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年廈門市高中畢業班適應性考試語 文 試 題本試卷分五大題,共12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考生請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及所有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題要求,請見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屈原離騷)(2)臣生當隕首, 。(李密陳情表)(3)捫參歷井仰脅息, 。(李白蜀道難)(4) ,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5) ,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6)想當年,金戈鐵馬,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二)文言文閱讀
2、(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陸文學自傳陸羽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或云字羽名鴻漸,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為人才辯,為性褊躁,多自用意。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性多瞋。及與人為信,雖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不愆也。上元初,結廬于苕溪之濱,閉關對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談宴永日。常扁舟往來山寺,隨身惟紗巾、藤鞋、短褐。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故楚人相謂:“陸子蓋今之接輿也。”始三歲,惸露,育于竟陵大師積公之禪院。九歲學屬文,積公示以佛書出世之業。子答曰:“終鮮兄弟,無復
3、后嗣,染衣削發,號為釋氏,使儒者聞之,得稱為孝乎?羽將授孔圣之文,可乎?”公執釋典不屈,子執儒典不屈。公因矯憐無愛,歷試賤務,掃寺地,潔僧廁,踐泥圬墻,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無紙學書,以竹畫牛背為字。他日,問字于學者,得張衡南都賦,不識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兒,危坐展卷,口動而已。公知之,恐漸漬外典,去道日曠,又束于寺中,令芟剪榛莽,以門人之伯主焉。或時心記文字,懵焉若有所遺,灰心木立,過日不作,主者以為慵惰,鞭之。因嘆云:“歲月往矣,恐不知其書”,嗚咽不自勝。主者以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釋。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著謔談三篇,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天寶中,郢人酺于
4、滄浪,邑吏召子為伶正之師。時河南尹李公齊物出守,見異,捉手拊背,親授詩集。后負書于火門山鄒夫子墅。屬禮部郎中崔公國輔出守竟陵,因與之游處,凡三年。洎至德初,秦人過江,子亦過江,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少好屬文,多所諷諭。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無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節選自全唐文)注:文學:官職名,唐代宗曾詔拜陸羽為太子文學。夷猶:亦作“夷由”,遲疑不進。惸(qióng)露:孤單、羸弱。楚:荊條,古時用作刑杖。伶黨:戲班,唱戲的同伙。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人或疑之,謂性多瞋 瞋:發怒B雖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不愆也 愆
5、:延誤C羽將授孔圣之文 授:教授D嗚咽不自勝 勝:禁得住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陸羽“多自用意”(處事多自己做主)的一組是( )(3分)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雖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不愆也無紙學書,以竹畫牛背為字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A B C D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陸羽自幼失去雙親,又無兄弟親人,所以說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無法確定。這樣寫,貌似幽默,實為辛酸。B陸羽隱居苕溪,扁舟往來山寺,獨行山中,表現了他灑脫不羈的狂人性格;杖擊林木,手弄流水,號泣而歸,體現了他獨來獨往的隱
6、士風范。C少年陸羽寄身寺廟,潛心學習儒家經典,十分專注癡迷,即使恩人積公極力阻撓,即使遭到學長的管束和鞭打,他也從不倦怠。D陸羽為人多才善辯,常與名僧高士談天飲酒。太守李齊物、禮部郎中崔國輔對他十分賞識,皎然和尚也與他結為忘年之交。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公執釋典不屈,子執儒典不屈。(3分)譯: (2)見人為善,若已有之;見人不善,若已羞之。(3分)譯: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6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宴 散白居易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將何還睡興,臨臥舉殘杯。(1)全詩緊扣標題中的“散”字展開,請
7、說說頷聯是如何表現“散”的。(2分)答: (2)這是詩人晚年的一首閑適詩,請結合頸聯的意象分析詩中的閑適之情。(4分)答: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A曹丕威逼曹植以“煮豆”為題作詩,曹植只走了七步就作了下面這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B梅去世后,覺慧在向她的靈柩告別時,悲哀地說:“我恨不能把你從棺材里拉出來,讓你睜開眼睛看個明白:你是怎樣給人殺死的!”(家)C“雙橋王國”的幻想破滅后,吳蓀甫看到了孫吉人寫的一份“草案”,產生了如下憧憬:“高大的
8、煙囪如林,在吐著黑煙;輪船在乘風破浪,汽車在駛過原野。”(子夜)D詩人甘果瓦為愛斯梅拉達美麗的舞姿所傾倒,專門為她創作了一首詩,詩中寫道:“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是惟一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巴黎圣母院)E歐也妮看完查理的來信后深受打擊,以下這句話就是形容她當時的心情:“晴天霹靂般的劫難:船沉了,希望的大海上沒有留下一根繩索,一塊木板。”(歐也妮·葛朗臺)8簡答題。(任選一題,100字左右)(5分)(1)“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這是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中的一段描寫。請簡述接下去發生的故事。答: (2)“姑
9、姑們本來在等候涅赫柳多夫,要求他順路來一趟,可是他打來一個電報,說他不能來,因為他得按照限期趕到彼得堡。卡秋莎知道這個消息以后,就決定親自到火車站去跟他見面。”(復活)請簡述接下去發生的故事。答: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9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公孫丑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公孫丑上)注:慊:快,痛快。正:止。(1)孟子認為應該
10、如何培養“浩然之氣”?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3分)答: (2)以下兩句話都是孟子說的,它們能否體現孟子的浩然之氣?請作簡要分析。(3分)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答: 三、現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雅”“俗”標準如何辨析究竟什么是“庸俗、低俗、媚俗”?社會各界存在著不同的認識。“雅”本來是“夏”,指的是周王朝統治的核心地區,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文化中心地區”。而“俗”指的是其他地區。我們不能說非文化中心地區的文化,就比中心地區“低下”,正像今天不能說一個四川人、廣東人、東北人,就不如北京人有文化。
11、根據著名美學家、民國通俗小說論稿的整理張贛生的研究,中國人產生“俗”這個概念,大約是在西周時代。從傳世古籍來看,易、詩、書、左傳和論語等重要典籍中均未見“俗”字,這不會是偶然現象,它似乎證明“俗”的觀念在春秋時代尚未得到普遍確認。進入戰國時代以后,“俗”成了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如孟子云“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莊子云“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周禮云“以俗教安,則民不愉”,禮記云“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如此等等指的都是風俗或民俗,即某一民族或地區由習慣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風俗之“俗”本無所謂褒貶意,故荀子云:“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作
12、為一種人類社會文化現象,它不是個人有意或無意的創作,而是社會的、集體的現象,體現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又引申出“俗”的另一層含義“世俗”,在“俗”字前加上“世”字,是指一般情況,雖然含有“平凡”的意思,但并不一定就是“俗不可耐”。可見,“俗”是一個雙重語義的概念。當它作名詞時,是習俗、風氣,多數人普遍實行的習慣生活方式;當它作形容詞,表示性質、特征時,則是凡庸。這兩重語義經常是同時呈現、含混表達的,筆者認為,世界上一切偉大的文化,都是“通俗文化”。正如老舍先生指出的“俗而有力”,就是偉大。荷馬史詩、詩經楚辭、格薩爾王、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直到“五四”白話文和諸多“紅色經典”,都是“通俗”的。“通俗
13、”有兩種意思,“與世俗溝通”和“淺顯易懂”。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理解,才能把握通俗文化的本質。“與世俗溝通”強調的是創作精神,“淺顯易懂”強調的是審美品位。兩方面既相區別又相依存,“溝通”才能“易懂”,“易懂”才能“溝通”。人們的理解多偏重于某一面,才產生了許多誤解。所以,“俗”不等于庸俗、低俗、媚俗。大俗就是大雅,例如白居易、曹雪芹、趙樹理、老舍、巴爾扎克等。而故作高雅,反而恰恰是一種“惡俗”。“媚雅”與“媚俗”,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通俗”類別的文化產品中可以有“大雅”出現,就像詩經中包含著“風雅頌”一樣。而所謂“陽春白雪”的類別中,也產生著大量的垃圾。例如我們不能說每一首
14、交響樂都是“高雅”的,千千萬萬的交響樂、朦朧詩、文言文里,包含著大量的仿制品、劣質品和心理不健康的作品。而相聲、快板書、評彈、搖滾樂、鄉村音樂這些“通俗”的類別中,卻可以產生流芳百世的經典。(摘自人民論壇,有改動)10下列有關“俗”的解說,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A“俗”指的是非文化中心地區,但我們不能因此認為“俗”文化就比“雅”文化低下。B張贛生認為,“俗”的概念雖然產生于西周,但“俗”的觀念在春秋尚未得到普遍認可。C戰國以后,“俗”廣泛出現在經典著作中,其含義由風俗、民俗又引申出世俗之意。D風俗之“俗”指習慣的生活方式,無所謂褒貶意;世俗之“俗”則有平凡、凡庸的意思。11下列對
15、文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A每一個民族或地區都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所謂“入國問俗”是說了解一個民族,應該先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B文學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曹雪芹的紅樓夢、老舍的駱駝祥子,既是大俗,也是大雅。C“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是“雅”和“俗”的代名詞,被譽為“陽春白雪”的文藝作品一定是高雅文學。D相聲、快板書、評彈、搖滾樂、鄉村音樂這些“通俗”的藝術中,也可以產生流芳百世的經典。12結合文本,說說整理對“通俗文化”的理解。(3分)答: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本題為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甲)文
16、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15分)你的微笑張承志正是我青春二十幾歲,正是打底子、夯基礎的季節。我一頭撞上的,感謝主,就是他,那城市標志般的、見了他就懂了這座城市的老人。他是一個街頭乞丐。他坐在喀什大十字路口的一個把角,在車水馬龍之間攤開雙手,靜靜地數著自己的手指頭,一共數了九十九遍。日暮時分的微風,拂動著他美麗的白髯,那形象給人的感受,無法形容。我在第一刻就被他迷住。我以為他是一位難得一遇的神仙,深信自己目擊了文明深奧和人物豐滿的場面。他如一個慈祥的老爺爺,優雅和藹,微笑著打量著表情激動的我。秋季的南疆,清風掃盡了酷暑。那不是行乞,那是屈尊的交流。我幸虧有一個疏勒舅舅。他的
17、微笑掃來,舅舅忙停下。我猜舅舅一定比我更感到了他的存在,舅舅只是伸臂過去,緊緊握住了他的手。我好像經過了介紹,那以后,就成了他的熟人。啊,美好的1980年!美好的我的“研究生實習”的日子喲!那時我慣于跑到寺門上,有事沒事挨著他坐一會兒。我記不清他叫什么名字了,感謝上蒼,那時我雖然很渾,但鬼使神差我喜歡他既然喜歡與乞丐為伍,你說,日后寫起文章,我這么個家伙怎能不“美化窮人”呢?我美滋滋坐在他的身邊。我欣賞著他,暗地里試圖模仿他的舉手投足。甚至我也感到了一些哲理,覺得不是襤褸乞丐而是有錢的路人才凄凄失助,需要特加憐憫和施舍。我有時看見老人帶著傷痛。或是腳上血流淋漓的擦傷,或是掩飾忍耐的病痛。當我的
18、注視與他的目光相碰時,他都遞給我一個意味深長的眼色:不要聲張。你懂得必須不動聲色。不能把一絲一毫的疼痛,讓這個小姑娘察覺。他微微地一笑。那無敵的一笑!于是我閉上了嘴,僵硬般一聲不吭。我注視著他的血,在袷袢的掩護下淌進沙地。他微笑,輕輕地撫弄著一個小女孩的頭。孩子舒服地擠在他的懷里,玩著一個小東西。在南疆的那段時間,我忘乎所以,終日放浪。如今已經記不清,那次究竟“實習”了一點沒有。除了疏勒舅舅之外,我結識的唯一朋友就是他。相處久了,不覺間我在點滴地改變,偶爾新傷或是舊創,不意心頭掠過疼痛,我心里便浮出一個虬髯老者,獨自與我,相視而笑。后來,就如歌里唱的,朋友的眼淚往下淌,塔里木我離開了那地方。而
19、且誰能料到那以后,關山難越,音訊兩斷,再也難能重逢。在后來的日子里,我見過了數不清多少的乞丐,或哲人。我對乞丐的理解,與其說偏愛,不若說有些走火入魔。不需說如那老人一樣的窮人,確實太少。我們常常見的,多是恨不成鋼的軟鐵,缺乏天生的高貴。窮困的酸液腐蝕著,使他們銹掉了脊骨。但我仍覺遠遠未能盡興。我常去地鐵口碰運氣,或者在周五的清真寺門口,徜徉打量,心懷忐忑,如研究生去拜見導師,像馬駒子去尋找伯樂。在我心里,一個暗示已然扎根。在人有所不知之際,它秘密潛流,如坎兒井流在地下,滋灌著我的生命。隨著時間消逝,我愈來愈懂了,有時,人會需要,去趨避一種乞丐的處境。那時要緊的記號,是微笑。是的,寬宏大量地看待
20、命運、看待自己、看待魔鬼和壞蛋吧!學習至仁者的胸懷,哪怕只摹仿皮毛。但倒霉的是,我一學微笑,朋友們就問:咦,你傻笑什么?為什么得意?安什么壞心眼啦?唉!(摘自青年文學上半月版,有改動)13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 )(5分)A本文寫的是,研究生實習期間,“我”在南疆結識了一位行乞的“虬髯老者”,并從他身上感悟到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B整理描寫這位街頭乞丐,突出他的白髯和微笑,形神兼備;還寫了他掩飾疼痛不讓小姑娘察覺的細節,表現他的堅強。C文章多次寫到“虬髯老者”的微笑,這微笑中既有乞者的尊嚴和慈愛,更有仁者的達觀與寬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D這位行乞的“虬髯老者”像
21、一位“導師”,給了“我”人生的啟迪;又如“伯樂”那樣從“我”身上發現了人性的優點。E文末寫到“我”學“虬髯老者”微笑,朋友們不以為然。他們嘲笑“我”學“虬髯老者”,僅“摹仿皮毛”卻自鳴得意。14文中說:“在我心里,一個暗示已然扎根。”這“暗示”指什么?請簡要陳述。(4分)答: 15文中寫到“我”覺得“有錢的路人才凄凄失助”,“如那老人一樣的窮人,確實太少”。文章為什么要寫這些?請簡要分析。(6分)答: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15分)李叔同的出家之路劉仰東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生于天津,長在上海,曾就讀上海南洋公學,后到日本求學。他年輕時被稱為“翩翩濁世佳公子”,結
22、交娼優,風流倜儻;出家前涉獵極廣繪畫、音樂、戲劇、詩文、書法、金石等無所不通。正是由于出家前后生活境況的巨大反差,他被視為盡享榮華之后從朱門入空門的典型一例。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來就有許多不入流俗的東西,倘若換個角度看,他的出家,與其說看破紅塵,不如說是一種勢所必然的歸宿。李叔同一向漠視世俗觀念,在出家前就屢有表現。留學日本時,有一次他約歐陽予倩早8點到他家。歐陽予倩因電車耽擱遲到了幾分鐘。名片遞進去后,李叔同卻從二樓打開窗戶,對歐陽予倩說:“我和你約的是8點鐘,可是你已經過了五分鐘,我現在沒有工夫了,我們改天再約吧。”說罷便關窗而去。他在浙江第一師范當教師時,早起晚睡有一定
23、時間,很少改變。一天晚上,他已經睡了,忽然學校收發員來叩房門,說有電報,他在里面回說:“把它擱在信插里。”到下一天早上才開房門取看電報。有人問他:“打電報來總有緊急事情,為什么不當晚就拆看呢?”他說:“已經睡了,無論怎么緊急的事情,總歸要明天才能辦了,何必急呢!”世俗認可的思維和行為,在李叔同身上往往是不靈的,這就為他日后脫離塵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筆。說他“漠視”,是因為他并非不明白這些道理。出家前兩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溫泉,行前還寫信告誡一個學生,處世要圓通,否則不能與世相水乳。李叔同的友人韓亮侯曾憶及兩人相識的經過。韓亮侯當時在東京留學,一日,去聽西洋音樂會,身邊坐著個衣衫襤褸的觀眾,與滿堂
24、附庸風雅的闊人們形成鮮明對照,韓一時不免詫異。散場時,彼此打了個招呼,這人便是李叔同。李邀請韓到家里坐坐,一進門,韓便吃了一驚:滿壁皆書,書架上擺著許多富有藝術品位的玩意兒,屋角上還有一架鋼琴。韓亮侯越看越糊涂。此時,李叔同退去破衣爛衫,換上一身筆挺的西裝,邀韓外出就餐。李叔同的一個學生回憶說:“在學校里很少見他的面,就是同事房間好像也不很走動的,教員休息室也不常去冬天衣服穿得很少,床上被子也很薄,嚴冬并不生火。”他此時的生活狀況,與“苦行僧”已經相去不遠了。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民國時期的一些所謂高僧,如不少名剎的住持,往往視佛門典律于不顧,結交權貴,錦衣玉食,乃
25、至男盜女娼,無所不為。弘一法師則自出家時起,即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苦行僧。1936年春,弘一法師到青島講律。市長沈鴻烈和名士朱子橋將軍慕名請他吃飯,事先曾約定好。未料弘一法師當天爽約,托人帶來一張紙條,上寫打油詩一首:昨日曾將今日期,短榻危坐靜維思。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沈鴻烈讀罷,表情頗有些難堪;朱子橋將軍看了紙條,則欣喜若狂,說:“今天得到一張極珍貴的墨寶,收獲可不小啊!”這就是弘一法師。他的一個學生曾這樣評價他:“他放棄了安適的生活,拋妻別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頭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喚醒那沉淪于悲慘惡濁的醉夢中的人群盡管這注定要失敗,但我們不能離開時代的背景
26、,離開先生的經歷,苛求于他。”(摘自人民政協報,有改動)13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 )(5分)A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后來皈依了佛門,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境況的巨大變化和他的許多觀念不入流俗。B文章列舉李叔同的種種往事,意在說明他不把世俗準則放在心上,始終按照佛教的處世態度來立身行事。C出家前兩三年,李叔同還告誡學生處世要圓通,否則不能與世相水乳,從中可看出他懂世俗而不用世俗。D李叔同穿著破衣爛衫去聽西洋音樂會,反映出他擯棄物質享受又難舍藝術追求,內心存在著矛盾與沖突。E在文末,整理引用他人評價,肯定李叔同的出家動機,指出其局限,強調對其評價不能忽視時代和個人的因素。
27、14“李叔同一向漠視世俗觀念,在出家前就屢有表現。”文章主要從哪些方面記敘了李叔同的這些表現?請簡要概括。(4分)答: 15李叔同出家后,市長和將軍請他吃飯,李叔同為什么“爽約”?整理記敘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16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3分)中國歷史上,常常有一種群起的現象。比如漢末的曹操父子,魏晉的“竹林七賢”,北宋的“三蘇”,清朝的“桐城派”這樣的例子,可謂 。他們或為親人,或為好友,或為同鄉,平時在一起切搓,一旦條件成熟,便從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時期脫穎而出。(1)文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并更正。(1分)錯別字 ,更正 (2)請在橫
28、線上補出恰當的成語。(1分)成語: (3)文中第處有語病,請改正。(1分)改正: 1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0分)3月15日“謠鹽”消息在網絡傳播,迅速演化為全國范圍內的搶鹽風波。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出緊急通知,強調我國食用鹽庫存充裕。隨后,國家衛生、物價、工商等部門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應進行辟謠。新浪網為此成立“微博辟謠”小組,科普網站果殼網隨即建立“謠言粉碎機”主題站,民間組織在平息此次謠言上功不可沒。(1)這場“謠鹽”風波為什么能夠迅速平息呢?請簡要回答。(答案不超過18個字)。(3分)答: (2)網絡傳言真假難辨,魚龍混雜。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網絡傳言?請作簡要闡述。(7分)答:
29、五、寫作(7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瀏覽期刊網,最故事最小說最推理最文摘等書刊悉數入目;徘徊書店內,“最具人氣的、最受歡迎的、最值得珍藏的小說詩歌戲劇散文”之類叢書滿架皆是。我們似乎遭遇了“最時代”。有人認為,這是浮躁的衍生物;也有人覺得,這正是時尚的體現。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或體驗?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記敘文或議論文。2011年廈門市高中畢業班適應性考試語文參考答案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1.(1)謠諑謂余以善淫 (2)死當結草 (3)以手撫膺坐長嘆(4)亂花漸欲迷人眼 (5)雕欄玉砌應猶在 (
30、6)氣吞萬里如虎 (二)文言文閱讀(15分)2C(授:接受。)3A(是表現陸羽與人為信,是說陸羽刻苦好學,是說陸羽結交廣泛。)4B(應該是:杖擊林木,手弄流水,號泣而歸,表現了灑脫不羈的狂人性格;扁舟往來山寺,獨行山中,體現了獨來獨往的隱士風范。)5(1)積公堅持讓陸羽學佛教經典(的主意)不改變,陸羽堅持學儒家經典不動搖。(2)(陸羽)見到別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這樣的事;見到別人做不好的事,就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參考譯文:陸先生名羽,字鴻漸,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說他字羽,名鴻漸,不知誰說的對。他有著三國時王粲、晉朝張載那樣丑陋的相貌,有漢代司馬相如、揚雄那樣的口吃病,但為人
31、多才善辯,氣量小而性情急躁,(處事)多自己做主。凡是與別人閑處,心里想往別處去,(往往)不說一聲就離開了。有人懷疑他,說他性情多怒。等到與別人有約,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滿路,虎狼擋道,也不會失期。唐肅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邊建了一座茅屋,閉門讀書,不與非同道者相處,而與和尚、隱士整日談天飲酒。常常駕著一條小船往來于山寺之間,隨身只帶一條紗巾、一雙藤鞋、一件短布衣。往往獨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讀佛經,吟詠古詩,用手杖敲打樹木,用手撥弄流水,流連徘徊,從早到晚,至天黑,游興盡了,號啕大哭著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傳說:“陸先生大概是現代的楚狂接輿吧。”(陸羽)才三歲就成了孤兒,被收養在竟陵大師積公的寺院里
32、。從九歲開始學習寫文章,積公給他看佛經及有關脫離世俗束縛的書籍。他回答說:“我既無兄弟,又無后代。穿僧衣,剃頭發,號稱為和尚,讓儒家之徒聽到這種情況,能稱為孝嗎?我將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可以嗎?”積公堅持讓陸羽學佛教經典(的主意)不改變,陸羽堅持學儒家經典不動搖。積公由于矯正過去的錯愛而變得毫無憐愛之心,用卑賤的工作對他一一進行考驗:打掃寺院,清潔僧人的廁所,用腳踩泥來涂墻壁,背瓦片蓋屋頂,放三十頭牛。沒有紙可以用來學習寫字,陸羽就用竹子在牛背上畫著寫字。有一天,向一位學者請教一個字,從學者那里得到張衡的南都賦,但不認識賦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學生,端正坐著展開書卷,嘴巴動動罷了。積公
33、知道了這件事,唯恐陸羽受到佛經以外書籍的影響,離開佛教教義一天比一天遠,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蕪雜叢生的草木,并讓年齡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時陸羽心里記著書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丟了什么一樣,心如死灰,如木頭站立,長時間不干活。看管的人以為他懶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陸羽因此感嘆說:“唯恐歲月流逝,不理解書的意思。”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認為他懷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斷鞭子上的刺才停手。陸羽因而厭倦所服的勞役,撇下看管他的頭目而離去,卷起衣服投奔戲班,寫了三篇謔談,以自身為戲班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吏藏珠”之戲。唐玄宗天寶年間,楚地人在滄浪水邊大辦宴會。地方官吏召見陸子,讓他
34、做伶人的老師。這時李齊物出任河南府太守,見到陸子,認為他不平常,握著他的手,拍著他的背,親手把自己的詩集授予他。后來陸子背著書來到火門山鄒先生的別墅,正值禮部郎中崔國輔出京到竟陵郡任司馬,與陸子交游,共三年。到唐肅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帶人為避戰亂渡過長江,陸子也渡過長江,與吳興皎然和尚結成為僧俗忘年之交。(陸子)從小愛好寫文章,多加諷刺或勸渝。見到別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這樣的事;見到別人做不好的事,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忠言逆耳,從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6(1)主客宴足之后,在璀璨的燈火指引下走下樓臺,笙歌的余音散落在庭院。頷聯通過這兩個鏡頭,生
35、動地表現了主客興盡而散的情景。(2)急切的“蟬鳴”催促“殘暑”而去,結隊的“群雁”引來“新秋”季節。頸聯意象生動,詩人抓住時令和物候的特征,把夏去秋來的變化寫得富有詩意,透露出詩人的愜意與閑適。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7A D(A項應是以“兄弟”為題作詩,曹植應聲而作;七步詩則是另一首。D項應是伽西莫多在黃昏時節唱給愛斯梅拉達聽的歌)(答對一項給3分,答對兩項給5分)8(1)示例:寶釵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便取出扇子來撲;(1分)那一雙蝴蝶引得寶釵跟到滴翠亭上。(1分)寶釵聽到滴翠亭里邊有人在說話,(1分)就煞住腳,細聽了兩個丫鬟的私密話。(1分)兩個丫
36、鬟擔心被人偷聽,正要推窗察看,寶釵用金蟬脫殼法輕松脫身。(1分)(2)示例:卡秋莎連夜冒雨趕往火車站。(1分)到達車站時,火車快要開了。(1分)她看見車廂內的涅赫柳多夫后,用手敲打車窗,但對方沒發現。(1分)火車開動后,她追著火車跑個不停。(1分)她想自殺,但胎兒的顫動使她打消這個念頭,從此她的思想發生了巨變。(1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國文學部分人物譯名可酌情放寬)(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9(1)孟子認為,要靠正直來培養浩然之氣,(1分)即要與正義、正道相輔而行(1分);孟子還認為,培養浩然之氣要靠日積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1分)(2)第句話,孟子認為向權貴進言時,要敢于藐視權貴,不要因對
37、方位高權重而有所畏懼。(1分)第句話中的“舍我其誰”,充分顯示了孟子的自信和勇于擔當。(1分)這兩句話都說得理直氣壯,正義凜然,體現了孟子的浩然之氣。(1分)(答“兩句都不能體現孟子的浩然之氣”,不給分;答“其中一句不能體現孟子的浩然之氣”,最多給2分)參考譯文:公孫丑問:“請問什么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說清楚啊。這種氣極為浩大,極為剛強。用正直培養而不損害它,它就能夠充滿于天地之間。這種氣,必須與正義和正道相配合,沒有這些,它就會軟弱無力了。這種氣是通過蓄養正義而生成的,而不是一時的正義行為就能得到的。如果行為有一點愧歉之處,這種氣就軟弱無力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正義,因為他把正義看成心外的東西。(對浩然之氣,)我們要培養它,不能停止下來,心中不能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愿地去幫助它生長。”三、現代文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神經病考試模擬題+答案
- 資金管理與運作作業指導書
-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業電商平臺協議
- 銷售提成與售后服務合同書
- 興業銀行招聘面試常見試題及回答
- 浙江國企招聘2025浙江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春季黑龍江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5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3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內蒙古能源集團智慧運維公司校園招聘(5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計量試題庫及答案大全
- 二甲雙胍(格華止)2型糖尿病的基礎用藥
- 腦白金操作手冊
- 門診病歷書寫模板全
- 15萬ta焦油加工廠工業萘制取工段的初步設計
- 湖南省對口招生考試醫衛專業十年真題(2010-2019年)
- 鋼結構桁架吊裝安裝專項施工方案
- 課題研究活動記錄及課題研究會議記錄表
- 風電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種植用導板
- 腫瘤細胞生物學1-1
- 中藥飲片的基礎知識和中藥飲片的養護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