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試卷本試題卷共8頁,22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文字是文明發展的載體,記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經驗教訓。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并不斷繁榮發展的根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應將漢字教育作為凝神聚力、鑄魂固本的戰略工程。當前漢字教育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面臨外語教育的挑戰。現在,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習英語在一些人看來可以改變命運。受這種價值觀影響,在漢語與英語之間,一些人更重視學習英語,這直接沖擊與削弱了漢字教育。二

2、是面臨信息化的挑戰。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通過敲擊鍵盤輸入漢字的場合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備的漢字,現在變成了電腦鍵盤、手機屏幕上字母組合的產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書寫漢字的機會在變少,提筆忘字的時候在增多。從這些角度來說,漢字面臨危機絕不是危言聳聽。種種現象表明,對漢字教育面臨的問題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具有“形、音、義”三要素。漢字不單單表達概念、內涵、外延等,還給人帶來圖形、聯想、感覺等。與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學習與理解漢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組成的文字,其教學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國漢字教學引

3、進了這種方法,并將其作為漢字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漢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值得我們深思。近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適應漢字在海外傳播的需要,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漢字教學的方法,合理借鑒我國傳統漢字教學的經驗。有的教學實驗根據“形、音、義”三要素和兒童擅長“形象記憶”的特點,探索“從字形講字義,從生活講漢字”和“因形分類、因類施教”等漢字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通過這些方法,一些漢字教育工作者嘗試把每個漢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漢字有興趣、生愛戀、曉邏輯、會思考,甚至實現以字養德。這類教學實驗,對完善漢字教育有積極意義。加強漢字教育,除

4、了不斷創新漢字教學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會對漢字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們要把漢字教育提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古老的漢字在信息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才能把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國人心中。(摘編自王殿卿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英語學得好就可以改變命運,這導致有些人忽略漢語學習。b. 漢字教育關乎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但當前漢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戰,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c. 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進行漢字教育并不符合漢字的規律和特點,這值得漢字教育者深思。d. 許多學

5、者不斷探索漢字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解決了當前漢字教育面臨的問題。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首段論述了漢字的重要性,進而提出將漢字教育作為戰略工程的觀點。b. 文章闡述了漢字教育遭遇的兩大問題,從反面論證了加強漢字教育的必要性。c. 文章以近年出現的有關漢字教學方式的實驗為例,肯定了它對完善漢字教育的積極意義。d. 文章將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作對比,對漢字教學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問。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不斷繁榮發展,是因為有漢字作為根基。b. 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使得書寫漢字的機會減少,從而出現更

6、多的提筆忘字的情況。c. 只要我們提升全社會對漢字教育的重視程度,漢字教育定會煥發新的生機。d. 許多學者借鑒我國傳統漢字教學的經驗,對漢字教育進行教學實驗,值得學習。【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a項,“英語學得好就可以改變命運”與原文不符,原文是“在一些人看來可以改變命運,受這種價值觀影響,一些人更重視學習英語”;c項,“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進行

7、漢字教育并不符合漢字的規律和特點”分析錯誤,原文說“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漢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并無不符合漢字的規律和特點之意;d項,“解決了當前漢字教育面臨的問題”分析錯誤,結合文本內容“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適應漢字在海外傳播的需要,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漢字教學的方法,合理借鑒我國傳統漢字教學的經驗”分析,“解決了當前漢字教育面臨的問題”夸大其詞于文無據,聯系現實看,漢字教育的問題應該存在,所以說法絕對。故選b。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

8、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態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

9、文中是否有依據。d項,“文章將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作對比”錯。結合文本內容“與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學習與理解漢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組成的文字,其教學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國漢字教學引進了這種方法,并將其作為漢字教學的主要方法”分析,原文并沒有將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作對比。故選d。【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c項,“只要我們提升全社會對漢字

10、教育的重視程度”錯誤。原文說“我們要把漢字教育提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古老的漢字在信息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因此只提升重視程度分析錯誤。故選c。(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遙二運載此箭發射升空,“天舟一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具有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

11、學實驗和技術實驗等功能。貨運系統是中國建成空間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關鍵技術,“天舟一號”將使中國具備向在軌運行航天器補給物資、補加推進劑的能力,這一能力,是確保未來中國空間站在軌長期載人飛行的基本前提。(摘編自人民日報2017年4月21日)材料二“神舟十號”任務完成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而在空間實驗室階段,將突破并驗證推進劑補加技術、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等關鍵技術,為空間站建造奠定基礎。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成功,用于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一系列空間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任務實施階段。為了對空間實驗室中航天員長期駐留和空

12、間科學實驗進行支持,要通過貨運飛船進行貨物補給。如果說載人飛船是天地往返的載人工具,那么貨運飛船就是天地間運貨的工具。中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于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技術研發,只運貨不運人,貨物運載量將是俄羅斯進步號無人貨運飛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旨在補給空間實驗室以及未來中國空間站的推進劑、空氣、航天員的飲料食物以及用于維修空間站的更換設備,以延長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運行壽命。(摘編自光明日報)材料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由3.35米直徑的貨物艙和2.8米直徑的推進艙組成。貨物艙用于裝載貨物,而推進艙為整個飛船提供動力與電力,推進艙兩倒各有一翼太

13、陽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裝了4臺變軌用主發動機。此外飛船還安裝了24臺姿控發動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全長10.6米,最大直徑3.35米,質量13噸,最大上行貨物運載量約6.5噸。無論是直徑、質量還是運載能力,“天舟一號”都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近地軌道上行運載能力約為6.5噸,高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研制的進步號m型(2.5噸)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發機構的h -運載飛船(6.0噸),低于歐洲空間局的自動運載飛船(7.6噸)。下行運載能力約為6.0噸。載荷比即運載貨物的質量與貨運飛船船體本身的質量之比,“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載荷比高達48%,高于日歐的貨運飛船。(摘編自中國航天

14、報)材料四2017年7月2日晚,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消息一經披露,人們不禁扼腕痛惜。航天試驗從來沒有平坦大道,總是與高風險為伴,可謂“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頸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有時甚至會為航天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業,只有不懼失敗、跌倒后重新爬起、繼續砥礪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摘編自中國航天報評論員文章惟其艱難方顯勇毅)4.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任務的實施階段

15、。b.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于神舟飛船和"天官一號"的技術研發,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c.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由用于裝載貨物的貨物艙和為整個飛船提供動力與電力的推進艙兩部分組成。d.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只運貨不運人,因為貨運系統是中國建成空間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關鍵技術。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航天足高風險事業,航天人承受著巨大壓力,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在失敗中砥礪前行,方可登頂世界科技之巔。b. 運載"天舟一號"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二火箭今年4月20日發射成功,

16、長征五號遙二火箭今年7月2日發射失利。c. 推進劑補加技術等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進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需要突破并驗證的關鍵技術。d. "天舟一號"的近地軌道上行運載能力介于日本h-運載飛船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進步號m型運載飛船之間。6. 根據上述材料,概括說明“天舟一號”主要任務及現實意義。【答案】4. d 5. d 6. 主要任務:補給空間實驗室以及未來中國空間站的推進劑、空氣、航天員的飲料食物以及用于維修空間站的更換設備,以延長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運行壽命。現實意義:使中國具備向在軌運行航天器補給物資、補加推進劑的能力,這一能力是確保未來中國空間站在軌長期載人飛

17、行的基本前提。【解析】【4題詳解】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此類為題目要對照原文,內查語意。精讀相應文字,查找區位的相關敘述與選項有沒有意思上的差別,尤其是一些細微的差別,如對象、數量、范圍、先后順序等。本題d項“因為貨運系統是中國建成空間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關鍵技術”強加因果,原文“中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于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技術研發,只運貨不運人”,可見“天舟一號”只運貨不運人是基于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研發。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明確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一般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

18、”“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等類型,解答時首先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然后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尋找細微的差別找出答案。本題d項,“近地軌道上行運載能力介于日本h-運載飛船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進步號m型運載飛船之間”張冠李戴,原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近地軌道上行運載能力約為6.5噸,高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研制的進步號m型(2.5噸)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發機構的h -運載飛船(6.0噸),低于歐洲空間局的自動運載飛船(7.6噸)”,可見是介于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空間局之間。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對定向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層級c。解答此類題目

19、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其次確定答題區間;第三要勾畫出相關語句;第四進行整合,整合時注意歸大類。本題要求概括說明“天舟一號”的主要任務及現實意義。主要任務:據材料二最后一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旨在補給空間實驗室以及未來中國空間站的推進劑、空氣、航天員的飲料食物以及用于維修空間站的更換設備,以延長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運行壽命”可得出答案。現實意義:據材料一“天舟一號將使中國具備向在軌運行航天器補給物資、補加推進劑的能力,這一能力,是確保未來中國空間站在軌長期載人飛行的基本前提”可得出答案。【點睛】篩選信息題應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握篩選的標準,確認信息材料的檢索區間,把主要信息進行整合。信息主要有:文中的

20、基本概念和對重要概念的解釋和闡述;表達文章主旨的語句;文中的概括句;文中的過渡句。選擇題:常見的迷惑項采用的轉換方式有:義項增加或減少;表述對象變化;角度轉換;語境轉換;正面和反面轉換;限定、修飾語變化;不成因果。(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梨花風起正清明丁立梅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有事沒事,他愛繞著它們轉,給它們松土、剪枝、施肥、捉蟲子,對著它們喃喃說話。這兩棵梨樹,一棵結蘋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極多。一棵結木梨,口感稍遜一些,得等長熟了才能吃。我們總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來吃,吃得滿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

21、帚追著打。敗家子啊,糟蹋啊,響雷要打頭的啊!祖母跺著小腳罵。我打小就熟悉這兩棵梨樹。它們生長在那里,從來不曾挪過窩。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親想挖掉它們,祖母沒讓,說要給我們留口吃的。結果,兩棵梨樹還是兩棵梨樹,只是越長越高、越長越粗了。中學畢業時,我約同學去我家玩,是這么叮囑他們的,我家就是門口長著兩棵梨樹的那一家啊。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不消說果實成熟時,逗引得村里孩子沒日沒夜地圍著它們轉。單單是清明前后,它們一頭一身的潔白,如瑤池仙子落凡塵,就足夠吸人眼球。我們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蠶豆花,掐薺菜花,卻從來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潔了

22、,真正是“雪作肌膚玉作容”的,連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語氣里,卻有著霸道,我家還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驕傲。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她一邊疊紙錢,一邊仰頭看向梨樹,嘴里念叨,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歲那年過世的。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都挑樹上最好的梨,給婆老太供上。我們再饞,也不去動婆老太的梨。我有個頭疼腦熱的,祖母會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詞。等筷子在水碗里終于站起來,祖母會很開心地說,沒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

23、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給婆老太疊些紙錢燒去。說來也怪,隔日,我準又活蹦亂跳了。那時,對另一個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覺得婆老太就在那個世界活著,縫補漿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會跑來看看我,摸摸我的頭。這么想著,并不害怕。特別是梨花風起,清明上墳,更是當作歡喜事來做的。墳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著。天空明朗,風送花香。我們兄妹幾個,應付式地在墳前磕兩個頭,就跑開去了,嬉戲打鬧著,扎了風箏,在田埂道上放。那風箏,也不過是塊破塑料紙罷了,被納鞋繩牽著,飄飄搖搖上了天。我們仰頭望去,那破塑料紙,竟也美得如大鳥。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祖父手腳不利索了,他慢慢疊著,一邊仰頭望向梨樹,

24、說,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會歡喜的。語氣酷似祖母生前。我怔一怔,坐他身邊,輕輕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種消失,我無能為力。祖父突然又說,你奶奶托夢給我,她在那邊打紙牌,輸了,缺錢呢。我聽得驚異,因為夜里我也做了同樣的夢,夢見祖母笑嘻嘻地說,我每天都打紙牌玩呀。我信,親人之間,定有種神秘通道相連著,只是我們惘然無知。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7.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沒事就繞著兩棵梨樹轉,并對它們喃喃自語,表現了祖父的孤獨。b. 文章對祖母的描寫

25、最為生動,文中畫線句子從動作、語言等方面刻畫,人物形象惟妙惟肖。c. 文章最后寫“梨花風起”時祖父與祖母合葬在一起,這樣的結尾,雖有些悲情卻是文章詩意的綰結。d. 文章語言優美,構思精巧,意蘊豐富。兩棵梨樹,凝結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8. 文中的梨樹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文章簡要歸納。9. 文章以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詩中的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為題,有何作用?【答案】7. a 8. 梨樹寄托了祖父對祖母的深切懷念;梨樹寄托了祖母對“我”的疼愛;梨樹曾記載著祖母對婆老太孝順的故事,和祖母對婆老太的深切懷念;“梨花風起”曾給“我”家帶來自尊,也給“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因此蘊含著“我

26、”對童年的懷念;梨樹寄托了“我”對祖母、祖父的深切懷念;梨樹和滿樹梨花是綿綿不斷的親情和愛的象征。 9. 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解析】【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情感的分析;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此類試題答題時一般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結構,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a項,“表現了祖父的孤獨”不正確,從原文來看,主要是表現了祖父對祖母的懷念。故選a項。【8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要求分析“文中的

27、梨樹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考查鑒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解答時需要通讀全文,找出文中寫到梨樹的段落和語句,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文章開頭就寫了祖母去世后祖父喜歡圍著梨樹轉,細心照顧梨樹,借梨樹表達對祖母的懷念之情;第三段寫了父親想挖掉梨樹,“祖母沒讓,說要給我們留口吃的”,反映出祖母對“我”的疼愛;第三、四段寫梨樹成了“我家的象征”,給童年的“我”“賺回一些自尊”;第五段交代了梨樹的來歷,因為婆老太過世前要吃梨,祖母用一只銀鐲子找回了兩棵梨樹,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會用梨子給婆老太上供,表現出祖母對婆老太的孝敬和懷念;第八段寫了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梨樹下疊紙錢,懷念祖母第九、十段寫“我

28、”對親情的感悟,可見梨樹寄托了我”對祖母、祖父的深切懷念;從全文來看,文章圍繞梨樹寫親情,可以分析出梨樹和梨花是綿綿不斷的親情和愛的象征。考生依據上述分析可總結出本題答案。【9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要求答出“文章以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詩中的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為題”的作用,考查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和探討作者創作意圖的能力。解答時可仔細閱讀全文,從標題含義,文章內容、結構,表達效果等角度進行分析。從標題含義來看,“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起正清明”意思是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渲染出優美的春日景色。從表達效果來看,用詩句做文章

29、標題,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全文圍繞梨樹花展開,因此從結構上看,“梨花風起正清明”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從內容上看,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從主題表達來看,“清明”是表達對已逝去的親人懷念的日子,文章又借梨樹梨花寄托了對婆老太、祖母和祖父的懷念之情,由此可以知,這一標題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點睛】第3題考查對文章標題作用的理解。這類題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第一,看標題內容,包括標題的本義和深層含義: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否點明寫作對象;第二思考與主旨的關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闡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態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觸發點;第三如果是寫人的文章,要思考與人物

30、的關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顯示作者對人物的評價和態度。第四看修辭手法:是否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綜合上述思考所得總結出答案。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

31、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節選自左傳)(二)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

32、之。 (節選自戰國策)(三)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節選自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10. 下列對文段(三)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b. 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c. 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d. 燭之武出說秦穆

33、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1. 下列對文段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執事:指辦事的官吏。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事,表示尊敬對方,可譯為“您”。b. 陛下:原來是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后來“陛下”就成為臣子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的敬稱。這里指代秦王。c. 蠻夷:古代泛指華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蠻和東夷。多數情況下,蠻夷戎狄統稱蠻夷或四夷。這里指邊遠地區。d.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民間又稱醫生。12.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

34、一項a. 燭之武和荊軻都是令人尊敬的愛國者的形象,燭之武是一個才華橫溢、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荊軻是一個英勇無畏的悲劇英雄。b. 燭之武很懂得攻心戰術,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很容易說服對方。c.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秦伯是一個善于決策、善謀利益的君王形象;荊軻刺秦王中的秦王,是一個色厲內荏、外強中干的暴君形象。d. 燭之武之所以能成功,因為他慮事周全,又具有辯才;荊軻刺秦王所以失敗,是慮事不周和因秦武陽“色變振恐”而給荊軻帶來的內心慌亂。13. 將文中畫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

35、王驚,自引而起,絕袖。【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現在它已把鄭國當做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2)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解析】【10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相關語句,在語意把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標志,如作主語、賓語的名詞、代詞,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句間連詞以及并列、排比結構等。并且能通過選項的比對,排除錯項,選定正確項。劃線句子的大意是:燭之武出城游說秦穆公,

36、站著說會兒話的工夫就在(鄭國)將要滅亡的時候保全了鄭國,不只是使秦國軍隊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國幫助設置戍守才離去,(秦國)改變得多么快啊!句中,“出說”是“出城游說”兩個連續的動作,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兩項。“而去”這一動作是在“得秦置戍”之后,且與下句“何移之速”沒有關系,因此“而且”應與上句相連,與下句斷開。排除c項。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b項,“陛下這里指秦王”解說錯誤,這里應是“臺階下”,原文是“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故選b

37、。【12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題主要著眼于主要內容、人物形象特點、相關的事件、言行、觀點、情感、技巧等。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d項,“因秦武陽色變振恐而給荊軻帶來的內心慌亂”文中沒有體現,可以從“荊軻顧笑武陽”中看出,荊軻的內心是鎮定的。故選d。【13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明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本題需要

38、注意以下關鍵詞的翻譯:(1)“厭”,滿足;“肆”,延伸,擴張;“闕”,使減損;“焉”,哪里。(2)“因”,于是;“揕”,刺;“引”,舉起;“絕”,斷了。【點睛】文言文翻譯方法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

39、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最大區別在于,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理解并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3、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參考譯文:(一)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

40、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

41、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二)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

42、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并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斗。(三)天下的事因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會因為利益而分離。秦國、晉國聯合出兵討伐鄭

43、國,鄭國就要滅亡了。燭之武出城游說秦穆公,站著說會兒話的工夫就在(鄭國)將要滅亡的時候保全了鄭國,不只是使秦國軍隊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國幫助設置戍守才離去,(秦國)改變得多么快啊!燭之武一席話就讓秦穆公背叛了晉國而親近鄭國:舍棄強大的援軍,而親附弱小的國家;拋棄(與晉國)舊日的恩情,召來(晉國)新的怨恨;舍棄成功,觸犯危險。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要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擊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這樣呢?(二)古體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這首律詩,完成下面小題。七律長征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44、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注】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烏蒙:指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云南東北部的交界處,海拔2300米,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頷聯概寫紅軍翻山越嶺,“逶迤”形容綿延不斷,“騰"字寫出了奔騰之勢。b. 頸聯寫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用“云崖暖”“鐵索寒”突出天險之不可逾越。c. 尾聯是全詩的高潮,“更喜” 二字,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精神。d. 全詩首尾照應,在結構上十分完美,開篇定基調,結尾顯出對美好前途的向往

45、和自信。15. 本詩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找出兩種作簡要賞析。【答案】14. b 15. (1)比喻,將逶迤的五嶺比喻成“細浪”, 將磅礴的烏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紅軍將士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精神。(2)對比,“遠征難”與“只等閑”對比,“云崖暖”與“鐵索寒”對比,突出了紅軍將士堅定的革命信念。【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對原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

46、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b項,“突出天險之不可逾越”理解錯誤,頸聯兩句寫江之險,寫橋之險,沒有從正面具體描繪紅軍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但側面表現了紅軍堅韌不拔,英勇頑強,所擋者破,所擊者敗的英雄形象。所以該選項說“天險之不可逾越”純屬無稽之談。故選b。【15題詳解】本題考核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先指出具體的表現手法,然后結合詩句分析,最后分析表達效果和情感。回答本題可從描寫手法:襯托、對比、白描;修辭手法等角度分析。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運

47、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逶迤的五嶺比喻成“細浪”,將磅礴的烏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紅軍將士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幾句,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遠征難”與“只等閑”對比,“云崖暖”與“鐵索寒”對比,突出了紅軍將士堅定的革命信念。【點睛】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寫手法主要有: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主要有動靜襯,以樂景襯哀情等;聯想和想象(虛實結合

48、),對比。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興、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比如本題主要從比喻、對比修辭手法的角度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園春長沙中,詩人舊地重游,引發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的過渡句是:_,_。(2)荊軻刺秦王中通過環境描寫來渲染送別氛圍,表現荊軻為國捐軀精神的句子是_ ,_。(3)記念劉和珍君中魯迅評論“真的猛士”的句子是_,_。【答案】 (1). 攜來百侶曾游 (2). 憶往昔崢嶸歲

49、月稠 (3). 風蕭蕭兮易水寒 (4).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5). 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6). 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解析】【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以及現代名篇名句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本題屬于理解性情境默寫,要求學生平時要注意記憶、積累。在做題時首先要讀懂題干,明確要求。其次要鎮定作答,規范寫字。此題要注意的易錯字有:攜、崢、嶸、稠。【點睛】名句默寫題,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50、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基于信息技術的推動,新型文藝樣式不斷涌現,數碼藝術、閃客藝術、新媒體藝術等 ,藝術新觀念與新概念也如過江之鯽,令人 。必須指出的是,這些新樣式、新觀念、新理論無不源于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網絡文藝的跨介質創作與即時性互動已成常態。( ),向著渴求知識信息和心靈慰藉的人們飛翔,豐富著大眾的文化

51、選擇,而大眾也以 的能動性參與到文藝生產傳播中來。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們為信息極為豐富的時代 時,“潘多拉魔盒”也隨之被悄然打開。各式各樣的自媒體呼嘯而來,圖像、聲音、文字的海量數據流紛紛涌向“云端”,人們對信息的追求永無止境:信息增長越快,欲望越是強烈。與此同時,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速度與管理水準,卻常常滿足不了對信息急劇增長的需求。于是,“秩序混亂”“交通阻塞”難以避免。在物質層面上,信息過載帶來的是設備內存溢出或頻繁死機;而在接受心理層面,信息過載使得信息接受者焦慮不安,無法冷靜地搜索和取用對自身有用的信息,嚴重者甚至放棄自我判斷力,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來,信息過載成為人們獲取有效信息

52、的一大障礙,也埋下了文藝生產傳播的隱患。17.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 圖像、聲音、文字仿佛不受單一媒介限制,插上翅膀b. 圖像、聲音、文字仿佛插上翅膀,不受單一媒介限制c. 圖像、聲音、文字不受單一媒介限制,仿佛插上翅膀d. 圖像、聲音、文字插上翅膀,仿佛不受單一媒介限制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 蜂擁而至  應接不暇  空前絕后  笑逐顏開b. 層出不窮  目不暇接  前所未有  歡呼雀躍c. 蜂擁而至  目不暇接  空前絕后  歡呼雀躍d. 層出不

53、窮  應接不暇  前所未有  笑逐顏開19.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 信息過載阻擋了人們獲取有效的信息,這也給文藝生產傳播埋下了隱患。b. 信息過載阻擋了人們獲取有效的信息,這也給文藝生產傳播帶來了隱患。c. 信息過載成為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礙,也給文藝生產傳播埋下了隱患。d. 信息過載成為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礙,也給文藝生產傳播帶來了隱患。【答案】17. b 18. b 19. c【解析】【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得體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聯系上下文語境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選出最佳答案。本題中,

54、“插上翅膀”和“不受限制”具有先后關系,排除a、c兩項;“仿佛”只能放在“插上翅膀”的前面,排除d項。故選b。【18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平時積累成語知識,并熟知成語題目設置的陷阱,比如成語色彩失當、對象誤用、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毛病,然后聯系語境比對詞語,選出正確選項。本題中,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蜂擁而至:像一窩蜂似的擁來,形容很多人亂哄哄地一齊擁上來,雜亂無章。目不暇接:形容東西多,眼睛看不過來。應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后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空前絕后: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多用來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況。前所

55、未有: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笑逐顏開: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歡呼雀躍: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根據語境,第一處說新型文藝接連不斷的出現,故選“層出不窮”更合適,故排除ac,第三處前所未有: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強調以前。空前絕后: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范圍更大一些,根據語境應該是“前所未有”更適合。故排除d,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結構、邏輯等問題,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本題中,“信息過載阻擋了人們獲取有效的信息”后邊缺

56、乏賓語,添加“途徑”,排除ab兩項;“帶來了隱患”,搭配不當,排除d選項,故選c.【點睛】本題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結構、邏輯等問題,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研究發現,人們所受壓力會增加血液中糖皮質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質激素可將前體細胞變為脂肪細胞,所以_,但人們過去不清楚,為什么白天壓力大不一定會變胖,而上夜班之類的壓力則常與肥胖相聯系。最近一項研究揭開了謎底:健康人的糖皮質激素水

57、平在24小時內呈節律性漲落,早8點最高,凌晨3點最低。如果打破節律,在糖皮質激素水平_,糖皮質激素的增加就會導致更多前體細胞變為脂肪細胞。如果順應節律,在糖皮質激素水平本來就是峰值時,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質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細胞增加。可見,_非常重要,夜間長期經歷持續性壓力體重會明顯增加。【答案】 (1). 壓力大的人更容易變胖 (2). 本來應該是低谷時 (3). 壓力產生的時間【解析】【詳解】此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準確的能力。本題屬于語句補寫題,答題思路如下。閱讀:拿到題目后,首先要閱讀語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幾個層次;其次,把握文段語脈,理清前后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如總分關系,觀點與材料的關系,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并列、轉折、因果、條件等),要特別注意關聯詞語。推導:要從兩個角度推導:一是據上下文邏輯的發展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內容,做到內容上扣得緊;二是由與上下文相關詞語、句式的照應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銜接語,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檢查:檢查補寫后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最好在寫好后代入原文讀一讀,看看是否連貫、貼切、嚴密。(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關系,關鍵詞是壓力大糖皮質激素增多-脂肪細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2)空,打破節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質激素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