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篇新課文,如何展開教學_第1頁
拿到一篇新課文,如何展開教學_第2頁
拿到一篇新課文,如何展開教學_第3頁
拿到一篇新課文,如何展開教學_第4頁
拿到一篇新課文,如何展開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肖培東|拿到一篇新課文,如何展開教學老老實實教語文肖培東曾經有人問我,如果你拿到一篇新課文,你會從哪些方面去思考你的教學,你會怎樣著手備課?我想,我應該會從八個方面去思考我的教學。第一,這篇課文是什么類型的文章(即理解它的文本特征、文體特征);第二,這篇課文是寫什么的文章(即內容、主旨);第三,這篇課文是為什么而寫的文章(即寫作動機、寫作背景);第四,這篇文章是怎樣去寫的文章(即語言特色、寫作手法)。這就是普通備課的四個問。問文體特征,問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問文章的寫作動機和背景,問文章的語言特色和寫作手法。光這四個夠不夠呢?不夠!我還得問:第五,編者為什么把這篇文章放在這個單元(即了解編者意圖

2、和單元目標);第六,這篇課文最大教學意義在什么地方(即思考它的教學價值);第七,最能體現文章主旨和寫作特色的語段是哪幾個(即注重教學聚焦);第八,讀這篇文章,學生自己可能讀懂的和需要老師教懂的分別是什么(即做出學情預判)。這八個問題想透了,備課就可以開始了。當然語文教學備課思考,具體到某篇文章,很可能還會有第九第十個問題,但是不管怎樣,有一點要謹記一一語文必須老老實實地教。什么才是老老實實教語文呢?第一個關鍵詞,老老實實。老老實實的課堂。什么叫“老老實實”?“老老實實”對應的就是“花里胡哨”“失去本真”“光怪陸離”“莫名其妙”等。老老實實教語文,意味著要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要貼近語文教學的原則

3、,要靠近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通過這種規律來實現語文教學。身處在快速發展的信息年代,近幾年我們發現,語文圈江湖之氣漸起,出現了很多所謂的門派。雖說百花齊放春滿園,但我們更希望,能從語文的原點和規律出發,從語文教學的原則出發,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建議老師們多多看看那句話,新課標以現代語言學的理論為指導,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并重申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性質的共性是“綜合性、實踐性”;獨特個性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一課程定位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獨當之任。語文課程,其本質是學習語言文字的

4、運用,是“實踐性”的課程,涉及的目標非常廣泛,是“綜合性”的課程。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很多老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往往會忽略語文這一特征。在上課前,我們必須先去重溫語文課程的定義,語文課程的特征,時時刻刻落在我們心里并能具體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我們要思考,我的這堂課是不是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而進行的,是不是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教學說到底還是比較簡單比較實在的,聽、說、讀、寫、思而已。課堂教學離不開這樣一些具體的實踐,老老實實地把這些問題想透了,語文課堂就語文了。我曾在陜西白河縣送教,為白河縣的語文老師上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語文課各一節,其中初中我選擇了一顆小桃樹這課。現在有些老

5、師上這課,上著上著,這棵小桃樹,種得就不像“語文”的桃樹了,花花綠綠的,枝條上掛滿了非語文的東西。大講特講賈平凹的生平經歷,文革期間的中國現象,堅強勇敢的精神品質,自立自強的人生奮斗,就是很少引導學生讀文章品語言悟文意。一棵小桃樹是賈平凹先生的散文,教材上文中批注有說,“課文中一些描寫反復出現,比如多次描寫小桃樹沒出息。散文中這類地方,往往寄托著深意,要仔細體會”。所謂仔細體會,就是要潛入文字深處細細品味。它不能像是情景劇,得需要你從語言文字中慢慢去體會。老老實實教不就行了嗎?我在教這課的時候,注意到了編者在一棵小桃樹中標注了五處旁批。尋常的情景,不尋常的情感。課文中一些描寫反復出現,比如多次

6、描寫小桃樹“沒出息”。散文中這類地方,往往寄托著深意,要仔細體會。是什么使我遺忘了小桃樹?“蓄著我的夢”的桃核長成了樹,而且真的開了花。作者僅僅在寫花嗎?“我”的情感在這里來了一個轉折,您讀出來了嗎?我們很可以利用文中五處旁批,巧妙地整合、提煉、穿插,引導學生自主走進散文深處,思考小桃樹中復雜多姿的人生感悟。第一條批注提醒我們,散文閱讀要緊扣作者感情,要從眼前景中讀出作者的內心情。第二條批注則是散文閱讀的方式,要關注文章中反復出現的細節,從中體會寫作深意。后面三條批注都用問句形式暗示文本閱讀要思考的內容,三個問句緊聯小桃樹和“我”,旁敲側擊地引導學生思考這株“野”的、“沒出息”的、不美的小桃樹

7、與作者自己的特殊的情感聯系,感悟作者內心的隱秘世界,理解文章托物言志、明暗雙線的寫作手法。這實際就是用批注完成了自讀課的教學。中午我跟賈玲老師說,看,我們的思維都是朝向了自讀課,朝向了課本提供給我們的資源,沒有別的,比起一大堆資料引進,一大堆賈平凹的經歷介紹,我覺得教學更好地還是要把師生帶回到語文的本真上去。語文就是這樣的,老老實實地看文本,老老實實地去思考這些問題,你會得出語文教學的“語文”的方法。再舉個例子,一老師上高中的一篇課文林黛玉進賈府。老師一進教室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場紅樓夢知識搶答賽。”學生立刻興奮了起來。好!第一題開始搶答,紅樓夢的作者是誰?手全部舉起來了,大家喊著“曹

8、雪芹”,老師一看,也搞不清楚誰也搶答的,就只好給每組都加10分。第二個問題分數值很大,一共120分。我當時想了半天,怎么會有120分的題目?原來,紅樓夢里有12個美女,說出1個得10分,說出12個得120分。全班學生開心了,教室里炸響一片,大家交頭接耳,東湊西拼。要一口氣說出12個美女還真難,最后把那些不是美女的劉姥姥全搬上去了。這時候我想,課堂也熱鬧了,氣氛也活躍了,這下老師該上課了吧。老師還不罷休,說了第三個問題:你知道,這12個美女中,誰最美?顯然這個老師想把問題引導到林黛玉上。可當代中學生不喜歡林黛玉多,刀子嘴,小心眼,煩哪。最后繞了一圈之后,終于有學生說,林黛玉很美,這時我想,林黛玉

9、該進賈府了吧,該開始讀文章了吧。結果,老師說了句話:“是的,林黛玉很美,87版電視劇陳曉旭把林黛玉的美演得更美,請看大屏幕。”老師一按鼠標,電視劇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就開始,我當時就很著急,從林黛玉邁著裊裊碎步走出雪轎一直到老祖宗捧起那塊玉,這怎么也要十幾分鐘啊。學生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了,老師又請學生談談觀后感。我記得當時,我在筆記上寫了一行字,“如果是讀后感多好”!讀文章嘛,讀后感和觀后感是不一樣的。學生開始談了,林黛玉怎么樣,賈寶玉怎么樣。老師又說了,你們談得都很好,但是你們知道嗎,這部電視的主題曲有兩句歌詞,就寫出了這兩個人各自的性格特征,你知道是哪兩句嗎?請聽一一又聽歌啦!枉凝眉歌

10、曲出來以后,聽出了哪兩句話?“一個是聞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老師又問:為什么賈寶玉是無瑕的美玉,林黛玉是聞苑的仙葩?這時候叮鈴鈴下鈴聲響起。老師那時候好激動的,這堂課氣氛這么好,學生發言又那么積極,一個個眼睛都放光的。老師問我:“肖老師,這堂課,我怎么樣?”我就說要好好練練語文。這就很明確地告訴他,這堂課不行。這,真的不行。這堂課,又看電視又聽歌,語文課要做的事情卻沒有真正落實。語文老師要做語文的事情。什么是語文的事情?三句話: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目的。我簡稱這三句話為“新三為”。無論是去聽課還是自己備課教學,拿這三句話去對照:這堂課是不是以語言為核心,是

11、不是以語文活動為主體,是不是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浮躁年代,很多青年教師太想用一堂課來一舉成名,總是喜歡追求新潮怪異,而忽略了語文的本真。一次,我去聽斑羚飛渡公開課。老師,一進來就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我一聽,糟了,這部法律一出來,我就感覺到這堂課可能要走偏了。為什么?老師肯定沒有好好讀文章。斑羚飛渡的主旨其實并不是講要保護野生動物,不要獵殺斑羚。它是一篇動物小說,最后表現的是我們這個社會復雜的人性。沒想到,教學中他偏得還要奇怪。他問同學們:“你們讀了這篇文章以后有什么感受?”這個問題我很欣賞很喜歡的。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

12、讀了這篇文章以后,我覺得很震撼的。”我當時在想,這個學生說得真好,斑羚飛渡很震撼的,按照這個回答,老師應該繼續問“你哪里讀到震撼了"。學生可能回答“斑羚跳懸崖的那一段”,賞析了以后,老師就繼續問:“那你有沒有讀到比跳懸崖更震撼更悲壯的東西?”這堂課就順著這個“震撼”走下去了。結果上課老師可能覺得這個“震撼”不是他要的答案,就把它輕輕避開了,說:“你們知不知道老師讀過以后的心理感受?”“老師覺得,這篇文章中的斑羚是個數學天才!"我當時倒吸一口氣,你讀這個文本怎么讀出“數學天才”?下面學生則很感興趣:“老師,這怎么會是數學天才?”“你們自己看下文章,哪里有數字?”我看了半天,只

13、有一個地方有數字。兩個懸崖之間,五米。斑羚每次跳只能跳三米,那么斑羚想出這個辦法,至少得知道一個數學公式,是什么?對了,3+3>5!由此,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斑羚是一個有數學天才的斑羚。天哪!沈石溪的斑羚飛渡飛渡到這個解讀上了!一味的求新,求異,求怪,連老老實實讀文章都談不上,又怎么可能老老實實地教課,老老實實地和學生一起學語言學語文?老老實實,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目的。無論什么課文,我們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去思考,我是不是在老老實實地教這篇課文,是不是用語文的手法、語文的手段展開我今天的教學。所以,語文老師想要贏得自己的學科尊嚴,必須要建立自己專業的東西。我們

14、必須要緊緊地貼著它,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目的,遵循,尊重,這就叫老老實實。第二個詞語,扎扎實實。最初幾年我教史鐵生的文章我與地壇,教得好感動,聽課的師生都在那里流淚,后來錢夢龍老師對我說了一句話“對于母愛的表達,一定要回到文中的原句中去品”,我才轟然驚醒,原來我課堂上的感動都不是“語文”的感動。后來我也真的在其他人的課堂里聽到了這樣的非語文的“母愛”。比如有老師教秋天的懷念。一進來,“這篇課文學什么的?”“母愛。”“對,母親。前天還是母親節。”老師就深情地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接下來請閉上眼”(好端端的學語文,干嘛閉上眼?)原來,這個時候老師要放音樂了

15、。一按,音樂出來了,滿文軍的懂你“花靜靜地綻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有時,人更容易被音樂感染,因為音樂旋律更會帶你進入一個情境中。音樂中,老師在這個配樂中開始煽情敘說:“閉上眼,想一想,是誰在寒冬的夜晚為你守候一盞回家的燈?想一想,是誰每天早上為你端上熱氣騰騰的牛奶?”有幾個學生忍不住了,眼淚就出來了,老師一看,眼淚出來了,效果就出來了,就說:“好,睜開眼睛,請你說一說你和母親感人的事情。”學生聲淚俱下地說完以后,老師又說:“今天你讀了史鐵生的文章以后,想對你的媽媽說些什么?”這堂課,有感動,沒語言,沒文本。史鐵生文章的母愛品析,不應該變成母愛主題的一個班

16、會課,而是該好好地就它的文字去感悟“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喇喇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這個“擋”字寫得多好,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咀嚼感受。“擋”字寫出什么?寫出母親的愛、母親的敏感和果斷。母親知道,不擋在這個窗口,落葉就會激發我生命頹廢蕭條的感受,會把我心中的消極慢慢地積累起來。再比如,這個“擋”字可以看出一個愛我的敏感的母親,她的內心。北海的菊花開了,“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為什么寫那么多色彩?細細品味,文字深處,那不就是,我要好好地活了嗎?還有,文章為什么有那么多省略號?”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史

17、鐵生都想些什么,想說什么,必須要好好進入語言深處去感受。都在教一棵小桃樹,都說是賞析賈平凹對一棵小桃樹的描寫。但我發現,好些老師只套語式地說“語言生動形象”就算過去了。不是的!“生動形象”,你一定要引導學生進入到語言最細微處去感受。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時,“要盡量去體驗作品中美好的內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語言品析,就是要抓住關鍵的一個句子、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引領學生體驗并陶醉于咀嚼語文的美好滋味,品味文字里的深沉情感,真正地走進文本。“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著身子的。"我們都會問同學們哪個詞寫得好?“委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桃樹不對的!“委屈”為什么就寫得好?

18、你得問問學生,如果不用“委屈”,你會用什么?小桃樹長得很瘦弱,小桃樹長得很可憐,小桃樹長得彎彎的,小桃樹長得不正常,小桃樹長得不健康賈平凹都沒有用這些詞,“委屈”這個陌生化詞語的運用對作者表情達意是有很大的作用的,高手用詞。“角落里拱出一點嫩綠兒”哪個字?“拱!”平時我們會用哪個字?“長”。為什么不用“長”而用“拱”呢?這才是真正的進入文本中去感受語言的魅力。我們強調對語言品析鑒賞,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是細細品味,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已有。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學如果離開了語言的教學,沒有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方面的感悟

19、,我們的語文課還剩下什么?有老師教赤壁賦,教得非常有意思。進來以后,說:“同學們,我們要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學生一聽高興了,“穿越”那時候很流行。“怎么穿越啊?”老師就開始說了,“如果一個夏天的夜晚,明月當空,一陣風吹來,把你吹到吹到了長江邊赤壁上。老師說“真的就是長江邊赤壁上,這個時候,一個白衣儒士踏著月光翩翩而來,你們知道他是誰?"同學很配合地說:“他是蘇東坡”。“這個時候,你們兩個人遇到了,會有一場怎樣的對話?請你們倆開始對話。”這樣,全班級同學兩個兩個對話,然后學生上臺表演。“蘇東坡先生,你被貶黃州,寵辱不改,你為什么那么開心?”“蘇東坡先生”這堂課很創新,下課以后問我,

20、上課老師要我評價。我說這節課,可以用兩句話形容“清風徐來”,老師一聽很高興,后一句話別忘了,“水波不興”。赤壁賦,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這篇文章幾乎包攬了蘇文的主要風格特點。這么好的文章,不讀,不做語言品讀,不去品悟,太可惜了。所以只有老老實實回歸到語言,才是語文教學態度。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邊有一句話:“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意”以前,我們每次教這句話的時候,都會讓學生畫出其中的形容詞“紫紅”“碧綠”“光滑”等,然后我們說一句“生動形象地寫

21、出了事物的特征”就算是品析了。有老師不這么教,他問了學生一個問題“石井欄為什么是光滑的”。這個問題,我當時在想,我讀書的時候從來沒想過,石井欄為什么是光滑的。課堂學生也愣住了,幾秒鐘以后,紛紛舉手。“老師,我知道石井欄為什么是光滑的。一定是少年魯迅經常在石井欄溜來溜去,走來走去,滑來滑去,時間長了以后就把石井欄光滑了。”一想,真對啊,小時候我就有這種生活體驗的,然后老師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這就說明,百草園是我們的樂園”天哪,我們繞一圈才教出“百草園是我們的樂園”,名師從這一個小小的形容詞里就看出百草園是我們的樂園;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這就是引導學生潛心會文。語文老師對語言要有高度敏感。可以說,語

22、文教學的高低、優劣,最后就取決于老師對語言的敏感度。很多老師離了教參沒辦法評語言,他自己讀不出語言的味道。2015年1月,在江蘇鎮江,有一個孔乙己同課異構教學,五位老師一起上孔乙己,我也在其中。魯迅先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能與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的風度。”(孫伏園憶魯迅先生)這篇經典的小說,匠心獨具,又有著豐富的主題意蘊,無數次被名家深品細嚼,又無數次經名師課堂演繹。那么,我該教什么呢?怎么教呢?手?臉?酒?笑?排?摸?可笑?可悲?看客?我一個個地思考一個個地否決。組織者王益民老師還很有點子,他想了好多招數

23、來“逼迫”我們思考。他把孔乙己教參的內容全部印發給學生,還要叮囑每個學生讀七遍。老師們,一個學生把教參讀了七遍,你站在講臺上還能講什么?另外他還有一招,他把全國名家教孔乙己的切入點編了一條短信:黃厚江先生從手首入,余映潮先生從酒入,某某先生從某某入就看你從啥入?他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突然你發現,這個世界,連網絡都靠不住了。這個時候,你就得自己去琢磨,我后來就覺得,這個招真靈啊。我當時也不急,就好好地把文章讀,反復地讀,突然發現,孔乙己里面所有的字都是那么地精彩,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挑出來作為切入點去教學。“孔乙己,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哪個字?“又”字。“他們又叫道,你又偷了”,這么多又字出現,不

24、是很有意思嗎?“孔乙己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哪個字有意思?“新”字,就傷疤還在,新傷疤又來。孔乙己悲慘如此。我們再看,品語言品深刻的話,你會真正發現,孔乙己不只是給他講封建社會怎么黑暗怎么黑暗,不是這么回事。你要去引領他感受,魯迅先生是怎么寫的。你們看,有一段話,掌柜聽說孔乙己偷丁舉人家,被打折了腿,這時候掌柜說了一個字“哦!”找同學讀讀看,魯迅“哦”字后面用了“!”應該怎么讀?這個感嘆號里有什么!他們后來的對話(“后來怎么樣?”“怎么樣?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來呢?”“后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

25、。),誰說誰說都不出現了,都是后來呢、后來呢、后來呢,誰說誰說都沒有了,要不要把這些人都加上去,加上去試試看,不能加,加了問答的節奏都被打破了。因為他們太想知道孔乙己的慘狀、鮮血淋漓,作為談資,沒有語言的深刻感觸我們是無法感知這些東西的。我覺得我們要下苦功!語文老師,必須要貼著文字語言去教學,扎扎實實地扎進去,“吱”的一聲,文字內蘊的魅力才會冒了出來。第三個詞語,真真切切。教學一定要真真切切。真真切切地讓學生在課堂上讀,真真正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真真正正地讓學生去說、去表達。無論你是公開課、比賽課還是其他什么場合的教學課,首先都得是語文課。我沒有聽到四位老師上的課,但我一直在關注這些思考,如

26、給學生讀的時間充足嗎,如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充足嗎,如我們是不是很緊張地推著趕著學生在走,我們有沒有留出真是的時間讓學生消化文字和語言我記得前幾年一個全國教學大賽暑期在某地舉行,一看課題,就有點擔憂了。滕王閣序蘭亭集序祭十二郎文報任安書文言文,經典名篇,又都是較長篇幅,很多語句文意生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這樣讀讀懂怕也要一節課。這一節課又怎么個賽法?既要疏通文句讀明白,又要探究思想讀深厚,一節課,真能做到嗎?最后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作“賽課,不是賽車”。對好課的評價,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生,也就是他們學到了什么,又是怎么樣學到的。一課時,教師慌慌張張地趕著走,學生神情茫然地被推著前行,他們真的把滕

27、王閣序這樣的美文種植進心底了嗎?現在聽課我更注重聽細節看落實,我不強求這堂課一定要走到哪一個程度。沒有比真實的教學更好的教學。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學生是在真正地學習語文嗎?有一年我去桂林講課,給我的課是祝福,一萬字的小說,我那天晚上吃飯的時候跟校長說,麻煩你晚上回去的時候跟老師交代一下,祝福這篇小說,讀幾遍就可以了。結果校長忘記了這事,學生也不知道今天要上的是祝福,甚至有的連個文章也沒有。我掃描了幾個學生手頭的文章,發現幾乎沒有什么圈圈劃劃的,閱讀,是要有痕跡的,論說的深刻不等于細節的入駐。“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讀懂魯迅作品,還是要“讀”字當先。我也安靜下來,沒關系,先讀文章,就先認真

28、地讀文章,45分鐘,25分鐘都在讀文章,讀了以后還剩下20分鐘,20分鐘也有20分鐘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那里讀文章的時候非常安靜,聽課的老師很為我擔憂,好些我的好朋友,一直用手提示“你還不上課呀”?我心里卻很踏實,沒有比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更好的教學了。后來,這堂課,真的也上出了較為精彩的后20分鐘。所以,不要趕著學生走,一定要真真實實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讀文章、品味語言,去思考探究問題,課堂一定要真實。第四個詞語,深深淺淺。我們自己讀書一定要深,我們自己解讀一定要深。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怎樣根據學情做出好的教學。有這么一次教學活動,散步這篇課文分別給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來學習,后來我

29、們發現三堂課大多數內容是一樣的。說明什么?我們的教學是在做一種無用的重復,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度選擇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一定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基于教的教學還是基于學的教學,一個課堂是為了表現你的才華還是展現學生的學習,這是我們大家要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這個淺,不是說淺薄的、膚淺的。而是希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我們深刻的理解,深入淺出,淺入深出。所以,依據你的教學對象,依據單元的教學目標,做出好的適合的教學,是我們每個老師要去思考的。今天的我們,重新再看以前的文本,自然會看出40歲、50歲、70歲的態度。但是別忘記,我們眼前的孩子,他就是七年級的、二年級的孩子,他們有他們的人

30、生經歷、他們的閱讀經歷。文本的深刻,我們是提早告知了呢,還是去按照規律去學習的,這也是大家要去思考的問題。第五個詞語,靈動靈活。我們說語文教學老老實實地教,并不意味著語文教學是死板的、機械僵化的。語文豐富、語文博大、語文精深、語文美麗,可以根據一篇文章的特點,可以根據學習的情況,做出很靈動、靈活的教學設計。有老師上桃花源記,第一次,問題是這樣的,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桃花源那里的景色怎么樣,桃花源里的人又怎么樣,出了桃花源以后,又發生了什么事。這樣的設計太沒創意,能不能靈動點?第二次,桃花源,一個怎么樣的桃花源?美麗的桃花源,偏僻的桃花源,安靜的桃花源,和睦的桃花源文本多元的思考出現了。有一個學生回答了,“老師,桃花源是一個絕境”。我盯著“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