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三定律02_第1頁
牛頓第三定律02_第2頁
牛頓第三定律02_第3頁
牛頓第三定律0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物理教案3-43.4牛頓第三定律一、教學目標1、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 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確切含義,能用它解決簡單的問題。3、 能區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重點難點重點: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和應用難點:正確區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三、教學方法實驗、觀察、講授、討論四、教具玩具汽車、薄木板、試管、彈簧秤兩個、氣球兩個五、教學過程從力的基本概念我們已經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體必有施力物體,那么兩物體相互作用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是我們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須探討的問題。(一)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車的后輪(驅動輪)上緊發條,使

2、它做逆時針轉動,然后抓住汽車頂部,把它按在墊著試管的薄木板上,在起點處,轉動的后輪給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運動,這時木板對后輪有沒有作用力?再把汽車拿起,使木板制動,然后使后輪再轉動,把玩具汽車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運動的同時,玩具汽車向左運動,說明后輪對木板施加向右作用力的同時,木板對后輪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這兩個力均為摩擦力,且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演示】用雙手逐漸壓縮兩個相互接觸的氣球,觀察兩氣球接觸處各自的形變,發現形變量同時產生,同時增加;當逐漸解除壓縮時,氣球的形變量同時減少,直至同時消失.通過觀察,教師引導得出結論:1、力是兩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我們把這一相互作用的

3、力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同時存在,同時消失。【演示】把兩個相同的彈簧秤A和B連結在一起,用手拉彈簧秤A,可以看到兩個彈簧秤的指針同時移動,彈簧秤B的示數指出彈簧秤A對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彈簧秤A的示數指出彈簧秤B對它的拉F的大小,可以看出兩彈簧秤的示數是相等的,改變手拉彈簧秤的力,彈簧秤的示數隨著改變(同時增大,同時減小,同時為零),但兩個彈簧秤示數總相等,方向總相反。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在一條直線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二)牛頓第三定律1、牛頓第三定律的表達: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

4、直線上。2、牛頓第三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F(負號表示反作用力F與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 牛頓第三定律的深層理解(1)同時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產生和消失是同時的,因為兩者中若有一個產生或消失,則另一個必須同時產生或消失。否則其間的相等關系就不成立了,可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產生沒有先后之分。(2)普遍性 :定律中的“總是”這兩個字是強調對于任何物體,在任何條件下,這兩個相等的關系都成立,即:不管物體大小形狀如何,例如大物體與大物體之間,或大物體與小物體之間,還是任何形狀的物體之間,其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的。不管物體的運動狀態如何,例如靜止的物體之間,運動的物體之間或靜止物體與運動物體之間的相

5、互作用力都大小相等。(3)相互性 :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作用時間相同,力的性質相同,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等性質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還必須具有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才可肯定其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區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雖有相似之處(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但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1)作用物體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2)力的性質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是同性質的力,而平衡力可以是性質不同的一對力。(3)力的作用時間不同,作用力和反

6、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而一對平衡力中的一個消失,另一個可以存在。(4)作用的效果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效果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存在平衡問題,而一對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休處于平衡狀態。可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異體(相互作用的兩物體)、共線(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等值(大小相等)、反向(方向相反)、同存(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平衡力是“同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共線、等值、反向”。例1:一個大人跟一個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氣,結果大人把小孩拉過來了,對這個過程中作用于雙方的力的關系,不正確的說法是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 大人拉小

7、孩的力不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C 大人拉小孩的力與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 地面對大人的最大靜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對小孩的最大靜摩擦力大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的,大人與小孩手拉手比力氣時,無論是相持階段還是小孩被大人拉過來的過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與小孩拉大人的力總是相等的。大人為什么能把小孩拉過來呢?關鍵在于地面對兩者的最大靜摩擦力不同,答案為A B。例2、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A受到一向右的力F4N的作用,A、B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試分析A、B兩物體的受力,并指出哪兩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兩個力是平衡力。解析:如圖所示,A受到向右的力F作用,處于靜止狀態,A必然受到B給它的向左的摩擦力F1,且FF1,F與F1是一對平衡力,A在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FN1,FN1和mAg也是一對平衡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A對B施加了向下的壓力、向右的摩擦力,F1與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FN1與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B在水平方向上還受到與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