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教育學 單選題第一章 概述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 A )。A.教育現象和問題B.教育價值C.教育事實 D.教育規律2.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 B )。A教育的社會屬性 B. 教育的本質屬性C. 教育的階級屬性 D. 教育的政治屬性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是( A )。A.學記 B.禮記 C.論語 D.中庸4.國外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D )。 A.理想國 B.政治學原理 C.論雄辯家 D.論演說家的教育5.被稱之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的教育家是(A )。A赫爾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紐斯6.被公認為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的是(D )。A.大教學論 B.愛彌爾 C.民主主義與教育
2、D.普通教育學7.提出了“泛智主義”教育思想,主張“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B )。 A杜威 B. 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贊科夫8以“教育的終身化”為教育特征的是( C )教育。 A古代 B. 近代 C.現代 D.都是9.“現在我們教育中將引起的改變是重心的轉移.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边@一兒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C )A.洛克B.康德C.杜威 D.培根10.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B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11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組織進行論述,對其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3、的是( B)。A赫爾巴馬特 B夸美紐斯 C洛克 D杜威12.教育是( A )。A.人類社會特有的活動 B.人類與動物共有的活動C.現代社會特有的活動 D.人類與其他高等動物獨有的活動13.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重視啟發教學的教育家是我國的(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14.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說”和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的學者是( B )。 A. 夸美紐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齊 D.赫爾巴特15.“最近發展區”理論假設的提出者是( B )。A.贊可夫 B.維果茨基 C.皮亞杰 D.布魯納16.提倡“從做中學”的教育家是( A )。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贊
4、科夫 D.布魯姆 17.提出“產婆術”的教育家是( A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斯多德 D.昆體良 18.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系統是一個較復雜的多因素構成的社會系統,在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C )。 A.學生和課程 B.教師和課程 C.學生和教師 D.手段和方法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理論1.狼孩的故事說明了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發展的( C )特點。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2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以通過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這表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D)。 A
5、階段性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3“性善論”和“性惡論”所反映的觀點都是(D)。 A教育萬能論 B環境決定論 C多因素作用論 D遺傳決定論 4.決定教育領導權和受教育權的主要因素是(D)。 A.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 B.社會人口數量和結果 C.社會文化傳統 D.社會政治經濟制度5.對童年期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應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在教學方法上,應多采用直觀教具。這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B)特點。 A.穩定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6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說明了( B
6、)。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C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能起到主導作用7.有的人觀察能力強,有的人動手能力強,有的人善于口頭演講,有的人善于書面寫作,這說明人的發展具有(C)。 A.能動性 B.階段性 C.個別差異性 D.不平衡性8.對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起直接決定性作用的是( C)。 A.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發展水平 B.社會教育投資發展水平 C.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D.社會文化發展水平9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這說明(C )。A教育要適應年青一代身心發展的順序性B教育要適應年青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C
7、教育要適應年青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D教育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10.兒童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兒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決定了教育工作要( A )A.循序漸進B.有針對性C.因材施教D.抓關鍵期11.“唯上智與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響人的發展因素的哪一理論( B )。 A.環境決定論 B.遺傳決定論 C.教育萬能論 D.兒童學理論 12在當代,教育被人們視為一種投資,一種人力資本,這是因為教育具有( B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13.如果讓六個月嬰兒學走路,不但徒勞而且無益,同理,讓四歲的兒童學高等數學,也難以成
8、功。說明( A )。 A.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發展過程及其階段B.遺產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發展有一定影響C.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D.遺傳素質覺得論人發展的最終結果14.否定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割裂教育的歷史傳承,把教育看作政治、經濟的附庸。這樣的觀念違背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C ) A.生產性 B.永恒性 C.相對獨立性 D.工具性15.小學開展經典朗誦活動時,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說明教育對文化具有( C )。A. 繼承功能 B .傳遞功能 C .選擇功能 D .創新功能第三章 教師與學生1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是良好的(C )。 A同學關系 B同事關系 C師生關系
9、 D上下級關系2.作為學生,最主要的權利是( D )。 A.隱私權 B.身心健康權 C.人格尊嚴權 D.受教育權3.在古代社會,“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體現的是教師的( D )。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財富形象 D.文化形象4.教師謾罵、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 C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人格尊嚴權 D.隱私權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C )特點。A.復雜性 B.示范性 C.長期性 D.創造性6.學生是人,是教育的對象,因而他們( D )。A.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 B.對外界的教育影響完全接受C.毫無顧及地接受教育 D.自覺能動地接
10、受教育影響 7.“為人師表”是說教師必須具備( B )。A.專業意識 B.專業態度 C.專業技能 D.專業品質第四章 教育方針與目的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問題是( D )。A.教育是為誰服務 B.誰掌握教育的領導權C.什么人應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C )。 A.我國的政治政策 B.我國的教育方針 C.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學說 D.恩格斯個人發展學說 3.確定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是( D )。A哲學觀念 B人性假設 C理想人格 D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4.當代中國教育的導向思想是( A )。A.素質教育 B.應試教育 C.普通教育 D.特長教育5.根據各級
11、各類學校任務而確定的培養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稱為( C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針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6下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 )。A.促進學生發展 B.尊重學生個性發展C.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D.引導學生協調發展7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指導下,我國從清末開始試圖建立現代學制,在頒布的諸多學制中,第一次正式實施的是( B )。 A. 壬寅學制 B. 癸卯學制 C. 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8.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稱為( C )。 A.培養目標 B.教育目的 C.教學目標 D.課程目標9.馬克思
12、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A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絡教育 D.高等學校擴招1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了( B )的教育目的觀。A教育無目的論 B社會本位論 C科學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11.素質教育是促進( D )的教育。A.意志發展 B.認識發展 C.情感發展 D.個性發展1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素質教育任務的是( D )。A.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B.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C.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 D.促進學生能力的平均發展13.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 A )。A.教育目的 B.教育
13、媒介 C.教育理論 D.教書方法14.英國政府1870年頒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專為資產階級子女服務的學校系統,另一方面為勞動人民的子女設立國民小學、執業學校。這種學制屬于( A )。A.雙軌學制 B.單軌學制 C.中間型學制 D.分支型學制第五章 課程理論與改革1.課程內容設計的三個層次是( A)。 A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一教材 B課程總目標一領域目標一學科目標 C課程目的一課程評價一課程實施 D課程計劃教學大綱一教材2.強調學科本位的課程是( B )。 A.綜合課程 B.分科課程 C.潛在課程 D.活動課程3.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通過課時比例調整
14、使其保持適當的比重關系。這強調了課程結構的( A )。A.均衡性B.綜合性C.選擇性 D.統一性4.學校中的“三風”是指校風、教風和學風,是學校文化的重要構成,就其課程類型而言,它主要屬于( D )。A.學科課 B.活動課程C.顯性課程D.隱性課程5.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評價功能更加強調的是( D )。 A.甄別與鑒定 B.選拔與淘汰 C.促進學生分流 D.促進學生發展與改進教學實踐6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要求義務教育課程實行( C )。 A. 六三分段設置 B. 五四分段設置 C. 九年整體設置 D.多種形式設置共存 7主張課程的內容和組織應以兒童的興趣或需要為基礎,
15、鼓勵學生”做中學”,通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反映的課程類型是( B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 分科課程 D.綜合課程8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 D )。 A.課程計劃 B.課程目標 C. 課程標準 D.教科書 9.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開設的學段是( B )。 A.小學一年級至高中 B.小學三年級至高中C.小學五年級至高中 D.初中一年級至高中第六章 教學理論與實踐1.現代教學活動的本質是( C )。A.認識活動B.實踐活動C.交往活動D.課堂活動 2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A鞏固知識 B領會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查知識
16、3“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說明教學中應重視( B )。 A知識的傳授 B發展學生的能力 C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D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學記中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反映的教學原則是( D )。 A.直觀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5.以下原則與蘇格拉底“產婆術”的實質一致的是( A )。 A.啟發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系統性原則6.在對中國歷史的學習中,教師常常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這屬于教學原則中的(B)。A.啟發性原則 B.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鞏固性原則7.王老師在
17、化學課上講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鐳”元素時,向學生們介紹了“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現身科學的事跡,同學們深受教育。這體現了哪一教學原則?( B ) A.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B.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C.啟發性原則 D.發展性原則8.羅老師教學觀潮時,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其貫徹的教學原則是( C )。A.啟發式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直觀性原則D.循序漸進原則9.對某一數學題,小衛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樣的答案。周老師沒有簡單判斷孰優孰劣,而且請他們上臺陳述自己思考、推理、證明的步驟。這一做法體現了周老師具有( A )。 A.關注過程的教學理念 B.關注結果的教學理
18、念 C.關注知識的教學理念 D.關注情感的教學理念10.王老師工作勤勤懇懇,每次上課都不辭辛苦地從上課講到下課,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師最應該反思的是(B )。 A.教學態度 B.教學方式 C.教學手段 D.教學組織形式1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在我國,教學是以知識的授受為基礎。 B.教學與教育這兩個概念的關系,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C.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過教學進行的,但不能把這兩者等同。 D.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因此教學包括學生在教學之外獨立進行的自學12.不屬于我國普通教育學校教學任務的是( D )。 A.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
19、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D.學生在課外獨立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的提高13.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或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是( B )。 A練習法 B演示法 C實驗法 D實習作業法14.李老師在教學落花生時,讓學生談談做人該做落花生這樣的人,還是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大家各抒己見。李老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是( B )。A.講授法 B.討論法 C.談話法 D.發現法15.陳老師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講臺上放著兩瓶沒有標簽的無色氣體,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氣,怎么區分它們呢?陳老師邊說邊
20、將燃燒的木條分別深入兩個集氣瓶中,告訴學生使木條熄滅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條繼續燃燒的是空氣。這種教學方法是( C )。 A. 實驗法 B. 講授法 C.演示法 D.談話法 16.“以人為本”體現在教學中,要求教師(C )。A.統籌兼顧 B.一切以教材為標準 C.因材施教 D.立足長遠17.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C )地位。A.從屬 B.被動 C.主體 D.主要18.我國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D )。A.個別教學制 B.道爾頓制 C.分組教學制 D.班級授課制19.在一些農村教學點,老師在一節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 A )。A.復式教學B.
21、道爾頓制C.分組教學D.個別教學20.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C )。A.管理 B.德育 C.教學 D.服務 21.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D),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A.辯證分析問題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B.團隊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C.溝通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D.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22.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時,張老師將:“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擬定為教學目標之一。該目標屬于( C )A.知識性目標 B.過程性目標 C.技能性目標 D.情感性目標23.某教師制定了“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
22、感有所增長” 的教學目標,體現了“三維課程目標”中的( D )目標。A.品德與能力 B.知識與技能 C.過程與方法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4.某教師制定了“學生能準確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 的教學目標,體現了“三維目標”中的( C )目標。A.品德與能力 B.知識與技能 C.過程與方法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第七章 德育理論與實踐1.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 A )作用。A導向和動力 B精神 C決定 D物質基礎2.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中( C )。 A.情是關鍵 B.知是關鍵 C.行是關鍵 D.意是關鍵3王軍寫了保證書,決心遵守中學生守則,上課不再遲到,但是冷,王軍冬
23、天遲遲不肯鉆出被窩,以至于再次遲到。對王軍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在于提高其( C )。 A.道德認識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為水平4.“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 ) A. 陶冶教育 B. 榜樣示范 C. 實際鍛煉 D. 品德評價5班主任趙老師經常運用表揚、鼓勵、批評和處分等方式引導和促進學生品德積極發展。這種方法屬于( D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評價法6張老師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對學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來觸動、感化學生,促使學生思想轉變。這種德育方法是(
24、 D )。 A. 實際鍛煉法 B. 品德評價法 C.個人修養法 D.情感陶冶法7.某教師引導學生依據個人的奮斗目標,選出有針對性的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以自律自勵,不斷提高自我修養。該教師的行為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 )。 A.修養法 B.鍛煉法 C.陶冶法 D.制度法8.班主任李老師接受一個新班后,針對該班紀律散漫、學風懈怠的情況,首先運用板報、墻壁等媒介做好輿論宣傳,建立良好的班風,同時以真誠的愛感化學生,促使學生積極進取。一個學期下來,該班班風、學風煥然一新。李老師運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D )。A.個人修養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情感陶冶法第八章 教育評價1.教師采用
25、摸底考試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做法屬于( B )。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2.發展性教育評價,在評價方向上,不僅強調評價對象的現實表現,而且重視評價對象的( B )。 A. 過去表現 B. 未來發展 C. 態度情感 D. 積極參與3.檔案袋評價的特點主要在于展示學生學習的( D )。 A. 成績 B. 問題 C. 結果 D. 過程4.紙筆測驗能夠很好地評價學生的( B )。 A. 情感態度、價值觀 B. 書面知識 C. 創新能力 D. 實踐能力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強調了教學評價應注重發揮( A )。A.導向功能B.發展功能C.反饋功能D.管理功能6.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這種評價是( A )。A.形成性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考語文讓作文語言靚麗起來
- 空調器智能傳感與物聯網技術融合考核試卷
- 煤制合成氣的環境友好型生產考核試卷
- 硅藻土纖維原料制備技術研究考核試卷
- 電池界面工程考核試卷
- 旅行的初一下冊語文作文
- 泡沫塑料在交通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視量子點顯示技術解析考核試卷
- 畜牧業智能化養殖技術考核試卷
- 上海高三語文作文
- 2024屆高三一輪復習《庖丁解?!氛n件
- 電焊工安全技術交底模板
- 2023年10月自考00226知識產權法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寫給年輕法律人的信
- 油畫人體200張東方姑娘的極致美
- 【ch03】灰度變換與空間濾波
- 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 GB/T 10095.2-2023圓柱齒輪ISO齒面公差分級制第2部分:徑向綜合偏差的定義和允許值
- 蘇州留園分析課件
- 定弘法師占察懺儀軌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