日重:(3)吾道南矣: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穎昌,相得甚歡。譯:_(2)一日見頤,頤偶瞑坐
39、,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譯:_3(1)一個“程門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對老師的尊重和求學的虛心真誠。請你用文中的具體文字說明楊時對老師的尊重和求學的真誠。(2)你能再說兩個類似的故事嗎?答:(1)_(2) 答案:1.離開 睡醒 2.楊時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學習。譯文: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后,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第五篇 智子疑鄰作者: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
40、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注釋: 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聰慧,機智。宋:宋國。 雨:下雨(名詞作動詞)。.壞:毀壞,損壞。筑:修。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客觀分析持有相同意見的人因身份不同及與主人親疏關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對待。積極方面(富人角度)聽取人意見時不能因其身份不同、與自己的親疏關系不同而決定是否存在偏見。消極方面(鄰人角度)在給別人提意見時要注意與別人的親疏關系,如果與別人的關系
41、較好,并且此人心胸寬廣,則可提意見。第六篇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釋: 趙春秋、戰國時的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一帶地區。 燕音煙,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是戰國時著名的說客,洛陽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趙國的國君,名叫趙何。 曝音鋪,就是曬的意思。 鷸音玉,一
42、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甘音錢,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音會,嘴,專門指鳥和獸的嘴。 漁者就是后面的“漁父”,以捕魚為業的人。 擒音琴,擒獲,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這里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處,這里是疲弊的意思。【翻譯】: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老蚌怕出來曬太陽,但有個鷸鳥跑來啄食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兩片殼剛好夾住了鷸鳥嘴巴,鷸鳥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說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兩個都不肯舍棄讓步,這時剛好有個老漁翁走過看到把他們倆都
43、捉住了。現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說:“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評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鉆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第七篇 鑿壁借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選自西
44、京雜記)【注釋】逮:到;及。穿壁:在墻上打洞。映:照耀。大:大戶人家;有錢的人。文不識:邑人的名字。傭:雇傭。怪:以為怪;認為是奇怪的。愿: 希望。得:得到。資給:資助、供給。遂:終于。大學:大學問家。償:報酬。【翻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讓燭光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誦讀一遍你家的書的機會。”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匡衡最終成了大學問家。 第八篇 狐假虎威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45、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以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懼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注釋:逆:違抗 不信:不誠實,不可靠。練習:1.解釋帶點字的意思。(1)天帝使我長百獸: (2)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 (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4)獸見之皆走: 2.翻譯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2)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之”的不同含義。(1)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與之行: (3)其不善者而
46、改之: (4)曾子之妻之 市: (5)學而時習之: (6)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4.從這則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語是_,與這個故事意思相同或相 近的成語或四字詞語_,它們都是用來比喻_一類人。5.你是如何評價文中的這只狐貍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第九篇 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注釋:楚有祠(祠:祭祀)者,賜其舍人(舍人:門客)卮(卮:酒杯)酒,舍人相 謂(謂:說) 曰:“
47、數人飲 之(之:代詞,代那杯酒)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省略了“大家”)畫地為蛇,先成(成:完成,畫完)者(者:代詞,的人)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引:用手拿)酒且(且:將要,就要)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為:做,此處譯為“畫”)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固:本來)無足,子(子:你)安能(安能:怎么能)為之足?”遂(遂:于是)飲其酒。為者,終亡(亡:丟失,失去)其酒。練習,利用注釋翻譯全文 第十篇 南轅北轍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1之,中道而反2,衣焦3不申4,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5,方6北7面而持其駕8,告臣曰:我欲之9楚。臣曰:君之楚
48、10,將11奚12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13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14者15善16。此數者17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18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19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20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注釋: 1.聞:聽說。2.反:通假字,同“返”,返回。3.衣焦:衣裳皺縮不平。4.申:伸展,舒展。后作“伸”。5.大行(hang):大路。6.方:正在。7.北:面向北方。8.持其駕:駕著他的車。9.之:動詞,到去。10楚:楚國,在魏國的南面。11.將:又。12奚:為何。13.用:
49、費用,錢財。14.御:駕馭車馬。15.者:的人。16.御者善:車夫駕車的技術高超。17.此數者:這幾個條件。18.恃:依靠,依仗。19.廣:使動用法,使廣大,擴展。20.猶:猶如,好像。第十一篇 歧路亡羊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說符)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 (1)楊子之鄰人亡羊 亡:( &
50、#160; ) (2)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之: ( )2.翻譯(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_ 3.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_
51、; 第十二篇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伊春市上甘嶺區2025屆四下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數控技術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基礎日語(IV)》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生物醫學產品標準及生產法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中學生物教育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中外文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婺源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質檢語文試題含解析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DeutschIntensiv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部分校2024-2025學年中考模擬最后十套:語文試題(三)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考試系統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GB/T 45456-2025包裝折疊紙盒折痕挺度的測定
- 國企薪酬福利體系與市場化改革
- 2025年保安員職業技能考試筆試試題(700題)附答案
- 2025屆江蘇省江陰市四校高三下-第四次月考數學試題試卷
- 2025年04月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干部學院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6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IEC603645523電線電纜載流量行業資料國內外標準規范
- 最新安全生產管理教材電子版
- 國標鐵路機車牽引電機懸掛抱軸瓦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