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識點—詩歌鑒賞類文本分析_第1頁
常考知識點—詩歌鑒賞類文本分析_第2頁
常考知識點—詩歌鑒賞類文本分析_第3頁
常考知識點—詩歌鑒賞類文本分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師資格考試中會涉及到文本分析類的選擇題。從近兩年的考試情形來看,文本分析類題目共包括詩歌鑒賞、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三個部分,其中詩歌鑒賞部分占兩道題,所占分值共計六分,題目設置也不會很難。因此,將此分數全部拿到手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是十分必要的。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針對這一知識點,做出如下整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一、“六步”原則,讀懂詩歌首先,想要做好詩歌鑒賞類的文本分析題目,必須先將詩歌讀懂,在對詩歌有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才能做對、做好題目。那么讀懂詩歌需要遵從“六步走”原則:1 .讀詩題。詩題之中往往會蘊含著詩歌的主要內容或者是情感基調。比如有些詠物詩,一讀題目就可以知道詩人在寫什么內容,詠鵝

2、詠柳卜算子詠梅,不勝枚舉;又比如春夜喜雨孤雁獨坐敬亭山之類題目,讀來便可大致了解全詩感情基調。2 .讀作者。一個作者的總體寫作風格、所屬流派都是比較固定的,而在考題之中不難發現,很多時候,詩歌鑒賞里出現的詩人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所以這時,考生可以結合自己對詩人的了解來輔助答題。例如,出現李白,首先就要想到他的風格是豪放飄逸,他的性格特點是灑脫不羈、不慕榮利;見到杜甫,就要想到他的風格沉郁頓挫,他的特點是憂國憂民、心懷天下;見到陶淵明,要想到隱士特點,隱逸之情;見到陸游、辛棄疾、文天祥,要想到愛國將領的情懷。3 .讀意象。物象之中包含了感情,就成了意象。古往今來,詩歌之中有很多意象,所代表的情感

3、特點大致上是相同或類似的,所以,在讀詩時,找到意象,也有助于考生讀懂情境,體會感情。例如:梧桐、秋葉、芭蕉等都屬于愁苦累意象,“一聲梧桐一生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再比如“客船”“天涯”“行舟”等一出現,就要想到羈旅、思鄉之情。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意象流傳過程中,大多數時候情感比較固定,但不排除特例,比如“柳”與“留”諧音,經常被用作送別類意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但是,在“柳暗花明又一村”或“絕勝煙柳滿皇都”中,將之理解為送別類意象就不合適了。4 .讀明示。所謂明示,就是詩歌中直接展現作者情感的詞語,比如“只恐雙溪昨腦舟,載不動,許多愁

4、”的“愁”,比如“最喜小兒亡賴”的“喜”,比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獨”等。5 .讀注釋。注釋有時會是重點字詞的解釋,有時是典故出處,有時是寫作背景,因此,讀詩時結合注釋有利于理解詩歌,但是在文本分析中,出題形式大多是選擇,所以涉及注釋的考點很少,做簡單了解即可。6,明大意。明大意是指在結合以上五點的基礎之上,做到知人論世,把詩歌大致翻譯一下,知道詩歌在講些什么,答題時,自然也就能更好的去把握了。二、掌握重點,明確思路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之上,需要了解考查重點,只有知道了會從哪些方面出題,才能在考場上做到游刃有余。詩歌鑒賞主要會圍繞著詩歌的形象、主題、語言和表達技巧來出題。其中,形象

5、類題目又分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意境、意象幾類,需要考生重點把握詩歌中最主要的形象,然后結合全詩分析其所體現的特征以及包含的情感。那么,這一類題在解題時,可以集中地去看作者、看抒情主人公、抓意象,從而確定形象特點。在做主題類題目時,也要重點去關注詩人背景、意象、明示等方面,在詩中尋找答案,切忌脫離文本,主觀臆斷。語言類題目又分為兩種情況考查,一種是考查整體的語言風格,可以從作者角度入手,然后結合全詩分析;另一種是煉字,即重點去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從字詞中體會作者情感。這一類題,主要是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所以要多關注詩歌大意,也要把握好情感主旨。最后,在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類題目考查也比較常見,做

6、題時,首要任務是分清修辭、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之間的區別,然后在確定所寫對象的特征是否準確,表達的情感是否合理。在此,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修辭指的是修飾言辭,所以大多針對句子而言,能讓句子更具表現力,如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表現手法是作者想要表達某種情感或某種內容時,組織語句的方式,如襯托、象征、聯想等;表達方式主要有五種:描寫、抒情、記敘、議論、說明,其中,詩歌鑒賞中常見到的就是描寫和抒情。要注意掌握常用的描寫角度(動靜結合、五感結合、虛實結合、遠近高低結合等)以及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觸景生情等)。三、仔細讀題,緊扣限制詩歌鑒賞類文本解讀,有些題目中會涉及到詩句,一定要仔細閱讀,讀懂題目要求,學會把題目轉換成我們所熟悉的提問方式,比如“這首詩歌是怎樣把春景描寫的細微生動的?”換言之就是“這首詩中的寫作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