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HLLYBQ整理 供“高中試卷網()”廈門雙十中學2016屆高三(上)期中考歷史試卷本試題分為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卷(選擇題)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36小題,每小題2分,共72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禮記記述了貴族朝會的列位禮節: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階之前;諸侯,阼階(東臺階)之東;諸伯,西階之西;諸子,門東九夷,東門外;八蠻,南門外。與此相關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2、60;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 D郡國并行制2劉建國先生認為,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個統治性政權,不是一個發展性政權,更不是一個為國民共享的服務性政權。可見中國古代所有制度設計都圍繞的一個核心是A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
3、#160; B防止地方分裂割據的中央集權制C維護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4、0; D維護以“家天下”為核心的專制統治3西周頻繁舉行朝聘、盟會、享宴、祭祀等活動,各諸侯未必都嫻于禮儀,但又不能鬧笑話,這就得有一個熟悉禮儀的人在旁邊幫助指點,這個人就叫“相禮”。春秋時,“相禮”演變為“上層人物的高級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來“丞相”的雛形。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 B丞相的職責是防止諸侯失儀C西周時期的禮儀制度已相對完善 D丞相自出現就可能擁有較高權力4
5、黃仁宇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認為:“第一帝國”(秦漢)的政體還帶貴族性格,世族力量強大;而“第二帝國”(隋唐宋)則大規模和有系統地科舉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將經濟重心由華北的旱田地帶逐漸轉移到華南的水田地帶。“第二帝國”與“第一帝國”相比主要的區別是A官僚政治的形成與否
6、 B選官制度的形成與否C經濟重心的南移與否 D政治結構和經濟格局的變化5宋代出現了經濟作物種植專業化的趨勢。當時在南方有菜園戶、漆戶、藥戶、花戶、果農、菜農、蔗農等專業經營者。這種現象出現的基礎是A政府經濟政策的引導
7、160; B自然經濟結構的變動C糧食生產的大力增長
8、 D國內外市場的擴大6明初下令遷江南民十四萬戶到鳳陽;后再遷天下富戶五千三百戶到南京;后又強迫各地富戶一萬四千三百余戶遷到南京。據貝瓊橫塘農詩序說:“三吳巨姓,享農之利而不親其勞,數年之中,既盈而復,或死或徙,無一存者。”這一做法A動搖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
9、#160;B保證了皇室土地所有制C杜絕了土地兼并現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7據周禮等典籍記載,先秦時期王城中的市場為“三時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時間。貨物出入市場,必須憑司市所發給的璽節(憑證)方可通行。市場的入口有胥吏手執刑具和標準量具守
10、門,糾察偽詐。這一記載主要說明A早期城市的主要職能是掌控經濟 B先秦時期重視規范市場行為C對城市市場的時間限制逐漸放寬 D先秦時期商品經濟空前發達8曾于中國海關中任職的馬士(Morse)在著作中對鴉片戰爭前粵海關的船鈔征收作過詳細的介紹:1810年,一艘由西方進入廣州的(一般規模)船,需要交納的稅費包括:正稅、對粵海關監督的效敬、付征收人員凈費、規銀、進口規銀、放關規銀、撥歸慈善用的糧道放關銀、海關檢查員各種
11、小費等等,總計3278463兩銀。清政府的稅收狀況A體現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B提高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C保護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12、; D反映了對海關的嚴格監管控制9荀子說:“故,法不能獨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追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后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在此,荀子A認為法律應當由君子制定 B主張在執法時
13、將君子和小人區別對待C強調良吏執法的重要性 D廢除嚴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國10明初規定,生員須穿玉色衣服,加飾青黑色邊條。明后期江南讀書人則崇尚“婦人紅紫之服”,有人作詩云:“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這一變化直接反映了A理學思想的影響 &
14、#160; B專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階層的興起 D社會風尚的變化11 19世紀法國人比奧認
15、為,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最出色的風俗畫之一,同時也是一部真實性無可爭辯的文獻。以古樸的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上古時期的風俗習尚、社會生活和文明發展程度”。他在此主要強調詩經具有A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B濃厚的古典主義韻味C質樸的
16、現實主義色彩 D重要的文學研究價值12據書林藻鑒卷九記載:“(宋四家)蔡勝在度,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下列關于圖中書法藝術的表述,正確的是 A反映當時復雜的社會矛盾
17、60; B體現當時書法藝術豐富多樣C表現文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D標志著書法藝術的全面成熟13理學對宋代以后的中國影響巨大。它對于外來哲學系統,如佛教的敵視使中國的統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時代更難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
18、響,理學對傳統的強調是最終抑制了中國的發明和中國精英的批判思維的諸多因素之一。材料說明理學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義而自成體系 B延遲了三大發明的向外傳播C阻礙了古代和近代中國的創新能力 D促進了中華文明精神的發展14生活于嘉靖至萬歷初期的蘇州名士王世貞和安徽文士詹景風曾一起議論蘇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的情況。王世貞說:“新安賈人見蘇州文如蠅聚一膻。”詹景鳳回答:“蘇州文人見新安賈人亦如蠅聚一膻。”這反映出明中后期 A文士清高,不同流俗 &
19、#160; B士商交往,相互影響C商賈逐利,世風日下
20、; D政治腐敗,官商勾結15在梭倫上臺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別。山區的人多主張采行極端民主制;平原地區的人多主張極端寡頭制;海濱的人多主張“中間性的混合制”。這反映了當時雅典A平民與貴族的政治對立不可調和 B工商業者的政治要求最為激進C公民的經濟生活影響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訴求未能充分表達16“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財產的主人,當他拈閹時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戲劇歌隊時,他必須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財富;他不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因為三十三年間他必須服役于國家;他不是自己言語和情感的主人,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審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據此材料分析當時雅典的A民主政
21、治尚未形成保護公民權利的機制 B公民私有財產實際上為城邦所有C雅典已經建立了成熟的民主政治 D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7公元前123年的羅馬索賄罪法規定,主持審理貪污受賄案件的裁判官應按照法定程序,從擁有一定財產的居民中挑選50名陪審員,組成審判團參與審判。由此建立起來的陪審制A照搬了希臘的司法制度 B標志著羅馬
22、法律的日趨完備C反映了羅馬政體的改變 D體現了羅馬司法程序的進步18“萬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市民法的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地中海商業習慣與法規,主要涉及所有權和債務等方面的內容的調整。”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萬民法繼承了公民法的具體內容
23、; B萬民法是公民法的適時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財產所有權的規定 D公民法是萬民法的組成部分19柏拉圖為說明“理念”曾這樣描述過“美德”:“借人東西要還是種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劍,如果你還給他,他正想用這把劍去殺人,那么這種情況下還借劍還是不是美德呢?”該材料表明柏拉圖A認為內心深處的道德知識是最高知識 B鼓勵人們要進行獨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覺而不是以神的意志為尺度 D認為“理念”存在于人類的感性世界里20某學者評價啟蒙運動說:“進步實際上已經成
24、為哲學家的一種意識形態,他們堅信自然科學將會讓人類更有力地支配整個世界,而人類理性則引領每個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個繁榮、公正、平等的社會。”引文所想表達的深層含義是A理性思考引領社會進步 B哲學意識支配世界繁榮 C近代科學追求王權公平 D啟蒙運動倡導階級平等21馬丁·路德認為:“我們教會教導人,設立圣禮不單是要作為上帝恩賜我們旨意的標志和見證,為要激勵并堅定領受圣禮之人的信心因此,我們教會棄絕那些人說,圣禮的本身使人稱義,而不說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為領受圣禮所必要。”材料中馬丁·路德的主張A極大沖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
25、60; B提倡因行稱義C主要針對基督教的禁欲主義 D得到了德國所有階層的支持22李榮忠在吉他與流行音樂潮中指出:黑人是非常擅長歌舞的,在日落以后常聚集在康果廣場上,拿著從非洲帶來的皮鼓、五弦琴(即班卓琴),敲著、奏著、唱著,用故鄉的音樂懷念失散了的親人,用強烈、刺激性的音響發泄胸中的激憤,在狂歡中求得暫時的超脫。該種音樂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美國存在種族歧視現象
26、 B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 &
27、#160; D罪惡的黑奴貿易的推動23 “我們不把任何未經驗證的意見接受作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從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論多么深奧,最終都能發現。”與這句話的理念一致的說法是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萬物的尺度”C“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們茫然于新事物,并對未來充滿了恐懼”24 T·斯普拉特在增進一般知識的倫敦皇家學會的歷史(1734)中記載“所有地區都忙于并熱心于這項工作:我們發現每天交給學會的許多極好的奇物珍品不僅出自博學的、專門的哲學家之手,而且來源于技工的工場、商人的航海、農民的耕地以及紳士的種種運動、養魚塘、獵園和花園。”這表明A發明主要來自哲學家之手
28、60; B英國工業革命已蓬勃展開C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D科技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2519世紀最后3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采取社會立
29、法的方式對社會領域進行調整,英國1874年頒布法律禁止10歲以下兒童在紡織廠工作,1878年的整頓法案確立了工廠衛生的監察制度等;德國1890年出臺了“青工保護法”等。這反映了主要資本國家A社會危機的空前嚴重 B工人運動推動社會立法C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 &
30、#160; D已過渡到國家壟斷階段26下表反映了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狀況,對表格解讀正確的是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年平均增長率(%) 年份 英國 美國 法國 德國 18611873 33 50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
31、6 48 A美德工業產值超過英法 B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C老牌國家經濟陷入停滯
32、60; D壟斷組織推動生產力發展27湯普森19世紀英國土地社會一書寫道:據統計,18861914年,265個新頭銜獲得批準,200名是首次進入貴族圈子者。其中,70名是工業新財富的代表,占總數的13;另外13是職業者的代表,包括律師、外交人員、殖民官員、軍人;另外有14是舊土地家族的家長。這種變化的實現主要是通過A頒布權利法案
33、; B建立內閣機構C改革議會制度
34、60; D建全工會制度28試論法國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啟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國人民曾先后信仰過人權理論、立憲制度、共和主義、恐怖統治、寬容政策,并為此流血戰斗,付出極大代價。但是革命發展得太快,以至人們一早起來就會發現世界變了樣,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舊世界。”這一分析主要A揭示法國民主政治曲折的發展 B說明法國有實行民主政治的堅實基礎C指出法國大革命的殘酷性 D強調堅持堅定的信仰對革命的重
35、要性 291788年7月10日,紐約某報紙以船訊號外為題發布通告:萬世聯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聯合、和平和友誼”進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載著地方偏見、不和的種子等出港。它贊美的是A聯邦體制 B分權制衡原則 C共和制度 D主權在民原則30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審判法庭上說:“國王是世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訴我究竟是什么權威傳我來的我愿意用下議院的公平的權利。不敢吼于在場的任何人必須有貴族,才能構成議會,但是貴族在哪里呢?”這反映了當時英國A貴族地位開始沒落 B傳統議會制度瓦解C議會擁有絕對權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1巴黎公社的機關報公報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論中說:“巴黎
36、無產者目睹統治階級的失職和叛賣行動,已經了解到:由他們自己親手掌握公共事務的領導權以挽救時局的時刻已經到來”據此可知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工農聯盟C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是歷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權具有權力集中的特點321889年,上海格致書院舉行春季考試,一個名叫鐘天緯的學生寫下了如此答卷:“迨一千八百零九年,而達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書論萬物分種類之根源,并論萬物強存弱滅之理。但其說與耶蘇之旨相反,故各國儒
37、士,均不服其言。初時辯駁蜂起,今佩服者漸多,而格致之學從此大為改變。此可謂千秋崛起之人也。” 答卷內容表明A1889年后中國開始接受進化論 B西方各國普遍接受了進化論C進化論沖擊了西方的基督教信仰 D進化論改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33對西方某一美術流派有這樣的批判:它看不到未來,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與生活脫節,在把未來理想化的同時,有時也導致藝術家走
38、向悲觀的道路。據此推斷這一流派是A古典主義 B浪漫主義 C現實主義 D 印象主義34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得2014年諾貝爾
39、文學獎。其作品曾被譽為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與該作者創作藝術風格相似的是 B35在紀實影片帝國的毀滅中有如下片段:秘書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這些情節主要依據歷史學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書的回憶錄設計拍攝。對影片創作合理的解釋是A藝術作品一定要反映真實的歷史 B作者意在盡可能真實地反映歷史C希特勒不愧為有教養、受人尊敬的領袖 D作者顛覆了人們對希特勒的固有印象36下圖是選自美國查爾斯·莫里所著文明的解析中的一幅示意圖。該圖反映了A. 英國逐漸成為歐洲科技中心 B法國重商主義的盛行是大量
40、科學家誕生的土壤C德意志分裂割據制約了本國科學家的涌現D意大利已有的科技中心地位發生動搖第卷(非選擇題,78分)二、非選擇題:(37題14分,38題13分,39題16分,40題19分,41題16分,共78分。) 37 (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漢武帝時,在中央設立太學,地方設立郡(國)縣學,以后歷代都依例設立。太學里博士(教師)與博士弟子(學生),是享受國家俸祿的公職人員。在太學,教學以傳授儒家經典為主,定期考棱,學生成績優秀者可以直接進入仕途。教學形式有教師講授和學生之間次第相傳等。唐時官學穩定發展,玄宗“敕天下鄉貢,舉人不由國子及郡、縣學者,勿舉送”,規定凡參加科舉考試的
41、人,必須經過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的學習。宋朝地方學校一般均有學田,作為學校經費的主要來源,這一制度為后來元、明、清三朝所長期沿用。摘編自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紀的歐洲,隨著城市的發展,經濟與社會結構的變化引發社會對大批專業人員的需求,同時教會也需要補充教職人員,使得培養訓練專業人員的教學機構大學得以興起,而每所大學都是模仿意大利波倫亞大學和巴黎大學中的一個建立起來的。以波倫亞大學為藍本的大學,學生們自己組成社團。他們雇傭教師、支付教師薪水,如果教師玩忽職守或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們可以予以罰款或解除其教職。以巴黎大學為樣本的大學,學校由教師組成社團管理。它包括四種教職人員:藝術、神學、法
42、律和醫學。中世紀大學的經濟收入有三種渠道,一是依靠學生的學費,其次是依靠教會的圣俸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權力機構發給的薪水,不同的經濟來源背后有著不同的責任。學生進入大學后,要花四年時間研究基礎文科,即學習拉丁文法和修辭學,掌握邏輯規則。如果通過考試就可獲得學士學位。要獲得碩士學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時間研究教學、自然科學和哲學,還要閱讀和評論標準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學位課程強調抽象分析,若要獲得博士學位,則要接受更專門的訓練。 摘編自周谷平、張雁中國古代太學與歐洲中世紀大學之比較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國官學教育的基本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成因。(7分) (2)根
43、據材料二指出,與古代中國官學教育相比,中世紀西方大學教育有何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世紀西方大學教育的歷史影響。(7分)38(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國,地主階級占有大量土地以剝削農民剩余勞動。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富豪之家,不斷兼并土地。雖然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生產關系的基礎,但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公有制土地所占的比例有時相當高,因為歷次農民戰爭造成的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土地兼并過程不斷反復,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比例在周而復始的變化,并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末期。 材料二 比較其他文明,中華文明一個根本性特點,就是人的身份地位、財富和社會政治權力在不斷流動,而且是制度化流動。具體說,第
44、一,中國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動性。這是中華文明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動力。我們沒有固定不變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異的,但這個差異都可以經過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變。每個人、家庭、地區,人們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斷變動,且有制度性保證。 姜義華“自信”的根基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土地的三個流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歷史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材料二中“身份地位的流動性”是“中華文明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動力”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說理清晰)(6分)39 (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逐漸得到
45、推廣。番薯“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遂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土地等去發展經濟作物,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而糧食生產革命和人口爆炸互為因果,清代以來,人口壓力不斷增加,原本人煙稀少的廣大山區,因為“老林初開,包谷不糞而獲”和番薯“備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種遍野,“生齒日繁”。“棚民租山墾種,阡陌相連,將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隨水落,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納。” 摘編自何炳棣、陳樹平等的研究成果 (1)結合所學知識,以“交流與聯系”為主題,解讀材料一。(8分) (2)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洲作物
46、傳入對明清中國的影響。(8分)40 (19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從14世紀中葉到19世紀歐洲人開始真正侵入中國為止,這整個時代是人類有史以來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偉大時代之一:傳統的制度和習俗農業經濟、儒家生活方式、選拔政府官員的考試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統治一直在順利地、令人滿意地繼續著。假如在普通的時代,這種秩序和持久性或許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這些世紀里,一個生氣勃勃的新歐洲正在崛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商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統治迅速擴大到全球的強大的民族國家的崛起,都發生在這些世紀里。在這樣一個時代,穩定成了可咒詛的東西,而非幸事。相對
47、地說,中國不僅看起來,而且事實上是靜止的、落后的。不斷變化和“進步”的觀念,盡管那時在西方被認為理所當然,但依然不合中國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工業革命推動了新的國際分工,世界經濟體中的核心區、邊緣區和半邊緣區三個部分的區分更加清晰,新興工業國和現代工業文明處于生產技術含量高、資本密集、高工資產品所在核心區,傳統農業國和古典農業文明則被迫接受不乎等的國際分工,其農業依舊在原始技術的低效率基礎上停滯與徘徊。越來越多的傳統農業國被外來的現代生產力造成低度發展和邊緣性發展,工業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區的差距。工業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性歷史,實現了從民
48、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 摘編自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材料三 人類歷史發展為世界歷史,經歷了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兩個方面的漫長過程。縱向發展是指人類物質生產史上不同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會形態的更迭。橫向發展是指歷史由各地區間的相互閉塞到逐步開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聯系密切,終于發展成為整體的世界歷史這一客觀過程。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互為條件。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1)根據材料一,概括當時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你怎樣看待這種穩定的“幸”與“不幸”?(10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形成的影響。(3分) (3)如何理解材料
49、三中的“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互為條件”。結合明清時期的社會狀況或西方工業革命的史實,加以論證 。(6分)41 (16分)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荀子認為“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雖桀紂亦不能去民之好義,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 摘自馮兵荀子的義利觀辨析 材料二 朱熹認為“專以利為心,則有害。惟仁義,不求利而未嘗不利也。仁義根于人心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
50、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義與利,此勝則彼退,彼勝則此退,人只有一個公私,天下只有一個邪正。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循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 摘自袁冬梅從宋人的財富觀論宋朝的民貧問題 材料三 擁有一個強大而權力有限的政府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國家過于軟弱,無法保證契約的實施與產權的安全,交換與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水平將非常有限。但是隨著國家權力的增強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強大的政府雖然能夠保護產權,但是也會因為國家權力的強大對契約與產權造成威脅。所以,自由市場制度的發展必須伴隨制約政府行為的制度的建立。絕對主義國家只能從道德上尊重和保障產權,但在制度上卻無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產權。1
5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之后建立的議會主權和普通法院司法獨立都限制了王權對私人財產的隨意侵犯,確保國家制度內部存在制約與平衡,使國家在積極有效地發揮它應起的作用的同時,無法濫用權力。通過三權分立憲政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近代英國形成了一個權力強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為1765年工業革命提供了產權保護這一關鍵性基礎。可以說。近代英國是伴隨著對私人財產權利保護而崛起的。 摘自魏建國憲政體制形成與近代英國崛起 (1)依據材料一、二比較荀子與朱熹義利觀的異同點。(6分) (2)依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國家與產權之間關系的演變,并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演變的原因。(7分) (3)根據上述信息談談你對利權觀的認識。(3分)廈門雙十中學2016屆高三(上)期中考 歷史答題卷37. (14分)(1) 。(7分) (2) 。(7分) 38. (13分)(1) (7分)(2) 。(6分) 39. (16分)(1) 。(8分) (2) 。(8分) 40. (19分)(1) 。(10分) (2) 。(3分) (3) 。(6分) 41. (16分)(1) 。6分) (2) 。(7分) (3) 。(3分)廈門雙十中學2016屆高三(上)期中考歷史參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DDDCDBACDCBCBCADB1920212223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兩個人分配財產協議書
- 公司間利潤分成協議書
- 檢驗醫學生物安全
- 超市合同續簽協議書
- 書法班入學須知協議書
- 閑置土地美化協議書
- 農村自留地轉讓協議書
- 非因工傷死亡協議書
- 集體核酸檢測協議書
- 露臺漏水調解協議書
- 電費優化與節約的管理方法及其應用分析報告
- 2025年臨床藥學科工作總結與新策略計劃
- 焊工(初級)實操理論考試1000題及答案
- 校區無人機航測方案設計
-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水滸傳整本書閱讀交流課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工程造價咨詢項目委托合同
- 小學生烘焙知識
- 《法律職業倫理》課件-第二講 法官職業倫理
-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培訓課件
- (一統)昆明市2025屆高三“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 化學試卷(含官方答案)
- 社區中心及衛生院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分析報告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