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教案_第1頁
《非攻》教案_第2頁
《非攻》教案_第3頁
《非攻》教案_第4頁
《非攻》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高中語文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材非攻教案海口實驗中學 邢凡教學目標:1、深刻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和該思想的現實意義。 2、學習本文層進式的論證結構。 教學重難點:理解墨子非攻思想的實質及其由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2分鐘)1、毛澤東評價他是一個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季羨林說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圣人;余秋雨稱他的思想是墨色的珍寶,黑色的光亮。他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及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墨子的非攻選文,感受這墨色珍寶的魅力吧。2、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深

2、刻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探討該思想的現實意義。2、學習本文層進式的論證結構。)二、疏通文意。(8分鐘)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師:正音。2、請同學們用兩分鐘的時間自讀課下注釋,完成多媒體上的練習。(1)對下列句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C )A、眾聞則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責怪,反對)之 B、其不仁茲(通“滋”,更)甚,罪益厚C、謂之不義(名詞,道義)(講解:名詞前面如果有否定副詞,那么,這個名詞一定是活用作動詞,而且這個詞如果不是去聲,要破讀為去聲。舉例:天不雨。因此,“義”為名詞活用作動詞,解釋為“符合道義”)D、從而譽(名詞用作動詞,贊譽)之(2)翻譯下列句子:以虧人自利也。譯

3、文:因為他損人利己。(講解:自利應為利自,賓語前置)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譯文:這可以說是知道義和不義的區別嗎?(講解:“辯”通“辨”,是區別的意思)3、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本文的結論句。結論句: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請同學們齊讀并翻譯該句: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這個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三、分析文本。(15分鐘)1、那么,作者在文中寫到了哪些不義的行為呢?下面就請一位同學起來朗讀第一段,其他同學邊聽讀,邊填寫老師在多媒體上打出的表格。不義行為損害程度共同特點君子的態度竊不義又甚虧人愈多不仁茲甚罪益厚虧人自利眾非、上罰攘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4、取殺攻至大不義從而譽之謂之義通過這個表格,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在這一段當中列舉了種種不義的行為,請大家注意表格中紅色字體的詞,問1:這些詞是什么意思?(又、愈、茲、益都是“更”的意思,至是“最”的意思。)問2:由此可見,作者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列舉事例的?(作者是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列舉事例,從小的不義到大的不義,再到最大的不義攻國。這些不義之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虧人自利。)問3:對于這些不義之事君子的態度是怎么樣的呢?(對于小的不義之事君子知而非之,謂之不義,對于最大的不義攻國,反而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由此,作者提出了“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的問題,也就是“知道義與不義的區別嗎?”2、

5、那么,為什么作者認為攻國是最大不義?而君子卻弄不明白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二段。  不義行為 數量 性質  結 論 殺人 一人 一重不義 至大不義攻國 十人 十重不義 百人 百重不義 攻國 不計其數 千萬重不義問1:這一段開頭作者并沒有直接談到攻國,那談了什么?(學生:殺人)問2:那么,作者是怎么寫“殺人”的?(從殺人的數量和性質來寫殺人的。殺一人,一重不義,一死罪;殺十人,十重不義,十死罪;殺百人,百重不義,百死罪。)問3:攻國會殺多少人?

6、會有多少重不義?(攻國會殺不計其數的人,會有千萬重不義,這該有多少重死罪啊!所以說,作者認為攻國是最大不義。可是君子們不但不認為攻國有罪、不義,甚至還書其言以遺后世。可見,他們在分辨義和不義的問題上是多么混亂啊。)問4:那么,為什么君子們在這個問題上會這么混亂呢?連君子都弄不明白的問題,墨子是怎樣進行闡述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請學生解釋這句話的含義。問5:造成不分黑白,不辨甘苦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少能辨,多則不辨)問6:那么,天下之君子不辨義與不義的原因是什么?先讓學生談對

7、當時背景的認識,再插入背景介紹: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連綿不斷,經濟凋敝,民不聊生,這就使得許多有識之士和君子們都熱切盼望早日結束這種社會局面,使天下太平。所以他們就發動兼并戰爭,試圖以戰爭來一統天下。但是,在當時,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沒有力量實現這個目標,反而導致了戰爭越來越多,愈演愈烈,天下更加的混亂不堪。天下之君子就是因為身處其中,見慣不驚,習以為常,所以,才會少能辨,多則不辨,小能辨,大則不辨。而墨子是清醒的,他作為平民的代表,獨具慧眼,審時度勢地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清楚地認識到在當時“以戰止戰”是無法實現的。因而,他提出了以兼愛為核心的非攻思想。所以,他反對至大不義攻國,想用這一思想來勸說

8、各國君主和君子們止戰息爭。所以,毛澤東,季羨林,余秋雨給了他那么高的評價。到這,作者已經非常清楚地闡釋了君子在義與不義的問題上是混亂的,及其產生混亂的深刻根源。由此順勢提出“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辨乎?”的觀點。3、這兩個句子形式上完全一致,意義上也基本相同,但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請大家討論。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這可以說是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辨乎?(這可以說是知道義與不義的區別嗎?)在第一段里雖然講了攻國是不義的,但是為什么攻國是不義的,作者并沒有講明其中的道理。因此,“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只是根據上面的分析提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沒有明確的答案的。所以,這句話

9、只是提出問題的一般疑問句。而這個疑問通過第二段從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層遞分析闡述之后才有了明確的答案。所以,“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辨乎?”應是一個明知故問的反問句。由此可見,本文的結構就是通過這樣層層推進的方式,最終歸納總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的結構,就是我們常說的層進式結構,這也是我們在議論文寫作中需要認真學習和借鑒的一種結構形式。所以,我們學習議論文,不僅要準確把握文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極具真理性的觀點主張,也要很好地學習借鑒作者和大師們行文謀篇的各種技巧和方法,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四、問題探討。(8分鐘)下面,我們再來探討兩個問題:1、我們能不能把

10、標題 “非攻”改成“非戰”,為什么?(攻,是進攻,帶有主動性,帶有侵略性;而戰有正義之戰與不義之戰,正義之戰,即伐無道,誅暴戾,如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而不義之戰指的是攻無罪,即大攻下、強凌弱、眾暴寡。墨子的非攻思想就是反對一切不義之戰,他并不反對正義之戰!在墨子看來,制止了一切不義之戰,天下自然也就可以休養生息,太平安康了!非攻不能改為非戰,由此可見,墨子的非攻思想在表述上是具有極強的思辨性的。)2、如何才能避免不義之戰的發生?有什么樣的方法?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三位學生來談自己的看法,)師問:哪一種方法最有效?(墨子給當時頻發戰爭的亂世開出的一劑治世良方,那就是兼愛。)請學生

11、齊讀“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并試著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意思。師: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愛,這樣天下就太平了。這當中包含了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小結:由此可見,兼愛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的兼愛是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都要做到互愛互利。而非攻則主要表現在國與國之間。只有兼愛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證兼愛。五、拓展延伸。(10分鐘)因此,有人把墨子譽為和平主義和人道主義理論的先驅。那么,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主題的今天,重溫“兼愛”、“非攻”之道,還有現實意義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來陳述觀點和依據。(5分鐘)(世界范圍從來沒有停止過廝殺,不少國家和地區不時爆發槍擊、恐怖、人體炸彈、政變等事件,這些事件其實都是用非和平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但放眼全球,人民的生活卻安定和平穩了許多。殺戮也只在極少地區發生,墨子的“非攻”思想還有意義嗎?)六、課堂小結。(2分鐘)通過討論,我們知道墨子的非攻思想對當代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兩千多年已經逝去,但這塊墨色珍寶仍然熠熠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