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釵頭鳳教案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品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語言上的特點。掌握重點字詞,背誦全詞。2過程與方法采用情景教學法,學生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從ppt的聲音和畫面等方面掌握詩歌的思想感情。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作者對愛情婚姻的看法,聯系自我,學會正確處理愛情與事業的關系。1、教學設想重點和難點:理解詞中的字詞,透過字詞分析詩人的情感。教學方法:傳統模式分析詩歌的意象+多媒體模式2、課時安排:二課時3、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同學們好,我們都知道蘇軾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婉。那么,大家可知道,有一位生活在宋代的詩人也集豪放與婉約
2、于一身,他不僅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豪壯理想,也有“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的凄婉低回。他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陸游的婉約之詞釵頭鳳。2、作者及背景介紹作者介紹: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杰出愛國詩人。少年時即深受家庭親友間愛國思想的熏陶。年輕時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后官至寶章閣待制。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陸游創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國古代作品最多的詩人,僅在他的詩集劍南詩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他的詩內容極為豐富,
3、風格雄渾豪放。陸游生活在祖國分裂的年代,恢復中原既是他一生奮斗目標,也是他詩作中的重要內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國的統一。背景介紹:據史料記載,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春天,他們在沈園偶然重逢,唐琬為陸游送去酒菜,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
4、。”這便是這首詞的來歷。相傳,唐琬看了這首詞后非常傷感,回家后也和詞一首,不久便憂郁去世了。3. 朗讀該詞,整體感知釵頭鳳紅酥手,黃藤(t6g)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yi)或ji8)綃(xiao)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注:泡:音(yi)沾濕。鯨綃:傳說鯨人織綃,極薄,后以泛指薄紗;鯨音(jico),傳說居海之人,墜淚成珠。黃藤(t6g)酒:宋時官酒上以黃紙封口,又稱黃封酒。:題解釵頭鳳詞調是根據五代無名氏擷芳詞改易而成。擷芳詞中原有“都如夢,何曾共,可憐孤似釵頭鳳”,陸游用“釵頭鳳”這一調名有
5、何用意呢?一是指自與唐氏仳離之后“可憐孤似釵頭鳳”;二是指仳離之前的往事“都如夢”一樣的倏然而逝,未能共手偕老。:該詞主要運用什么手法?對比:例“紅酥手”與“人空瘦”;“滿城春色宮墻柳”與“桃花落,閑池閣”。:分析詩詞的意境、語言、形象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紅酥”就是紅梅的蓓蕾。大家想象一下紅梅,再想象一下蓓蕾,花骨朵,有什么特點?(小)“紅酥”指細膩而紅潤,手最能表現女性的儀態,以“紅酥”形容膚色,寓有“愛憐”之意。“宮墻柳”它其中暗含著一種比喻,就是把現在的唐琬比作宮墻里的柳樹。相似之處在于可望而不可即。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
6、空”字出現,寫出了他們互相思念的一種無奈,陌上桑里有“使君自有婦,羅敷亦有夫”,表達陸游對唐婉的“憐惜、撫慰、痛傷之情”。不一定是形容上的瘦了,而是精神上的瘦,那種空,就叫思念。“透”字,沒有大聲呼號,沒有一聲半語,卻顯出淚之多,傷心之甚。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東風”用借代的手法,借春風吹落繁花來比喻好景不長,歡情難再。對“錯、錯、錯”的幾種理解:一是陸游責備自己當年休了唐婉,悔恨當初;二是他與唐婉的再次相見是個錯誤;三是錯在人生,那種變化無常。(各抒己見)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桃花因何而落?池閣因何而閑?以桃花的凋零和池閣的閑表達“物是人
7、非事事休“的感慨,唐婉已走,詩人內心孤獨,無心賞花和登臨池閣。“莫、莫、莫”三字為一疊句,表達詩人的無奈之情,只有將這段感情藏于心底。:全詞的思想感情用味覺形容這種感情:酸澀。第一重,“為伊消得人憔悴”之苦,這個大家在前面都已經說過了。第二重,“欲說還休,欲罷不能”之苦,你看三個“錯”,說盡了嗎?說不盡。還有三個“莫”,抽刀斷水水更流,罷得了嗎?罷不了。第三重,“隔花陰人遠天涯近”,我們倆就隔著一層花陰呢,但是這個距離比天涯的距離還要遠。4、小結讀完全詩,我們不僅是感嘆陸唐兩人的愛情悲劇,惋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面對現實,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后我們再次以飽滿的感情朗讀這首詞。定風波教案
8、【教學目的】:1、了解蘇軾,理解作品思想內容,把握詞中抒發作者的豁達胸襟。2、體會詞中包含的人性哲理。【教學重點】:理解作品思想內容及詞中所抒發的曠達胸襟。【教學難點】:領會詞中抒情特點及從生活小事去領悟人生哲理及隱喻手法運用。【教學課時】: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播放課件)標題定風波蘇軾蘇軾生平簡歷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土,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嘉祐元年(1056),蘇軾首次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蘇轍同榜進士。嘉祐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其間因與王安石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
9、弊,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罪,即“烏臺詩案”下獄,被釋后,謫貶黃州。(一起一落)元祐元年(1086)舊黨執政,蘇軾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二起二落),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后被派穎州、揚州、定州。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革新。紹圣元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蘇軾這次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三起三落)。直到宋徽宗繼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蘇軾坎坷的一生有這樣兩句詩形容“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
10、一.、.文學成就:蘇軾是有多方面的創作才能的大家,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有獨到的成就。在文學創作方面:他傾注了畢業精力,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探討,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進一步“了然于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在寫作方面:今存有他的詩2700多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在北宋詞壇上,他一改詞壇婉約之風,把游仙、詠史、宴賞、登臨、悼亡、哲理探討等寫進詩詞里。擴大詞境,對詞起到開疆拓土的作用。對散文也有很大貢獻,他發展了歐陽修平易舒緩的文風,為散文創作開拓了新天地,有談史議政的論文,包括奏議、進策、
11、史論,如進策、思治論等,尤其是敘事記游的散文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是廣為傳誦的名作,如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是他留給后人的珍貴遺產。除詩詞文賦而外,他對書畫也很擅長,書法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他善長畫竹石,自成風格。總之,蘇軾學識廣博、才華橫溢。文、詩、詞、書、畫,無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見的通才人物。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不過,蘇軾的人生經歷了許多波折,但并沒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如定風波二、教師范讀這首詞提醒:1、讀出節奏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
12、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2、學生朗讀(讀準字音)同行(xmg)吟(y川嘯(xiB)一蓑(su。)三、整體講解這首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在遭受嚴重政治迫害后的這幾年,他內心當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曠達心態泰然處之,定風波這首詞是借“道中遇雨”一事來抒寫作者的心境。上片:(“莫聽”“任平生”)開篇連用“莫聽”“何妨”“且”三個詞,使一個在雨中長嘯,從容閑雅,且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自我形象躍然紙上。從“莫聽徐行”意思是: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主人公既有的步伐,“我”依然一邊吟詩長嘯,一邊緩步前行,視風雨為無物,表現得鎮靜、瀟灑。“
13、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意思是竹杖芒鞋不可怕,只要你以此為樂,一樣可以輕松勝過騎馬,表現出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當然這里的“輕”字另有含義,有“無官一身輕”的意思也未可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不是寫眼前景,而是寫心中事。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這里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意思是不怕自然風雨,聽任自然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暗含能頂得住人生風雨,說明他自然、曠達。下片:表現作者心境恬靜,聽任自然,曠達樂觀的胸襟。“料峭卻相迎”:料峭的春風幾絲寒冷,山頭斜照、氣候不定,隱隱地透露出作者這幾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盡,政治風雨令人寒冷。但不管天氣是陰是晴,政治風雨是寒是冷都聽任自然勇敢面對。“回首
14、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回頭看看剛剛遇雨之處,現在一切都歸于平靜(這里應該說是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呢?只有坦然面對。一個字“歸”此時的主人公只想著“歸去”,這里也許表現的是蘇軾的憂樂兩忘,禍福不驚的曠達,但也許表現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退隱和逃離。因在蘇軾的思想體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崇尚老莊哲學、頌揚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因而在仕途上屢遭挫折后產生隱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蘇軾一生始終沒有真的歸隱過,這說明即使嚴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還是儒家的思想觀念,他的歸隱,只能看作是一種自我心理調節,自我心里寬慰,表達他曠達通脫的人生態度。“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語雙關,表面
15、是說自然氣侯,實則說,人生風雨不定,政治風雨不測,但他淡化了甚至無視所有風雨,無視處境好壞,無視官職升降,地位得失等,表現了他隨緣自適、心境恬靜、超凡脫俗的心態。綜上所述:這首詞記敘的是主人公出游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他對人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表達了作者灑脫,曠達的性格和胸襟。需要提醒的是:全詞從表面上好像是寫自然風雨,但仔細體味,這里寫的己經不是自然界的風雨,而是人生旅途中的風雨,怎樣對待這旅途中的風雨人生,應該說我們從這首詞里找到了答案。當然,蘇軾的曠達胸懷,隱含著詩人歷經政治磨難而終于醒悟的意味,他在臨江仙中寫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一名句,在這首定風波之前,可見在被貶黃州這
16、段時期內,歸隱的思想在他思想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四、重讀這首詞五、這首詞在寫作上的特點是:1、寫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隱喻寄托。眼前的遇雨:可在雨中“吟嘯”,竹杖、芒鞋、寒風、灑醒、斜陽這是眼前景,但都隱喻著蘇軾的經歷,眼前的雨,喻人生的政治風雨;竹杖、芒鞋、喻蘇軾被貶漁樵雜處,放蕩出水;“酒醒”隱喻作者經歷坎坷后對世事更加清醒。2、以小寓大,言外無窮。道中遇雨本是生活中常事,但道出人生哲理:人世哪個不遇風雨,遇風雨怎樣面對,應該是在自然風雨中鎮定自若,在仕途風雨中泰然處之,在痛苦中曠達自解,在醒悟中超脫曠達。這些都滲透出他放開眼量,洞達事理,自我調節、曠達通脫一系列的人生哲理。六、作業1、聯系蘇軾的一生探究他的曠達胸襟及超脫性格的由來,并討論從他身上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什么(和學生互動)。蘇軾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體工作計劃(15篇)
- 工業園區主管述職報告范文(5篇)
- 《媒介策略研究》課件
- 中秋節日促銷方案范文(4篇)
- 成功的演講稿(26篇)
- 2025房產抵押合同范本(20篇)
- 《研究生心血管異常》課件
- 畢業班主任發言稿(20篇)
- 工地項目經理的述職報告(15篇)
- 孩子幼兒園大班家長如何和老師溝通(4篇)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毒性防治策略探索
- 2024陜西中考數學二輪專題訓練 題型四 尺規作圖 (含答案)
- 24春國家開放大學《農村環境保護》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
- 2024年鄭州市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濰坊市寒亭區小升初語文檢測卷含答案
- 第24課《詩詞曲五首-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課件共34張
- 山東省濰坊市2023-2024 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質量監測化學試題+帶答案
- 鐵路少年-練習及答案
- 《隧道工程》課件
- DB-T29-111-2018埋地鋼質管道陰極保護技術規程
- 2024年化糞池清理合同協議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