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1頁
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2頁
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3頁
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4頁
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統一全國,結束了西晉來近3個世紀的分裂局面,開創了“開皇之治”的開國皇帝是()A、秦始皇B、隋文帝 C、隋煬帝 D、唐太宗2、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鴻恩大德,前古未比”。據此推知,隋朝修建大運河是( )A、滿足隋煬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強北部邊防C、加強南北經濟的交流 D、鞏固隋朝的統治3、下列制度與“狀元”有關的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4、成語“罄竹難書”出自舊

2、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李密聲討的是(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5、體現唐朝開明民族政策的是( )A、遣唐使來華 B、鑒真東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6、圖一反映的史實是( )A、玄奘西行 B、鑒真東渡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賽7、唐朝發明的筒車,其主要用途是( )A、交通運輸 B、紙張印刷 C、農業生產 D、陶器制作8、圖二是唐三彩騎駝樂舞俑,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從該文物可以獲得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藝術的繁榮狀況B、農業的發展狀況C、手

3、工業的發展狀況D、開放的社會局面9、杜甫在無家別中描述安史之亂的詩句:“我里百余家,亂世各東西。”詩句體現的是安史之亂的( )A、背景 B、過程 C、影響 D、性質10、圖三是依據時空方法制作的年代標尺,據圖所示,唐朝滅亡對應的時間應該是( )11、使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事件是( )A、安史之亂 B、玄武門之變 C、天寶危機 D、黃巢起義12、小歷同學利用圖四進行探究性學習,他探究的內容最有可能是(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滅亡 C、唐朝的建立 D、五代十國的形勢13、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主題的是( )A、國家的產生

4、與統一 B、政權分立與匯聚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近代的前夜與盛世危機14、與“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一故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劉邦 B、楊堅 C、趙匡胤 D、朱元璋15、宋代流行一句諺語:“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導致這種社會現象的原因是宋朝實施了( )A、中央集權政策 B、重文輕武政策 C、廢除武官政策 D、降低進士科的地位16、北宋為防止知州權力過大,難以控制,在各州府設置( )A、轉運使 B、宰相 C、通判 D、節度使17、圖五中以上京為都城的政權是A、遼 B、西夏 C、金 D、元18、澶淵之盟之后,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戰爭)”。這說明

5、( )A、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B、北宋的軍事力量遭到極大的削弱C、北方社會經濟出現的繁榮的局面D、宋遼雙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關系19、“興東北,建大金。占遼朝,滅北宋。戰南宋,歸元兵。”這一興衰史描述的是( )A、契丹族 B、黨項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20、圖六是某班同學為歷史故事會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斷,他要講述的是( )A、衛青北擊匈奴 B、岳飛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繼光抗倭21、宋代“農業發展”的表現是指( )A、泉州等地造船業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B、江南地區成為我國的制瓷業中心C、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城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D、開封成為當時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22、宋代

6、在泉州港設立的市舶司的職能是( )A、主持變法 B、監察百官 C、管理海外貿易 D、執行司法職能23、北宋時,為了適應大宗買賣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區使用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A、圓形方孔錢 B、五銖錢 C、開元通寶 D、交子24、關于娛樂場所“瓦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給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機 B、出現在宋朝時期C、是娛樂兼商業的場所 D、分布于廣大農村25、反映中國古代城市商品經濟呈現繁榮景象的名畫是( )A、清明上河圖 B、送子天王圖 C、洛神賦圖 D、步輦圖26、某同學在學習過程當中,收集了圖七的資料,由此推斷該同學的學習主題是( )A、政權并立 B、藝術精湛 C、民族交融

7、 D、商業繁榮27、毛澤東沁園春雪有“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其中“一代天驕”的主要功績是( )A、滅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統一蒙古 D、定都大都28、下列政權被蒙古族所滅的有( )遼西夏南宋北宋金A、 B、 C、 D、29、“夷洲”“流求”“琉球”是我國臺灣不同時期的名稱,我國正式管轄該地區開始于( )A、三國 B、隋朝 C、元朝 D、清朝30、下列選項準確概括從宋到元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繁榮與開放 B、由政權并立走向統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社會國家陷入危機二、材料辨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31、閱讀材料,辨析作答。貞觀九年,唐太宗對侍衛官說:“

8、以前隋文帝剛剛平定京師的時候,宮里面美女古玩滿院。然而隋煬帝仍然不知足,不斷征求,同時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導致了隋朝滅亡,這些都是朕(皇帝自稱)親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這樣才能不盛行兵役,年年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樹的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夠安居樂業呢?” 編譯自治國安民(1)根據材料,指出唐太宗讓“百姓安居樂業”的舉措?(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唐太宗關于隋朝滅亡原因的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4分)三、材料解析與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第34題1

9、0分,共34分。32.(12分)閱讀出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采取“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開明政策,通過實行和親、冊封、戰爭、會盟多種措施,加強了中央王朝對各民族地區的管轄,漢族與邊疆民族的交往空前繁榮,唐朝前期的疆域,空前遼闊,東到大海、西達咸海、東北至外興安嶺,庫葉島一帶,南極南海。摘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學參考用書(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朝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管轄的措施。(4分)材料二 小歷在學習兩宋民族關系史時,做了如下筆記:史 實北宋與遼的關系1004年宋在澶州打退遼軍。1005年澶淵之盟,宋給遼歲幣。此后,遼宋出現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北宋與與西夏的關系宋夏

10、多次戰爭,互有勝負,1044年,宋夏和議。夏向宋稱臣,宋向夏歲幣,此后,宋夏邊貿興旺。南宋與金的關系1140年宋在郾城大敗金軍,1141年宋金議和,宋向金稱臣,給金歲幣,并劃邊界。(2)根據材料二,概括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4分)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樣,把地方分為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交給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親自降臨到地方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3)根據材料三指出,元世祖實行的主要地方政治制度。(2分)材料四:我們決心,抓住寶貴機遇、用好全國支援、矢志艱苦奮斗,加強民族團結、堅持依法治藏

11、,推進經濟發展,著力改善民生,為建設美麗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西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2015年9月5號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4)根據材料四,指出“為實現中國夢”,我們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應秉承的態度。(2分)33.(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時,國家的財政收入約80%來自淮河以南地區,而太湖流域又是全國重要的糧倉,語曰:“蘇胡熟,天下足。”(1)根據材料一指出,宋朝供給國家財政收入主要的地區.(2分)材料二:表1是中國古代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對照表 (2)根據材料二,分析我國西漢至北宋南北人口(戶)的變化趨勢。(至少寫出兩點,4分)材料三:從遠古

12、至西晉中國北方經濟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的發展水平都遠遠超過南方,但是,從西晉末開始,中國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同。從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國的經濟重心不可逆轉地移到南方,到南宋時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遠遠超過了北方,成為中國新的經濟重心。摘編制復興之路解說詞(3)根據材料三,概括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的變化趨勢。(2分)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出現這一歷史現象的主要原因。(4分)34.(10分)材料論述。唐朝時期,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并蓄的社會風氣,也給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太宗時期

13、,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稱為“遣唐使”。跟隨使節來華的,還有很多的留學生和留學僧等。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開元、開寶時期,大量外國人及周邊少數民族充斥長安,長期與漢人雜居,相互習染,社會風氣一度甚至出現了“胡化”苗頭,引起世人的擔憂。但唐朝不但沒有禁止,反而積極吸納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斷豐富自身營養,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盛唐文化。摘自百度百科閱讀材料,請回答:(1)寫出歷史上稱唐太宗統治時期治世局面的名稱。(2分)(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8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14、,條理清楚。)安溪縣2019年春季七年級期中考歷史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12345678910選項BCDBDACBC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選項ADCCBCAADB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選項CC DD A DCBCB二、材料辨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6分。31(6分)(1)舉措:君主日夜努力,清白英明(或:勤于政事,政治清明);維護國家和平穩定,不盛行兵役。(答出其中一點即可,2分)(2)判斷:同意 。(1分) 理由:由于隋煬帝的暴政(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能忍受)導致了隋朝滅亡;唐太宗準確分析隋朝滅亡的

15、原因,吸取教訓,促成“貞觀之治”的出現 。(3分)(答一方面只得2分)。三、材料解析與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第34題10分,共34分。32(12分)(1)措施:“全其部落,順其土俗”;實行和親、冊封、戰爭、會盟。(4分)(每點2分)(2)特點:各民族政權并立或對峙(或:北宋與遼、西夏并立,南宋與金對峙)。各民族先戰后和,和平交往(經濟文化交流)是主流。(4分)(每點2分)(3)制度:行省制度 。(2分)(4)態度:加強民族團結 。(2分)33(12分)(1)地區:淮河以南地區。(2分)(2)趨勢:南方人口(戶)不斷增長,北方人口(戶)呈下降趨勢;南方人口(戶)

16、逐漸超過北方。(4分)(每點2分)(3)趨勢: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或:南方經濟發展水平逐漸超過北方)。(2分) 原因: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力;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相對穩定,南方統治者的重視。(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34(10分)(1)史稱:貞觀之治。(2分)(2)評分標準:一等(7-8分):觀點體現主題且明確。緊扣觀點,結合材料內容和所學相關知識進行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二等(5-6分):觀點體現主題且明確。圍繞觀點,根據材料內容或所學相關知識進行論述,但不夠周全,史論結合。條理較清楚。 三等(3-4分):觀點體現主題且較明確。圍繞觀點,僅根據

17、材料內容或所學相關知識進行論述,史論結合一般。條理不夠清楚。 四等(0-2分):觀點不明確或沒有體現主題,但對材料內容有一定理解,有自己的論述。觀點明確,體現主題,但史論結合不夠合理,條理不清楚。 【示例一】觀點:不同文明間的交往具有雙向性特點。(2分)論述:唐朝時期,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唐朝也積極吸納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斷豐富自身營養,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文化,如玄奘西游天竺,研習古代印度的佛法,并帶回大量佛經等。(4分)結論:唐朝兼容并蓄的社會風氣,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雙向交流,豐富了彼此的內涵。(2分)【示例二】觀點:唐朝在對外交往過程中,一方面積極傳播唐朝文化,另一方面也不斷地從外來文化中汲取養分。(2分)論述: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效仿唐朝制度進行改革,推動社會發展。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促進中國佛教事業的發展。積極頻繁的對外交往,不僅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重大影響,也促進了唐朝自身的繁榮。(4分)結論:唐朝的對外交往具有雙向交流、兼容并蓄的特點,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推進了各自文明的進步。(2分) 【示例三】觀點:古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