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秦漢時期的交通工具設計和家具設計·秦漢時期的交通工具設計 我國秦漢時期陸地和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車和船。據歷史文獻記載,秦漢時期的車有安車、立車、軺車、軒車、駝車、馬車、等等。秦漢是我國造船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時期,船只類型多,規模 大,行船動力、系泊設施基本完備。 據專家考證,這個 造船場是秦代統一嶺南時建造的,漢代繼續沿用。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秦漢 時期造船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 漢承秦制,造船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局面。 安車1980年秦始皇陵西側出土,為兩組銅車馬,仿原尺寸縮小制作,通高104厘米,長328厘米,重約1200 公斤,出土時又完整
2、無損,實屬稀世珍寶,現藏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每組車由四匹銅鑄馬、一輛車和一個銅俑組成。這款車是兩院,賽車的車輪, 與文獻所記載的我國古代車輛形制相符合。前面一輛車的車箱上撐著一柄大傘,據文獻,這應是春秋戰國時代所謂的“高車”。 軺車 它是一種輕便快速的小馬車。釋名·釋車說:“軺,遙也,遙遠也,四向遠望之車”。其形制淵源于戰車。漢初時的軺車為立乘,后來改為坐乘,一車可乘坐二人。因軺車結構簡單,快馬輕車,因此為一般小吏外出辦理公事或郵驛傳遞公文時乘坐的馬車。此軺車長40.7厘米,寬41厘米,輪徑25厘米,雙轅,轅前部伸出車廂的部分向上彎曲,兩轅之間有橫軛,轅后部與車廂相接,壓在車軸之上
3、。兩輪各有輻14條。車廂底由菱狀網格組成,車廂前壁呈階梯狀向上傾斜,有軾(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軾中部有一孔作固定傘用。車廂頂有傘遮蓋。傘高24.4厘米,直徑32.4厘米。傘柄從軾中孔眼插下直通車廂底。駕車的馬身軀高大,肌肉富于質感,頭部飾銅當盧,頸上套軛,皆為銅飾。車夫跪坐于車廂內左側,作雙手持韁狀。此車結構輕靈,是研究漢代車輿的寶貴實物資料。此車現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軒車 是漢代供三公和列侯乘坐的輕便馬車。車輿兩側用漆或加皮飾的 席子作障蔽。據山東沂南出土畫像石中的軒車形象,可知軒車的形制與雙轅 軺車近似,只是輿兩側的障蔽高大,人坐在車中,只能望見前后的景物,而&
4、#160;兩旁卻因遮擋,不能外窺。軿車 一種帶帷幔的篷車。雙轅單馬,方形車輿,四面施以帷幔,成“四面屏蔽”狀。車蓋碩大,且四邊稍稍上卷,呈盔帽形頂。車門改在前面, 輿內僅容一人,御者坐在車輿前的軾板上。軿車是婦女乘坐的車。 當時勞動人民發明了木質齒輪傳動技術,并將此技術運用到車輛上,發明了記道車和指南車。記道車是利用車輪的轉動,自動把車行里程記錄下來,行駛一里自動擊鼓,顯示里程。指南車發明于東漢,張衡在車上立一木人,不論車輛走向何方位,木人手臂始終指向南方。秦始皇陵出土的銅馬車作為秦帝國第一代君主的陪葬物,代表了當時制車技術的最高水平。戰國時期發明的雙轅車,到了西漢時期已成為陸路交通
5、的主體車型,雙轅車可駕一馬或一牛,既節省了運輸動力,提高了運輸效率,也促進了畜力運輸車輛在民間的普及。秦漢時期不僅發明了行駛平穩、運載量較大的四輪車,而且發明了既經濟實用,又適宜于民間羊腸小道的獨輪車。到東漢時,獨輪車已經成為十分普及的運輸車輛,此種車輛制作簡便,對道路要求不高,受到民間百姓的喜愛,在我國一直延續使用到民國末年和解放初期。秦漢時代錙重運輸,主要靠車輛。如漢武帝時,匈奴渾邪王歸降,西漢“發車三萬輛迎之”。東漢竇憲率大軍北征匈奴時,軍車多達“萬有三千余乘”。秦漢時期造船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發明了舵,舵能使水中的行船沿著正確的方向航行。西漢時,人們又發明了用櫓來形成推力使船前進,
6、這是中國造船史上一項杰出的成就。船的停泊工具“石碇”也在此時被發明和使用,它相當于后代船的“錨”。船帆已普遍使用,傳說秦代徐福入東海求仙藥,船帆從此傳到了日本。當時船只形制多樣,客船由官府控制,官府掌握著龐大的船隊,皇家客船主要有鳴鶴舟、容與舟、清曠舟、采蓮舟、越女舟等。貨船不僅官府擁有,而且商人也可以經營。舫船比單體船容積大一倍,行駛平穩,負載量大,當時相當普遍,因而有“千斛之舟”的稱謂。此外,水戰中的船只有樓船、戈船、三翼、蒙沖、斗艦和走舸等種類。長安、洛陽、黎陽、東萊、會稽、江陵、柴桑和番禺等地都是秦漢時期著名的造船基地。從秦代造船工場遺址來看,兩千多年前的廣州造船工場頗具規模,當時已經
7、能造出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廣州東漢墓出土不少船模,有貨艇、渡艇,還有人貨并載的航船。船分前、中、后三艙,前艙低矮寬闊,篷頂為拱形;中艙略高,成方形;后艙稍狹而高,是舵樓,船尾還有一間矮小的尾樓。這種船吃水深,負載量大,適合深水航行。這反映出兩千多年前秦漢造船技術和生產能力就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史記和漢書分別留下了秦始皇和漢武帝登上長江浩蕩的船隊至九疑山祭祀虞舜的歷史記載。·秦漢時期的家具設計由于秦朝立國時間大短,至今沒有見到遺留下的秦代家具,但是從史家那里得知:秦朝所建的大型建筑"阿房宮",在秦亡被毀,大火三月不滅,可見規模之大,其內的家具品種
8、之豐富,可想而知。另夕,震爍寰球的秦始皇兵馬涌,以及秦代其他工藝方面,足以證實秦代早期的雄渾氣魄和質樸之風,可以說,漢代的輝煌,離不開秦的統一大業。漢代是我國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代,漢時中央和地方都有專門機構和官員,管理手工業生產。特別是由于漢代的厚葬之風,大批墓室壁畫、畫像磚、畫像石,以及家具模型和家具實物留在地下,為我們今天了解二千多年前的漢代社會生活和家具情況,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形象資料。漢代的起居方式,仍然是席地而坐的時代,床和榻的使用非常廣泛,所以床和榻是漢代人的主要家具。漢時的床體較大,具有兼作臥具和坐具的雙重功能,許多文獻上都有對床使用的記載。這時的床,在貴族階
9、層是很講究的,有的上設屏風,有的上設幔帳,甚至有的還用珠寶裝飾。 漢時流行的榻,則體小輕便,有獨坐和連坐之分。獨坐即一人坐榻,連坐即兩人坐榻。這時的榻是為待尊者或客人所用,客去后可以將榻收藏起來。故而有"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及"去則懸之"的記載。漢代的漆家具在此時,達到了興盛的高峰。裝飾圖案向著程式化、圖案化發展。彩繪的漆家具,色彩艷麗,黑、紅兩種顏色,本已強烈奪目,有的還加上金銀片裝飾,更是華麗無比。體現出興旺繁盛的漢代國風。中國是世界最早發現和使用漆的國家,也是世界桐油和漆的生產大國。在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已出土有漆碗。商代漆器紋樣已相當精美,
10、河南安陽殷墟大墓發現墓雕花木器,涂朱色紋,并鑲嵌蚌殼、玉石和松石,清晰絢麗。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中期遺址也出土許多漆器殘片,朱地黑紋,繪饕殄紋、夔紋、雷紋、蕉葉紋等,有的也鑲嵌松石。由此可以肯定漆藝在商代已十分發達。大量的出土器物證明,漆藝的進一步發展是在戰國。漢代是中國漆藝的黃金時代,分布地域很廣泛,北至內蒙,南達廣州,東起山東,西抵甘肅,皆有發現,出土漆器數量多,類型豐富,保存完好,并有紀年鉻文。特別是在信陽長臺關,隨縣擂鼓墩、長沙馬王堆、江陵鳳凰山、云夢大墳頭的戰國和秦漢墓葬的發現,數量巨大,種類繁多,保存完美如新。在這些漆器,家具占頗大的比重。 家具漆飾紋樣多見如龍風、云氣、花草、幾何、鳥獸、仙人、孝子,及其他人物和車馬等。儒學在漢代獲得思想界至高無上的地位,因而漆畫題材除純裝飾性紋樣外,也注重宣傳儒家教義,“成人倫,助教化”,表彰孝子、義士、明君、賢相。同時受當時神仙思想的濡染,諸凡仙人升仙等神仙題材也時有出現。參考文獻:圖書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中國通史鄒紀萬九州出版社2009年11月秦漢社會生活四十講王凱旋九州出版社2008年12月秦漢文化史熊鐵基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5月中國家具張曉明五洲傳播出版社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早茶承包協議書
- 鄧州房屋認定協議書
- 分公司私下入股協議書
- 超市索賠和解協議書
- 轉讓手工工廠協議書
- 退租裝修恢復協議書
- 高校幫扶縣區協議書
- 金融公司代理協議書
- 餐飲經營占股協議書
- 車輛帶人免責協議書
- DB21 3176-2019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 (完整版)英語寫作期末試題和答案解析
- 汽車保養與維護實操考核
- JJG 475-2008 電子式萬能試驗機-(高清現行)
- 小麥胚芽知識問答
- 戰略方法論三層面法和財務模型課件
- 裝表接電課件(PPT 86頁)
- 病例報告表(CRF)模板
- Q∕GDW 12158-2021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重大活動電力安全保障工作規范
- 鏈斗技術規范書
- 船舶應急部署表及船員應變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