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附中20182019年高二語文期中考試題_第1頁
北京清華附中20182019年高二語文期中考試題_第2頁
北京清華附中20182019年高二語文期中考試題_第3頁
北京清華附中20182019年高二語文期中考試題_第4頁
北京清華附中20182019年高二語文期中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華附中2019-2019年第一學期期中試卷高二語文 2019.11.06一、根底知識根本常識依據題目要求,完成110題。每題2分,共20分1.以下詞語的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為哪一項 A.赍發j 搠倒shuò 迤邐 倉廒B.譏誚qio 慫恿sng 尺櫝 祈禱C.輕飏yáng 出岫xiù 付梓 酒饌D.蟪蛄huì 洗馬xin 窸窣 睥睨 2.以下四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A.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至于成立B.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C.愿陛下矜憫愚誠 不矜名節D.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 而彼且奚適也志3.以下語句中加點

2、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A.眾人匹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B.奉宣室以何年 奏流水以何慚C.門雖設而常關 懷帝閽而不見D.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4.對以下句中省略成分補充有誤一項為哪一項 A.已矣乎!寓形(于)宇內復幾時?(?歸去來兮辭?)B.生孩六月,慈父見(于)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C.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逍遙游?D.故九萬里,那么風斯在(鵬)下矣,而后乃今培風。(?逍遙游?)5.以下句子中加點的局部,使用了典故的一項為哪一項 A.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歸去來兮辭?)B.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

3、韻俱成(?滕王閣序?)C.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遙游?)D.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陳情表?)6.以下句子中不含有官職變動的一項為哪一項 A.除臣洗馬B.竄梁鴻于海曲C.過蒙拔擢D.拜臣郎中 7.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為哪一項 A.夙遭閔兇 而征一國者 B.小知不及大知 云銷雨霽C.常在床蓐 而御六氣之辯 D.乘天地之正 地勢極而南溟深8.以下文學文化常識,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和開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逍遙游?選自?莊子?。逍遙,優游自得的樣子。 B.契訶夫,19世紀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

4、作家。?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別里科夫因循守舊,反對新生事物C.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詩人、政治家。他是田園詩派的開創者。?歸去來兮辭?重點表達了對官場的厭棄。D.李密,字令伯,晉初散文家。他寫了?陳情表?,該文辭語懇切,委婉動人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9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 欣欣向榮: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比喻事業蓬勃開展。在?歸去來兮辭?中作者以該詞來暗示自己田園生活的蓬勃與興旺。 B.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無定。比喻素不相識之人偶然相遇。在?滕王閣序?中作者以該詞表達自己與眾嘉賓不期而遇的情形。C.扶搖而上:指乘著風勢快速上升。

5、也比喻仕途得志或飛快上升。在?逍遙游?中作者以該詞來描繪大鵬鳥環旋的飛翔狀態。D.形影相吊:身體和影子互相撫慰。形容十分孤獨。在?陳情表?中作者以該詞來描述自己孤單無依靠的生活情狀。10.下面對小說?邊城?的評述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邊城?描寫的茶峒是大城市現代社會的對立面,這里民風淳樸、人性美好愛情純潔,令人向往,作者痛心于現代社會的人們正由重義輕利走向唯實唯利。B?邊城?是純現實主義的寫法,描寫了沈從文的家鄉的人情美、風景美、風俗美,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無比熱愛。C.?邊城?中描寫爺爺在茶峒的街上買肉,愿意多給錢,商家不愿意收錢,這種善意的爭吵,其實表現的是對“不爭社會的謳歌。D.?邊

6、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邊城?同時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1-18題。共25分。昆吾山 ,其下多赤金 ,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尤 ,陳兵於此地 ,掘深百丈 ,猶未及泉 ,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 ,煉石為銅 ,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勁利 ,土亦剛而精。至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 ,一名掩日,以之指日,那么光晝暗。金陰也,陰盛那么陽滅。二名斷水,以之劃水 ,開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四名懸翦,飛鳥游過,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泛海,鯨鯨為之深入。六曰

7、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卻邪,有妖魁者,見之那么伏。八名真剛,以切玉斷金,如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鑄之也。其山有獸,大如兔,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莫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后以石匣埋藏。及晉之中興,夜有紫色沖斗牛。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掘而得之。華與煥各寶其一。拭以華陰之土,光耀射人。后華遇害,失劍所在。煥子佩其一劍,過延平津

8、,劍鳴飛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纏屈于潭下,目光如電 ,遂不敢前取矣。(選自王嘉?拾遺記?)11.以下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 祠:祭祀B.以為泛海 泛:漂浮C.深穴地以為窟 穴:穿,穿洞12.以下每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陳兵于此地 但見雙龍纏屈于潭下B.以成八劍之精 以應八方之氣鑄之也 C.其山有獸 其劍可以切玉斷犀D.其雌者色白如銀 號“干將者雄13. 以下句中補出的對象,與文意相符合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山)色如火 B.(兔)毛色如金 C.(干將莫邪劍)遂霸其國精:D.后以石匣埋藏(八劍

9、及雙劍)14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山草木皆勁利山上的草木全都是堅硬鋒利的B.蟾兔為之倒轉一一月亮因為轉魄劍而倒著運轉C.而封署依然武庫封閉狀態與原來一樣D.失劍所在一一劍失去了主人15.以下對文段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開頭寫昆吾山地質特點、黃帝伐蚩尤等內容,賦予八劍的誕生以神奇色彩B.作者運用夸張怪誕的夢想形式,創造了具有超越自然神力的越王八劍之精C.干將莫邪二劍最后化為目光如電的潭底雙龍,是為了揭示雙劍的神奇由來。D.作者馳騁想象于大地山川、草木禽獸,創作了這篇融神話巫術于一體的小說。16.從文中“八劍之精“干將莫邪的打造與功能上,你

10、能看出古代先民生存意識上有著怎樣的心理?(4分)17.用“/給下面文段劃線處斷句。(5分)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假設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 ,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 ,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通“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18. 翻譯上題畫曲線的句子。

11、(6分) 莫邪子名赤,比后壯,乃問其母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通“砥)之上 日夜思欲報楚王以之泛海3、 默寫背誦。19.在橫線處寫出課文原句。每空1分,共20分。寶:占有D.華與煥各寶其(1)木欣欣以向榮 , (2)寓形宇內復幾時 , (3) ,或植杖而耘籽。 ,臨清流而賦詩 (4) ,龍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陳蕃之榻. (5) ,煙光凝而暮山紫。(6) 漁舟唱晚 , ;雁陣驚寒 , (7) ,秋水共長天一色。(8) ,凡在故老, (9) ,至微至陋, , (10)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11)鵬之背 , ,怒而飛 , 。(12)鵬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四、閱讀鑒賞。(一)閱讀下

12、面一首現代詩歌,完成2022題。共11分?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杜甫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注】鄭廣文即鄭虔。杜甫傾倒其三絕才華,又哀其不遇,二人交情極篤。何將軍與鄭為舊交,因而并招及杜甫,杜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共十章,當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初夏,接近杜甫在長安困居寄食的尾聲。園中有山,故言山林。梅:楊梅。沈瑩?臨海異物志?:楊梅大如彈丸,正赤。五月中熟其味甜酸20.對這首詩相關語意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這首詩記錄了詩人與鄭廣文、何將軍一同在山林中宴飲的場景,美景佳肴 ,逸興遄飛。B.首聯說園中的水塘如滄

13、江涌來,假山是開采的碣石堆成。“剩水、“殘山寫山水殘破之景。C.頸聯“銀甲是銀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彈箏;“金魚即魚符,標明身份地位,可以換酒。D.尾聯說大家興致高昂,無須灑掃庭院,移席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莓苔就是青苔。2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整首詩一路寫來,首、頷聯所寫,主園中景也。頸、尾聯所繪,主景中人也。B.頷聯緊接在首聯之后,彌補了“剩水與“殘山所缺乏的色彩美。C.頷聯兩句言蔬與果,頸聯兩句說的是為樂與飲酒,既得佳品,又兼興味。D.三兩知己,把酒言歡,固為生之樂事,只惜困居長安,內里又帶著絲絲苦味。22.這首詩頷聯寫景堪妙,請加以賞析。(5分)(二)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題。共18分。 讀書的藝術 讀書的享受始終是被當作文化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而且是被一般沒有這種特權的人所忌羨與尊敬著的 ,這只要把一個讀書人的生活與一個不讀書人的生活比擬一下 ,我們便很容易明白了。一個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是被拘束在他的身邊世界中的 ,在時間與空間上說來 ,他的生活只能陷在一些日常瑣事中 ,他的接觸與交談只限于同幾個少數相識的人 ,他的見識只限于身邊的環境。這一個小監獄他是無法脫身的。但是他一旦能讀了書 ,他便立刻走進了一個不同的天地 ,如果他讀的是一本好書 ,也便立刻可以和一個世界上的最好談話者接觸了。這個談話者引著他到一個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年齡中去

15、,或為他解脫一些個人的憂煩 ,或對他討論一些這個讀者所不知道的生活的特殊方面。一個古代的作家使他得與一個好久前的精神發生交通。當他讀下去的時候 ,他便會開始想像著這一位古代作家是什么樣子的以及他是怎樣一個人。孟子與司馬遷(中國的最大史家)都有過這同樣的意思。在十二個小時中有二小時能生活在一種不同的世界里 ,使我們的思想離開一下日前周遭的牽制 ,這當然是足為一班被束縛在他們的肉體的范圍中的人們所妒羨的一種特權。這一種環境的變易 ,在心理上的影響說起來 ,委實是同游旅一樣的。 還不僅是這一點。讀書的人往往會被引到一個思想與反映的世界中去的。甚至即使是一本關于實在事情的書 ,因為在親眼目睹這些事情

16、,或參加這些事情 ,以及從書上所看到這些事情之間是有所不同的 ,因為在書上所看到的時候 ,這些事情往往呈著一種容量的性質 ,而讀者也變成了一個事外的旁觀者。所以 ,最好的讀書便是能引我們到這種冥想的境界去的 ,而不是一味堆砌事實的。在報紙上花去許多時間 ,我以為決不能算讀書 ,因為一般人的報紙讀者大都主要在于要獲得一些沒有冥想價值的事實報道。 在我看來 ,關于讀者之目的的最好的說法 ,便是一個宋朝的詩人黃山谷(蘇東坡的朋友)所說過的話。他說:"士三日不讀 ,那么其言無味 ,其容可憎。"他的意思 ,當然是說讀書可以使人可愛而有味 ,這便是讀書的整個目的 ,也只有以這為目的的讀

17、書才能稱為一種藝術。一個人讀書并不是為了"增長學識"的 ,因為他如果一想起要增長學識 ,那么所有的讀書的樂趣都完全失敗了。這種人總是自己對自己說道:我一定要讀莎士比亞 ,我一定要讀讀索福格爾 ,我一定要讀讀愛利奧脫博士五車著作 ,這樣我便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了。我可以確定這種人是決不會有學問的。他將自己勉強苦讀一晚的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于是離開了 ,像從一個噩夢中醒來一樣 ,除了他能向人說他曾"讀"過哈姆雷特之外 ,并沒有更大的好處。無論何人 ,凡帶著一種勉強的感覺讀書的 ,都不懂得讀書的藝術。這樣的例行公事式的讀書與一個議員在作一次演講之前大翻其記錄

18、與報告并無分別。這是在求取行事上的幫助 ,根本不是讀書。 因之照黃山谷說起來 ,為了養成一個人的儀容上的可愛與談吐的有味的讀書 ,才是惟一可取的讀書。我們必須明白這種儀容上的可愛是在身體容貌的美之外的。黃山谷所說的"可憎" ,也并不是指容貌的丑陋。有丑的貌而具有一種動人之美的 ,也有好看的臉而看起來非常可憎的。在我的中國朋友中 ,有一個人頭的形狀像個炸彈 ,但卻是望之總是令人可喜的 ,在西方的作家中就我在照片上所看到的 ,臉兒最美的便是卻斯德登。他有怕人成團的須髭 ,眼鏡 ,蓬松得很好看的眉毛 ,以及兩眉相接處的結痕!使人覺得在這頭腦中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思想在活動著 ,隨時準

19、備從這對閃閃透視的眼中迸發出來。這便是黃山谷所謂美的臉 ,這種臉并不是用粉與胭脂所妝成 ,而是用深刻的思想力所妝成的。至于一個人的談話之有"味"無"味" ,全在于他的讀書方法。如果一個讀者獲得了書中的味 ,那么他在談話中便也會有味。他在談話中既會有味 ,他在文章中也不會無味了。 因此我把有味或有興趣認為是一切讀書的鑰匙。這一來 ,因而發生的就必然是那興趣是自己選擇的或個人的 ,正如對于食物的所嗜一樣 ,最衛生的食法 ,終究是就一個人所嗜愛的東西吃 ,因為這樣吃下去的東西就一定能夠消化。讀書也正與吃東西一樣 ,甲的甘肥也許便是乙的毒藥。在讀書上

20、,一個教員不能強迫他的學生愛其所愛 ,一個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們同樣的志趣。如果一個對于他所讀的書沒有興趣 ,那么一切東西都是白費的。正如袁中郎所說:"假設不快意 ,便置之 ,俟他人 ,或別有獨契者自去讀。"  所以 ,世界上是不會有什么書是絕對必須讀的 ,因為我們的知識的興趣是像一棵樹一樣的生長 ,像一條河一樣的流的。只要有相當的樹汁 ,那樹木無論如何都會長起來的 ,只要有泉源的新流 ,河水是總會流動的。當那水打著一座石壁時 ,它自會繞之而行的;當那水流到了一所可愛的低谷去時 ,它自會在那里停留蕩漾一下 ,當那水流到一所深深的山澗時 ,它便會經常留在那里;

21、當那水流至激湍時 ,它便會直向前去。這樣 ,一點也沒有什么勉強或決定的目的 ,它一定有一天會流入大海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本書是人人所必須閱讀的 ,只有在某時某地 ,某個環境或某個年齡中一個人所必讀的書。我頗以為讀書 ,也正像婚姻一樣 ,是也決定于命運或"姻緣"的。甚至有一本書是每個人必讀的 ,如?圣經?也有一定的時期。當一個人的思想與閱歷還夠不到閱讀一部杰作時 ,那杰作在他的嘴里只有一股壞滋味。孔子說 ,"五十而可以學易矣" ,這便是說一個人在45歲時便不應該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所說極有醇味的話 ,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 ,一個人在自己年齡未到成熟階

22、段時就不能體味到的。  還有 ,同一讀者在不同時期中讀同一本書 ,也會得到一種不同的滋味。譬如說 ,我們讀一本書 ,在和那書的作者作了一次當面的談話之后 ,或甚至從一張照片上看見了他的臉容之后 ,更多了解一點 ,有時那么與那作者本人絕交之后 ,看起他的書本也會另有一種不同的味道 ,一個人在40歲上讀?易經?有一種味道 ,到了50歲 ,在他看見了更多的人生變易之后 ,讀起?易經?來那么又有另一種味道。所以 ,一切好的書都可以讀第二遍的時候獲得益處與溫故知新的喜悅。我在大學里讀書的時候曾被指定著讀過?西行記?及?亨利·愛斯蒙?二書 ,但當我在十幾歲時能夠領略?西行記?時 ,那?

23、亨利·愛斯蒙?的真正味道卻完全覺不到 ,直到我以后回憶起來 ,才覺得在那本書中有更多的動人處是我那時候所不能領略的。  因此 ,讀書是一種包括著二方面的人的行為:作者與讀者。讀書的所得 ,靠讀者的識見與閱歷 ,同靠作者的識見與閱歷一樣的重要。宋儒程易川在論及孔子的論語時說:"談論語 ,有讀了全然無事者 ,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喜者 ,有讀了后知好之者 ,有讀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者。"(選自林語堂?讀書的藝術?有刪節)23. 以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交通:讀者和作家精神層面的溝通B.特權:精神在不同世界暢游的權

24、利C.冥想:讀書引發的不著邊際的空想D.姻緣:讀者與作者之間自然的緣分24.下面對文章第三段劃線處“例行公事式的讀書根本含義的理解,表述錯誤的項是(3分)A.以刻苦讀書為態度B.以大量讀書為手段C.以增長學問為目的D.以閱讀名家為對象25.下面對文章第段劃線處比喻論證所做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相當的樹汁和泉源的新流都是指非常充足而且還會源源不斷生長的興趣。B.水遇到石壁、低谷、山潤、激湍時的不同表現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和嗜好。C.“流入大海比喻順應自己的嗜好讀書,不需預設或者勉強,便會自然取得收獲。D.劃線處闡釋了世界上沒有什么書是必須要讀的,也照應上文“興趣是讀書的鑰

25、匙。26.以下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第段中作者以讀書能使人因環境變易而得到身心自由,并將人引到思想與反映的世界,來論證讀書的目的不是要獲得事實報道。B.第段中作者引用黃山谷的話,說明讀書的目的在于獲得深刻的思想力,只有以這樣的目的讀書,才能使人儀容可愛、談吐有味C.第段中作者用“甲的甘肥也許便是乙的毒藥說明個人讀書的興趣必須是個人的,并指出這是因為我們的知識興趣會生長變化。D.第段中作者用自己青年時期讀書的經歷,意在說明不同時期讀同一本書會得到不同的滋味,而這一切取決于人的知識文化趣味。27分條概括作者在文中所闡釋的“讀書的藝術。(6分)(三)閱讀下面一段文字,

26、完成第28題。共6分。?桃花源記?以沖淡洗練的筆墨,給我們描繪出一幅沒有世網羈絆的人間樂園圖景,給后世文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其文本之美,耐人玩味。一、烏托邦式的理想美作者陶淵明生活在政治極端腐敗、社會矛盾極端鋒利的東晉后期。他虛構的桃花源,沒有戰爭的紛亂,沒有帝王的統治,沒有朝代的更替,更沒有內部傾軋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人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外界的苦難皆“嘆惋。這里的人待人熱情,性格淳樸、真誠,“各復延至其家,“殺雞設酒,到處充滿友愛。作者在這里表達了自己對建立和平安定、豐衣足食、讓百姓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也表現了對現實的厭憎與批判。二、口口口口的口口美?桃花源記?中,作者傾注全

27、部感情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理想化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意境。首先,桃花源外的自然景物和諧優美:青山悠悠,小溪潺潺,桃林掩映,中無雜樹,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其次,桃花源內地廣物豐,和平寧靜,民風淳樸,人們安居樂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好的農村生活圖景三、口口口口的口口美在作者的筆下,桃花源撲朔迷離,亦真亦幻,朦朧飄忽,即暗示著其不存在。他把這一完全虛構的理想社會寫得假設虛假設實,使文章充滿了無窮奇趣:漁人無意中發現并走入桃花源,但有意去尋找卻找不到。文章中既有虛構的人物漁人,也有真實的人物劉子驥;有準確的年代、朝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美好環境、地點;就連通往桃花源的洞口也頗顯神奇,“初極狹,才通人,仿佛假設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源中人“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亦有一層虛幻色彩。作者還用“此中人語云:缺乏為外人道也這句話為漁人離開桃花源后再找此地“不復得路設下伏筆使桃花源這個撲朔迷離的理想境界顯得更為神秘。四、口口口口的口口美 ?桃花源記?篇幅不長,但先后五次設置懸念,使故事情節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一懸: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迷路了怎么辦?二懸:“林盡后又是怎樣的情景?三懸:“初極狹,才通人,里邊又有什么呢?四懸:漁人從桃花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