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達州市渠縣二中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環境美學應該說是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有人就有環境,有環境必然有環境美,有環境美就意味環境審美觀.長期以來環境審美之所以較少被人們談及,不是因為它不存在,而是它為別的論述特別是為自然審美觀所代替。準確地說,環境審美隱含在自然審美觀之中。漁獵文明時代,人們逐水草而居,對關涉人類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強烈的自覺意識,但這個時代只能說是環境意識的萌生期。人類的環境意識是在農業文明時代建立的,因為有了農業,人們才定居下來,才有了家。農業文明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生產與生活緊密聯系,農民
2、居住在田園,生產在田園。家庭人員不僅擔任著不同的生活角色,也擔任著不同的生產角色,這些不同的角色均是不可少的農業文明時代的環境審美意識體現出了一種原始的生態平衡的意味。工業文明的建立是由農民走向城市開始的。人類的主要生活環境由農村轉為城市,城市環境與農村環境大不相同。對于這種環境,進入城市的農民們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適應到適應,在審美情感上由驚奇到贊美。而隨著工業文明弊病的逐漸凸顯,人們與這個主要由鋼筋混凝土組建成的人工環境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日常生活上不再適應,審美情感上則轉為厭惡甚至詛咒。人們渴望著新的文明。這個文明至少在觀念上也部分地在實踐上出現了,它就是生態文明。人們同時也在渴望著新的環境審
3、美觀生態文明的審美觀。生態文明的審美觀強調審美的一種重要性質:生態與文明的共生。從總體上來看,人類仍然在向自然索取資源,但這種索取增加了一項重要的內容與意義,那就是同時在對自然回贈,具體來說,就是力促自然生態平衡的修復與維持。現今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共生,兩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一方面自然滿足人的需要,表現為自然向人的生成;另一方面人滿足自然的需要,參與自然生態平衡的修復,表現為人向自然的生成。文明本質上是對自然的改造,這種改造本是破壞生態的,現在要求文明不破壞生態,而且參與已破壞的生態的修復,這說明生態與文明這一對天敵在更高的層面上實現了統一,這種統一的實現,只能是共生。它是文明的,也是合乎生態
4、的,在一定意義上,生態文明的實質是人代自然或助自然司職一一司生態之職。人類傳統的審美觀均是漠視動植物的生命的,即使重視動植物的生命,也是站在人的立場上,黑格爾就強調動植物的生命只有在見出人的生命意味時才美.生態文明的審美觀卻不是這樣認為的,它重視的是生態自身的意義。換句話說,動植物有它的生存權利,包括展示其美(當然這美是在人看來的)的權利。人當然可以欣賞這種美,但人要尊重這種美,這種尊重就是要明白,這種美其實并不是為人的,而是為動植物自身的。生態文明審美觀還重視荒野的審美價值。荒野對于人類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荒野是生命之根。不僅人的內體是荒野鍛造出的產物、人的精神也是從荒野中得以誕生的。其次,荒
5、野是維系地球上自然生態的骨干力量,正是因為地球上尚有不少的荒野存在,這個地球的生態系統基本上還能運轉。重視保護荒野,為地球留下更多的荒野,既需要從科學上認識到荒野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審美觀來欣賞荒野。因此,生態文明審美觀的出現不僅為環境審美外辟了一個新天地,而且會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審美風尚。(摘編自陳望衡再論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有刪改)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環境審美在人類誕生之時就已存在,它隱合在自然審美觀之中,常常被別的論述所代替,較少被人們談及。b. 漁獵文明時代,是人類環境意識的萌芽期。此時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強,對關涉自身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強烈的
6、自覺意識。c. 農業文明時代是人類環境意識、環境審美意識的形成期,家庭成員兼任生活和生產角色,體現出原始的生態平衡。d. 工業文明時代是生態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審美觀的產生期。面對由鋼筋混凝土組建成的人工環境,人們由驚奇、贊美到厭惡甚至詛咒,有找尋、建立新環境的強烈訴求。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文章首先引出環境美學話題,接著論述了三個不同時期的環境意識,然后著重論證了生態文明審美觀。b. 文章在論述人類的環境審美觀念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變化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工業文明的批判。c. 文章采用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方法,表現了人類傳統的審美觀與生態文明審美觀的不同之處。d.
7、 文章提出了重視荒野保護的觀點,既需要從科學上認識到荒野對于人類和維系地球自然生態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審美觀來欣賞荒野。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 陶潛“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就環境審美意識來看,有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情調,體現的是農業文明時代的環境審美意識。b. 文明的本質是對自然的改造,這種改造會造成對生態的破壞,生態與文明是對立的,二者無法實現統一。c. 環境審美觀的出現符合時代背景,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不單是審美欣賞的問題,更關乎人類的生存。d. 生態文明審美觀不僅重視動植物有它的生存權利,更重視荒野的審美價值對整個人類的意義。【答案】1. d 2. b 3.
8、a【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提取文本信息篩選整合能力。具體而言是理解詞語概念含義并進行比較的題目。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內容,并要從文本中找到原文,進行比對,最后才能選出答案。做這類題要培養良好心態 :耐心細致,找準問題源;準確理解。忌主觀臆斷;心浮氣躁時,由題帶文。d項,偷換概念,“人們由驚奇、贊美到厭惡甚至詛咒”錯。原文依據“進入城市的農民們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適應到適應,在審美情感上由驚奇到贊美。而隨著工業文明弊病的逐漸凸顯,人們與這個主要由鋼筋混凝土組建成的人工環境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日常生活上不再適
9、應,審美情感上則轉為厭惡甚至詛咒”可知,人們在發現工業文明弊病時,審美情感才轉為“厭惡甚至詛咒”,并非“面對由鋼筋混凝土組建成的人工環境”轉變為“厭惡甚至詛咒”。故選d。【2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并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較,最后進行辨析。b項,“表現了作者對工業文明的批判”分析有誤。原文依據第三段內容,作者談及工業文明弊病,表達人們“渴望著新的環境審美觀”,但至始至終作者并未“對工業文明”進行“批判
10、”。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本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b項,“二者無法實現統一”理解錯誤。原文依據“現今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共生,兩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這說明生態與文明這一對天敵在更高的層面上實現了統一,這種統一的實現,只能是共生”可知,生態與文明,二者可以實現統一。c項,“環境審美觀的出現符合時代背景”理解有誤,應將“環境審美觀”改為“生態文明審美觀”。原文依據“環境美學應該說是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環境審美隱含在自然審
11、美觀之中”可知,環境審美觀一直存在;而從后文“人們同時也在渴望著新的環境審美觀生態文明的審美觀。”可知,生態文明審美觀是后來出現的,且符合時代背景。d項,“重視動植物有它的生存權利”與“重視荒野的審美價值對整個人類的意義”兩者之間無側重,因而不能對比。原文依據“生態文明的審美觀卻不是這樣認為的,它重視的是生態自身的意義。換句話說,動植物有它的生存權利”和“生態文明審美觀還重視荒野的審美價值。荒野對于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可知,兩者之間無對比,無側重。故選a。【點睛】一、篩選文本對照選項找謬誤:提取文本信息,篩選,整合,對照選項,找出異同點,判斷各個選項是否準確提取、篩選信息。二、結合文本聯系實際靈
12、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個別詞句有變化,這樣的選項未必是錯的,需要學生學會靈活理解。靈活包括準確把握意思、準確分析語法結構。(二)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2019年5月16日,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京開幕。當日,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代表圍繞“展望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未來”這一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教育部副部長鐘登華強調,“科技創新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教育本身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智能時代,人工智能與教育也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要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上雙管齊下。”好未來教育集團董事長張邦鑫認
13、為,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圍繞“以學生為中心”解構“教”和“育”。“教”是知識傳授,交給人工智能;“育”是素養培育,借助人工智能。“技”是基礎,“育”是提升;“教”是路徑,“育”是目標。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發言中表示,當前在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解決的兩個突出問題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及如何用人工智能真正減輕師生的課業負擔。他認為,人工智能可以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因材施教,并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推動因材施教。(郭亞麗解鎖人工智能時代未來教育如何變有刪改)材料二:材料三:人工智能在重塑教育生態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如何讓人工智能技術走出實驗室,真正進入學生的頭腦?如何縮減新技術可能產生的“數字鴻
14、溝”問題,實現教育公平?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認為:“過去在教育上,特別是高等教育,我們是以教為主,把學生看成一個被動的接收者;從人工智能時代來講,學生必須作為主動學習者,這樣才能有智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校長楊宗凱認為,教育迫切需要創新。社會對教育的需求發生了改變,因此教育要進行創新,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郭軍認為,人工智能正在利用“數字公平”縮減教育差距。他說,人工智能教育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促進教育公平,通過該技術可以把優質資源很有力度地、迅速地輻射到邊遠貧困地區。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要持積極審慎的態度,踏踏實實走好未來智能教育發展之
15、路。我們還需要引導老師,培養教師實施智能教育的能力。同時,我們也會更多地關注數字公平,努力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加大投入,配置更多資源、提供更優服務,讓技術彌合差距、縮小鴻溝。”(來源于央廣網有刪改) 材料四:2018年我國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人工智能作為高中生必修內容納入學校課程中。一些國家(或教育組織)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不少發達國家也都按照智能社會人才的需求特征,調整中小學教育內容,加強學生對人工智能的學習。為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智能化學習環境,教育發達國家加大對智能化教育環境的建設,以智能化促
16、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例如,智能導師系統通過適應性教育策略選擇和個性化資源推薦算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自動化測評系統伴隨學生學習過程,動態分析學生學習行為,給予實時診斷、分析和反饋,提高學習質量。人工智能教育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施過程,為提高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一些教育機構針對中小學生特征開發適合于他們學習的課程內容。近日,歐盟委員會任命的人工智能高級專家小組發布了人工智能開發和使用的倫理草案,提出可信賴人工智能,并給定了兩大條件及禁止規則。兩大條件: 一是尊重基本權利,尊重法律法規、核心,原則和價值觀,以確保“倫理目的”;二是兼具技術穩定性和可靠性,人工智能技術必須足夠穩健
17、,能夠對抗強大攻擊,有“應急計劃”。禁止規則是:不能傷害人類,不得征服或強迫人類,不得有歧視或誣蔑行為,以最終服務整個人類為準則。(人工智能教育: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有刪改)4. 下列對“人工智能”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要,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探索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起來。b. 人工智能在促進教育的公平,改革教育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等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c.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有利于人工智能給教育提供多種樣態的嘗試。d. 人工智能對教育有許多好處,隨著社會發展,人工智能的成熟,必將取代教師的教育地位。5. 下
18、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投資事件數達到353次,與2016年379次,下降了6.9%,表明我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減緩。b.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預計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元大關,增長率達到56.6%。c. 人工智能與教育二者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需要加強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d. 通過人工智能把優質資源輻射到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促進教育公平,是我國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標之一。6. 如何建設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答案】4.
19、d 5. a 6. (1)加強對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2)調整教育內容,改變教與學的方式,開發適合于中小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有計劃、有組織地推進人工智能教育。(3)加大對智能化教育環境的建設。(4)遵守倫理道德,制定相關制度。【解析】【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并理解材料中相關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明確題干要求,如本題“下列對人工智能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并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與選項內容進行辨析。d項,錯在“必將取代教師的教育地位”。人工智能為教育教學帶來很多便利,作為老師,必須具備智能教育的能力,以便更好適應當前的教育
20、。選項中“人工智能的成熟,必將取代教師的教育地位”說法過于絕對,且毫無根據。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并概括材料相關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首先要讀準題干,明確答題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這類題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a項,“表明我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減緩”表述錯誤。根據材料二上面的圖表統計數據顯示可知,2016年是人工智能投資事件數最多一年,2017年雖比2016年稍有下降,但是比較前些年,依然呈現上漲趨勢,且下面的圖表顯示了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
21、模和預測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所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熱度不減,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沒有減緩。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作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中的內容概括總結,考生可以對各個材料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分條作答。材料一中,原文“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要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上雙管齊下。”由此可得出:建設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首先要加強對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材料三
22、中“過去在教育上,特別是高等教育,我們是以教為主,把學生看成一個被動的接收者;從人工智能時代來講,學生必須作為主動學習者,這樣才能有智能”“社會對教育的需求發生了改變,因此教育要進行創新,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等等,可以知道:人工智能的建設,需要調整教育內容,改變教與學的方式,開發適合于中小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有計劃、有組織地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材料四,原文“為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智能化學習環境,教育發達國家加大對智能化教育環境的建設,以智能化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說明:加大對智能化教育環境的建設,可以更好建設我國人工智能教育。材料四中結尾部分內容,“兩大條件及禁止規則”告訴我們:“遵守倫理道德,制
23、定相關制度”在建設人工智能教育的過程中必不可少。【點睛】“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量來源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三)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鹽荒周西海劉家莊村長扛著半袋子東西從村頭走過,在村頭納鞋底的劉二嬸閑問:“村長,你扛的啥好東西?”村長詭秘地笑笑,“鹽!”“買那么多干啥?”“省得沒了!”劉二嬸看見村長的那副笑臉,聽村長
24、說話的語氣,不由得心里一格登,村長家里也只有三口人,買了那么多鹽,還說“省得沒了”。劉二嬸心里暗想,鹽要緊缺了,鹽要漲價了。村長咋不言一聲呢?啊,準是上邊叫保密咧!劉二嬸發慌了,飯也沒心吃了,回到家里,掂著個竹籃子,匆匆就向村上百貨店里跑去.鹽7角錢一袋兒。一斤重的包裝,劉二嬸買了20袋兒。一路上,不少人問她,買恁多鹽做啥?劉二嬸也是嘿嘿一笑,重復著村長的話說:“留著吃唄,省得沒了。”啊!鹽要緊缺了,鹽要漲價了!劉二嬸的娘家侄,可是縣上的官呀!保準她得到鹽要漲價的“情報”了。于是,見到劉二嬸買鹽的人,也就趕忙到百貨店里買鹽。水不可斷,鹽不可缺。家家糧滿囤,總不能一天三餐吃淡飯吧。 買,快積蓄一
25、些鹽吧,要斷了鹽路,說不定要比油價還高咧! 一傳十,十傳百,剎那間傳遍了全村,提籃的、端盆的、拿布袋、掂簍的,男男女女,快步小跑地都往百貨店里奔.東來西往的行路人,看到人都在排隊買鹽,渾渾噩噩也遂在人群里排隊。一個鄉村小店,每次也不過進百十袋兒鹽。破天荒的購鹽熱,店老板心里嘀咕起來:鹽成了熱門的香甜貨,必有其因,嗯,這會兒的人耳朵長、消息靈,鹽一定要漲價了。僅僅庫存百十袋兒鹽,7角一袋兒賣掉,說不定連本加利也進不到貨了。于是,店老板就宣布:一袋兒鹽8角,每人限購兩袋。 咋樣?買鹽人相互傳遞著驚詫的目光,相信了他們的判斷。議論紛紛:鹽要緊張了!鹽要漲價了!鹽咋會緊缺呢?準是發揚國際主義精神了。碘
26、鹽碘鹽,鹽里含著“碘”呢,保準是提煉“非典”的藥物了。啊!買鹽的人越來越多,8角錢一袋兒也不嫌貴,兩袋兒鹽拿到手里,轉到后邊又遞在隊尾。店老板做夢也想不到有這么好的生意,急忙派人開著三輪,到鎮批發部里拉鹽。鹽拉回來了,拉回了1000袋兒。店老板一看發票還是原價,哈!批發部還在鼓里悶著呢,趁他們還沒睡醒,拉!店老板又讓三輪車出動了。接著,又向購鹽人下了第二道通牒:每袋1元錢,敞開供應。這天,家家戶戶的電話忙起來,通知閨女的,喊姐叫妹的,七嬸子八大姨地相互傳遞信息:快買鹽吧!鹽要限量了!鹽要運到外國去了!鹽要弄去做“非典"的藥了! .或傳給親成,親戚的親戚又傳給親威的親威。就這樣,村村人
27、心慌慌,刮起了一陣購鹽風。第二天,鄉鎮批發部的門前排滿了拉鹽的車隊。批發部里的經理也糊涂了,沒接到鹽要調價的通知呀?更沒聽說鹽要斷缺、限量呀?嗯,沒風不起浪咧,興許是哪個當官的嘴漏了風庫存的鹽按原價銷掉,漲了價定要虧本呢!提價,批發價8角錢一袋兒。鄉巴佬生來怪,越貴越要買。沒出三日,全縣鬧起了鹽荒,少者一家購了幾十袋兒,多者上百袋兒。最后零售價高達2元錢一袋兒,竟有人照買不誤。縣政府下了通告:食鹽斷缺,純屬謠言;滿足供應,原價銷售;抬高鹽價,嚴肅處理!風平浪靜了。大小商店里鹽堆如山,家家戶戶,備足了數年食鹽存量。仍是7角錢一袋兒,卻沒人過問了。村長撓起了頭皮,他是在鹽價高峰時期,在老婆的吵罵聲
28、中,2元錢一袋兒購了20袋兒,白白扔掉了26元錢,懊喪地叫罵道:“哪個龜孫子放了個臭屁,把老百姓都嗆迷糊了? !"劉二坤悄聲地說:“忘了?屁是你放咧!"村長發愣了。劉二嬸把前幾日在門外吃飯時的問話重述了一遍。村長嗨了一聲,苦苦地說:“二嬸,那不過是句戲言,俺背的是半袋于尿素呀!” (選自小小說精選有刪改)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小說取材于我國2003年“非典”時期,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十多年,但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諷刺意義。b. 小說標題為“鹽荒”,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鹽荒”,開篇寫村長詭秘的笑容及回答,是引發“鹽荒”的導火索。c.
29、 鄉村小店的老板、鄉鎮批發部的經理趁老百姓搶購食鹽而漲價,更是促進了“鹽荒”,小說批判了這些人的投機行為。d. 村長在鹽價高的時候,花比平時貴近3倍的價錢購了20 袋鹽,被老婆叱罵,自己也懊悔不已,揭露和批判了農民斤斤計較的思想。8. 結合文本,分析小說中村民形象特征及意義。9. 簡要分析小說在情節上的特點。【答案】7. d 8. 村民:(1)不問原由,妄自揣測;(2)具有投機心理;(3)盲目從眾。意義:(1)在情節上,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2)在主題上,諷刺了百姓不問原由、妄自揣測、投機、盲目從眾的思想與行為;(3)在社會上,塑造了劉家莊村民的形象,具有普遍性 ,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9.
30、(1)順敘:按照事故的先后順序來寫,脈絡分明,層次清晰。(2)懸念,伏筆。開篇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3)照應。首尾照應,使故事結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4)突轉。結尾突然轉折,出人意料,具有戲劇性。(5)留白。結尾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6)情節層層遞進。影響的人越來越多,面越來越廣,推動故事發展到高潮。【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小說內容以及鑒賞小說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要求,如本題“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熟讀文本,明確小說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內容,以及主要表現手法;接著瀏覽選
31、項內容,將各個選項內容回歸文本,結合原文內容仔細分析。 d項,錯在“揭露和批判了農民斤斤計較的思想”。本小說主要事件是“買鹽”,村長盲從他人,沒有主見,導致內心恐慌,高價買了鹽,內心是懊悔的,揭露和批判農民“盲目追風,不顧后果,愚昧落后”的思想行為。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審題,明確答題的要求,即“結合文本,分析小說中村民形象特征及意義”;然后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本篇小說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節,以及本文的主旨;其次考生應掌握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一般從正面、側面刻畫;或者從小說情節的發展變化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分析人物
32、形象。作答本題的關鍵是將人物置于文中的具體事件和特寫中去把握。解答此題,抓住主要事件“買鹽”,重點是典型人物劉二嬸,還要結合其他人進行概括。如寫劉二嬸:“劉二嬸心里暗想,鹽要緊缺了,鹽要漲價了”、“村長咋不言一聲呢?啊,準是上邊叫保密咧!”、“劉二嬸發慌了,飯也沒心思吃了,回到家里,掂著個竹籃子,匆匆就向村上百貨店里跑去”等等,表現她盲從他人,不問原由,妄自揣測。如寫眾人:“買鹽的人越來越多,8角錢一袋兒也不嫌貴,兩袋兒鹽拿到手里,轉到后邊又隨在隊尾”,表現他們盲目追風,不顧后果。再如眾人:“保準是提煉“非典”的藥物了”,可以看出村民愚昧落后,毫無科學知識。這一系列的形象特征具有重要的意義:首
33、先,村民的愚昧落后,毫無科學知識,才會認為“鹽”是提煉“非典”的藥物;村民妄自揣測,盲目跟從,才有了故事情節的層層遞進,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小說中塑造的村民形象,在社會中具有普遍性,中國不乏這些盲目從眾、不顧后果之人。【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解答這種題目,沒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因題而異,要注意的是答題遵循“問什么答什么”的原則,表述一定要準確、到位、簡潔。作答本題,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整體感知小說,分清情節結構,在此基礎上對人物和主題進行深入的解讀。本題從小說情節結構入手,小說情節的安排,要遵循一定的創作規律,要服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題的表達,因此可以在這一框
34、架下探索挖掘,列出理由。本篇小說在情節上的特點較多:比如小說采用順敘的敘事手法:按照“買鹽”故事的先后順序來寫,脈絡分明,層次清晰;小說開頭用“村長和劉二嬸的對話”設置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小說中間內容,情節安排層層遞進,由一人,到多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推動小說故事到達高潮;小說結尾部分有“歐亨利”式特點,情節安排意料之外,按照故事發展應該是缺鹽,最后卻相反,由政府辟謠結束鬧劇,這樣的結尾卻又在情理之中,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點睛】分析文章結構解題思路:1.對文章行文思路作整體分析把握。2.注意辨別標志性語句(中心句、首括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后呼應句、反復句、關聯句等)。3.注意開
35、頭、結尾。4.注意行文線索。5.注意辨別標志性詞語(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僅如此”等)。6.注意解說語、例證語(如“意思是說”、“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說”等)7.對文章寫作角度進行分析把握。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蔡撙、字景節,少方雅退歡,與第四兄寅俱知名。仕齊,位給事黃門侍郎。丁母憂,廬于墓側。齊末多難,服闕,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長史,并不就。梁臺建,為侍中,遷臨海太中。公事左遷太子中庶子,復為侍中,吳興太守。初,撙口不言錢,及在吳興,不飲郡井,齋前自種白莧紫茄,以為常餌,詔褒其清。加信武將
36、軍。袁昂曰:“當今貞素簡勝,唯有蔡撙。”乃遣吏部尚書徐勉詣之,停車三通不報。勉笑日:“當須我召也。”遂投刺,乃入。累遷吏部尚書,在選弘簡有名稱。又為侍中,領秘書監,武帝嘗謂日:“卿門舊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門客沈約、范岫各已被升摧,此外無人。”約時為太子少傅,岫為右衛將軍。撙風骨鯁正,氣調英嶷,當朝無所屈讓。嘗奏用瑯邪王筠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參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地下,日:“卿殊不了事。”撙正色俯身拾牒起,曰:“臣謂舉爾所知,許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無煩參掌署名。臣撙少而仕宦,未嘗有不了事之目。”困捧牒直出,使命駕而去,仍欲抗表自解。帝尋悔,取事為畫。帝嘗設大臣餅,撙在坐。帝頻呼姓
37、名,撙竟不答,食餅如故。帝覺其負氣,乃改喚蔡尚書,撙始放著執笏日:“爾。” 帝曰:“卿向何聾,今何?”對日:“臣預為右威,且職在納言,陛下不應以名垂喚。”帝有慚色。性甚凝厲,善自居適。女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往往稱疾相聞間遺之及其引進但暄寒而已此外無復余言后為中書令,卒于吳郡太守,謚曰康子。司空袁昂嘗謂諸賓日:“自蔡侯卒,不復更見此人。”其為名輩所知如此。(選自南史.蔡撙傳,有刪改)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女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往往稱疾/相聞間遺之/及其引進/但暄寒而已/此外無復余言/b. 女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往往稱疾相聞/間遣
38、之/及其引進/但喧寒而已/此外無復余言/c. 女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往往稱疾相聞/間遣之/及其引進/但暄寒而已/此外無復余言/d. 女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往往稱疾/相聞間遣之/及其引進/但喧寒而已/此外無復余言/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丁母憂,指遭遇母親的喪事。丁憂,指遭父母之喪。按照舊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b. 遷,指晉升或調動官職。比如“遷除”指官吏的升遷和任用。也指貶謫、放邏,比如“左遷”指降低官職,“遷客”指被貶謫在外的官吏。c. 投刺,古代禮節,投遞名帖求見,亦指留下名帖。
39、丟下名帖,以示棄官隱退。刺,指名刺或名帖,相當于現在的名片。d. 笏,古代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拿著的笏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來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將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蔡撙謙退靜默。齊朝末年多災多難,蔡撙服喪期滿后就住在母親墳墓邊的屋子里,朝廷授予他官職,他都不就任。b. 蔡搏為官清廉。蔡撙口中從不談論錢財。在吳興任職時,他不飲用郡井中的水,并且親自在屋前栽種蔬菜食用。c. 蔡撙耿直不屈。蔡遵因奏請起用瑯邪王筠任殿中郎沒有遵守規則,皇帝發怒把白牒推到地上并斥責他,他據理辯駁不退縮。d. 蔡搏遵守禮法。皇帝設餅宴招待大臣,多次直呼
40、蔡撙的名字,蔡撙因為君臣有別不敢答應,直到皇帝叫他蔡尚書他才答應。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臣謂舉爾所知,許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無煩參掌署名。(2)司空袁昂嘗謂諸賓日:“自蔡侯卒,不復更見此人。”其為名輩所知如此。【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我認為舉薦你們所了解的人,許允已經有先例;既然是選用了解的人,就無須煩勞參掌官員署名。(2)司空袁昂曾經對眾賓客說:“自從蔡侯去世,我沒有再見過像他這樣的人。”蔡撙就像這樣被有名望的人賞識。【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41、,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作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根據意義來劃分停頓,不要把詞義劃破,再在原話上劃分節奏,主謂結構、動賓結構不可拆分開。如本題“女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往往稱疾相聞/間遣之/及其引進/但暄寒而已/此外無復余言/”,這句話意思是“蔡撙的女兒是昭明太子的妃子,自詹事以下的官員都來拜訪蔡撙,他常常托言有病,并通過來訪者把消息傳給女兒,皇帝有時候讓她回家探親。等到把女兒迎進家門后,父女兩個不過寒暄罷了,此外再無更多的話。”句中,“詹事”為職官名,“自詹事以下”指自詹事以下的官員,作“造謁”的
42、主語 ,“造謁”前不應斷開,據此排除a、b兩項。再結合語境,“間遣之”中的“之”指代前文中的昭明太子妃,“遣”的動作發出者應是皇帝,所以“聞”后應斷開,據此排除d項。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a項,“丁憂,指遭父母之喪”表述有誤。“丁憂”也稱“丁艱”,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后多指官員居喪。“丁母憂”指“
43、遭遇母親喪事”,即“丁內憂”; “丁父憂”指“遭逢父親喪事”;“丁內艱”指“遭遇母喪或承重孫遭遇祖母喪”;“丁外艱”指“遭父喪或承重孫遭遇祖父喪”;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不正確”一項;然后快速瀏覽原文,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可采用題文對照的方式,將選項內容與原文內容相對照,從中發現不對應的地方,進行一一排除。d項,“蔡撙因為君臣有別不敢答應”理解錯誤。根據原文可知,蔡撙不答應的原因是他認為自己身為貴戚和諫官,皇帝卻
44、直呼他的名字,這是不合禮法的。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需要瀏覽文本,到文中畫出所需要翻譯的句子,然后結合前后語境大略熟知;此外,對于文言文的翻譯,應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通過“增刪留補調換”的方法,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特別注意:(1)“舉”,“舉薦”;“所知”,所字結構,“所了解的人”;“前事”,“先例”;“參掌”,“官職名”。(2)“謂曰”,“對說”;“其”,代詞,代“蔡撙”;“為所”
45、表被動,“為名輩所知”意思是“被有名望人賞識”。【點睛】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系。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要重視內容,斷完后根據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名詞斷句法。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等。(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虛詞斷句法。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
46、、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后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有些復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復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
47、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對話標志斷句法。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語序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參考譯文:蔡撙字景節,從小方正文雅,謙退靜默,和四哥蔡寅都有名氣。出仕齊朝,擔任給事黃門侍郎。遭逢母親的喪事,在墳墓旁建房居住。齊朝末年多突難,蔡撙喪期滿后,就住在
48、墳塞旁的房屋里。朝廷授任他為太子中庶子、大尉長史,蔡撙都不就任。梁朝建立后,蔡撙擔任侍中,調任臨海太守。蔡撙因公事被貶任太子中庶子,后復任侍中,吳興太守。當初,蔡撙口中不談論錢財,等到在吳興任職時,他不喝郡井里的水,自己在屋前栽種白莧紫茄,把它們作為常吃的食物,皇帝下詔褒獎他的清廉。加封他為信武將軍。袁昂說:“當今為人忠貞純潔、簡樸高明的,只有蔡撙”于是派遣吏部尚書徐勉前去拜訪蔡撙,停車后通報了多次也沒有回應。徐勉笑著說:“必須由我來見他。”于是他遞上名帖求見,這才進去。蔡撙多次升遷官至吏部尚書,在被選的職官中寬宏簡樸,富有名聲。蔡撙又擔任侍中一職,兼任秘書監。武帝曾對蔡撙說:“曾居你門下的故
49、舊中還有多少人能侍奉朝廷的?”蔡撙說:“我的食客沈約、范岫已分別被提升,除此以外就沒人了。”沈約當時擔任太子少傅,范岫任右衛將軍。蔡撙為人正直,有骨氣,氣概,風度出眾,執掌政務從不屈節退讓。蔡撙曾經啟奏選用瑯邪王筠擔任殿中郎,武帝對他沒拿奏書給全部參掌官員署名不滿意,就把白牒推倒在香凳的底下,說道:“你很不明白事理。”蔡撙表情嚴肅地低下身子將白牒撿起,說:“我認為舉薦你們所了解的人,許允已經有先例;既然是選用了解的人,就無須煩勞參掌官員署名。我年輕時就做官,不曾有過不明白事理的評價。于是蔡撙手捧白牒徑直退出,立即命令車夫駕車離開,于是想上奏皇帝,主動離職。不久武帝悔悟,取來蔡撙所奏的白牒,為他
50、簽署。武帝曾經為大臣置備餅,蔡撙在座。武帝多次叫他的姓名,蔡撙始終不答應,照舊吃餅。武帝察覺他在賭氣,就改叫蔡尚書,蔡撙才放下筷子,拿起朝笏說:“是。”武帝說:“你剛才為什么耳聾,現在為什么耳朵靈敏了呢?”蔡撙回答說:“我早就是皇家貴戚,而且職責是諫言,陛下不應該直呼我的名字。”武帝臉有愧色。蔡撙性情十分莊重嚴肅,善于自我調節生活。蔡撙的女兒是昭明太子的妃子,自詹事以下的官員都來拜訪蔡撙,他常常托言有病,并通過來訪者把消息傳給女兒,皇帝有時候讓她回家探親。等到把女兒迎進家門后,父女兩個不過寒暄罷了,此外再無更多的話。后來蔡撙任中書令,在吳郡太守的職位上去世,謚號康子。司空袁昂曾經對眾賓客說:“
51、自從蔡侯去世,我沒有再見過像他這樣的人。”蔡撙就像這樣被有名望的人賞識。(二)古代詩耿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馀生。注釋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六十字,平韻格。臨皋:在湖北黃岡縣南江邊,蘇軾曾寓居于此。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b.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c. “夜闌風靜觳紋
52、平”,以江面的平靜反襯詞人內心的不平靜,寫出詩人不甘被貶,渴望建功立業的政治追求。d.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表達了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15. 結合詞句, 分析本詞的表現手法。【答案】14. c 15. (1)反襯。上闕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童鼾聲如雷和作者啼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2)直抒胸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夜闌
53、風靜” “小舟”“江海”引發出詞人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緩和,象征著詞人追求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 (4)夸張。“家童鼻息已雷鳴”把家童的鼾聲夸大成雷聲,形象地寫出了家童的鼾聲之大。(5)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鳴”把家童的鼾聲比喻成雷聲,形象地寫出了在寂靜的夜晚家童的鼾聲象雷鳴一樣震耳。(6)細節描寫。“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形象描繪出蘇軾夜飲醉歸,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門外,靜聽濤聲的場景。【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鑒賞能力。本題涉及知識點較多,既有對詩內容的理解,也有對本詩手法的鑒賞,還有對作者情感的分析評價。賞析詩歌情感,一般需要通讀全詩,首先關注標題和注釋,然后抓住詩
54、中人、事、景等情感的載體,發掘詩歌背后蘊涵的情感,整體了解詩人大概的情感意圖。c項,“寫出詩人不甘被貶,渴望建功立業的政治追求”理解錯誤。“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所以此時的作者已不想為官。 故選c。【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表現手法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需要考生對各種手法能夠熟練掌握。作答本題的關鍵是誦讀詩歌,結合注釋和所掌握的知識,進而把握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有詩歌的情感,解答時注意結合
55、詩歌的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本詩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莊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
56、楚)之意,是詞人當下對人生的思索和感嘆,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這兩句,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復雜的人生觀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點睛】讀一首詩,首先是讀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份及性格分析;之后是詩歌意向表層含義,深
57、層含義即解釋詩句;然后是所抒發情感,通過什么內容抒發什么感情;之后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然后體會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最后看修辭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參考譯文:晚上在東坡雪堂喝得微醉,酒醒后又接著喝,直到大醉,醉后歸來恍惚已將近三更。家童全睡鼾聲如雷鳴,任你敲門總也叫不應,我倚著竹杖傾聽江濤聲。我時常為身不由己而深深遺憾,何時能忘卻為利祿功名奔走鉆營?夜將盡風靜水波平。一葉小舟從此去,寄身江海了殘生。(三)名篇名句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 勸學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 _”的觀點是相同的。(2)過秦論中總結秦國滅亡原因的一句話是_。(3)_,途有餓殍而不知發。寡人之于國也 (4)不違農時,_,魚鱉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專業技能培訓試題及答案
- 酒店客戶投訴管理流程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機械工程師考試全方位備考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機械工程師考試題目范圍探討試題及答案
- 開啟創新之路Adobe中國認證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商務禮儀師考試探討的方向試題及答案
- 焊接工程師知識回顧與總結試題及答案
- 焊接新工藝的探索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深度分析2024年紡織機械技術應用試題及答案
- 酒店顧客投訴處理的方法試題及答案
- 浙江萬盛股份有限公司年產43500噸磷酸酯無鹵阻燃劑及副產43000噸30%鹽酸、含氯化鈉鹽等裝備提升技改項目、年產10000噸氯丁烷技改項目、年產6000噸復配型阻燃劑項目環評報告
-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 2024年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管理考試題庫附答案
- 學校宿舍家具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標
- 北師大版 數學 二年級下冊 單元測試卷
- 提姆與莎蘭的小木屋
- 低代碼行業供需現狀與發展戰略規劃ppt
- YY/T 0466.1-2023醫療器械用于制造商提供信息的符號第1部分:通用要求
- 居家養老服務方案(投標方案)
- ISO9001:2015版體系部門職能分配表
- DB31T+1339-2021醫院多學科診療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