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遺傳學試題庫daidaan_第1頁
細胞遺傳學試題庫daidaan_第2頁
細胞遺傳學試題庫daidaan_第3頁
細胞遺傳學試題庫daidaan_第4頁
細胞遺傳學試題庫daidaa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試題名詞解釋細胞學說:細胞是一切生命有機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二、選擇題三、填空題四、是非題五、簡答題1.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六、問答題第二章試題名詞解釋端粒,telomere,末端特化的染色較深的部位,是染色體的天然末端,對染色體的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著絲粒, centromere是真核生物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mitosis)和減數分裂(meiosis)時,染色體分離的一種“裝置”。也是姐妹染色單體在分開前相互聯結的位置,在染色體的形態上表現為一個縊痕組成型異染色質(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on)在任何情況下均表現異固縮特征。一般位于

2、著絲粒、核仁組織形成區和端粒附近。也可出現在其它區域。同源異形染色體,G-分帶,G-banding,染色質(chromatin):在尚未分裂的細胞核中,顯微鏡下可見的可被堿性染料染色較深的、纖細的網狀物。異固縮(heteropycnosis)在細胞周期中,某些染色體的某些部分在固縮程度和染色性質上與其他染色體或染色體其他部分不同步的現象。常染色質(Euchromatin)固縮化過程與細胞周期一致的染色質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具有異固縮特性的染色質結構或組成型異染色質(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在任何情況下均表現異固縮特征。一般位于著絲粒、核

3、仁組織形成區和端粒附近。也可出現在其它區域功能或兼性異染色質(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異染色質花的常染色質具有常染色質的組成,但在特定的組織細胞中表現異染色質的固縮性和染色特性,一般在某一特定的發育時期出現。染色體(chromosome)是遺傳物質(DNA)與蛋白質按一定方式結合成核小體,由核小體相連成絲狀染色質(Chromatin)再經多重螺旋化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態結構的一種細胞器。 染色粒(chromomere)部分染色質在細胞分裂前期,尤其是粗線期聚集而成的大大小小的顆粒,呈念珠狀,直線排列在染色體上。染色體相對長度(relative chromosome

4、length),某一染色體絕對長度占該染色體組絕對長度的百分數初級縊痕(primary constriction),著絲粒所在的位置稱為。次級縊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主縊痕外著色較淺的染色體縊縮區,不能彎曲,與核仁形成有關。著絲粒指數(centromere index),染色體短臂的長度與所在的染色體總長度之比,核仁組織區(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 NOR),染色體上與核仁形成有關的區域。隨體(satellite, SAT)為次縊痕間隔而與染色體主體分離的染色體部分。癤(knob)染色特別深的大染色粒核型(karyotype)指染色體

5、組在有絲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體數目、大小、形態特征的總和。個體或一群具有親緣關系的個體所特有的染色體組。在對染色體進行測量計算的基礎上, 進行分組、排隊、配對, 并進行形態分析的過程叫核型分析。 染色體分帶(chromosome banding)借助于某些物理、化學處理使中期染色體顯現出深淺不同的帶紋的方法。選擇題1.異染色質是: (B) A 高度凝集和轉錄活躍的;B 高度凝集和轉錄不活躍的 C 松散和轉錄活躍的; D 松散和轉錄不活躍的2. 染色體構型分析的最佳時期為:BA. 有絲分裂前期B. 有絲分裂中期C. 減數分裂前期ID. 減數分裂中期I3.有絲分裂中期核型分析的形態指標包括:(

6、多選題)染色體長度 染色體的臂比 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 核仁組織區 染色粒填空題減數分裂粗線期核型分析的形態指標包括;染色體數目、染色體長度、著絲粒、臂比、次級縊痕、常染色質與異染色質、染色粒、端粒、癤染色體核型分析的理想時期包括: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分裂第一次粗線期核型分析包括:染色體的大小、臂比和著絲粒位置,基數的差異、隨體數目及位置,染色體帶型是非題1. 常染色質的所有基因都具有轉錄活性。(錯 )2染色體C分帶帶紋顯示的是結構性異染色質。( 對 )3. 隨體常位于具有NOR的染色體臂上。 ( 對 )簡答題1. 根據著絲粒位置的不同,染色體可劃分為哪幾種類型?1)中著絲粒染色體 2)近中著絲粒

7、染色體 3)亞中著絲粒染色體 4)亞端著絲粒染色體 5)近端著絲粒染色體6)端著絲粒染色體2核型模式圖繪制所依據的染色體特征有那些?染色體的大小、臂比和著絲粒位置,基數的差異、隨體數目及位置,染色體帶型3染色體帶型分析的應用?1)鑒定染色體組中各個染色體的形態2)識別和追蹤外緣染色體3)解釋染色體的結構變異,為染色體組的起源研究提供依據4)物種起源與進化、 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染色體與遺傳的關系、染色體標圖、染色體工程育種六、問答題第三章試題名詞解釋核小體(nucleosome)間期核直徑約11nm顆粒,它們與直徑1.5-2nm的纖維相連接形成串珠結構, 11nm顆粒稱之為核小體。二、選擇1

8、.核小體包含有: (A) A H2A, H2B,H3, H4各兩個分子 B H2A,H2B各4 個分子;C, H3,H4各4個分子;D H2A, H2B,H3,H4各1 個分子,以及4 個非組蛋白分子2.染色質纖維上非組蛋白的主要功能是(B )A組裝核小體 B調控基因表達C組成異染色質D協助DNA卷曲成染色體3.染色質的核小體是由四種組蛋白分子構成的:(C )A異二聚體B四聚體C八聚體4.真核生物染色體的物質組成包括:(多選題)A,B,C,D,EA脫氧核糖核酸B組蛋白C非組蛋白D脂類E核糖核酸F Mg+離子三、填空題1. 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其核心結構由組蛋白H2A,H2B,H3,H

9、4組成.2. 核小體是染色質包裝的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單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1個八聚體組蛋白和1分子的組蛋白H1。3. 構成染色體的關鍵序列DNA是反向重復DNA、高度重復DNA、中度重復序列DNA、單一DNA序列4. 一段長達3400A的DNA片段可形成_個核小體,進一步折疊形成螺線管結構的長為_5. 核小體核心是由DNA 纏繞八聚體組蛋白組成。四、是非題1. 大腸桿菌染色體是一條由數百萬個堿基對組成的環狀DNA。 對2. 在真核生物核內。五種組蛋白(H1 H2 aH2b H3 和H4)在進化過程中,H4極為保守,H2A最不保守。 錯3.真核生物的染色體中,DNA約上80%,其

10、余為RNA的蛋白質。 對4. 原核生物的染色體與真核生物一樣,位于細胞核內。( 錯 )5. 原核生物的染色體不需要組裝。 ( 錯 )6. 真核生物染色體是核蛋白體。( 對 )7.真核生物染色體包含4類組蛋白。( 錯 )五、簡答題1. 什么是核骨架,其作用是什么?2. 試述染色體結構與基因活性的關系。3. 簡述真核細胞內核小體與核小體核心顆粒的結構。4. 核小體模型。5 染色體的五級結構組裝。以細胞核基質為支撐基礎的側環結構進一步螺旋化,形成18個側環組成的圓盤。許多圓盤上下重疊形成粗度約為200-300nm、中空的管狀結構,內側為染色體骨架,稱染色單體纖維。六、問答題1. 用微球菌核酸酶酶解染

11、色質,然后進行電泳,發現200bp、400bp、600bp、800bp。的條帶,試問從該現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圖1所示的條帶不是非常狹窄,試解釋其原因2. 5種組蛋白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什么異同?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體的基本結構蛋白, 是一類小分子堿性蛋白質, 有五種類型:H1 、H2A 、H2B 、H3 、H4(表11-4),它們富含帶正電荷的堿性氨基酸, 能夠同DNA中帶負電荷的磷酸基團相互作用。5種組蛋白在功能上分為兩組: 一組是核小體組蛋白(nucleosomal histone), 包括H2A、H2B、H3和H4, 這四種組蛋白相對分子質量較小(102135個氨基酸殘基), 它們的作用是

12、將DNA分子盤繞成核小體。它們沒有種屬及組織特異性, 在進化上十分保守, 特別是H3和H4是所有已知蛋白質中最為保守的。H1屬于另一組組蛋白, 它不參加核小體的組建, 在構成核小體時起連接作用, 并賦予染色質以極性。H1有一定的組織和種屬特異性。H1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 有215個氨基酸殘基, 在進化上也較不保守。第四章試題名詞解釋同源染色體:指分別來自父母雙親、形態和遺傳內容都十分相似的染色體。 二分體,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染色體減半的兩個子細胞二價體,mitosis, meiosis,配對的兩條同源染色體聯會復合體(synaptonemal complex, SC),同源染色體沿著染色體長

13、軸之間緊密聯合,這種結構稱為聯會復合體花束期(bouquet stage),在減數分裂細線期,在一些生物中發現,由于端粒受到核外微管的單級牽引而集中在核膜上,而著絲粒端開放伸出呈花束狀,單價體(univalent)異型二價體(heteromorphic bivalent),一般來說二價體以赤道板為對稱,但在一些雜種中,也會出現不對稱的情況,這種二價體稱為同時型胞質分裂(successive cytokinesis)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核之間不形成細胞板,胞質分裂被延遲到第二次分裂結束時進行,這種分裂類型稱為連續型胞質分裂(simultaneous cytokinesis),減數分裂末期一核之間

14、形成細胞板,胞質分裂染色體組分析:根據形態學、組織學、解剖學以及生理生化方面的資料,選擇幾個二倍體候選物種作為測驗種與待測多倍體物種雜交觀察F1的染色體配對行為某綜合所有雜種的染色體配對資料推導出目標物種的染色體來源。二、選擇題1.下面哪個有關DNA復制的描述是錯誤的: (D) A 細菌染色體復制是從一個原點開始; B 真核細胞染色體復制是從多個原點開始;C 高度凝集的染色質復制較晚,而轉錄活躍的染色質復制較早;D 真核細胞染色體的每個細胞周期中僅復制一次因為S期時間很短2.下面哪個有關核仁的描述是錯誤的: (C)A 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參與核糖體的生物合成B rDNA定位于核仁區內;C 細胞

15、在G2期,核仁消失D 細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組織核仁 3.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間DNA變換發生在:(C )A細線期 B偶線期 C粗線期限 D雙線期4. 著絲粒不分裂的現象可發生在(D )A正常無絲分裂過程中 B正常有絲分裂過程中 C第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 D第二次減數分裂過程中5. 核仁的消失發生在細胞周期的_C_.A.G1期 B.S期 C.M期 D.G2期6.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的重要事件有:(多選題)C,DA DNA復制 B 蛋白質復制 C 染色體配對 D 染色體重組 E 染色體分離三、填空題1. 聯會復合體是細胞減數分裂時出現的動態結構,它開始于前期I的偶線期,至終變期由于條件的改變

16、而解體。2.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的重要事件有: 同源染色體的配對和重組3. 減數分裂前期I根據染色體的配對狀態可劃分為5個亞期:細線期,偶線期,粗線期,雙線期,終變期4. 染色體構型分析的最佳時期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四、是非題1. 細胞周期驅動為依賴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否)2. 在第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著絲粒未分裂(是,)3. 精原細胞或卵原細胞通過連續兩次減數分裂,最后形成4個精子或4個卵子。(錯 )4.聯會復合體的形成是真核生物同源重組的充分必要條件 (對)4.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核體積較有絲分裂前期細胞核的體積大。( 對 )5. 雙線期是同源染色體開始配對的時期。( 錯 )

17、6.聯會復合體起始于偶線期。( 對 )五、簡答題1. 試述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正確分離的機理.2. 什么是細胞同步化,如何實現,有什么應用價值?細胞周期一致性的細胞, 這就是細胞的同步化(synchronization)。細胞同步化分為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常用的細胞人工同步化的方法分為選擇同步化、誘導同步化或者兩者的結合。 誘導同步法(induction synchrony)控制培養條件, 將非同步培養中的所有或大部分細胞暫時性地阻止在細胞周期的某個階段, 最終使所有細胞達到同步化生長。常用的手段有改變溫度、添加代謝抑制劑將細胞阻止在細胞周期的某一階段。 胸腺嘧啶阻斷技術(thymidin

18、e block technique) 高濃度的胸腺嘧啶能夠阻斷DNA合成所需的核苷酸的合成, 因此將細胞群體培養在具有高濃度的胸腺嘧啶的培養液,可獲得同步化的細胞。 中期阻斷法 某些藥物,如秋水仙素可抑制微管的聚合, 因而抑制有絲分裂器的形成, 將細胞阻斷在有絲分裂的中期。選擇同步法(selection synchrony)用物理方法將處于細胞周期中同一階段的細胞從非同步的群體中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有: 有絲分裂選擇法是根據細胞在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的生理變化設計的一種方法。 細胞沉降分離法 此法主要用于懸浮培養的細胞,也可用于貼壁生長的細胞, 但獲得的細胞的同步化程度有限, 因同一時相的細胞大

19、小并非都是一致的。 條件突變體(conditional mutants)的利用3. 減數分裂的中期I和有絲分裂中期有何相同與不同?4.什么是MPF?它是由什么組成的?其功能是什么?成熟促進因子,由兩類蛋白質組成pcdc2和相關的周期蛋白,促進由G2期向M期過渡5 秋水仙素誘發染色體加倍的細胞學基礎。秋水仙素抑制紡錘絲微管的形成,進而抑制了姐妹染色單體的分裂,是染色體加倍。6. 若單價體在減數分裂中期I游離于赤道板之外,在以后的減數分裂中,其行為可表現為哪些類型?1)AI分向兩極,MII正常分離,2/4孢子中具有該染色體2)AI正常分離,AII隨機分離3)AI著絲粒錯分裂為等臂染色體,AII為端

20、著絲粒染色體4) MI不與紡錘絲相連,丟失在細胞質中形成微核六、問答題1. 某多倍體物種染色體組成為XXYYZZ, 將其與A物種雜交(染色體組成為AA),雜種F1減數分裂中期I的配對構型為 x III+ x I , 將其與B物種雜交(染色體組成為BB),雜種F1減數分裂中期I的配對構型為 2x II , 將其與C物種雜交(染色體組成為CC),雜種F1減數分裂中期I的配對構型為 x II+ 2x I , 試分析該多倍體的染色體組組成。(假定這些物種的染色體基數均為x)。第五章試題名詞解釋核骨架連鎖群(linkage group)一條染色體上的所有基因,在傳遞行為上具有共分離的趨勢,共同組成一個連

21、鎖群染色體干涉指一個交換事件的發生阻礙(正干涉)或促進(負干涉)另一個交換事件的現象,染色單體干涉(chromatid interference)指前一交換所涉及的染色單體影響相同的兩個染色單體鄰位上的另一交換,稱染色單體干涉連鎖圖譜(Genetic map)反映位于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間的排列順序和相對距離,圖譜的建立以交換為基礎,基因間距是由交換頻率轉換而來,1%的交換值作為一個作圖單位,常稱為分摩(Centi-Morgan, cM)。物理圖譜 (Physical map)缺失圖譜(deletion map)劑量補償(dosage compensation)使細胞中具有兩份或兩份以上基因的個

22、體和只有一份基因的個體出現相同表型的遺傳效應巴氏小體(Barr body)即性染色質。無論一個個體有多少條X染色體,在體細胞中只有1條X染色體具有轉錄活性,其余的X染色體全部失活沉默,在細胞學上表現為異固縮,兩個端?;ハ嗫拷纬晒δ苄彤惾旧|體存在于核膜內側,這種異染色質稱性染色質,1949年由Barr發現,故稱巴氏小體。性染色體(與性別有關的一對形態、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體稱為二、選擇題1. 某果蠅性染色體組成為XXY, 該個體的性別為:AA.雌性可育B.雌性不育C.雄性可育D.雄性不育E.雌雄間性三、填空題真核生物染色體的物質組成包括:DNA,RNA、組蛋白、非組蛋白、無機離子果蠅中,X :

23、 A 0.5, 個體為雄性, 0.5X : A 1, 個體為雌雄間體, X : A1, 個體為雌性。四、是非題1. 位于同一個連鎖群上的基因總是連鎖遺傳的。( 錯 )五、簡答題什么是巴氏小體?存在于何種生物中?在細胞中位于何處?形成巴氏小體有何意義?即性染色質。無論一個個體有多少條X染色體,在體細胞中只有1條X染色體具有轉錄活性,其余的X染色體全部失活沉默,在細胞學上表現為異固縮,兩個端?;ハ嗫拷纬晒δ苄彤惾旧|體存在于核膜內側,這種異染色質稱性染色質,1949年由Barr發現,故稱巴氏小體。連鎖和重組的生物學意義。連鎖:1,確?;虻木_分配2、功能和進化的需要重組:保證同源染色體的均等分

24、配;有利于遺傳穩定性;創造了生物多樣性第六章試題名詞解釋多線染色體(polytene chromosome)核內DNA多次復制產生的子染色體平行排列, 且體細胞內同源染色體配對, 緊密結合在一起, 從而阻止了染色體纖維進一步聚縮, 形成體積很大的由多條染色體組成的結構膨突(Puff)指多線染色體上從小到大的隆起部位B染色體 (B chromosome) 又稱輔助染色體、超數染色體或額外染色體,指真核生物中常染色體以外的一類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telocentric chromosome)指具有末端著絲粒的染色體等臂染色體(isochromosome)指具有2條完全相同的臂中央著絲粒染色體燈

25、刷染色體為轉錄活躍的一類巨型染色體,存在于卵母細胞第一次減數分裂前期的雙線期,二價染色體配對后,染色絲兩側產生無數突起,呈燈刷狀,稱燈刷染色體。交叉遺傳:為性連鎖基因特有的遺傳現象,指一個隱性突變基因純合母本和一個野生型父本雜交后代,雄性像母本,雌性像父本的現象。祖父所具有的某一性狀通過女兒傳遞給孫代。二、選擇題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A.多線染色體上的所有染色粒都參與膨突形成,B.多線染色體上膨突部位的是由多條染色線的DNA環同時解螺旋形成的,C.多線染色體只在正進行細胞分裂的細胞中可以觀察到,D.燈刷染色體的側環具有空間和時間特異性E. 等刷染色體是處于有絲分裂中的染色體三、填空題四、

26、是非題1. 果蠅染色體的一條帶代表一個基團。( 錯)五、簡答題1. 多線染色體的起源和形態特征。起源:多次染色體核內復制,DNA多次復制,細胞不分裂,染色線也不分裂形態特征:多線性和巨大性;體細胞配對:體細胞內發生同源染色體配對的現象;橫紋帶2. 燈刷染色體的側環與多線染色體的膨突的異同。膨突是由數千個相同的DNA環組成的,每個花都產生于膨突發生位點上的那個染色粒,而燈刷染色體上的側環則是由單個的DNA鏈和有關蛋白質構成的,在燈刷染色體上,全部或幾乎全部的染色粒都組成了側環,而在多線染色體上,在發育的任何一個階段或任何一個特定的組織中僅僅有少數的染色粒松開形成膨突。第七章試題名詞解釋易位(tr

27、anslocation)指染色體臂上的一個片段移接到染色體組其他部位的結構畸變假顯性(pseudodominance)如果缺失染色體片段包括某些顯性等位基因,當缺失純合體與純合隱性個體測交時,F1隱性性狀可以像正常地顯性性狀一樣得以表現,這一現象稱為假顯性。假等位(false allelism)指緊密連鎖的一些基因,它們在功能上具有等位基因的性質,但在染色體線性排列上并不等位,由于不同染色體區段的缺失,似乎表現為等位基因的關系,這種現象稱假連鎖(false linkage):易位雜合體只有進行交替式定向分離才能產生遺傳平衡的可育配子,即使中間片段發生交換,大部分可育配子還是由交替式分離產生,這

28、樣發生易位的2個非同源染色體分配到同一極的概率很大,這兩個染色體上的基因在表型上具有共分離的趨勢,酷似連鎖,這種現象,稱假連鎖。劑量效應(dosage effect)由于劑量增加,重復的基因在行為上與其在正常野生狀態下有所不同的現象,稱劑量效應。位置效應(position effect)在基因劑量相同的情況下,由于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不同而引起表型變化的現象。 B-A易位(B-A translocation)常染色體(A)與B染色體發生相互易位的產物,著絲粒源于B染色體二、選擇題1. 相互易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粗線期形成十字構型,若發生的四個交叉結分別位于四個臂的遠側端,在減數分裂中期I,其染色體

29、構型為:B A環狀二價體 B環狀四價體 C棒狀二價體 D鏈狀四價體 E鏈狀三價體2.誘導染色體易位的方法包括:(多選題)A,B,D,EA輻射 B組織培養 C不等交換 D殺配子染色體效應 E單價體錯分裂3.臂內倒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粗線期形成倒位圈,若發生倒位圈內單交換,其減數分裂中可以觀察到:(多選題)A,C,DA雙著絲粒染色體 B后期I染色體橋 C后期I染色單體橋 D染色體斷片三、填空題1. 在減數分裂粗線期,下列結構變異雜合體的細胞學特征分別為:缺失:不正常染色體配對或缺失環;重復_, 倒位_, 相互易位_。2.相互易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粗線期形成十字構型,若發生四個交叉結,分別位于四個臂的遠

30、側端,在減數分裂中期I,其構型為環狀四價體; 若發生三個交叉結,分別位于三個臂的遠側端,在減數分裂中期I,其構型為棒狀四價體。3.臂內倒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粗線期形成倒位圈,若發生圈內單交換:染色單體橋、無著絲粒片段,雙著絲粒染色單體四、是非題1. 由于染色體重排,常染色體基因移位到異染色質區域,使該基因活性增加,稱為位置效應。(錯 )2.在四種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中,均會改變染色體的核型。 ( 錯 )五、簡答題1. 舉例說明位置效應(position effect)2. 簡述染色體的缺失、鑒定及其遺傳效應。遺傳學效應:無著絲粒片段形成微核;染色體核型和帶型的變化;染色體的不正常配對和缺失環3.簡

31、述染色體易位的類別與兩對染色體易位時的細胞學行為。根據染色體斷裂的次數及位置,分為簡單易位、相互易位、移位型易位、復雜易位移位型易位:在這類易位中一個染色體片段轉移 到其它染色體區段,這樣的純合體染色體核型、帶型都會改變,雜合體中,供體染色體區段與缺失雜合體相似,而受體染色體區段的表現與重復雜合體相似。相互易位:和其它染色體結構變異相同,相互易位純合體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行為都是正常的,但由于它涉及2對非同源染色體,可以通過核型、帶型比較分析進行鑒定,易位染色體會表現原始種系中2個非同源染色體的重組帶型。相互易位雜合體中的4個染色體在部分區段具有同源性而又不完全相同,在粗線期以前聯會形成“”字

32、形構型, 復雜易位雜合體聯會形成輻射狀構型,易位斷裂點也集中在中心部分。因參與染色體數目不同,可以是6叉環、8叉環。隨著交叉端化形成6員環、8員環。4.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及其起源。缺失:誘變劑處理,不等交換,殺配子染色體效應,單價體的錯分裂,組織培養重復:染色體斷裂-重接、染色單體不等交換、倒位和易位雜合體中的交換、轉座因子不精確切離或共轉導易位:理化誘變、遺傳因素、染色體錯分裂后著絲粒再融合、二價體互鎖、種子長期貯存、組織培養4臂內倒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粗線期形成倒位圈,試圖示分析發生下列類型的交換后減數分裂后期I的細胞學特征:1)圈內單交換;2)圈內四線雙交換;3)圈內三線雙交換;4)圈外

33、單交換。5試述相互易位雜合體減數分裂中期I形成的四價體不同的定向和分離方式對配子育性的影響。六、問答題某倒位雜合體減數分裂粗線期在倒位圈內發生下圖交換(1,3 和2,4四線雙交換 ),試圖示其后期I和后期II 的細胞學產物。(Aa、Bb、 Cc、 Dd、 Ee分別表示四個基因位點)第八章試題名詞解釋染色體組在二倍體生物,一個正常配子所含有的全部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整倍體(Euploid)體細胞染色體數為該物種染色體基數整倍數的個體非整倍體(Aeuploid)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只是在整倍體基礎上增加或減少一條、一對或兩條不同染色體或染色體臂,不與染色體基數成倍性關系的變異稱為非整倍性變異;而這類

34、變異個體稱非整倍體。同源多倍體(autopolyploid)同一基數染色體組加倍形成異源多倍體(allopolyploid):不同染色體組的物種在雜交后加倍。同源異源多倍體(autoallopolyploid)其中的同源染色體組多于兩套部分同源性(homeology)色體組中只有個別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組的成員同源,或者兩個染色體組在整體上表現為不完全同源,由同源多倍體內染色體組分化產生。二倍體化(diploidization)多倍體剛合成時,減數分裂行為不規則,常出現多價體和后期橋,通過選擇,使之像二倍體一樣減數分裂時有規則地配成二價體并正常分離,這一選擇過程稱。雙減數:若某基因距著絲粒很遠,

35、可自由交換,4條同源染色體所產生的8個染色單體有同等機會分配到同一配子二、選擇題1. 某個體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n+1。若在減數分裂中期I其染色體配對構型為(n-1)II +III, 該個體為:BA單體 B三體 C單體異附加系 D四體 E缺體2. 超倍體包括:(多選題)D,EA單體 B缺體 C端體 D三體 E四體3.誘導單倍體的方法包括:(多選題)A,B,C,D,A花藥培養 B孤雌生殖 C電離輻射 D單親染色體消失 E秋水仙素處理三、填空題一同源四倍體的染色體數是48,則它的連鎖群數為_12_,而一異源四倍體的染色體數是48,則它的連鎖群數為_24_。某個體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n+1。若在減數分裂中期I染色體配對構型為3. 超倍體包括_; 亞倍體包括_。四、是非題1. 利用單體進行隱性基因定位時,在F1代單體個體中那根成單的染色體總是來源于單體親本。(錯)五、簡答題簡述花藥培養在作物品種改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