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課堂實錄_第1頁
《作文教學》課堂實錄_第2頁
《作文教學》課堂實錄_第3頁
《作文教學》課堂實錄_第4頁
《作文教學》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文教學課堂實錄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王建業【教學說明】1、 教學目標:通過對學生習作的鑒賞,幫助學生將高考議論文的評分標準從教條轉化為感性體驗;通過對學生習作的鑒賞和評議,強化學生在審題立意時的獨立思辨能力;通過對學生習作的修改,幫助學生將高考議論文的評分標準內化成自己的寫作方法。2、 合作學習的策略:“學生二評法”:為學生創設一個“閱卷教師”的身份,與老師“背靠背”一起評閱作文,一旦雙方對同一篇作文給出的分數差值達到6分以上,則展開研究和分析。“任務驅動法”:在學生二評的基礎上,挑選出有典型缺陷的文章進行修改。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針對這些典型的缺陷,從立意設定,論據選材,議論分析,語言表

2、述等方面選擇一個角度,給出修改方案,以幻燈片的形式進一步交流切磋,最后“定案”。【教學實錄片段】教師:同學們之前完成了本次作文的二評,我發現大家對三篇作文的評價差異比較大,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主要就這三篇文章進行討論。(PPT展示題目:材料一:最近,一批人的字畫在拍賣場上均拍出駭人聽聞的高價。漢奸汪精衛所書的立軸,以3500港元起拍,飆升63倍,終以22萬成交。“汪熱”之外,有的市場,還開出“汪偽政府要員書法專輯”,從偽滿的國務總理鄭孝胥,到日偽大員陳公博、周佛海,漢奸胡蘭成,無一遺漏。一樣地受到追捧,一樣地拍出高價。 材料二:8日凌晨零點整,因醉駕被判6個月拘役的知名音樂人高曉松走出北京東城區

3、看守所。當天,與這條新聞一起見報的,還有消息稱高曉松“已經成為眾多節目的邀請對象,身價也漲了許多”。要求:論點涵蓋兩個材料,不能只取一個。800字,自擬題。 )教師:哪位同學先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1:我認為第一篇文章51分,第二篇文章56分,第三篇文章40分。教師:好的,請說說你的理由。學生1:例文一審題合理,觀點明確。在第四段中作者寫道“一方面的好不能代表整個人就好;有時,恰是因為一件極不光彩的事,可以使一個人身上的光彩全部黯淡。”另外,文章舉例恰當,也有一定的分析,雖然文章不是太深刻,但是上海高考三類卷作文的評分標準是“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當,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

4、,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這篇文章比較符合三類卷的標準。例文二我給二類卷中的原因是它的觀點與眾不同,十分新穎,即“金子,不管處于什么環境,都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人如金子,只要才華橫溢,就能讓別人對你充滿敬畏”。在我閱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提到這個觀點,二類卷有一個要求就是“有靈氣、有新意”,這一點例文二比較突出。例文三居然把高曉松當成正面事例,認為他“并未越過公眾的道德底線”,我感覺這種寫法違背了出題人的意圖,屬于偏題的寫法。教師:你說的很好,有自己的觀點和依據,但是在發言的過程中,我發現有許多同學流露出質疑的眼神,有哪位同學愿意繼續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2:我完全不同意剛才同

5、學1關于例文一的觀點。教師:哦?怎么說?學生2:我認為例文一的得分應在47分左右。教師:請你說說你打分的依據。學生2:例文一屬于看似四平八穩,實際上經不起細看的文章,“注水”嚴重。第一第二段在抄題目,第三第四段做了一個十分膚淺的分析,第五段舉的事例的確還算恰當,但是第七段的分析“是因為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人們變得膚淺,而忽視了一些人應該具有的內在品質。人們變得更虛榮,更張揚,更實際,而忽視了一些道德倫理。”顯得既空洞又膚淺,雖然高考對三類卷作文要求不高,但是這么膚淺的議論我認為是拿不到三類卷最高分的。教師:說的很好。還有誰有補充嗎?學生3:我認為例文二不能及格。教師:為什么?學生3:雖然學生

6、1認為它觀點新穎,但是觀點的新穎和觀點的正確其實不是一回事。例文二認為“只要才華橫溢,就能讓別人對你充滿敬畏”,“作者本人的斑斑劣跡無法掩蓋這幅字畫的光芒”,“個人的能力與才華與他本人的品質無關”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情況。教師:比如說呢?學生3:希特勒繪畫不錯,難道我們就能忽視他戰犯的身份?日本731部隊的頭目石井四郎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學博士,難道我們就能忽視他犯下的滔天罪惡?教師:那你覺得觀點除了新穎之外,還應有什么要求?學生3:我記得上海高考語文閱卷負責人周宏教授曾經說過,只要不踩思想的“紅線”,作文都應該得到公正的評價。這里的“紅線”指的是與社會道德、法律相違背的觀念。所以,追求觀點新穎也不

7、等于可以違背人類的基本道德,普世價值。教師:你說的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還有其他同學要補充嗎?學生4:我認為例文三可以達到一類卷的水準。教師:何出此言?它難道不是偏題作文嗎?學生4:題目只是兩則材料而已,命題人并沒有明示自己的觀點。所以我覺得例文三的作者把這兩個材料當成對比案例未嘗不可,這是寫作者智慧的體現啊。再說,高曉松的所作所為也的確不應該和大漢奸等量齊觀,一視同仁,這的確有些不公平的地方。教師:大家紛紛亮出了自己的觀點。雖然大家的觀點都不一樣,但是始終聚焦在議論文得分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立意。在上海高考的作文評分標準中,始終把“立意深刻”放在一個重要的考量位置。可是深刻的立意從何而來呢?例

8、文二和例文三給出了相似又不同的選擇。從相似的角度來說,他們都沒有理睬所謂的“命題人意圖”。同學們如何看待“命題人意圖”這個因素?學生5:我覺得可以把命題人意圖看作是我們寫作立意的墊腳石。我們要清楚地了解命題人的意圖,但是不一定要把它作為自己文章的立意,反駁或思辨都是不錯的選擇,有點像周宏老師曾經在一次講座上講過的“您可以藐視題目,但是你不能無視題目”。教師:說的非常好。我補充一下,了解命題人的意圖實際上是一個審題的過程,但是審題不等于立意。一個能做到“立意深刻”的同學,勢必要具備“獨立人格”,“敏銳觀察”,“理性思辨”三個特質。三篇例文,實際上正好展示了三種立意方式,“順向立意”,“反向立意”

9、和“辯證立意”。從完成的作品來看,“順向立意”的例文一失之寡淡,“反向立意”的例文二用力過猛,將才華置之于道德之上,不能服眾。相對來說,例文三辯證看待題目的兩則材料,求同存異,細致辨析,真正做到了機遇命題人意圖這塊“墊腳石”,又跳出了自己的高度,既有新意,又很好地掌握了創新立意的尺度。所以我們可不可以這么講,在作文立意上,辯證立意好過反向立意,反向立意好過順向立意?學生6:我不同意。教師:為什么?學生6:您的觀點不符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教師:愿聞其詳。學生6:這個作文題目恰好有兩則材料,可以辯證辨析。但是有的作文只有一則非常短的材料,根本沒有辦法辯證立意。如果有一則材料充滿正能量,或者是

10、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為反而反的“反向立意”,則會顯得非常矯情,還不如“順向立意”呢!學生7:我不同意學生6的說法。教師:哦?為什么?學生7:“反向立意”和“順向立意”的確要看具體什么題目,但是辯證立意的確比前兩者更好一點。雖然有的材料作文比較短小,但是也不意味著不能辯證思考。當你對文章有一個“第一反應”時,就可以暫時停下來,思考這個“第一反應”從何而來,這個“第一反應”是否合理,是否有漏洞等等。這樣文章就可以寫得更加深刻,更加合理了。教師:兩位同學都不愧是有“獨立精神”之人。三種立意方式的確不能簡單排出個優劣。學生6說得很對。但是學生7更進一步,指出辯證立意方式的普適性。就算題目材料本身沒有比

11、較和辨析,你也可以就自己或大眾對一個問題的多種看法、觀點進行辨析,求同存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讓你的立意走向更高一層。但每一種立意方式,都可以寫出深刻的文章。因為,除了“立意”之外,“說理”也是議論文寫出說服力,寫出深刻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大家剛才紛紛認定例文一寫得比較膚淺。請大家以自己的學習小組為單位,在不改變例文一立意的基礎上,給出你們組的修改意見。教師:先請第一小組派代表發言。學生8:我們小組決定從媒體的角度切入。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扭曲,媒體和我們每一個公民都難辭其咎。媒體和公眾的互相影響導致了現在的“群盲”現象。想要改變現狀,媒體和公眾都需要反思。從題目給出的材料可以看出,這些“壞人”

12、不但沒有收到指責,還身價倍增,媒體的炒作與之脫不了干系。就像尼爾波茲曼所著的娛樂至死中所描寫的一樣,任何嚴肅的事物在電視媒體中都以娛樂的形式出現。教師:很好,第二組呢?學生9:我們組是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出發的。拍賣商和娛樂媒體打出新穎另類的口號來吸引處于焦躁迷茫中的我們,以此來獲得最大的社會關注度。其目的無非是打著顛覆傳統的口號,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種一切“向錢看”的做法,對社會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教師:也很有道理,第三組呢?學生10:我們組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解讀。人們總是想著如何讓自己更富裕,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跨過“道德”這道坎;人們也常常會利用“從眾心理”,讓大家都卷入這一場場金錢利益的追

13、逐中。教師:有見地,第四組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學生11:我們組利用哲學知識進行分析。在這樣“金錢至上”,“笑貧不笑娼”的大環境中,又有誰能打破犬儒主義的桎梏,看清真相,把理性化為正義之劍,追回心中的道德和仁義呢?教師:太精彩了。剛才四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從不同角度對一個現象進行了分析。我們寫的議論文又叫說理文。“理”從何來?說“理”不是閉門造車,自說自話,而是建立在大量的非虛構類書籍的閱讀上。說理,就是用你讀到的知識為“手術刀”,分析問題,挖出“病灶”,進行“療救”。閱讀乃作文之本。【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踐行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先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自主探究,對作文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和疑

14、點;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或怎么樣,使學生主動發現、提出問題,學會質疑;然后把問題帶到小組中進行交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引發爭論,形成質疑的氛圍,讓智慧碰撞出火花,讓課堂充滿思辨色彩,達到相互啟發、拓寬思路、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溝通與合作的技巧,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但是在上課過程中我也發現,小組討論學習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等其他學生發表見解,就會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一些中下等水平的學生根本沒有機會發言,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結果,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講清小組合作的規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