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發酵大實驗指導書_第1頁
酒精發酵大實驗指導書_第2頁
酒精發酵大實驗指導書_第3頁
酒精發酵大實驗指導書_第4頁
酒精發酵大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工程專業綜合(設計)性大實驗報告書學生姓名:徐從富學 號:3092106237班 級:生工2092專 業:生物工程指導教師:魏勝華2012年12月安徽工程大學實驗報告書學生姓名:徐從富學 號:3092106237專業班級:生物工程實驗類型: 驗證 綜合 設計 創新 實驗日期:2012/12/192012/12/26實驗成績:(酒精發酵實驗為例需學生完成以下主要內容)一、當前酒精生產工藝的技術進展及現狀二、實驗目的三、實驗原理3.1 酒精發酵工藝原理3.2酒精生產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選擇與依據3.3酒精發酵工藝流程(方框圖)3.3糖化工藝參數選擇3.4發酵工藝參數選擇四、材料與方法4.1 原料

2、、藥品以及儀器設備4.2分析測定方法五、實驗結果與分析六、討論七、參考文獻八、要求1.遵守實驗室紀律,保持實驗室衛生,每天實驗結束后將實驗室徹底打掃,離開實驗室時保證水、電的安全,并注意關閉窗,門。2.實驗態度嚴肅,認真,實驗前要對實驗所用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弄清楚,熟悉實驗方法,購買所需原料、試劑,配制所需的溶液,實驗前后認真清洗儀器設備。3.實驗采用分組方式,實驗內容按任務書要求完成,如更改必須在指導教師同意下進行。4.嚴格按照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進行操作;5.值班時定時取樣,按標準分析方法,進行認真測定;填好試驗紀錄表,試驗數據真實。6.對原始記錄進行必要的分析、整理。包括實驗數

3、據與理論值的比較,產生誤差的原因及減小誤差的方法,實驗故障原因的分析等。總結試驗結果,認真完成綜合實驗報告并附原始記錄表,用打印紙打印裝訂。 7.總結本次實驗的體會和收獲。8.實驗報告應簡單明了,語言通順,圖表數據齊全規范。生物工程專業設計(綜合)實驗任務書設計(綜合)實驗名稱:生物工程專業設計(綜合)大實驗實驗時間:第十六十九周實驗內容:淀粉質原料發酵生產酒精大實驗1.完成淀粉質原料成分的測定2.完成糖化試驗及過程參數的測定;3.完成發酵試驗及過程參數的測定;4.完成酒精蒸餾及參數的測定;5.計算酒精的得率。實驗要求:1.完成實驗設計報告書;2.完成實驗記錄表;3.完成實驗總結報告;4.上述

4、報告用A4紙打印裝訂成冊打印要求:標題小4黑體字,正文小4楷體,單倍行距,頁眉小5宋體(單頁:生物工程專業設計(綜合)實驗,雙頁酒精發酵實驗報告)。注:實驗報告、實驗總結報告嚴禁雷同。附:實驗設計報告書內容格式(見實驗指導書)附錄:1.實驗原始記錄表2.實驗過程參數選擇記錄酒精發酵生產設計(綜合)實驗原始記錄表姓名:徐從富學號:3092106237實驗時間:12/1912/26同組成員:范振輝、汪加偉、鄭曉麗、申珅、范捷測定指標1.*(填寫你實驗中所用的淀粉原料)淀粉主要質量控制指標的測定表1 淀粉質原料水分和淀粉含量序號測定項目參考值測定值備注(及其評價)實驗完成人1水分2淀粉含量2.糖化試

5、驗及其過程控制表2淀粉質原料糖化過程指標參數實驗過程控制參數實驗目的控制參考值實驗測定值實驗完成人投料淀粉量(g)料水比水溫()pH糖化糊化溫度范圍()保溫時間()液化-淀粉酶(g)溫度范圍()溫度保溫時間()pH糖化糖化酶(g)保溫時間()溫度范圍()pH3.糖化醪發酵實驗及其過程控制表3糖化醪接種指標參數實驗階段項目控制參考值實驗測定值實驗完成人糖化醪數量糖濃度接種接種量(%)種齡接種溫度()表4糖化醪發酵過程指標參數 指標時間(h)殘糖濃度酒精度酵母形態酵母濃度pH溫度控制值測定值控制值測定值081624324048566472808896104112120注:1.酵母形態可語言描述,也

6、可使用顯微照片單獨記錄;計算1g純淀粉(或1g淀粉質原料)的產酒精的理論值,并計算其產酒精的效率。一 淀粉質原料的水分測定水分在工業發酵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析項目。原料中水分,對原料的品質與保存關系甚大。水分過高,原料在貯藏時容易發霉變質,影響原料的利用價值。水分測定方法一般采用烘干法,即在100-105烘箱中直接干燥。1 原理樣品中的水分受熱后產生的蒸汽壓,高于空氣在電熱干燥箱中的分壓,水分便從樣品中揮發出來。樣品干燥的速度取決于這個壓差的大小,在此條件下失去的主要是試樣中的游離水。試樣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況下,所失去的總量。在此條件下失去的重量不僅是水分,還有微量的揮發性

7、物質。2 儀器與設備(1)分析天平(2)稱量瓶(3)干燥器(4)電熱恒溫干燥箱3 測定步驟準確稱取約2克試樣,置入經100-l05干燥恒重后的稱量瓶中,在100-105烘箱中干燥3-4小時,取出,置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重。再于相同溫度下干燥1小時左右,同上操作,直至恒重。計算式中 W0:稱量瓶重(g) W1:干燥前試樣與稱量瓶重(g) W2:干燥后試樣與稱量瓶重(g)4 說明(1)原料的水分測定一般需采用100-105烘箱中直接干燥,其結果較為準確。對生產過程中的水分快速測定,可采用更高溫度下干燥(如120-140)或紅外燈下干燥,以縮短分析時間。(2)測定水分時,稱量恒重指試樣連續兩次干

8、燥后,稱量之差不超過2mg。5 參考書(1)天津輕工業學院等,工業發酵分析,輕工業出版社,1980年二 原料中粗淀粉的測定1 原理淀粉經酸或水解生成葡萄糖:所生成的葡萄糖用斐林試劑測定。斐林試劑由甲、乙液組成。甲液為硫酸銅溶液,乙液為氫氧化鈉與酒石酸鉀鈉溶液。平時甲、乙液分別貯存,測定時甲、乙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時,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所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淀與酒石酸鉀鈉反應,生成酒石酸鉀鈉銅絡合物,使氫氧化銅溶解:酒石酸鉀納銅絡合物中二價銅是一個氧化劑,能使還原糖中羰基氧化,而二價銅被還原生成一價的氧化亞銅沉淀:反應終點用次甲

9、基藍指示劑顯示。因次甲基藍氧化能力較二價銅弱,故待二價銅全部被還原后,過量一滴還原糖立即使次甲基藍還原,溶液藍色消失以示終點:2 試劑2.1 斐林試劑甲液:稱取69.3克硫酸銅(CuSO4·15H2O),用水溶解并稀釋至1000毫升,如有不溶物可用濾紙過濾。乙液:稱取346克酒石酸鉀鈉,100克氫氧化鈉,用水溶解并稀釋至1000毫升。2.2 2鹽酸溶液量取4.5毫升濃鹽酸,用95.5毫升水稀釋。2.3 20鹽酸溶液量取20毫升濃鹽酸,緩慢倒入80毫開水中。2.4 20氫氧化鈉溶液稱取200克氫氧化鈉,用水溶解并稀釋至1000毫升。2.5 1次甲基藍溶液稱取1克次甲基藍,加100毫升水

10、,加熱溶解,貯存于棕色瓶中。2.6 0.2標準葡萄糖溶液準確稱取2克無水葡萄糖(預先于100l05烘干),用水溶解,加5毫升濃鹽酸,用水定容至1000毫升。3 儀器與設備(1)三角瓶(2)長玻璃管(約1米)(3)容量瓶(4)分析天平(5)干燥器(6)電熱恒溫干燥箱(7)滴定管(8)稱量瓶(9)移液管(10)pH試紙試驗(11)電爐(12)小銅鍋4 測定步驟4.1 試樣水解粗淀粉測定中試樣水解:準確稱取試樣1.52克,置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l00毫升2%鹽酸溶液,輕輕搖動三角瓶,使試樣充分濕潤。瓶口按上回流冷凝器或長玻璃管(約1米),于沸水浴中回流水解3小時(圖2-1)。取出,迅速冷卻,用2

11、0氫氧化鈉溶液中和至中性或微酸性(用pH試紙試驗)。濾紙過濾濾液用500毫升容量瓶接收,用水充分洗搽殘渣,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搖勻,為供試糖液。4.2 斐林試劑的校正吸取斐林試劑甲、乙液各5毫升,置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20毫升水,并從滴定管中加入約24毫升0.2標準葡萄糖溶液(其量應控制在后滴定時消耗0.2標準葡萄糖溶液在1毫升以內),搖勻,于電爐上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2分鐘。加2滴1次甲基藍溶液繼續用0.22標準葡萄糖溶液滴定至藍色消失,此滴定操作需在1分鐘內完成。總耗糖量為v毫升。圖2-1 水解裝置校正值的計算:先求得10毫升斐林試劑相當的葡萄糖克數(F),F=CV式中 C:標準葡萄糖

12、溶液濃度(g/ml)再從斐林試劑糖量表(見附表2-1)查得V毫升時相當的葡萄糖克數(F0),斐林試劑校正值f為:4.3 定糖吸取斐林試劑甲、乙液各5毫升,置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20毫升水,并從滴定管中預先加入適量的水解糖液(其量應控制在后滴定時消耗水解糖液在1毫升以內),搖勻,于電爐上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2分鐘。加2滴1次甲基藍溶液,繼續用水解糖液滴定至藍色消失,此滴定操作需在1分鐘內完成。5 計算從附表2-1查得10毫升斐林試劑消耗水解糖液體積相當于100毫升水解糖液中所含葡萄糖量(G),則1毫升水解糖液中含葡萄糖量為G/100,再乘以斐林試劑校正值,即為1毫升水解糖液中實際含葡萄糖量:

13、式中 500:試樣稀釋體積(ml) W:試樣重量(g) 0.9:葡萄糖與淀粉的換算系數6 參考書(1)天津輕工業學院等,工業發酵分析,輕工業出版社,1980年附表1-1 斐林試劑糖量表消耗糖液體 積(毫升)相當葡萄糖 量(毫克)100毫升糖液中所含葡萄糖的量(毫克)消耗糖液體 積(毫升)相當葡萄糖 量(毫克)100毫升糖液中所含葡萄糖的量(毫克)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49.149.249.349.349.449.549.549.649.749.849.849.949.950.050.050.150.250.2327307289274260247

14、.4235.8225.5216.1207.4199.3191.8184.9178.5172.5167.0161.8156.9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0.350.350.450.450.550.550.650.650.750.750.750.850.950.951.051.051.051.1152.4148.0143.9140.0136.4132.9129.6126.5123.6120.8118.1115.5113.0110.6108.4106.2104.1102.2三 還原糖的測定1 原理原糖的測定采用快速法。其反應與粗淀粉測定相似,不同點為斐

15、林試劑甲液中硫酸銅量較小,適用于含糖量較少的試樣。另外,斐林試劑中加入亞鐵氰化鉀(黃血鹽),使紅色氧化亞銅沉淀生成可溶性的復鹽,反應終點更為明顯。Cu2O+K4Fe(CN)6+H2O=K2Cu2Fe(CN)6+2KOH (淡黃色)2 試劑2.1 斐林試劑甲液:稱取35g硫酸銅,0.05g次甲基藍,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乙液:稱取117g酒石酸鉀鈉,126.4g氫氧化鈉,9.4g亞鐵氰化鉀,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2.2 0.1%標準葡萄糖溶液精密稱取1.0000g經95105烘干的無水葡萄糖,用少量水溶解,加入5ml鹽酸,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ml,搖勻。3 儀器與設備(1)三角

16、瓶(2)容量瓶(3)分析天平(4)干燥器(5)電熱恒溫干燥箱(6)滴定管(7)稱量瓶(8)移液管(9)電爐4 測定步驟4.1 斐林試劑的標定吸取斐林試劑甲、乙液各5毫升,置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10毫升水,并從滴定管中預先加入約20毫升0.1%標準葡萄糖溶液(其量控制在后滴定時消耗0.1%標準葡萄搪溶液1毫升以內),搖勻,于電爐上加熱至沸,立即以45秒鐘1滴的速度繼續用0.1%標準葡萄糖溶液滴定至藍色消失,此滴定操作需在1分鐘內完成,總耗糖量為V0毫升。4.2 定糖預備試驗:吸取斐林試劑甲、乙液各5毫升,置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V1毫升試樣稀釋液(含葡萄糖量約為515毫克)及適量的0.1

17、%標準葡萄糖溶液,搖勻,以下同標定時操作,總耗糖量為V2毫升。正式試驗:吸取斐林試劑甲、乙液各5毫升,置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加V1毫升試樣稀釋液和(V2-1)毫升0.1%標準葡萄糖溶液,補加(V0+10)-(V1+V2)毫升水,搖勻,以下同標定時操作,總耗糖量為V毫升。重復測定兩次,取總消耗標準葡萄糖液體積的平均值V ml。5 計算式中 V0:斐林試劑標定值(毫升)V:斐林試劑測定值(毫升)C:標準葡萄糖溶液濃度(克/毫升)n:試樣稀釋倍數v1:所取試樣稀釋液體積(毫升)6 說明(1)滴定速度、三角瓶壁厚度和熱源的穩定程度等,對測定精密度影響很大。平行測定的滴定毫升數相差不應超過0.1ml,

18、故在標定、預備、正式測定過程中,實驗條件應力求一致。(2)滴定過程應該始終保持在微沸狀態下進行。沸騰后繼續滴定至終點的毫升數應控制在0.5lml內,否則應重新測定。(3)樣品液中還原糖濃度不宜過高或過低,根據預備試驗結果,應將樣品液稀釋至還原糖的含量在1%左右為宜。(4)滴定至終點藍色褪去之后,就不應再滴定,因四甲基藍指示劑被還原褪色后,當接觸空氣時,又會被氧化重現籃色。(5)斐林溶液與還原糖之間的反應因受溶液堿性、加熱濕度和時間以及副反應等影響,而沒有嚴格的定量關系,不能由當量定律來求出試樣中還原糖的含量,只熊根據在相同實驗條件下消耗相應的標準還原糖量或由嚴格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得出的還原糖檢索

19、表上查得相應的還原糖量來進行計算。所以用廉-愛農法定糖時,必須先用相應的標準還原糖標定斐林溶液。7 參考書(1)天津輕工業學院等,工業發酵分析,輕工業出版社,1980年玉米淀粉液化及糖化1實驗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用酶法從淀粉原料到水解糖的制備原理及方法。掌握粗淀粉含量和還原糖的化學測定方法。2實驗原理發酵過程中,有些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當以淀粉為原料時,必須先將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發酵使用。一般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的過程稱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稱為淀粉水解糖。發酵生產中,淀粉水解糖液的質量,與生產菌的生長速度及產物的積累直接相關。 可以用來制備淀粉水解糖的原料主要有薯類(木薯

20、、甘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麥淀粉、大米淀粉等,根據原料淀粉的性質及采用的水解催化劑的不同,水解淀粉為葡萄糖的方法可分為酸解法、酸酶結合法和酶解法。實驗室中常采用酶解法制備淀粉水解糖。 酶解法是指利用淀粉酶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的過程。酶解法制葡萄糖可分為兩步:第l步是利用-淀粉酶將淀粉液化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這個過程稱為液化;第2步是利用糖化酶將糊精或低聚糖進一步水解,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在生產上稱為糖化。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進行的,故也稱為雙酶水解法。2.1 酶法液化原理淀粉的酶法液化是以-淀粉酶為催化劑,該酶作用于淀粉的-1,4糖苷鍵,從內部隨機地水解淀粉,從而迅速

21、將淀粉水解為糊精及少量麥芽糖,所以也稱內切淀粉酶。淀粉受到-淀粉酶的作用后,其碘色反應發生如下變化:藍紫紅淺紅不顯色(即碘原色)。酶法液化以生產工藝不同分為間歇法,半連續和連續式;液化設備有:管式、罐式、噴射式。加酶方法有:一次加酶、二次加酶、三次加酶。根據酶制劑的耐溫性分為中溫酶法、高溫酶法、或中溫酶和高溫酶混合法。本實驗采用:高溫酶法,間歇式,罐式,二次加酶法。2.2 酶法糖化原理淀粉的糖化是以糖化酶為催化劑,該酶從非還原末端以葡萄糖為單位順次分解淀粉的-1,4糖苷鍵或-1,6糖苷鍵。因為是從鏈的一端逐漸地一個個地切斷為葡萄糖,所以稱為外切淀粉酶。淀粉糖化的理論收率:因為在糖化過程中,水參

22、與反應,故糖化的理論收率為111.1。(C6H10O5)n+H2O nC6H12O6 162 18 180淀粉糖化實際收率:實際收率的計算公式:淀粉轉化率:淀粉-葡萄糖轉化率是指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被轉化為葡萄糖。淀粉轉化率的計算:DE值:用DE值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或糖化程度。糖化液中還原性糖以葡萄糖計,占干物質的百分比稱為DE值。DE值計算:還原糖用裴林氏法或碘量法測定,濃度表示:葡萄糖g/100ml糖液;干物質用阿貝折光儀測定,濃度表示:干物質g/100g糖液。影響DE值的因素:糖化時間:最初糖化時,糖化速度快,DE值顯著上升;但24h后,當DE值達到90以上時,糖化速度顯著放慢。液

23、化DE值與糖化DE值的關系:液化程度應控制適當,太低或太高均不利。原因是液化程度低,則粘度大,難操作;同時,由于液化程度低,底物分子少,水解機會少,影響糖化速度;液化程度低,易發生老化;但液化超過一定程度,則不利于糖化酶與糊精生成絡合結構,影響催化效率,造成糖化液的最終DE值低。故應在碘試本色的前提下,液化DE值越低,則糖化液的最高DE值越高。一般液化DE值應控制在12-18。酶制劑用量與糖液DE值的關系:糖化時間與糖化酶用量關系表糖化時間(h)68101624324872糖化酶用量(U/g淀粉)480400320240180150120100為加快糖化速度,可以提高酶用量,縮短糖化時間。但酶

24、用量太高,反而使復合反應嚴重,最終導致葡萄糖值降低。在實際生產中,應充分利用糖化罐的容量,盡量延長糖化時間,減少糖化酶用量。糖化酶參考用量:液化DE值17,淀粉乳33,60,pH4.5,酶制劑240U/g絕干淀粉。糖化時間16h。3 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1)25升罐(2)小型板框過濾機壓濾(3)烘箱(4)水桶(5)量筒(6)分光光度計(7)水浴鍋(8)滴定管(9)電爐(10)白瓷板(11)三角瓶(12)阿貝折光儀(13)玉米粉(14)高溫-淀粉酶(15)糖化酶(16)pH試紙4 實驗步驟4.1 淀粉的液化配制30的淀粉乳(按15升配制),調節pH值至6.5,加入氯化鈣(對固形物0.2),加入

25、液化酶(12-20U/g淀粉),在劇烈攪拌下,先加熱至72,保溫15min,再加熱至90,并維持30min,以達到所需的液化程度(DE值:15-18),碘反應呈棕紅色(淀粉受到-淀粉酶的作用后,遇碘呈色很快反應,如下表現:藍紫紅淺紅不顯色(即碘原色))。液化結束后,再升溫至120,保持5-8min,以凝聚蛋白質,改進過濾。4.2 淀粉的糖化液化結束后,迅速將料液用煙酸將pH調至4.2-4.5,同時迅速降溫至60。加入糖化酶,60保溫若干小時后,當用無水酒精檢驗無糊精存在時。將料液pH調至4.8-5.0,同時,將料液加熱至80,保溫20min然后將料液溫度降至60-70,開始過濾。4.3 過濾在

26、發酵罐內將料液冷卻至60-70;洗凈板框過濾機,裝好濾布;接好板框壓濾機的管道;泵料過濾;熱水洗滌(60-70);空氣吹干;過濾結束后,洗凈過濾機及有關設備。量取糖液體積;取樣分析還原糖濃度。5實驗分析項目和方法5.1 淀粉原料含水量的測定(參見實驗一);5.2 淀粉原料中粗淀粉含量的測定(參見實驗二);5.3 測定液化反應終點(碘反應);5.4 糖化終點測定(無水乙醇檢驗);5.5 還原糖的測定(參見實驗三)。6數據處理在詳細記錄實驗數據的基礎上完成實驗報告。計算淀粉轉化率。7實驗結果和討論糖化酶用量及糖化時間對糖化效果的影響;液化和糖化時溫度及pH對實驗效果的影響。8主要參考書及賚料(1)

27、鄔顯章,酶的工業生產技術,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2)天津輕工業學院等,工業發酵分析,輕工業出版社,1980。實驗報告書寫要求1.1 第二級標題題目 第三級標題題目1、標題層次實驗報告的全部標題層次應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表示體例。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第1章”、“第2章”、“第3章”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后空一格書寫標題。分級以少為宜,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層次要求統一,但若節下內容無需列條的,可直列款、項。

28、層次用到哪一層次視需要而定。標題書寫:各層標題均單獨占行書寫。第一級標題(章)用小3號宋體字加粗、居中;第二級標題(節)用小4號黑體字、居左頂格書寫;第三級標題用小4號宋體字、居左頂格書寫。正文與參考文獻正文用小4號宋體字;圖表字號采用5號宋體字。2、標點符號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標點符號應按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使用。3、引用文獻引用文獻標示方式應全文統一,并采用所在學科領域內通用的方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5號宋體字。所引文獻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方括號中,如:“成果1”。當提及的參考文獻為文中直接說明時,其序號應該用小4號字與正文排齊,如“由文獻2,68可知”。不得將引

29、用文獻標示置于各級標題處。4、名詞、名稱科技名詞術語及設備、元件的名稱,應采用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中規定的術語或名稱。標準中未規定的術語要采用行業通用術語或名稱。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一。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適當位置加以說明或注解。采用英語縮寫詞時,除本行業廣泛應用的通用縮寫詞外,文中第一次出現的縮寫詞應該用括號注明英文全文。外國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達爾文、馬克思等)可按通常標準譯法寫譯名。5、量和單位量和單位必須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準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臺、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

30、例如:件/臺、萬元/km、萬tkm等。6、外文字母的正、斜體用法按照GB3100GB3102-86及GB7159-87的規定,即物理量符號、物理常量、變量符號用斜體。計量單位等符號均用正體。7、數字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但在敘述不很大的數目時,一般不用阿拉伯數字,如“八顆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點”,不宜寫成“8顆小行星”、“3力作用于1點”。大約的數字可以用中文數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數字,如“約一百二十人”,也可寫成“約120人”。8、注解畢業設計(論文)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注說明,注解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注頁的下端)或篇末注(將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

31、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夾在正文中的注)。9、公式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按章編排,用圓括號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和編號之間不加虛線。10、插表插表的表序一般按章編排,如第一章第一個插表的序號為“表1-1”等。表序與表名之間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許使用標點符號,表名后不加標點。表序與表名置于表上,表序、表名、表格內容均用5號宋體字居中書寫。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盡量不用斜線。全表如用同一單位,將單位符號移至表頭右上角,加圓括號。表中數據應正確無誤,書寫清楚。數字空缺的格內加“”字線(占2個數字),不允許用“”、“同上”之類的寫法。表內文字說明,起行空一格、轉行頂格、句末不加標點。表格位于正文中引用該表格字段的后面。11、插圖插圖應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內容正確。選圖要力求精練。每個圖均應有圖題(由圖號和圖名組成)。圖號按章編排,如第一章第一圖的圖號為“圖1-1”等。圖號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題和圖內均用5號宋體字書寫。圖名在圖號之后空一格排寫。引用圖應說明出處,在圖題右上角加引用文獻號。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號用a)、b)等置于分圖之下。插圖與其圖題為個整體,不得拆開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