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練試題及答案_第1頁
語文綜練試題及答案_第2頁
語文綜練試題及答案_第3頁
語文綜練試題及答案_第4頁
語文綜練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綜練一一、語言文字運用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A棧道/餞行應該/應屆方枘圓鑿/千補百衲 B恪守/骨骼皈依/瑰麗殊途同歸/自出機杼 C窒息/桎梏甲殼/貝殼忝列其中/恬不知恥 D市儈/薈萃粘貼/黏合飲鴆止渴/鳩形鵠面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怎樣使新聞報道寫得別具一格,克服平鋪直敘的缺陷,他不僅從語言的豐富多彩上下功夫,還從文體上探索創(chuàng)新,引人入勝的散文化手法使新聞更加生動、更令人回味。因此書中的每篇作品在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無不是有生動活潑的現場感、生動感,有美輪美奐的人物刻畫,有如臨現場的人物對話,使筆下描寫的人物立體地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A別具

2、一格 B引人入勝 C美輪美奐 D呼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大學生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就業(yè)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職業(yè)教育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在教育過程中和教育效果上體現出真正可應用可提高的素質。 B北大招生辦公室公布了2011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辦法明確,獲得推薦的高中生須“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fā)展?jié)撃堋⑸鐣熑胃袕姟薄?C全球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不僅是以信息為載體的各種文化和思潮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而且是經濟領域中產品與商品的跨國流動。 D世界公認的著名大家,無論是什么層次什么類型,無不最終以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而在社會和歷史上贏得聲譽和地位。 4根據語境

3、,依次填入下列語段中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詩經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故鄉(xiāng)。_。_,_;但詩經的傳唱,使原本遙遠的地域變得可以想象、可以親切地感知。_。因此說,_。 這當然不利于人們建立地理意義上“天下”的概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乃至更早,詩經就為凝聚我們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當時,由于相距遙遠,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圍都是非常有限的詩經在當時各國之間,締造了寶貴的文化親緣齊國的海、宋國的河,秦、晉的高山,他鄉(xiāng)豐富的物產,奇異的風情,都因詩經的描繪而進入人們的視野 A B C D。二、文言文閱讀。書巢記 陸游陸子既老且病,猶不置讀書,名其室曰書巢。客有問曰:“鵲巢于木,巢之遠人者;燕巢于

4、梁,巢之襲人者。鳳之巢,人瑞之;梟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奪燕巢,巢之暴者也;鳩不能巢,伺鵲育雛而去,則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為未有宮室之巢。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窮谷中,有學道之士,棲木若巢,是為隱居之巢;近時飲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則又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戶墻垣,猶之比屋也,而謂之巢,何邪?”陸子曰:“子之辟辯矣,顧未入吾室。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

5、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陸子嘆曰:“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吾儕未造夫道之堂奧,自藩籬之外而妄議之,可乎?”因書以自警。【注釋】杪(mio):樹梢的細枝。覿(d):相見。堂奧:房屋正中偏前的廳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處。5、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堯民之病水者。 病:生病 B吾儕未造夫道之堂奧。 儕:同輩、同類人C信乎其似巢也。 信:確實 D或枕藉于床。 枕藉:一個個挨在一起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說明陸游喜愛讀書和實踐探索的一組是。乃引客就觀之 陸子既老且病

6、,猶不置讀書 前世大山窮谷中,有學道之士名其室曰書巢 牖戶墻垣,猶之比屋也 天下之事,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ABCD7、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鵲巢于木,巢之遠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襲人者。譯: 。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譯: 。三、古詩鑒賞8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問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答: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給人怎樣的哲理啟示?答: 四、名句名篇默寫9(1)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須臾, 。(蘇軾

7、前赤壁賦)(2)西當太白有鳥道, 。地崩山摧壯士死, 。(李白蜀道難)(3)長橋臥波, ?復道行空, ?(杜牧阿房宮賦)(4)弦弦掩抑聲聲思, 。(白居易琵琶行)(5)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韓愈師說)(6)吾嘗跂而望矣, 。(荀子勸學)(7)人生如夢,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五、現代文閱讀必考題:文學類文本。擇死與擇生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積淀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同是中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為什么屈原與司馬遷,一個要死,一個卻不惜帶辱而活?這個問題從兒時就牽縈著我。后世一直將屈原定位為“愛國詩人

8、”,值得商榷。我以為,這忽視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這個偏差或許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為楚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報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獻身是別無選擇的,后者卻是投機的。屈原身為三閭大夫,是楚國的決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國蒙受亡國的事實。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令“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傳人”。但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政治家面對失敗時惟一的堅持。他是把對政治的責任放在“詩人”之上的。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詩人的事業(yè),可以不與某一個具體的朝廷和君王相聯系,相始

9、終。屈原的這種始終精神,是他作為政治家面對不可挽救的狂瀾的惟一堅持。“人生自古誰無死?”“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之于生死,中國自古已有確認之標志。雖然“哀莫哀生別離,樂莫樂心相知”,已將生樂死苦、留戀人世的滋味體會盡致,但是,主動迎接死亡,“在不可選擇中進行選擇”的精神依然確立。中國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時候,很重視死之權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選擇死亡,將死看作一種意志與尊嚴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會等到敵國軍隊進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認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獨立的死。頭戴巍峨之冠,身著蘭草香服,時而悲吟,時而高歌,徜徉在汩

10、羅江畔,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詩人”的,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幟鮮明,詩人卻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們何不理解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后,緊緊擁抱著詩的理想而去的。這死亦是一種決裂,與以往從事的“政治”的決裂,與終生所愛的詩章同歸。這是歷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結局。死,可以明志;生,卻可踐志。當死臨到司馬遷頭上時。他選擇生。一種令肉體與精神,令自己與親友都極度痛苦的生接受宮刑。司馬遷出于公心,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假如就為此而死亦不失為真諫烈臣;但司馬遷認為自己規(guī)定的人生使命卻不是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

11、古史記,為中國撰寫第一部大型紀傳體史書。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卻執(zhí)意要做民間第一史家。當時雖沒有明文不準平民“寫史”,但司馬遷此舉引起了當朝的臨視與懷恨。他選擇受刑忍辱,棄政從文,從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舉,這是勇敢與崇高的跨越。他不愧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錮人臣的君臣倫理觀念決裂的杰出代表!棄一帝而得天下千秋,偉哉司馬遷!屈原擇死,司馬遷擇生,都是崇高的。他們擇死與擇生的思考世代延傳;這種思考,構成了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隆起的脊梁。10第1段,“這中國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義,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解釋。 11作者為什么認為“后世一直將屈原定位為愛國詩人,值得商榷

12、”? 12解釋下列語句的含義(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 (2)(司馬遷)從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13陳述“屈原擇死”與“司馬遷擇生”“他們擇死與擇生”的崇高意義。(1)屈原擇死: (2)司馬遷擇生: (3)他們擇死與擇生: 六、論述類文本不差錢,就缺朋友 “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還活著,錢花沒了”,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中的臺詞。“錢不是問題,就缺朋友”,這是2009年賀歲片非誠勿擾中秦奮的感嘆。這些話語和感慨折射著現時代的社會“癥候”:社會史無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際關系庸俗化。 現代社會作為時代癥候的人際關系物化,深

13、深遮蔽了人際交往的本真性維度。造成個體生命的生存危機,刨去人們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際物化的危害之一。當物化關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維度時,人作為物質與精神的統(tǒng)一體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毀。同時,交際物化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讓人感覺到“塵世如同冰窟”。人們不禁唏噓,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愛人、父母和朋友。交際物化也可以導致人的孤獨感等心理疾病,進而導致一系列社會疾病。有研究表明,物化關系導致人的生命內在的失衡,其為了調節(jié)失衡,很可能轉化成一種社會性的破壞行為。 下面讓我們從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來探究交際物化產生的原因。 物化時代的社會物化。人類拜倒在以金錢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

14、。人類社會的精神空間被物質主義的論調擠壓得不能再小,人文維度被物化社會的物化現實遮蔽得嚴嚴實實。沒有健康的社會,就沒有健康的人際關系。在這樣的物化社會中,交際不被異化和物化實在不易。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重新彌合,私人空間消失。在現代社會中,公私領域兩分畸變?yōu)楣差I域的的無限擴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間。私人領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則。如此以來,人用于悠游的空間被功利化的事務塞滿了。人際物化危機的發(fā)生勢所必然。隨著私人空間的消失,時間也宰制著人的本質性的活動,時間倫理出現異化。如果一次交往行為失去了直接的或間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費生命。由此,精心計算投入產出比的物化交際形式在今天的

15、凸顯就不難理解。 社會的流動性、易變性所帶來的“我是誰”的認同危機。在現代技術的作用之下,人們被拋進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誰”是生活的普遍感覺。由于沒有傳統(tǒng)的熟人社會的輿論和風俗等制約,交際的唯一目的就可能變?yōu)榧惫亩唐谛袨椤3酥猓诵晕锘彩墙浑H物化的原因之一。在物欲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把交往的對象僅僅當作工具來滿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當頭,除此之外,全是鬼話。 其實,我們覺察到和不滿于這些問題并批判與考問個中緣由本身已經表明,社會物化和交際物化危機并未彌漫于社會的第一個角落,社會昌明、交際“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作為物化社會中的我們的確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

16、存,多一份守望。只有這樣,突圍物化世界,擺脫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時代和交際物化危機,才具有現實的可能性。14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差錢非誠勿擾中的臺詞折射著現時代社會史無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際關系庸俗化的社會“癥候”。 B在陌生的城市里,傳統(tǒng)的熟人社會的輿論和風俗制約的缺失,使交際的目的演變成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成為可能。 C物化社會的物化現實把人文維度遮蔽得嚴嚴實實,人生活在這樣一個被物化的社會中不被異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能。 D作為物化社會中的我們要想擺脫難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時代和交際物化危機,必須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15從文中看,“交際

17、物化”有哪些危害性? 16作為物化社會中的“孤獨人群”,我們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聯系全文加以概括。 語言表達題:17請用成語為下面這幅漫畫題名。題名: 18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2009年,共和國迎來了她六十華誕。60年像一條長河,有急流也有緩流;60年像一幅畫,有冷色也有暖色; , ;60年像一部史詩,有痛苦也有歡樂。長河永遠奔流,畫卷剛剛展開, ,史詩還在續(xù)寫。我們的祖國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時代!七、作文姚明,是中國籃球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201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退役。2011年11月6日,姚明以學生身份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報到,學習大學本科課程。

18、姚明個人語錄片段 (1)我不在乎起點有多高,最重要的是終點。 (2)無論成敗,我覺得我都要從過程中去學很多東西。 (3)尊敬是靠自己贏得,不是靠別人給予。 (4)其實,我一直想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帶著家人一塊兒走在上海的大街上。 19姚明的成長經歷、個人語錄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感受和啟發(fā),請根據材料,聯系實際,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高二語文參考答案:1D(Azhn/jin;yng;ru/nBk/g;gu;sh/zhCzh;qio/k;tin/tin;Dkui/hu;zhn/nin;zhn/ji)。 2.C(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麗。現也用來形容雕刻或建筑藝術的精美效果

19、。用在此處與語境不符。A別具一格: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B引人入勝:引人進入佳境,一般指風景或文章等。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3.D(A“提高”缺了賓語中心詞,應在“綜合實踐”后加上“能力”;B把“了”改為“的”;C分句間次序不當,應為“全球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不僅是經濟領域中產品與商品的跨國流動,而且是以信息為載體的各種文化和思潮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 4.B(由時間的邏輯關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乃至更早”及“在當時”可知是連在一起的;由“但詩經的傳唱,使原本遙遠的地域變得可以想象、可以親切地感知”可確定一句是,后一句是,

20、而且第句是對“但”后內容進行小結的句子,應該放在“因此說”的后面。) 5、A(病:擔心、憂慮)6、B(說的只是陸游的一個動作;只是客人談話的內容,與陸游讀書或實踐無關)7、翻譯句子:喜鵲筑巢在樹木之上,它的巢遠離人群;燕子筑巢在屋梁之上,它的巢常常接觸人群。.天下的事,聽說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詳細,見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更詳盡。8(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體現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手法,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

21、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在積累,在適當的時候展露才華。9(1)渺滄海之一粟 羨長江之無窮(2)可以橫絕峨眉巔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3)未云何龍 不霽何虹 (4)似訴平生不得志(5)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6)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7)一尊還酹江月10自古以來,中國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為楷模,行使擇生與擇死的權利。(答案應涉及中國人崇高的生死觀念,意思對即可。11這

22、忽視了屈原作為“政治家”的一面,作為詩人的屈原不必去死,而身為三閭大夫的屈原卻必須沉江;。屈原對自己的定位,是把對政治的責任放在“詩人”之上的,死是作為政治家的屈原面對失敗時惟一的堅持。12(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滅后,緊緊地擁抱著詩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根據文中有關語句整理,意思對即可)(2)司馬遷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與傳統(tǒng)的君臣倫理觀念決裂,選擇了杰出的生。(“與君臣倫理觀念決裂”,不可少。)13(1)屈原擇死,是將死看作一種意志與尊嚴的使命,以死明志。(2)司馬遷擇生,體現了偉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踐志。(3)他們擇死與擇生的思考世代延傳,這種思考對中華民族崇高生死觀念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4C(文中說“在這樣的物化社會中,交際不被異化和物化實在不易”并不是不存在可能性)15遮蔽了人際交往的本真性維度造成個體生命的生存危機,刨去人們生存的精神之基。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導致人的孤獨感等心理疾病,進而導致一系列社會疾病。16在物化現實面前保持自己精神空間和人文維度。把持“感情第一”的原則,防止私人空間和時間的功利化。在流動多變的社會中,約束自我,不迷失自我。保持人性不被物化,抵制物欲主義、享樂主義思想.。17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等意思相近即可)1860年像一首歌曲 有低音也有高音 樂曲漸趨高潮 19立意角度參考:(1)人生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