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教案解析_第1頁
《古代漢語》教案解析_第2頁
《古代漢語》教案解析_第3頁
《古代漢語》教案解析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第五章魯迅研究一【教學要點】一、魯迅年譜( 1881-1936 )二、魯迅傳記研究中的幾個懸案三、魯迅思想轉(zhuǎn)變的三個階段四、魯迅東京 “從文 ”時期的思想五、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二、【基本內(nèi)容】1. 魯迅年譜( 1881-1936)一少年時代(1881-1897 )二南京學堂時期(1898-1902 )三留日時代(1902-1909 )四家鄉(xiāng)教書(1909-1912 )五官吏時代(1912-1926 )六上海十年(1927-1936 )( 1)少年時代( 1881-1897 )? 1881 年 9 月 25 日生,小名阿張,本名壽樟,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父周鳳儀,母

2、魯瑞。? 1892年 2月,入三味書屋讀書,塾師壽鏡吾,1897 年離開。? 1893年 9月 7 日,祖父科場案發(fā)。1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 1894 年冬,父親突然吐血,家道開始衰落。? 1896 年 10 月 12 日,父親病逝。( 2)南京學堂時期(1898 1902 )?年 4 月 27 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898?10 月 15日,投考江南陸師學堂附設(shè)的礦務(wù)鐵路學堂。?日,參加會稽縣考,名列三圖3712月18?年 1 月,參加府考,名列七圖301899?1901 年 4 月 9 日,祖父獲釋。?本年閱讀嚴復譯天演論,又購讀日本加藤紅之的物競論。?1902 年 1

3、 月 27 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績畢業(yè),并獲得留學資格。?1902 年 3 月 24 日,赴日留學。( 3)留學時代( 1902-1909 )?1902-1904 年,東京弘文學院普通江南班。?年 11 月,參加浙江同鄉(xiāng)會。1902?年 3月,剪去辮子。1903?年 4月 30 日,弘文學院結(jié)業(yè)。1904? 1906 年,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1904?年 3月 6 日申請退學,15 日獲準。1906?6 月,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學校所設(shè)的德語學校?。夏秋之間,奉母命回國完婚,在家停留四天?年夏,籌辦新生雜志、同周做人翻譯域外小說集。1907?年 8月歸國。1909( 4 )家鄉(xiāng)教書( 1909-1

4、912 )?年 9 月 -1910 年 7 月,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初級化學和優(yōu)級生理學教員,兼日本教員鈴木圭1909壽的植物學翻譯。?1910年 9 月,紹興府中學堂教員兼監(jiān)學,教博物學(動物、植物、礦物等內(nèi)容)。?年 11 月左右,接受王金發(fā)委任,但任浙江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1911 1912 年 2 月中旬,離紹興去南京教育部任部員官吏時代(1912-1926 )。?年 2 月中旬,到南京任職,沒月三十元,5 月初北上。1912?1912年 5月三,人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員。?年 8月 21 日,被任命為僉 (qian) 事 ,8 月 26 日 ,被任命為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191

5、2?1915年 9月 1 日 ,被教育部指派為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主任,1916 年 2 月辭職。?年 2月 18 日 ,被任命為 “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成績展覽會干事”。19162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 5 )官吏時代(之二)?年8月9日,錢玄同來訪,為新青年約稿。1917?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記 。?年 2月 -1926 年 8 月,被北京大學聘為講師,講授中國小說史、文藝理論。1920?1920年 8月 26 日,被北京高等師范聘為講師。?年 7月,與周作人失和。 8 月 2 日遷居。1923?1923年 7月,受聘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講師。( 6 )官吏時代(之三)?192

6、4年5月21日,介入女師大風潮。?年 5 月 25 日,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居。1924?1925年3月11日,首次與許廣平通信。?年 8 月 14 日,被免除教育部僉事職務(wù)。1925?1925年 9月 23日 -1926 年 5 月 31 日,任中國大學講師。?年 11 月 5 日,被教育部加派為清室善后委員會助理員。1925?1926年 1月 16日,教育部發(fā)布 “復職令 ”。?年 3月,被政府通緝, 5 月 2 日結(jié)束避難回家。1926?1926年 7月 28日接受廈大聘書, 8 月 26 日啟程赴廈。( 7)上海十年( 1926 1936 )?1926 年 9 月 4 日,抵達廈門大學,所

7、教小說史與文學史綱要。?1926 年 11 月 11 日,收到中山大學聘書。?1927 年 1 月 16日,去廣州, 18 到達。?1927 年 2 月 10日,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wù)主任,4 月 21 日,辭去中大一切職務(wù)。?1927 年 9 月 27日離開廣州去上海, 10 月 3 日抵達。( 8)上海十年(二)?年10月8日,與許廣平定居景云里。1927?1927年 12 月 18 日,接受蔡元培之聘為國民政府大學院第一批特約撰述員,1931 年 12 月被裁撤。?1928年6月20日,與郁達夫合編的奔流創(chuàng)刊。?年9月27日晨,海嬰出生。1929?1930年 1月 1 日,與馮雪峰合編萌芽創(chuàng)

8、刊。?年 2月 15日,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1930?1930年 3月 19日,遭通緝避居內(nèi)山書店至4 月 19 日,該通緝令一直未解除。?年 5月 7 日,應(yīng)邀與中共宣傳部長李立三會見。1930( 9)上海十年(之三)?1930 年 5 月 12 日,搬到北四川路公寓。3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1931年 1月 20日,全家避難花園莊旅店至2月28日。?年 1月 29日,因戰(zhàn)爭爆發(fā)全家搬到內(nèi)山書店。1932?1932年夏秋之交,在寓所會見陳庚。?年 1月 17日,出席中央研究院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上海分會成立大會。1933?1933年 4月 11日,遷如施高塔路(今山陰路)大陸新村

9、九號,這是魯迅最后的一處寓所( 10)上海十年(之四)?年 11 月 30 日,在內(nèi)山書店同蕭紅、蕭軍會晤。1934?年 5 月 15 日病發(fā), 31 日經(jīng)美國肺病專家托馬斯·鄧恩診斷為晚期肺結(jié)核。1936?1936 年 6 月入院治療?15 日,與巴金等 78 人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6 月?7 月6 日致信母親詳述病情。?5 日夜寫逼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8 月?10 月 18 日夜病勢急變,19 日晨五時25 分逝世。2. 魯迅傳記研究中的幾個懸案1.棄醫(yī)從文與幻燈片事件2.魯迅給中共中央致賀電事件3.魯迅的死因之迷4.魯迅兄弟失和的原因魯迅為什么棄醫(yī)從文為什么

10、去仙臺醫(yī)專1902 年 3 月去日本,原打算進成城學校,這是為留學生設(shè)立的陸軍士官預備學校,進該校需中國學生陸軍監(jiān)督審批,未能夠批準。入弘文學院(1902-1904 ,這是專為中國學生開辦的速成教育學校(1902-1909 ),魯迅編入江南班。弘文學院畢業(yè)后,按規(guī)定應(yīng)升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所屬的采礦冶金科,但該校升學競爭非常激烈。仙臺醫(yī)專(1904 年 9 1906 年 3 月)1906 年 6 月,將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學會辦的德語學校魯迅為什么棄醫(yī)從文魯迅在吶喊自序、藤野先生 、魯迅自傳 ( 1930 )的敘述:仙臺醫(yī)專教魯迅細菌學的是中川愛笑,他從德國帶回一架幻燈機,用幻燈教學20 世紀 7

11、0 年代,仙臺醫(yī)專的后身 現(xiàn)東北大學的阿部謙也等一批師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校1905年制作的一套日俄戰(zhàn)爭情況的幻燈片,但沒有中國人被當作俄國偵探殺頭的畫片。東北大學教授石田香雄在細菌學教室發(fā)現(xiàn)了這套幻燈片,全部應(yīng)為20 張,但現(xiàn)存15 張4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王錫榮說, 1987 年前后曾在法國人出版的韓文畫冊內(nèi)發(fā)現(xiàn)同樣的幻燈片,有17 張,其中有魯迅說的那張,但現(xiàn)在找不到這本畫冊了。魯迅給中共中央的賀電問題馮雪峰1951 年在給給魯迅以力量中最早提及。1956 年 10 日,樊宇在文藝報19 期發(fā)表 “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首次披露了 1947 年 7 月 27 日太行版

12、新華日報報道魯迅曾寫信慶賀紅軍。1961 年,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這也談到這件事。1978 年 4 月 26 日,茅盾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座談時回憶了這件事的經(jīng)過,他說自己未見原稿1983 年茅盾在新文學史料 1 期上發(fā)表回憶錄(十八) ,講張聞天告訴他魯迅和他給中央拍來的電報中央收到了。1979 年 6 月 9 日,中央黨校唐天然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佚文,1936 年 10 月28 日紅色中華第三版有魯迅的賀信,全文是:英勇的紅軍將領(lǐng)和士兵們,你們勇敢的斗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國民眾期待你們更大的勝利,全國民眾正在努力奮斗,為你們的后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的每

13、前進一步,將遇到極熱烈的歡迎和擁護。1986 年 4 月,西北大學閻愈新教授在 魯迅研究動態(tài) 上發(fā)表 魯迅致紅軍賀信的新發(fā)現(xiàn) 楊尚昆在 1936 年 7 月的一篇文章中引有賀信文字該文題為前進!向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前進! 紀念 1936 年的 “八一 ”,刊于1936 年 9 月 15 日的火線 (河北省委編)這一發(fā)現(xiàn)被普遍接受與報道,1990 年魯迅研究年刊全文轉(zhuǎn)載。1995 年 8 月 2 日,閻愈新在1936 年 4 月 17 日斗爭95 期上查到了來信, 到署名是XXXX。1995 年7 月在魯迅研究月刊上發(fā)表魯迅茅盾致紅軍賀信重見天日。全文中國文化界領(lǐng)袖XX XX來信:讀了中國蘇維埃政

14、府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中國共產(chǎn)黨 告全國民眾各黨派及一切軍隊宣言、中國紅軍為抗日救國的快郵代電,我們鄭重宣言:我們熱烈地擁護中共、中蘇的號召,我們認為只有實現(xiàn)中共、中蘇的抗日救國大計,中華民族方能解放自由。最近紅軍在山西的勝利已經(jīng)證明了賣國軍下的士兵是擁護中共、中蘇此項政策的。最近,北平、上海、漢口、廣州的民眾,在軍閥鐵蹄下再接再厲發(fā)動反日發(fā)法西斯的偉大運動,證明全國的民眾又是如何熱烈地擁護中共、中蘇的救國大計!中國文化界領(lǐng)袖來信英勇的紅軍將領(lǐng)和士兵們!你們的勇敢的斗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國民眾期待你們的更大勝利,全國民眾正在努力奮斗,為你

15、們的后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的每一步前進將遇到熱烈的擁護和歡迎!全國同胞和全國軍隊抗日救國大團結(jié)萬歲!中華蘇維埃政府萬歲!中國紅軍萬歲!中華民族解放萬歲!XXXX5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一九三六、三、二十九魯迅是被謀害還是被誤診魯迅生病后是須藤五百三診治的,5 月 31 日請美國肺癆科專家鄧恩診察為肺結(jié)核。1984 年 2 月上海魯迅紀念館請 23 專家舉行讀片會( 1936 年 6 月 15 日拍的 X 片),結(jié)論是死于左側(cè)自發(fā)性氣胸。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提出8 點疑問:1 、鄧恩一次診察就確診,而須藤長期為魯迅治病卻搞錯,可疑。2 、須藤倒填病歷,可疑。3 、須藤代表日本方面請

16、魯迅去日本治療,被魯迅拒絕。魯迅在病重時急于搬家,可疑。4 、魯迅死后,魯迅家屬再沒遇到過須藤,許廣平多次訪問日本也沒見到過,不合情理5 、有人提出須藤是 “烏龍會 ”副會長,不大靠得住,魯迅有猶豫但未下決斷6 、魯迅死后,內(nèi)山表示過對須藤的懷疑7 、須藤用藥可疑,用的激素對魯迅病體不利8 、最后搶救只是盡人事而未送醫(yī)院,為什么讓魯迅在家消極等死?魯迅的死因之迷周正章魯迅先生死于須藤誤診真相 2002 年 1 期魯迅世界 ,提出是誤診2002 年 5 月 11 日,江蘇魯迅研究會在南京舉行了“魯迅死因研討會”王錫榮認為,現(xiàn)在的問題是:1 、魯迅用的那些外國藥物的真正功能、性狀是什么2 、最后時

17、刻須藤給魯迅注射的究竟是什么針?魯迅兄弟失和的原因1923 年 7 月 14 日,魯迅日記寫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肴”7 月 19 日上午,周作人就給魯迅一封信:“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 但過去的事不必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xiàn)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請不要再到后邊院子里來,沒有別的話。愿你安心,自重。7月 18日”7 月 26 日,魯迅就許羨蘇的介紹,到磚塔胡同看房子,8 月 2 日就搬此居住。3. 魯迅思想轉(zhuǎn)變的三個階段一、紹興會館的六年二、 1923、 192

18、4 年三、 1935、 1936 年1.紹興會館六年的“沉默 ”6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1912 年 5 月 5 日到達北京,5 月 6 日上午移居紹興會館藤花館,1916 年 5 月 6 日為避嘈雜移居補樹書屋。1919 年 11 月 21 日與周作人一家移居八道灣新居。魯迅年譜 :心情抑郁,無以排解,遂抄古書,到北京僅一年多光景,所抄之書除謝承后漢書謝沈后漢書 虞預晉書 云谷雜記外,又有易林石屏集等。又校錄嵇康集謝氏后漢書補逸沈下賢文集 出三藏記集 法顯集等。研究佛學。1913 年 3 月 10 日前往廣安門內(nèi)大街西磚胡同法源寺瞻禮。1914 年 4 月 18 日,購買一批佛書,

19、 選佛譜三教平心論 法句經(jīng)釋迦如來應(yīng)化事跡閱藏知津 。1914 年 4 月 19 日,又買華嚴經(jīng)合論 30 冊,決疑論 2 冊,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 2 冊,寶藏經(jīng) 1 冊。1914 年 7 月 29 日,寄金陵刻經(jīng)處銀50 元,擬刻百喻經(jīng) ,1915 年 1 月 11 日刻成30 冊寄來。許廣平說,魯迅從1914 年 4 月起, “就以大部分時間看佛學”1915 年 1 月 11 日,將歷來所購石印名人手書及石刻小冊,請工人裝訂成冊,并開始大量搜集古碑和研究金石。1915年 1月 26日,得楊莘士贈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額拓本一枚1915年 1月 30日,往琉璃廠買隨軒金石文字一部四冊1915年 3月

20、 19日,從錢稻孫借秦漢瓦當文字1 卷 2 冊,擬影寫。1915年 4月 25日,望琉璃廠買射陽石門畫像等五紙,曹望 XI 造像拓本二枚。王曉明的闡釋魯迅思想歷程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仗著童年時代養(yǎng)成的天性,也因為青年人的樂觀和天真,他一直都沒有認真去正視自己的命運,也一直不愿意放棄樂觀進取的理想。可是現(xiàn)在,他不但被迫回國謀生,更滿飲了歸國之后的十年的人生苦酒,就是再不情愿,他也只能承認,自己是已經(jīng)被趕進了一個深坑,環(huán)顧四周,似乎都沒有爬出去的可能,那就干脆坐在里面等待,任憑你什么東西,包括死亡,都請來吧!一種極度的憤激,使他對自己的命運的理解,第一次和那命運本身吻合了。李歐梵的闡釋我

21、以為魯迅在這段時間里并未成功地“麻醉 ”了自己的靈魂,他實際上是抓住了這段精神壓抑的時間,從不斷積累的文化資源中建立某種可資參考的框架,在其中寄托他生存的意義。他不選擇儒家經(jīng)典中關(guān)于一般哲學思想問題的“大學 ”來研究,卻選擇了與之相反的“小學 ”,說明他不愿意卷入那種教誨人的哲學體系。總之,魯迅這一時期獨自進行的思索,提供了后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溫床。 1923-1924: 魯迅的第二個拐點 兄弟失和事件:( 1)受到傷害但只能沉默。陷入恩與怨、親與仇的感情沖突與無語中,陷入對人世最基本的7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人道原則及其存在的扣問中。( 2)面對痛苦的虛無,舍仁愛而確立自我的存在。這是對

22、抗絕望最后的精神依據(jù)。但隨之,心靈陷入希望與虛妄的存在矛盾中,自我欲求與社會道德的沖突焦慮中。女師大學潮女師大: 1908 設(shè)立,以培養(yǎng)女子小學堂教習為宗旨。1912 年該稱北京女子師范學校。1919年該為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24 年 5 月,改為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女師大風潮;1924 年 2 月,楊蔭榆為校長,1925 年 1 月,學校發(fā)生學生“驅(qū)羊 ”運動。 1926年 1 月,原校評議會主席易培基被任命為校長,風潮平息。三 ·一八慘案。 1936 年 3 月,因抗議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行為,北京各界群眾集會天安門請愿,政府下令衛(wèi)隊開槍射擊,死者達47 人之多

23、。女師大劉和珍、楊德群在慘案中喪生。魯迅與女師大風潮始末1925 年 5 月執(zhí)筆以國文系教師的名義寫了對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風潮宣言,發(fā)表在5月 27 日京報上。1925 年 8 月,教育總長章士釗下令解散女師大。8 月 7 日,女師大部分教師成立校務(wù)維持會,魯迅被推舉為委員、總務(wù)主任。1925 年 8 月 14 日,被教育總長免職。 8 月 15 日起草訴訟書控告章士釗。 1926 年 1 月 16 日勝訴,教育部發(fā)布 “復職令 ”1936 年 3 月 26 日被政府因“八 ·一三 ”事件通緝而避難,5 月 2 日結(jié)束。4.魯迅東京 “從文 ”時期的思想1.1907 年,人之歷史摩羅

24、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2. 1908 年,破惡聲論域外小說集別求新聲于異邦 摩羅詩力說摩羅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歐人謂之撒旦,人本以目拜倫,今則舉一切詩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而為世所不甚愉悅者悉入之。凡是群人,外狀至異,各稟自國之特色,發(fā)為光華,而要其大歸,則趣其一,大都不為順世和樂之音,動吭一呼,聞?wù)吲d起,爭天抗俗,而精神復深感后世人心。拜倫:既喜拿破侖之毀世界,亦愛華盛頓之爭自由,既心儀海賊之橫行,亦孤援希臘之獨立,壓制8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反抗,兼以一人矣。雖然,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不恤人言,破壞復仇,無所顧及,而義俠之性,亦即伏此烈火之中,重獨立而愛自由

25、,茍奴隸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視;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索詩人一生之內(nèi)閉,則所遇常抗,所向必動,貴力而尚強,尊己而好戰(zhàn),其戰(zhàn)復不如野獸,為獨立自由人道也。故其平生,如狂淘如厲風,舉一切偽飾陋習,悉與蕩滌,瞻前顧后,素所不知,莫可抑制,力戰(zhàn)而斃,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敵,戰(zhàn)則不止。而復率真行誠,無所諱掩,謂世之毀譽褒貶是非善惡,皆緣習俗而非誠,因悉措而不理也。易卜生: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假社會之敵以立言,使醫(yī)生斯托曼為全書主者,死守真理以拘庸俗,終獲群敵之謚。地球上至強之人,至獨立者也!其處世之道如是。雪萊:若為察其真狀,則光明希望,實伏于中。獨慰詩人之心者,則尚有天然在焉。人

26、生不可知,社會不可恃,則對無物之不偽,遂寄之無限之溫情。一切人心,孰不如是。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隨順舊俗;發(fā)為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于天下。今索諸中國, 為精神界之戰(zhàn)士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致吾人于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溫煦之聲,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羅素對尼采式“超人 ”的認識我也覺得,某種高潔和自豪,甚至某類的自以為是,都是最優(yōu)良的品格中的要素;根源在于恐懼的美德沒一件是大可贊賞的。圣賢有兩種:生來的圣賢和出于恐懼的圣賢。生來的圣賢對人類有一種自發(fā)的愛;他行好事是因為行好事使他幸福。反之,出于恐懼的圣賢像只因為有警察才不干偷竊的人一樣。把這種人“高

27、貴 ”的優(yōu)越性看成先天的呢還是教育和環(huán)境造成的。他認為這是“生物學上優(yōu)越 ”:他們會有較多的意志力量、較多的勇氣、較多的權(quán)力沖動、較少的同情心、較少的恐懼、較少的溫柔。我厭惡尼采, 因為他把自負升格為一種義務(wù), 因為他最欽佩的人是一些征服者, 這些人的光榮就在于有叫人死掉的聰明。但是我認為反對他的哲學的根本理由,不在于訴諸事實,而在于訴諸感情。尼采輕視普遍的愛,而我覺得普遍的愛是關(guān)于這個世界我所希翼的一切事物的原動力。 “立人 ”學說:文化偏至論批評晚清新學、新政:輇才小慧之徒,競言武事且使如其言矣,而舉國猶孱,援之巨兵,奚能勝任。拾他人之緒余,思鳩大群以抗御,而又飛揚其性,善能攘擾,見異已者

28、興,必借眾以凌寡,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暴君,此非獨于理至悖也。古之臨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于興國究何與焉。9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提出自己的觀念:誠若為今立計,所當稽術(shù)既往,相度將來,掊物質(zhì)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人既發(fā)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提出應(yīng)借取的文明:神思新宗 非物質(zhì)、重個人理若極于眾庶矣,而眾庶果足以極是非之端也耶?事若盡于物質(zhì)矣,而物質(zhì)果足盡人生之本也耶?A ;使天下人人歸于一致,社會之內(nèi)蕩無高碑。此其為理想誠美矣,顧于個人特殊之性,視之蔑如,既不加之別分,且欲滅之流弊所至,將使文化之純粹者,精神益趨于固陋,頹波日逝,纖屑靡存

29、焉。蓋所謂平社會者,大都夷峻而不湮卑,若信至程度大同,必在前此進步水平以下。況人群之內(nèi),明哲非多,傖俗橫行,浩不可御,風潮剝蝕,全體以淪于凡庸。物極必反,則先覺善斗之士出矣,德人斯契訥爾乃先以極端個人主義現(xiàn)于世。謂真之進步,在于己之足下。人必發(fā)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zhí)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此有我,本屬自由茍有外力束被,則無間出于寡人或出于眾庶,皆專制也。(易卜生)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實乃愈趨于惡濁,愚頑之道行,偽詐之勢逞,而氣宇品行,卓爾不群之士,乃反窮于草莽,辱于泥涂,個性之尊嚴,人類之價值,將威歸于無有,則常為慷慨激昂不能自已也。尼采,斯個人主義之至雄桀者矣,希望所寄,惟在大士

30、天才,而以愚民為本位,則惡之不殊蛇蝎。多數(shù)之說,謬不中經(jīng),個性之尊嚴,所當張大,蓋揆之是非利害,已不待繁言深慮而可知矣,雖然,此亦賴夫勇猛無畏之人,獨立自強,去離塵垢,排輿論而弗淪于俗囿者也。B :諸凡事物,無不質(zhì)化,靈明日以虧蝕,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觀之物質(zhì)世界是趨,而主觀之內(nèi)面世界,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內(nèi),取物質(zhì),遺其神,林林眾生,物欲束弊而使性靈之光,愈益就于黯淡。時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主觀,或張皇意志,匡糾流俗,厲如電霆,使天下群倫,為聞聲而搖蕩。提出立人學說:二十世紀之文明,當必沉邃莊嚴,至與十九世紀之文明異趣。新生一作,虛偽道消,內(nèi)部之生活,其將愈深且強。中國應(yīng)外之既不后

31、世界之思潮,內(nèi)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zhuǎn)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于天下。是故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wù),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shù),乃尊個性而張精神。3、域外小說集的翻譯(1908 年)在譯本的全部16 篇中, 魯迅翻譯了3 篇,安特萊夫的 謾、默 和迦爾洵的 四日。它的翻譯反映了魯迅思想的變化,由對惡魔式英雄的崇尚轉(zhuǎn)向了世紀末的那些孤獨、沉默10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的內(nèi)心痛苦世界,陷入進“存在的痛苦”中。謾:一對戀人,妻子不忠無法承受被騙痛苦的男子的心靈渴求:“語吾誠 ”。默:牧師伊革

32、支那和他的女兒威羅,展現(xiàn)了生命的孤獨存在情境。四日:俄國士兵伊萬諾夫在戰(zhàn)場的經(jīng)歷,描繪出人被棄和面對現(xiàn)實、命運的軟弱無力。魯迅與俄羅斯小說的翻譯安特萊夫小說的翻譯1908 年,翻譯謾 默(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1909 年,翻譯紅笑 (稿佚)1921 年 9 月,翻譯默淡的煙藹里、書箱魯迅對安小說的評價:其創(chuàng)作都含著嚴肅的現(xiàn)實性以及深刻和纖細,使象征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相調(diào)和。俄國作家中, 沒有一個人能夠如他的創(chuàng)作一般,消融了內(nèi)面世界與外界表現(xiàn)之差,而現(xiàn)出靈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是雖然很有象征印象氣息,而仍然不失其現(xiàn)實性的契里珂夫小說的翻譯1921 年 11 月,翻譯連翅1921 年,翻譯省會

33、他的著作雖然稍缺深沉的思想,然而率直生動清新。他又有善于心理描寫之稱,縱不及別人的復雜,而大抵取自實生活,頗富于諷刺和詼諧。阿爾志跋綏夫小說的翻譯1921 年 10 月 30 日,譯完幸福1920 年 10 月 22 日,譯完工人綏惠略夫這一篇寫雪地上淪落的妓女與色情狂的仆人,幾乎美丑泯絕,如看羅丹的雕刻;便以事實而論,也描盡了 “不惟所謂幸福者終生胡鬧,便是不幸者們, 也在別一方面各糟蹋他們自己的生涯。賽式加標致時候,以肉體供人的娛樂,及至爛了鼻子,只能而且還要以肉體供人殘酷的娛樂,而且路人也并非幸福者,別有將他作為娛樂的資料的人。凡有太飽以及餓過的人們,自己一想,至少在精神上,曾否將為生存

34、而取過這類的娛樂與娛樂路人,只要腦子清楚的,一定會覺得戰(zhàn)栗!醫(yī)生,1921 年 4 月 28 日, “對非人類行為的猛烈抗爭”可以看見作者的細微的性欲描寫和心理刻畫。5、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1.吶喊( 1918-1922 )?1923年 8 月,新潮出版社以文藝叢書出版,15 篇?1926年 10 月,第三版起改由北新書局出版?年 1月,出 13版時,抽去不周山1930吶喊的篇目(一)自序 ., 1922年 12 月 3 日作, 1923年 8 月 21 日晨報 ·文學旬刊狂人日記 , 1918 年 4 月 2 日作, 1918 年新青年4卷 5號孔已己, 1919年 3 作, 1919

35、年新青年 6 卷 4 號11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藥, 1919 年 4 月 25 日作, 1919 年新青年6 卷 5 號明天, 1919 年 6、 7 月間作, 1919 年 10 月 30 日新潮2 卷 1 號一件小事 , 1919 年 11 月作, 1919 年 12 月 1 日發(fā)表晨報周年紀念增刊吶喊的篇目(二)頭發(fā)的故事 , 1920 年 9 月 29 日, 1920 年 10 月 10 日時事新報·學燈風波, 1920 年 8 月 5 日作, 1920 年 9 月新青年8 卷 1 號故鄉(xiāng), 1921 年 1 月作, 1921 年 5 月新青年9 卷 1 號阿

36、Q 正傳, 1921 年 12 月作, 1921 年 12 月 4 日 1922 年 2 月 12 日晨報副刊端午節(jié), 1922 年 6 月作, 1922 年 9 月 10 日小說月報13 卷 9 號吶喊的篇目(三)白光, 1922 年 6 月作, 1922 年 7 月 10 日東方雜志19 卷 13 號兔和貓, 1922 年 10 月作, 1922 年 10 月 10 日晨報副刊鴨的戲劇 , 1922 年 10 月作, 1922 年 11 月 29 日民國日報 ·婦女評論社戲, 1922 年 10 月作, 1922 年 12 月 10 日小說月報 13 卷 12 號不周山, 192

37、2 年 10 月作, 12 月 1 日晨報四周年紀念增刊吶喊的主題吶喊 ·自序開頭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驚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 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xiàn)在便成了 吶喊的來由。”結(jié)尾說: “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吧,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qū)。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不恤用了曲筆。”絕望與熱情的內(nèi)在抗爭伊藤虎丸在魯迅與日本人中認為:魯迅所說的寂寞,是一種包含著寂

38、寥感和無力感的絕望。面對民族的命運,沒有一聲反抗,即使有也沒有任何反響。吶喊的小說世界當然是一個完結(jié)了的沒有出路的、令人絕望的黑暗世界了。然而,魯迅沒有把絕望作為絕望寫盡,正是因為有“主將 ”的命令和對青年的顧及,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對于熱情者的同感”的緣故。“沒有超越孤獨、沉默和謊言所設(shè)定的界限高利克認為,吶喊 有著濃厚的人生抒情基調(diào),“沒有超越孤獨、 沉默和謊言所設(shè)定的界限”。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認為,“從個人的角度看,魯迅的小說其實是一種自傳體的形之于藝術(shù)寫作的對失落了的時間的求索,目的在驅(qū)除仍在纏繞著他的那一部分往事。當然,按照理想,也可以期望魯迅把這公眾的和私人內(nèi)心的兩方面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

39、合起來,也就是說,將自己過去的經(jīng)歷作藝術(shù)的安排,使之能夠適應(yīng)中國民族經(jīng)驗的更大的圖畫,以求對讀者有更深刻的意義。”12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2.狂人日記1918 年 4 月 2 日作,發(fā)表在新青年四卷5 號小說的主題:1918 年 8 月 20 日,致許壽裳信說:“偶閱通鑒 ,乃悟中國人尚是吃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種發(fā)現(xiàn),關(guān)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中國新文學大系二集導言中說,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 伊藤虎丸認為, 狂人日記是作者告別青春、獲得自我的記錄。兩個文本:日記構(gòu)成的文本世界:個人與眾人的對立(狂人的形象)序言構(gòu)成的文本世界:對立的消失(治愈的形象)序言的作用

40、: 增加日記的真實感, 在作者與文本間制造審美距離形成文本差異, 暗示著作者的聲音。狂人的發(fā)現(xiàn)與吶喊受迫害狂的狂人:害怕被吃(從發(fā)昏中清醒) ,月亮既象征瘋狂又代表著清澈發(fā)現(xiàn)吃人世界的情景:善人吃惡人、孩子也學會吃人、自己的親人也合伙吃人無效的勸說:今后的世界容不的吃人的人,但人們不聽勸說罪的自覺:自己要無意中吃過人吶喊:救救孩子魯迅個人的自覺與罪的自覺個人的自覺就是真的個人的自覺,是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不同所具有的價值,從既成的規(guī)范、教條、組織等來衡量人的異己意識和尊卑意識當中解放出來,是區(qū)別于 “他 ”的 “個 ”的自覺,是在死的威嚴面前才產(chǎn)生出來的,是人的存在本身所承擔的責任意識。它不是感性和情

41、感上的,而是意志與倫理上的。個人的自覺,還意味著主體性的確立。這種主體性,以近代科學方法為前提,拒絕既成的思想和對未來的樂觀預測。在小說里表現(xiàn)為絕望與寂寞,被當成客觀對象來看待虛妄與悲觀:作者的聲音狂而治愈:孤獨的個人無法抗拒、戰(zhàn)勝愚眾充斥的社會寄寓真、誠的追求淪為人生與歷史的一場虛妄雙重的悲觀:愚眾難勸改、歷史中間物難定的信仰:吃人的歷史無法改變還是可以改變?(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3.孔已己1918 年 1918 年冬作, 1919 年 4 月發(fā)表在新青年作者最喜歡的小說。一是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二因為描寫手法與態(tài)度“從容不迫 ”孔已己的形象:人生與社會的落魄者(沒

42、有進學又不會營生)13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孔已己象吉訶德或?qū)熘Z夫的奧勃洛莫夫,成為某一歷史轉(zhuǎn)折時期一代人精神問題的縮影。他執(zhí)著于當時已不再被珍視的過去的價值觀。他對傳統(tǒng)價值的依附和他的有些斯文人的行為習慣支持著他的存在,但都不能使他略有高貴、英雄,而是咸亨酒店長衫短衫顧客都鄙視的失敗者。孔已己形象與破落戶子弟:孟夫子的竊書、鳳桐的乞丐與酗酒、四七伯伯的長衫看客與小伙計:人間的冷漠不僅在食客、酒店掌柜等人上表現(xiàn)出來,還在天真未泯的小伙計心靈中表現(xiàn)出來,可見童貞的孩子也不純潔第一人稱的小伙計: 不僅是小說結(jié)構(gòu)的技巧, 也是反諷的需要, 還有作者痛苦的經(jīng)驗與感受小伙計的形象:小伙計帶有

43、魯迅的痛苦感受,也是一個病態(tài)社會中不幸的人魯迅對周家族人的敗落很痛心。桐生叔識字不多有不會辦事,簡直沒有辦法謀生,靠著族人舉薦,先后到大藥店、典當、布店學生意,最后到壽芝堂藥店做了伙計。魯迅很喜歡的老臺門的本家周心梅叔叔,從14 歲學徒到50 多歲一直在元泰紙店工作。小伙計的敘事功能一個不可信賴的故事敘述者,他用某種嘲諷的口氣講述了孔已己可笑的行經(jīng)與酒店食客、掌柜對孔已己的嘲笑也是一個不幸的人, 他象孔已己一樣成為沒有自我尊嚴、 社會地位的人, 常受到掌柜的訓斥作者反諷的對象:他不僅童貞年代缺乏天真,而且作為成人回憶往事時歲月也沒有改變他對孔已己鄙視的態(tài)度4.孤獨與沉默: 藥, 1919 年

44、4 月 25 日作,新青年6 卷 5 號。孤獨的烈士只能從拯救庸眾、為他們犧牲而獲得生存的意義,但庸眾把他關(guān)進監(jiān)獄、毆打、殺戮、看著他死去,用他的血治病。獨異的個人與庸眾之間沒有相通的空間,他得到的只是孤獨與沉默藥與安特萊夫的齒痛齒痛的故事是這樣的。耶路撒冷的一位商人,當耶酥遭鞭笞、戴荊冠、受審判的時候,他正患厲害的牙疼。他妻子給他弄了許多藥,有敷于雙頰的“提純鼠藥 ”與蝎毒,有摩西一怒摔碎的十戒石板的碎片。敷過鼠藥后,他的疼痛有所緩解,但當耶酥被沉重的十字架壓倒時,他的疼痛又劇烈發(fā)作起來。小說結(jié)尾,商人與妻子游覽各各地,目擊三位釘在十字架的人的痛苦和死亡時,他所能說的還是牙疼,雖然它早就不疼

45、了。小說希望指出民眾中人的狹隘的自我關(guān)注與犬儒主義。這種人無力理解耶酥犧牲的偉大,無力理解遭受不公正判決和殺害的杰出人物的痛苦。這讓魯迅看到高貴與庸俗、愚蠢與迷信的混合。藥與安特萊夫的默默中父親伊格納西徒勞地堅持著向他女兒提出的問題,但他得到的只是沉默。藥中夏母提出問題,但未得到任何回答,沉默象一種不詳?shù)目膳碌挠撵`,夏母永遠不知道那些紅白花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她的瑜兒是否真在墓中聽見她的話。烏鴉在小說結(jié)尾的叫聲也并沒有打破沉默,因為這叫聲作為回答是毫無價值的。沉默與荒涼籠罩著墓地。14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5.故鄉(xiāng):人生的痛楚與感傷故鄉(xiāng) 1921 年 1 月作, 5 月 1 日新青年

46、、 7 月 11-13 日在晨報第七版轉(zhuǎn)載主題;中年人的感傷與懷舊,表達著人類生命中的一個永恒的痛苦:過去的、理想的、記憶的事物永遠是美麗、可愛的。人生的痛楚與感傷:生命衰老: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姿色的園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苯而且開裂,象是松樹皮了。豆腐西施楊二嫂也變成凸顴骨、薄嘴唇、張著兩腳的五十多歲的女人,正象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象一個木偶人。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

47、的吸煙了。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zhuǎn)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人受社會與自然的雙重壓迫,人生如芻狗。人生的痛楚與感傷:心靈隔膜他站住了, 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 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社會差別造成了心靈的隔膜,一樣的生命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不同的人生?心造的幻影與堅實的追求一、他們應(yīng)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二、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希望只是自己心造的幻影)三、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48、。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xiāng)與契里訶夫的連翅省會魯迅 1921 年 11 月 2 日譯完連翅 、 1921 年譯完省會連翅以一位中年男子回憶自己青年時代遇見的一位美麗的姑娘,但現(xiàn)在“人面桃花 ”已不知何處了。省會描寫一位被政府通緝的革命黨人悄悄回到故鄉(xiāng)的見聞,從前熟悉的人事及故物都面目全非了,大學時代最好的同學現(xiàn)在是要捉拿自己的警察廳長。6.阿 Q 正傳1921 年 12 月作, 4 日開始在晨報副刊連載1922 年 2 月 12 日刊完,共九期,署名巴人。創(chuàng)作目的是 “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集外集 ·俄文譯本序及著者自敘傳略)說不盡的阿Q 相(一)1922 年,周作人關(guān)于阿Q 正傳說:“這人是中國一切的譜的結(jié)晶,沒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會的因襲的慣例為其意志的人,所以在現(xiàn)社會里是不存在而又到處存在的”。 “實在是一幅中國人壞品性的混合照相”。15現(xiàn)當代文學史教案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茅盾 20 年代讀吶喊說: “我又覺得阿 Q 相未必全然是中國民族所特具,似乎這也是人類的普通弱點的一種。 ”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