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比較探究《海燕》教學設計2_第1頁
北師大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比較探究《海燕》教學設計2_第2頁
北師大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比較探究《海燕》教學設計2_第3頁
北師大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比較探究《海燕》教學設計2_第4頁
北師大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比較探究《海燕》教學設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精選海燕教學設計2海燕是高爾基的一首散文詩。作者運用象征的手法,通過寫暴風雨來臨時的海天情景來反映列寧領導的俄國第一次大革命前夕風起云涌的革命形勢,并借托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地飛翔和歡樂的叫喊的形象來熱情歌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這篇文章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是散文單元。側重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學習這篇散文詩,學生不僅能從這篇產生過極大社會影響的“革命詩歌”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感受作者的革命激情,還能從它的文學性進行審美欣賞。既能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又能感受散文詩的藝術魅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聯系時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象征手法的特點、對比、襯托的

2、寫法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2、把握這篇文章的主題。過程與方法:熟讀成誦,在誦讀過程中反復品味語言中蘊涵的感情。初步形成鑒賞散文詩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品濃烈的革命激情。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并思考在今天學習海燕有什么時代精神體現。教學重點:1、富有激情的朗讀課文,從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感受濃烈的革命激情。2、引導學生認識文中描寫的海燕、海鷗、企鵝、海鴨、暴風雨、閃電等所具有的形象及作用。教學難點:1、 學習象征手法的運用。2、 體會語言精練、形象、優美、節奏感強和抒情性強的特點。教學過程設計:“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

3、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系時代背景,通過象征手法,體會作者所要抒發的感情。教學手段設計:(利用多媒體)本文是一篇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詩,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還可利用媒體設備提供暴風雨漸次逼近的三個場面的刻畫。教學時數:二個課時第一課時:一、 導語設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幻燈:(狂風大作、烏云密布時的圖片為背景)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為的是博擊狂風巨浪;當鳥兒們都在忙著躲避這暴風雨的時候,但卻有

4、一個聲音在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誰的聲音呢?就是海燕!二、 解題這是一首散文詩,散文詩是一種文學的體裁,它是富有詩意的散文。作為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者高爾基,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寫這樣的散文詩呢?指定學生讀注。注釋告訴我們,高爾基寫這首詩是在一九0五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時候。高爾基當時在彼得堡,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他為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丑惡嘴臉,就寫下了海

5、燕這篇散文詩。作者以海燕為題,一是醒目,可以象征無產階級革命先驅,二是可以躲過沙皇檢查機關的耳目。三、 研習課文1、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A、 掌握課文中的字詞呻吟蜿蜒翡翠精靈怒吼掩藏預言B、 整體感知:先聽課文配樂朗誦的錄音熟讀課文分析結構。2、結合課后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暴風雨“來臨之前”“逼近之時”“即將來臨”三個場面。第一幅畫面(16)暴風雨孕育之時,狂風卷集著烏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暴風雨,海鷗等倉皇逃竄。第二幅畫面(711)暴風雨逼近之時,烏云直壓海面,海燕奮勇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第三幅畫面(1216)暴風雨即將來臨,烏云閃電的大海上,海燕反復呼喚暴風雨。(設

6、計說明:1、擴大識字量,為“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鋪平道路。2、讓學生熟讀課文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四、品讀賞析1、講析第一幅畫面: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境怎樣?海燕有什么表現?1)開頭一句,寫暴風雨來臨的前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吧n?!泵鑼懘蠛鈩?;“卷集”寫烏云翻滾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寫海燕。2)“黑色的閃電”形與色,用比喻表現海燕矯健的雄姿;“高傲地飛翔”總寫行動;“碰”寫它勇敢低飛;“沖”寫出迅猛高翔,用擬人手法寫海燕斗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3)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云聽到叫喊,側面烘托“叫喊”聲的威力,用排比突出海燕敢于

7、斗爭的精神4)第二層通過聲音、行動、情態等來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丑態。要求學生把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詞語劃出來。與高傲的海燕形成鮮明對比(啟發學習海燕的精神)呻吟、飛竄、恐懼、掩藏;呻吟、嚇壞;膽怯、躲藏(出示幻燈)2、分析第二幅畫面:要求:A、全班齊讀,領會大海情景和海燕搏擊風浪的勇氣B、學生主體活動:討論分析第二幅畫面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1)找出描寫風雷浪的詞語。2)找出寫海燕的動作(與第一幅畫面比較)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4)劃分二層并歸納層意。分小組討論交流提問后,教師評價。(出示幻燈)1)風:搶、甩、摔;雷:轟響、震怒;浪:歌唱、沖向、迎接、呼叫、爭鳴2)

8、飛舞(飛翔)、大笑、號叫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勝的信心(因難度較大,教師可必要提示,學生答到點子上即可)4)第一層(78)描寫暴風雨逼近時的情景。第二層(911)寫海燕迎接暴風雨(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完成教學重點1、2和教學難點2)(六)小結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對暴風雨“來臨這前”、“逼近之時”也有了具體的認識。從朗讀課文中也感受到到了革命的激情。(七)布置作業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盡量背誦課文。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分析理解第三幅畫面2、理解本文的象征意義和象征

9、手法,區分比喻和象征。二、教材重點、難點理解本文的象征意義和象征手法,區分比喻和象征。三、教學過程(一)檢查復習1、檢查詞語掌握情況。2、抽查背誦課文片斷。(設計說明:檢查是必要的,特別是鄉下的學生,學習較被動。)(二)品讀賞析分析理解第三幅畫面(12-16)1)學生默讀。思考下列問題:分兩層,并歸納各層意思。找出相應的修辭方法和有關句子。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肯定評價:一層(12-13)描寫大海與閃電激戰。二層(14-16)海燕呼喚暴風雨。修辭方法:比喻、擬人;相應的句子(出示幻燈)2)學生齊讀1216節,進入情境(這一環節里老師適當的提示學生去聯系當時的作者寫作背景)要求學生講一講看到的是怎樣

10、一幅圖景。 學生口述第三幅圖畫中烏云、雷電與大海搏斗的情景。明確:這是一幅暴風雨就要來臨的圖景,狂風吼叫,雷聲轟響,烏云象火焰,閃電象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戰,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并且越戰越勇,終于怒吼了。這一切說明,革命的形勢迅猛發展,一切反動勢力終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這里從“狂風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爭的激烈殘酷,又說明了革命發展的趨勢,預示著舊世界必將被人民摧毀,新紀元必將由人民來開拓。 學生思考: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 學生回答。明確:作者讓我們先聞其聲,后見其形,最后再聞其聲。這里著重寫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現“暴風雨”,一是說明暴風雨

11、即將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號召人民要迎接暴風雨,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人民對沙皇反動政府的強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強了文章的氣勢,表明人民群眾一旦起來以后,其勢如急風暴雨,銳不可當,從而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板書:叫喊:三個“暴風雨”)。(設計說明:1、培養學生的默讀習慣;2、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有助于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3、此設計還要求老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針對學生的回答要有充分的準備和補充,當然應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才作必要的點撥。)

12、(三)研究象征意義,理解象征手法1、學生有感情的齊讀全文。探究:課文中關于大海景象變化的描寫與俄國革命二者之間有什么相似點。2、分析象征意義1)獨立思考:大海波浪海燕海鷗海鴨企鵝風云雷電暴風雨分別象征了什么?2)抽查提問,教師歸納:(出示幻燈)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燕: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海鷗、海鴨、企鵝:革命中的機會主義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風云雷電:沙皇的反動勢力暴風雨:席卷一切的革命運動3)分小組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它們之間分別有什么相似之處?4)抽樣提問,其他同學舉手補充,教師評價:(出示幻燈)海燕:渴望革命,敏感,深信勝利,呼喚,預言家海鷗等:飛竄,呻吟,躲藏暴風雨:激烈,猛烈,有威力大海波浪:歌唱,沖,迎接,呼叫,爭鳴風云雷電:壓,惡狠狠3、教師講析:象征與比喻的異同(出示幻燈)相同:比喻的本體與喻體,象征的本體和象征體之間都有相似點不同: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意義都較簡單,而象征的本體雖簡單,但象征體有著“很大的思想內容”;比喻只用在一兩個句子中,而象征的含義包含全篇文章。(設計說明:讓學生在對課文的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更深一層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