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散文_第1頁
高中語文散文_第2頁
高中語文散文_第3頁
高中語文散文_第4頁
高中語文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語文散文、小說中的常見題型及其解題思路例說 一、重點句子在文中的含義【思路】關注句子本身的手法 關注關鍵詞 聯系上下文 最終落腳到作者為什么這么寫(聯系主旨)如果問作用,還必須考慮句子所處的特殊位置(開頭、結尾、中間過渡等)【手法突出 例題】理解“就像護著累世的家產”這句話的含義燈火(1)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煤油燈比作累世的家產,突出煤油燈的珍貴。(指出手法,寫出了事物的什么特點)物質上,煤油燈在貧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寶貴的;精神上,煤油燈象征著童年生活、對祖母的愛和燈下的溫馨和苦讀,這些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寶貴財富(聯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為什么這么寫為什么說煤油燈很珍貴)【關鍵詞突出

2、 例題】 “雅舍里流動著暖意。”雅舍思雅暖意是讓人感到溫暖的意思(指出并解釋關鍵詞)在今天這個靡靡之風盛行的時代還有人來雅舍參觀、感受梁先生的高雅情操,讓作者感到欣慰和溫暖。(聯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問什么這么說為什么說雅舍讓人感到溫暖)【用上下文解題 例題】白露為霜中作者為什么說“斯人可謂不負清秋”?“斯人”指蘇軾(指出關鍵詞并解釋)作者認為,蘇軾“在文明已經行進到一種衰糜難振的狀態時,還能發出如此的浩然之音”,面對個人的不幸境遇,面對宋朝的文明衰退,樂觀豁達,瀟灑風流,盡情享用無邊秋色所以說蘇軾不負清秋(聯系上下文理解)【疑問反問句 例題】作者以“有什么花朵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收束全文,

3、有什么作用?答: 沒有什么花朵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變成肯定句)“這樣的煙花”不僅有形狀、顏色與光亮的美麗,更是和平團圓的象征。(解釋關鍵詞)作者以這個反問句單設一段,卒章顯志。(審題,答出結構作用)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蘊深遠,激發人們思考。(聯系主旨答出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二、重點詞語的理解【思路】1、解釋本意和在文中的具體意義        2、是否用到手法,結合內容,順著手法往下說,看該手法的運用寫出事物的什么特點,有何效果?   

4、0;   3,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聯系主旨,表現了什么情感)【例題】結合小說品味下列加點詞語。(4分)秋祭(1)垂暮泛黃的野草卻顯得精神飽滿,搖曳著堅韌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涼著。答:“不卑不亢”一詞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野草飽滿的精神和堅韌的身姿(本意修飾人,這里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象征了老婆婆的氣節(聯系主旨,作者為什么這么說)。(2分)  婆婆走下臺,朝我笑笑,又佝僂著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答:“郁郁”寫出婆婆失落的心理。(解釋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本處是心理描寫)一是婆婆演藝高超,但無人賞識;二是女兒貪戀富貴名利,失去做人氣節;三是

5、現在處境凄涼。(聯系主旨內容說說為什么這么寫)   【例題】請說說“青草的聲音”有什么含義?青草的聲音這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指出手法)表現青草生長的酣暢淋漓和勃勃生機,(手法的運用寫出了事物的什么特點)更是告訴人們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聯系主旨為什么這么寫) 三、散文的思路【問題】說說作者的思路?本文是如何逐層展現主旨的?本文的材料安排有何特色?文章是如何謀篇布局的?【思路】作者圍繞什么中心(或以什么為線索)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這些材料是按照什么順序組織的(時間、空間、邏輯,虛到實,感性到理性,現實到回憶,中國到外國),表達了怎么的主旨。【

6、例題】秋光里的黃金樹結尾作者呼吁“對樹充滿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層表現這一主旨的?(5分)答:以樹為線索(線索)先由秋天的表情,寫到落葉及孩子和老人對落葉的態度,接著寫樹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對樹的贊美,然后寫樹木被人類摧殘的命運及作者的憂慮、譴責,最后寫到作者的呼吁,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材料安排)由現實到過去再到未來的聯想(這一點,材料安排的順序最容易被忽略),作者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美,也表達了對人類肆意破壞自然環境的深深憂慮與憤慨(主旨)【例題】告別三峽這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點?(4分)材料安排以“告別”為中心(線索)先寫游人及自己告別三峽時的惆悵;再寫百萬移民告別三峽時的撕心裂肺

7、,感天動地,最后由此發表議論,移民作出的巨大犧牲正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巨大動力(材料安排和主旨)從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安排順序)【例題】焰火的變奏是怎樣謀篇布局的?結合原文簡要回答。(6分)   答: 本文以煙火為線索,先寫湖泊和夜空相映襯,寫出焰火的絢麗,再寫由焰火聯想到炮火,寫戰爭年代的恐怖和痛苦。最后引出作者的思考:炮火和焰火是人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表達作者對和平的贊美和珍惜。材料安排從空間上,夜空與湖泊兩相映襯;從時間上,現在與過去交織與碰撞,由現實到回憶,虛實結合。 四、標題的作用【思路】結構上(概括全文的中心事件、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內容

8、(主旨)上,具體寫了什么,跟主旨有何聯系有沒有手法,手法的運用對主旨有什么作用【例題】請結合小說幸福一小時的內容,分析作者為什么以“幸福一小時”為題目。(6分)答:楊小一終于實現了想看看自己當年最想上的大學的愿望,走在校園里的“一小時”確實感覺十分地滿足和幸福。(內容上)這個題目能概括這一中心事件(結構上)楊小一為了圓自己微小的夢,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和屈辱,可以說是“屈辱一小時”“痛苦一小時”,與楊小一的“幸福”感受形成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手法上)這種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可以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引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從而深化主旨。(藝術效果和主旨上)   &#

9、160;【例題】文章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樹以“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樹”為標題有什么作用?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答:文章主要圍繞桃樹寫戰士們對桃樹的言談,標題有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用(結構上)坑道口借指戰爭,桃樹呈現的是柔美的形象(內容上具體分析)兩者對比強烈,構成獨特的景觀,引發讀者思考,激發閱讀興趣;(指出手法及其藝術效果)桃樹在戰火中頑強生存,象征美好的生命永不滅絕,象征戰士們美好的心靈和堅強的意志。(主旨上)【例題】散文農具的眼睛以“農具的眼睛”為標題有何作用?(6分)農具的眼睛指農具柄上的木節,它們又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見證(內容上是什么)全文圍繞農具的眼睛寫了童年生活的片段,起到貫穿全文的線索作

10、用(結構上);運用比喻的修辭,以獨特的視角引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指出手法及其效果);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那些單純清澈的“眼睛”能使我在喧囂、麻木的社會中保持心靈的寧靜,以此揭示主題。(主旨上)【例題】小說為何以“挑山的男人”為題?(6分)“挑山的男人”是本文的主要寫作對象,起到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用(結構上);“挑山”一語雙關,既指父親去華山當挑山夫,也指父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手法上、內容上);刻畫了一位堅強不屈的父親形象,以此表現主題(主題上)。 五、作者重點寫某一事物卻先從其他事物寫起,為什么?【思路】找出兩者的關系(對比反襯、類比襯托、引出鋪墊) 聯系主旨,跟主旨的關系

11、 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化底蘊【例題】秋光里的黃金樹作者寫秋天的落葉,為什么要聯系孩子和老人來寫?(4分)  答: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對待落葉冷漠而又高傲的人進行對比,(找出兩者的關系,對比,指出將兩者的什么特點進行對比)表明人類要愛護自然,珍惜自然豪華慷慨的贈予。(聯系主旨回答為什么這么寫)【例題】焰火的變奏作者寫象征喜慶的焰火,為什么要從平靜的湖水寫起?(4分)   以“靜”襯“動”,反襯了隨后施放焰火的熱鬧;(找出兩者的關系)湖水的平靜又與焰火的熱鬧相結合,共同表達了對世界和平、安寧、美好生活的肯定。(抓住關鍵詞“喜慶”

12、“平靜”,再聯系主旨,看看合主旨的關系)【例題】馬纓花中作者為何用了很多筆墨寫過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審題,把題目補充完整:作者主要寫馬纓花,卻為何用來許多筆墨寫過去“大院子里”的生活?為馬纓花的出現做鋪墊;襯托出在艱苦的歲月里馬櫻花為作者帶來的心靈的慰藉(找出兩者關系)寫馬櫻花生長在“陰森凄苦”的大院里,與今天馬櫻花生活在陽光下作對比,借此表達作者對今天幸福生活的喜愛(結合主旨,作者為什么這么寫)【例題】書房的窗子在第、段中,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4分)審題,把題目補充完整:在第、段中,作者主要表現得是“北窗”,為什么要著意描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通過想象中的古墻

13、和疏竹襯托出北窗光影的美麗和幽靜(找出兩者的關系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營造出優美的意境,表達作者對北窗的偏愛和對清幽、自然的心境及人生態度的追求。(聯系主旨,為什么這么寫?)【例題】山間小路中作者主要寫岳麓書院,卻為什么從“哲學家小徑”寫起?從哲學家小徑寫起,點出其深幽且與很多文化名人有關的特點,從而過渡到與之類似的岳麓山小路,從而引出主要寫作對象岳麓山書院(指出兩者的關系引出)哲學家小路和岳麓山書院共同引發作者關于文明發展的思考,從而揭示主題(和主旨的關系)這樣寫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化底蘊。(標簽式答案,哪兒貼都有用) 六、鑒賞散文的語言特色【思路】1、各種修辭手法:比喻

14、、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復沓)、引用,借代等(然后順著手法、結合內容往下說)2、描寫手法中的:白描、渲染、細節3、用詞特點(富有表現力):考慮疊詞(音韻美),動詞(準確、生動),形容詞(形象、生動)結合內容,舉例說明4、句式的特點:善用長句(豐富流暢);善用短句(精煉、緊湊、活潑);整句包括排比、對偶(音韻和諧、氣勢貫通);散句(錯落有致、自由活潑、富于變化,)長短相間,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美)5、語言風格:(豪放灑脫、樸實自然、輕快明麗、簡潔凝練、含蓄蘊藉,華麗典雅,輕柔婉轉)6、音韻美疊詞、反復、整句、對偶,押韻7、語體色彩書面語(文言文):莊重典雅;口語、方言:生動活潑,

15、地方色彩濃厚,具有生活情趣。8、人稱的使用(尤其注意第二人稱)【例題】書房的窗子一文語言典雅,請以第段為例,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方法三個方面加以簡要賞析。(6分)原文內容:窗子的功用,雖是到處一樣,而窗子的方向,卻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獨喜歡北窗,那就全是光的問題了。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歡強烈的光而喜歡清淡的光,不喜歡敞開的光而喜歡隱約的光,不喜歡直接的光而喜歡反射的光。就拿日光來說罷,我不愛中午的驕陽,而愛“晨光之熹微”與落日的古紅。縱使光度一樣,也覺得一片平原的光海,總不及山陰水曲間光線的隱翳,或枝葉扶疏的樹蔭下光波的流動。至于反光更比直光來得委婉,“殘夜水明樓”,是那般的清

16、虛可愛,而“明月照積雪”使你感到滿目清暉。(用詞上)選用了諸如“山陰水曲”“隱翳”“枝葉扶疏”“清虛”“清暉”等有文言色彩的詞語,風格典雅。(句式上)句式長短相間,以長句為主,且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手法上)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個“不喜歡喜歡”,顯得整齊、工整、典雅。 ;多處直接引用了古典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使語言具有古典韻味。【例題】才子趙樹理一文語言很有特色,請結合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加以賞析。(4分)趙樹理是個高個子,長臉,眉眼也細長有時趕集,他一個人能唱一臺戲,口念鑼鼓,拉過門,走身段,夾白帶做還誤不了唱。【參考答案】(1)使用白描手

17、法(手法),句子短小、簡單、緊湊,(句式)用詞準確,生動,用“高”、“長”、“細”長分別形容個子、臉、眉眼,寥寥幾筆,形象地勾畫出了趙樹理的外貌特征。(用詞上)(2)語言簡潔,不用修飾語(語言風格上)用詞準確、生動,用“唱”、“念”、“拉”、“走”等一連串的動詞表現了趙樹理的藝術才能。(用詞上,需舉例說明那些詞用得好,表現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例題】小說小山村的語言很有表現力,請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小山村,樹綠,水清;開門見山,山路彎彎;早有鳥兒啁啾,晚有山霧繚繞。(3分)答案:運用白描手法,(1分)描寫了小山村清新寧靜的桃源式的環境,交待了故事背景。(1分)(指出

18、手法,手法寫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運用短句,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協調。(1分)(關注句式特點) (2)他卻不要,擠到前面,先是掏出煙,順手抽出一根,塞到醫生嘴上,隨手“得”地打著火機伸過,不由你不抽。(3分)答案:語言簡潔,不加修飾語。(語言風格)(1分)用詞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運用了“擠”“掏”“抽”“塞”等一系列富有表現力的動詞,表明了來人逼人的氣勢,描寫了他自認為物質上高人一等的蠻橫情態。(2分)(用詞上,需舉例說明哪些詞用得好,表現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七、人稱的使用【思路】人稱的使用屬于語言表達技巧中的一個考點。多種人稱的交互使用豐富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于表達作者

19、的思想感情。各種人稱的具體作用如下: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結合內容,便于表達具體什么情感)第二人稱:運用“呼告”方式,抒情更強烈,更感人;拉近了讀者與文章的距離,便于對話和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如果描寫對象是物體,還有擬人的作用。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例題】長城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4分) (1)(2分)將長城擬人化;便于與長城對話;便于抒發感情。(第二人稱的作用

20、)(2)(2分)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用第三人稱更能客觀地展現人們的看法。(第三人稱的作用在于客觀、靈活)【例題】燈火這篇文章在人稱的使用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第一問文章以第一人稱為全文的基本視角偶爾插入第二人稱,構成兩種不同人稱的相互交叉。第二問不同人稱的出現豐富了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氣氛,拉近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八、記敘順序及其作用【思路】記敘順序及其特點:順敘: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使文章曲折有致,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插敘

21、:插敘(什么內容),是文章更豐富;補充說明(什么),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深化主旨,使行文活潑,曲折有致。【例題】散文青草的聲音在記敘的順序上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在記敘的順序上采用了插敘的寫法。插敘父親用茵陳草給他人治病的故事,(插敘了什么內容必須寫具體)既使文章有起伏美,又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插敘的標簽式答案)既使草的精神具象化,又贊揚了具有小草精神的人,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散文中的插敘一定和主題有關)【例題】清名這篇記敘性散文(相當于小說)中插敘徐阿婆年輕時的事跡有什么作用?插敘徐阿婆年輕時不嫁富豪嫁老師,并為老師“還債”的事跡,(插敘了什么內容)補充說明

22、了徐阿婆不慕權貴,保存清名的形象,有力地表現了主旨。(小說中插敘情節一定跟人物形象和主旨有關)為后文徐阿婆晚景凄涼,受了貪官資助而堅決還債的情節埋下伏筆(小說中的插敘情節必定有情節上的呼應上文或為下文埋下伏筆)豐富文章內容,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插敘的標簽式答案) 九、環境(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路】答這類題往往要回答: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環境(景物)的什么特點,有什么效果或作用(環境描寫的作用見專題十),該答題思路同樣適用于詩歌鑒賞。景物描寫的手法:1、各種角度:時空角度(從遠到近、從上到下等)感官角度(兩種以上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動靜角度(動靜結合、以

23、動襯靜)虛實角度(虛實結合、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象)正面、側面角度(主要看有沒有側面襯托)2、各種修辭(比喻、擬人、夸張)3、表現手法(白描、渲染、細節、對比、象征)【例題】阿城的溜索一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5分)原文:萬丈絕壁垂直而下,馱隊原來就在這壁頂上。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俯望怒江,驀地心中一顫,再不敢向下看。審題:題目可以變為“畫線句子是如何表現峽谷的險峻氣勢的”。已經告訴你了劃線句寫的是峽谷(什么景物),寫的是峽谷的“險峻氣勢”(事物的特點),問題在問你是怎么寫的(描寫手法)以山頂為觀察點。變換視角,從仰視到

24、俯視、由遠而近寫峽谷險峻(空間角度);從視覺、聽覺角度寫峽谷險峻(感官角度);以“我”的內心感受側面襯托峽谷的險峻氣勢。(側面襯托)【例題】羅永才洗碑請對小說畫線處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作簡要分析。(6分)原文:那山也正在春時里,半山的松樹,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閑石。春陽暖融融的,溫意無盡,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張力,生命的趣味濃厚,又鮮活不盡。特點:采用白描手法描寫了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十、環境描寫的作用【思路】交代時間、地點、環境(背景),為人物活動提供舞臺,增強小說的真實性

25、常常出現在開頭營造某種特定的氛圍  烘托人物心情(情感)(這兩點詩歌鑒賞中也常用)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某個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 襯托人物形象 暗示人物命運通常出現在文中升華主旨 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社會環境描寫)揭示人物命運的社會原因常在結尾【注意】每一處環境描寫都同時有幾個作用,找出最突出的作用作答,作答時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不能只答干點。【例題】小說日月行色開頭兩段的場景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6分)答:選擇的是一個日落黃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場景,突出了場景的寧靜與和諧,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營造氛圍)場景描寫與人物描寫融合在一起,人與景互為映襯,相得益彰。(襯托人物形象)景中融情

26、,場景描寫融入了“我”和“她”約會時的喜悅之情。(烘托人物心情)【例題】清名一文的第三段,作者著力描寫清明時節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答:把故事發生地放在一個風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一個清麗的背景(交代環境、背景);用美麗的環境襯托出徐阿婆高尚、重名節的品質(襯托人物形象);為下文遇見出來采茶的徐阿婆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推動情節發展)。 十一、某種中心事物在文中的作用【思路】散文和小說中常有某個中心事物在全文中起到關鍵作用,以此為考題。作用須知從內容、結構兩方面回答。散文中貫穿全文的線索的作用 象征、喻指某種精神,從而揭示主題。小說中貫穿全文的線

27、索 對情節的作用(是否是敘事的焦點、怎樣呼應上文、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的)對人物形象的作用(怎樣突出人物形象的)對主旨的作用(怎樣揭示、表現主旨的)【散文 例題】沙漠中的葦中的“葦”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葦”象征著生命的頑強,作者寫沙漠中的“葦”贊揚具有頑強生命的人。【散文 例題】落葉是疲倦的蝴蝶一文中“落葉”有何作用?(4分)答:“落葉”是本文的線索,起到組織材料、貫穿全文的作用。落葉一是比喻在外漂泊、思念故鄉及親人的“我”;二是比喻辛勞一生、衰老死去的母親。作者借此表達對故鄉和親人深深的思念。【小說 例題】聯系全文小山村,“瓦片”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答:故

28、事情節的起伏通過瓦片呈現出來,起到了線索的作用。(線索)“瓦片”由用到停,反映了醫生對村人態度的變化,突出了人物形象。(對人物形象的作用)瓦片代表了山村的次序規則,它的消失標志著淳樸民風的消失,深化主題。(有何象征意義,對主旨有何作用)【小說 例題】走出沙漠一文中“水壺”在小說情節上起到什么作用?(6分)答:線索作用,用“水壺”串聯起明暗兩條線索(或說“兩個故事”),肇教授與 “我”的故事和“我”與其他幾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壺關聯起來(線索);是敘事的焦點,制造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懸念”,揭開了“水壺”的謎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敘事焦點、設置懸念)全篇圍繞“水壺”,分別展現考察隊員的各

29、種形象(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通過揭示“水壺”的懸念,表現出肇教授先人后己的崇高獻身精神和機智沉著的性格。同時也啟示人們,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沒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從而表現主題。(對主旨有何作用) 十二、小說中某個情節的作用【思路】主要從三方面考慮:結構上(呼應上文某個情節、為下文某個情節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對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某方面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主題上(怎樣表現或深化主題的)豐富文章內容(補充了什么情節、有哪些豐富的含義)【例題】小說連片“中午老盤備了酒。老盤老婆眼睛紅紅的默默地端菜做飯。”這個情節有何作用?(6分)答:和上文“老盤

30、和老婆爭吵”相呼應,也為下文老盤把自己的好地換給“一根筋”把事情辦成的情節做鋪墊(情節在結構上呼應上文、為下文埋下伏筆)從而更好地突出老盤顧全大局,信守承諾的精神和農村基層干部的艱辛(情節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表現出作者對于重視形式、應付檢查的官僚主義作風的不滿(情節對表現主題的作用)【例題】小說挑山的男人第段安排了“兒子來華山看父親”這一情節,請探究這樣寫的好處。(6分)答: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兒子的出場體驗了父親的艱辛;兒子的流淚和體貼,寫出了他對父親的理解和感動;兒子是父親堅韌和偉大的見證者。(豐富文章內容)兒子體驗父親的工作,側面襯托出父親的艱辛和不易,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加真實,更

31、加感人。(對人物形象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題。父親以自己的尊嚴和艱辛使兒子受到震撼,也通過這種方式將堅韌頑強的精神傳給了兒子。(對主旨的作用) 十三、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思路】以下方式(手法)用來表現人物形象:1、正面描寫外貌描寫(表現人物外在特點)神態、心理、語言、動作、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品質)2、側面描寫環境對人物的襯托(尤其社會環境影響人物的身份地位,為人物打上時代的烙印)次要人物對主要人物的襯托、評述3、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方式【問題模式】概括xxx是一個怎樣的人?(只需要答人物外在、性格和身份地位,不需要舉例說明)分析xxx的性格特征(不僅要回答性格特征,還需舉例說

32、明)【例題】根據小說審丑的內容,簡要概括曾大爺的形象特點。(4分)審題:是“概括”形象,不需要舉例外貌丑陋(外在) 吃苦耐勞 深愛自己的孫子并為之全力付出(或隱忍小臭兒的不孝)(性格特征) 晚景凄涼(社會環境對其的作用)【例題】小說拒絕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父親形象?(4分)答:父親是一個純樸厚道、深明大義、甘于奉獻、自立自強的(品格)優秀光產黨員(或國家干部、老干部)形象。(身份地位)(共產黨員或干部2分,其他2分)【例題】小說搶鹽中的王月榮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審題:“分析”人物形象,并且只讓答“性格特點”,因此不需要答外在特點和身份地位。思想愚昧。當兒子讓她趕快去“搶鹽”時,她聽從了兒子的叮囑,不愿把這一消息告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