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莊子故事兩則教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莊子故事兩則教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語文莊子故事兩則教案莊子故事兩則課時:第1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目標 、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歸納相關的文言現象。3、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4、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自學能力。5、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 了解,提高閱讀品位。(二)過程與方法比較法、閱讀、討論2、聽故事、讀故事、說故事、品故事、寫故事(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學重點、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歸納相關的文言現象。2、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教學難點、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雙方的辯論思維。2、莊子和惠子之間的關系到底怎么樣?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2、,導入新課古時有一位大師,他的才學和品質都為人之首,到大限 之日時,很多弟子極傷心,竟嗚咽有聲,情不自禁。大師笑 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 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死生為伴,通天一氣,你 又何必悲傷?”弟子道: “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 跟隨您至今, 受益匪淺, 弟子卻無以為報。 想先生貧困一世, 死后竟沒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為此也! ”大帥坦然微 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 寶,以萬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備嗎?還有比這更好 更多的陪葬嗎?”弟子道: “沒有棺槨、我擔心烏鴉、老鷹 啄食先生。”大師平靜地笑道: “在地上被

3、烏鴉、老鷹吃掉, 在地下被螻蟻、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兩樣?奪烏鴉、老鷹之 食而給?面對死亡,這位大師表現的是何等的坦然!他就是 莊子。誰能介紹一下莊子的基本情況?(找同學介紹)大屏 幕顯示: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 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 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二、題板書與目標展示、課題板書2、目標展示(知識目標) 莊子與莊子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

4、 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 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 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 富。氣勢壯闊。 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 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 人和后學者的偽作。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 語言運用自如, 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魯迅 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閹,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 能先也”。郭沫若也評價說: “以思想家而兼家的人,在中國 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 ”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 “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5、。莊子散文對后世的影響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或文風來說, 都是屬于南方一系, 即楚國文化的代表, 所謂“莊狂屈狷” , 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李白縱浪恣放的詩篇,直承莊子且不說,后如柳宗 元論文,主張“參之莊老以肆其端” ,龔自珍病梅館記 那種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感,顯然汲取了莊周秋水篇的 精神。三自主學習與探究讀故事: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正確斷句。2再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的意義 板書:惠子相梁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國:國都、京城。非梧桐不止止:棲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安:疑問代詞,怎么。于是鴟得腐鼠于是:在這時,與現代漢語中表意

6、不同。魚出游從容從容:安閑自由; 現在多指 “在危險面前冷靜不慌忙” 。是魚之樂也 是:這。同桌相互檢查過關。3說故事:梳理故事情節板書:情節出人意料第一則:相梁 - 往見 - 欲代 - 搜- 往見第二則:是魚之樂也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 全矣。 - 子曰汝安知魚樂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四、交流與合作學習、學生合作學習自學提綱與交流。2、教師巡回指導。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六、課堂檢測分角色朗讀,把握句子的語氣語調。小組討論、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差異,體會形象鮮明的人物惠子相梁中,惠子利

7、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 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 避之惟恐不及。 (一、二組討論)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 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 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 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 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七、課時小結八、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主備教師:盧偉 時間:2.8備課組長簽字: 科目:語文 課題:莊子故事兩則 課時:第2課時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目標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喻意。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

8、詩意,了解莊 子的志趣。(二)過程與方法比較法、閱讀、討論2、聽故事、讀故事、說故事、品故事、寫故事(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學重點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 把握故事的主旨。教學難點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理解莊子 的志趣。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一個時代,同時 又是中國文化最為有幸的時代。百家爭鳴,各種流派紛紛登 場,給我們帶來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榮。其中有一 個獨立特行的一派,一個獨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 肆著稱,他其貌不揚,長脖子,脖子還長有一個瘤子,臉色 蠟

9、黃,他曾經去見過幾位 國 君,后者都被他的長相嚇跑 了。這就是莊子,莊子和孔子一樣,同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智 者。但莊子與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讓我們走近莊子, 感受他的機敏、幽默與詼諧。二、題板書與目標展示、課題板書2、目標展示(知識目標)三自主學習與探究、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 怎樣的心境?(莊子認為魚 “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你認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于這一點,歷 來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1)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結尾處,在惠 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

10、后,莊子似 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 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 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 ,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 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2)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 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 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說,惠子才 是勝者。(3)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 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3、結合兩則故事,比較莊子與惠子在思想、性格、氣 質等方面的差異。(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 的心思猜度莊子

11、, 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 視爵祿如 “腐鼠”, 避之惟恐不及。在莊子與惠子游于謙梁中,惠子好辯, 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 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 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 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 貌。)在莊子心目中, 惠子是難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虛構嗎?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確實比較熱衷于 功名富貴,但不大可能做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四、交流與合作學習、學生合作學習自學提綱與交流。提問:莊子講鹓鶵故事中,鹓鶵、鴟、腐鼠分別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莊子堅持認為“

12、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 樣的心境?學生思考,明確: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如 莊子。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如惠子。腐鼠比喻 功名利祿。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既表 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收到既 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再聽故事:“運斤成風”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莊子與惠子的友誼。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 他請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揮動斧頭, 呼呼作響, 隨手劈下去, 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 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 替我 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 但是

13、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莊子認為魚“樂” ,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表現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莊子的 這種人生態度,我以為是非常重要的,帶著這樣的眼光我們 可以在冰冷的現實中找尋到詩意,從而豐富我的精神家園。2、教師巡回指導。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六、課堂檢測七、課時小結情節出人意料。朋友來賀,不喜卻疑;搜捕在即,不躲 自迎;義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敘,一針見血。人物對比鮮明。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莊子清高 自守。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 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 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比喻巧妙貼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銳地批評了惠子的卑劣。八、課后作業板書設計:情節出人意料。惠子相梁 - 莊子往見 - 欲代子相 - 搜與國中- 莊子往見 - 奇鳥之喻人物對比鮮明。惠子相梁 :惠子利欲熏心 - 莊子清高自守。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一力辯,重邏輯分析;一巧辯,重藝術觀賞 比喻巧妙貼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銳地批評了惠子的卑劣。資料:、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表宣 言,其中有人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