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教案(精選多篇).doc_第1頁
隆中對教案(精選多篇).doc_第2頁
隆中對教案(精選多篇).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隆中對教案(精選多篇)第一篇:隆中對隆中對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目的知識目的1借助言知識積累和相關注釋疏通章詞句。2概括分析p 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形勢推斷和戰略方針。才能目的1學習章突出重點裁剪材料的筆法。2領會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妙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諸葛亮的才能與人格魅力,培養博學善思、胸懷天下的志趣追求。 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和概括諸葛亮對天下形勢的分析p 和提出的策略與方針。打破方法:隆中對策是閱讀分析p 的重點,涉及人名、地名和歷史知識頗多,學生讀通、讀懂有一定難度,可利用手繪地圖弄清地理方位和地方領主的形式化難為易,饒有興趣地展開學習,總結隆中對策可引導學生利

2、用原詞句提取概括,培養其提煉概括的語才能。難點領會本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敘事的精妙之處。打破方法:本塑造諸葛亮的形象采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可運用尋找“亮點”的方式讓學生捕捉一切表現人物的字句和細節,通過分析p 歸納解讀寫法。 教學方法1比擬分析p 法:將本課寫人敘事的方法與其他史傳比照閱讀分析p 其寫作特色。2對話教學法:開設師生講壇,老師主導,提出話題,采用對話形式進展深化分析p 。 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話說諸葛,導入新課設計一播放視頻易中天品三國之十七隆中對策中一段,引出課題。易中天教授品三國時說道:“千古奇隆中對,為當時窮途末路的劉備點燃了希望之燈,同時,也為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

3、個施展才華的時機。”終究這對君臣是如何結緣,諸葛亮又是如何點燃了劉備的希望之燈,讓我們一起親密接觸隆中對,完成屬于自己的歷史之旅。設計二多媒體出示詩歌,學生讀詩猜謎“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這首詩涉及了哪兩個歷史人物和典故?謎底: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如魚得水 這是怎樣的一種君臣情緣,諸葛亮又何以得劉備賞識重用,我們不妨走進千古名隆中對一探終究。多媒體出示陳壽與三國志及歷史背景簡介,指明學生朗讀二、誦讀經典,打通障礙1聽讀課錄音,標畫生字詞和長句朗讀節奏,2齊讀課,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三、質疑辨析,疏通詞句1借助注釋出聲地將課譯成現代漢語,不能順暢翻譯和

4、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記。出聲的翻譯對學生而言非常實用和有效,即可以集中精力,同時便于判斷語言是否順暢,翻譯是否準確全面。2提出疑難字句,師生共同解決。1“將軍豈愿見之乎?”“將軍豈有意乎?”“豈”:可,委婉而期待的語氣。2凡三往,乃見。根據史料的不同,“三”有兩種解釋:一為三次;一為虛指,屢次。四 、抓住“一”點,品談思效仿易中天先生品說三國的形式,我們今天也開一個師生講壇,抓住“一”點,品談思,針對話題,結合章,一起來品讀千古名隆中對。一 一位智者國士無雙多媒體出示話題一諸葛亮是我國古代最受世人贊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重要歷史人物,他幾乎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在陳

5、壽筆下,他有著哪些“亮”點?你是怎樣發現的?學生答復可能涉及的句:1 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伸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淡泊名利,憂國憂民,自命非凡。2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才能志向深受友人認可。3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才能超群,堪稱臥龍,一朝飛天,成就非凡。4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高潔傲岸,不趨炎附勢。5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天賦奇才,不可多得,為劉備所認可賞識。6 諸葛亮的答復洞曉時局,運籌帷幄,目光長遠。7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才能深受賞識,為人所嫉

6、妒。史傳學寫人一般不直接評價,一是通過人物言行來表達人物性格和志趣,再者就是通過其別人物的評價和反響來表現主要人物,根據你們找到的亮點來看這樣寫有何處?討論明確: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筆法多樣筆力集中,處處為塑造中心人物效勞。經由其別人物的評價和反響表達主人公更加客觀而全面。五、布置作業1課下閱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三十八回。2利用絡或圖書,搜集整理諸葛亮有關事跡和后人吟詠憑吊他的詩詞、對聯。第2課時一、抓住“一”點,品談思二一段佳話三顧茅廬(多媒體出示話題二1關于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機遇,史書和小說也都各有不同的記述,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是劉備親往尋訪諸葛亮,也就是三顧茅廬,而魏略和九州春秋那

7、么說是諸葛亮主動去找劉備毛遂自薦。除去對史實的考證,從學的角度來看,你更贊同哪種寫法?學生可能出現的答復:1贊同劉備三顧茅廬,既能表達劉備求賢假設渴、禮賢下士的風,可以更地解釋為何他后來如此信任和重用諸葛亮,同時也為劉備與諸葛亮之間深沉的君臣之情作了鋪墊,符合人們對諸葛亮智者和忠臣的雙重認識。2贊同諸葛亮毛遂自薦,他用卓然超群的智慧與遠見說服了劉備。更符合一般意義上的君臣機遇,也可以表達其兼濟天下的大志。2可以這樣說,三顧茅廬的佳話無論真偽其實早已深化人心。可是,同樣是三顧茅廬,讀了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比照本“凡三往,乃見”的簡短記述,為什么小說和史傳的敘事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作者這樣創作的意圖

8、是什么?學生可能出現的答復:1三國演義是小說,作者的目的是要抓住讀者,因此會在情節設置上大做章,三顧茅廬深化人心,是一個亮點,所以不惜筆墨,設置懸念和誤會,來表達劉備的思賢假設渴和諸葛亮作為隱士的高深神秘。2三國志作為史傳學,一要尊重史實,不能對情節夸張渲染。二者惜墨如金,此重在突出諸葛亮政治才能,因此簡寫三顧而詳析對策,意在用諸葛亮的遠見卓識打動讀者。三一席策論運籌帷幄多媒體出示話題三既然陳壽認為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實在精彩,那我們不妨將視線投注到這一席策論,看諸葛亮是如何運籌帷幄,三分天下的。1從諸葛亮所作的分析p 來看劉備有哪些可乘之機和優勢?1荊州:“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2“

9、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德明君。”(3)“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2看來諸葛亮是為劉備指出了一條可行之路,讓劉備看到了前方的希望。那么,他又拋出了怎樣的設想去點燃他的希望之燈,使他堅信“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呢?1跨有荊、益,保其巖阻2西和諸戎,南扶夷越3外結孫權,內修政理4天下有變,那么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四一對君臣如魚得水多媒體出示話題四三顧茅廬,禮賢下士,一席策論一、運籌帷幄,最終讓劉備與諸葛亮結下君臣情緣。對于關、張二人的不悅,劉備解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10、是啊,當曹操痛失謀士郭嘉之時,劉備喜得諸葛亮,自然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而諸葛亮走出茅廬,輔佐明主,也算大志德伸,躊躇滿志。根據你對三國歷史和諸葛亮的理解,講講諸葛亮效力蜀漢的事跡。二、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經由隆中對這篇千古名,我們要聚焦一代名士諸葛亮,重溫三顧茅廬的君臣佳話,聆聽臥龍先生的一席策論,近間隔 地感受了這位出色人物的風采。請同學們課下借助工具書閱讀三國志·諸葛亮傳,寫一篇題為“我看諸葛亮”的史評短。板書設計千古名隆中對一位智者國士無雙一段佳話三顧茅廬一席策論運籌帷幄一對君臣如魚得水教學反思本課設計的亮點集中表達在一處師生講壇。隆重對雖是自讀課,可是分量重,價值高,學生學習

11、的興趣大,難度也高。因此,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帶路,指準方向非常關鍵。講壇的形式可以談得有條理,談得有深度,談得有化氣息,有歷史感。話題設置講究系統性,四個“一”扣合千古名隆中對來談,關注了章涉及的多個要點,同時也兼顧了知識的拓展。話題之間有自然的推進和過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探究過程,設計比擬合理。對話式的教學方式雖然是老師主導,可是比擬閱讀、手繪地圖尋找出路以及講述諸葛亮事跡等處也較地做到了激趣學習,使學生可以談出自己對本的理解,投身其中尋找答案。第二篇:隆中對比照閱讀隆中對專題訓練一、課內閱讀訓練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羽、飛乃止。1、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一樣的一項為哪一

12、項a、以弱為強者賢能為之用b、曹操比于袁紹信義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d、那么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解釋以下句中加點的詞。 此誠不可與爭鋒爭鋒: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資: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殷: 總攬英雄攬:3、諾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段內容簡要概括。4、下面各組句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項為哪一項a、此誠不可與爭鋒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b、國險而民附益州險塞 c、利盡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將軍豈有意乎將軍豈愿見之乎 5、下面語句用現代漢語表達,不準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不僅是時機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謀劃

13、得當。b、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這方面可把他結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c、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這完全是上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d、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百姓誰能不用簞盛飯,用壺裝酒來迎接您呢?6、對選段理解或分析p 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a、選段隆中對策,層次明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b、談到建立“霸業”根基,諸葛亮先集中闡述了占據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闡述占據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c、作為人物傳記,選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面襯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飽滿突出。d、選段語言“言簡

14、而意豐,省而深化”,具有鮮明的史書特點。7、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以下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精煉的語言加以概括。曹操:孫權:荊州、益州:諸戎、夷越:8、“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結合選段內容,說說隆中對策中哪些策略對治國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9、 解釋以下句中加點詞在中的意思。1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3于是與亮情日密日4愿諸君勿復言愿10、 以下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一樣的一項為哪一項a、猶魚之有水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c、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安陵君因使

15、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紹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1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中畫線的句子。1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翻譯:2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翻譯:12、 以下對章的理解和分析p 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在“隆中對策”前,作者先采用側面敘寫的方式襯托出諸葛亮的與眾不同和非凡才智。b.、諸葛亮以高祖劉邦在益州成就帝業為例提示劉備可以將益州作為建立蜀漢大業的基地。c、 諸葛亮分析p 天下形勢,既論及地理、經濟、軍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賢的重要。d、章通過隆中對策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諸葛亮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遠見卓

16、識。二、比照閱讀訓練一【甲】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選自晉朝?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隆中對)【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

17、“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授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假設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選自西漢?劉向烈女傳?趙將括母)13解釋以下加點的詞。1將軍宜枉駕顧之顧: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3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用:4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日:14翻

18、譯中劃線的句子。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15以下說法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a、“凡三往,乃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兩句中的“乃”的意義和用法不一樣。“王以為假設其父乎”、“徐公不假設君之美也”兩句中的“假設”的意義和用法也不同。b、劉備擅長聽從別人意見,以誠心求得人才,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勢;而孝成王不聽從別人意見,最終兵敗。c、兩段選在塑造人物時都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甲徐庶竭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謀略與才干,乙第一段寫括母分析p 趙括父子是側面表現括母仁智。d、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件事“三顧茅廬”和“長平之戰”在兩段選中僅以“凡三往”“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就概括了,這是因

19、為這兩件事本身與突出兩篇傳記的主人公的性格關系不大,這也告訴了我們寫章時與中心關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寫。二【甲】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乙】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假設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16、甲乙兩段字都是兩篇傳記的開頭,都寫到傳主少時的事情,試比擬他們生活經歷中的異同點。17、他們少時的大志幾乎都不能為一般人所認同和贊賞,甲是“當時莫之許也”,乙是怎樣的?

20、請將原抄錄在下面。18、史記三國志另加前后漢書,號為“四史”,是中國史書的經典。同為經典,你認為這段字的表達有何特色?你更欣賞哪種表達方式?請把理由說出來。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臣不勝受恩感謝。【乙】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19、解釋以下加點字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劣將軍宜枉駕顧之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詣亮 20、甲中帶線句子“授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1、甲中與乙所敘的事情相關的句子是22、將下邊兩個

21、句子譯為現代漢語。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23、閱讀成都武侯祠內的一副對聯,答復后邊的問題。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對聯中“兩表”指的是,“一對”指的是。24、答復以下問題。1甲段著重記敘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哪兩件事?說明作者高潔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段在寫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請作簡要說明。四【甲】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2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乙】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注釋】扶風:漢朝郡名。平陵:漢朝縣名。徐:徐縣漢朝縣名。永平:漢明帝年號。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校書郎:官名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出名于世。25、解釋中加點詞的詳細含義。由是先

23、主遂詣亮不恥勞辱 26、將乙中畫線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27、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并寫出本字。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8、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比擬兩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合原加以分析p 。隆中對答案1、2、1爭強、爭勝2資助3富裕4招致3、對曹操“不可與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勸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時機,然后進取中原4、c5、c6、b7、此誠不可與爭鋒可以為援奪取、占領和、撫8、例如:運用賢能體恤百姓加強民族團結改善睦鄰關系對內革新政治等9、屏:命人退避信:

24、通“伸”伸張日:一天天愿:希望10、a (a項均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分別為并列關系、修飾關系的連詞。c項分別譯為“憑借”、“于是”。d項分別為“同”、“在(來說明 w.aor.om)”。)11、1這個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您應當屈尊親自去拜訪他。2將軍親自統率益州大軍從秦川出擊,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水來迎接將軍您呢?12、a應是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13、1 拜訪2通“伸”,伸張須寫出本字和解釋。3因此4每天14、孝成王因為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因此最終沒有加罪于她。15 c譯:趙國的大將、封為馬服君的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這一年秦國攻打趙

25、國,趙孝成王命令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將要出征,趙括的母親呈上書信向趙王訴說道:“趙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將。”趙王問道:“這是為什么呢?”趙括的母親說:“原先我事奉趙括的父親時,孩子的父親當時身為大將。他用自己的奉祿供養的食客要以?十?這個數目來計算;他所結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目來計算;國王和王室貴族賜贈的錢財絲綢,他統統都把它們分給軍吏、士大夫;從承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過問家中私事。如今趙括一日作了大將,面向東承受軍吏的拜見,軍吏中沒有敢于抬頭親近地看他的人;趙王所賜贈的金錢絲綢,他回家后也統統起來;況且每天尋找可買的合宜的田地房屋,總想擴大自己的私有。國王您認為他象他的父親嗎?父親、兒

26、子不同,存心有著差異。我希望國王不要派遣趙括為大將領兵出征了吧!”趙王說:“作為趙括的母親,你還是放下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方案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說:“國王您最終要派遣他為將,那么假如有了不稱大將職責的情況發生,我這個老婦人可以不隨著受處分嗎?”趙王說:“不會連累你的。”趙括既已領兵出征,代替廉頗才三十多天,趙軍果然大敗,趙括戰死而趙軍傾覆。趙王因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終于沒有加罪于她。16、同:出身卑微,自食其力;皆有遠大抱負,卻不為人所承受。異:抒情顯志,諸葛亮雅致含蓄,重功業,陳勝直露粗豪,重利祿;陳勝地位更低,諸葛亮有友理解。17、傭者笑而應曰:“假設為傭耕,何富貴也?”18、甲

27、嚴謹樸實,簡練敘說;乙多樣描寫,生動形象。欣賞理由,不求統一,有理即可。19、卑劣:卑微鄙陋顧:拜訪以:把由是:因此 (2分,正確一處0.5分)20、效忠劉氏父子的一片赤膽忠心。21、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22、我本來是個平民,親自在南陽耕地,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諸侯中揚名做官。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不認同他。23、出師表、后出師表24、1三顧茅廬、臨危授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如正面寫諸葛亮隱居時的不平抱負,側面寫徐庶的推薦25、去拜訪 以為恥辱認

28、為是恥辱26、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雇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家庭。或:家中貧寒,常被官府雇傭抄書來謀生供養家庭27、通假字:研 本字:硯28、一樣之處:兩都有對人物的正而描寫和側面描寫,如甲開頭的話和乙的大局部字都屬正面描寫。甲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為側面描寫;乙的“左右皆笑之”,也是側而描寫。不同之處:甲以側面描寫為主;乙以正面描寫為主。第三篇:隆中對比擬閱讀隆中對比擬閱讀一【甲】亮躬耕隴畝凡三往,乃見。【乙】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

29、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注釋:扶風:漢朝郡名平陵:漢朝縣名徐:徐縣漢朝縣名永平:漢明帝年號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校書郎:官名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出名于世。17.解釋中加點詞的詳細含義(2分1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詣亮3不恥勞辱4嘗輟業投筆嘆曰18乙中有一個句子與甲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效果,找出這個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19.將乙中畫線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2分1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譯:2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譯: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

30、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并寫出本字(2分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通假字是21.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比擬兩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合原加以分析p 。二甲 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那么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出色,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劉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軍三萬以助

31、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15.解釋以下加點詞在句中的詳細含義。4分a.自董卓已來b.利盡南海c.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d.益州既定16.將下面句子譯為現代漢語。3分a.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b.躬耕于野,不求聞達。17.乙中寫隆中對策過程的句子是:18.閱讀甲,隆中對策的主要內容是:3分a.b.c.19. 甲中,諸葛亮在對前景的分析p 中,反復強調“人謀”的重要性,請從中任舉一例說明。 聯絡實際,談談“人謀”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1分三【甲】亮躬耕隴畝,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選自晉

32、朝?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隆中對)【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授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假設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選自西漢?劉向烈

33、女傳?趙將括母)13解釋以下加點的詞。1將軍宜枉駕顧之顧: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3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用:4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日:14翻譯中劃線的句子。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15以下說法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a、“凡三往,乃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兩句中的“乃”的意義和用法不一樣。“王以為假設其父乎”、“徐公不假設君之美也”兩句中的“假設”的意義和用法也不同。b、劉備擅長聽從別人意見,以誠心求得人才,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勢;而孝成王不聽從別人意見,最終兵敗。c、兩段選在塑造人物時都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甲徐庶竭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謀略與才干,乙第一段寫括母分析p 趙括父子是側

34、面表現括母仁智。d、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件事“三顧茅廬”和“長平之戰”在兩段選中僅以“凡三往”“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就概括了,這是因為這兩件事本身與突出兩篇傳記的主人公的性格關系不大,這也告訴了我們寫章時與中心關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寫。四【甲】亮躬耕隴畝,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乙】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假設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16、甲乙兩段字都是兩篇傳記的開頭,都寫到傳主少時的事情,試比擬他們生活經歷中的異同點。17、他們少時的大志幾乎都不能為一般人所認同和贊賞,甲是“當時莫之許也”,乙是怎樣的?請將原抄錄在下面。18、史記三國志另加前后漢書,號為“四史”,是中國史書的經典。同為經典,你認為這段字的表達有何特色?你更欣賞哪種表達方式?請把理由說出來。“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