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及小型電器防爆標準_第1頁
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及小型電器防爆標準_第2頁
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及小型電器防爆標準_第3頁
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及小型電器防爆標準_第4頁
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及小型電器防爆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及小型電器完好標準一、什么是隔爆?答:當電氣設備外殼內導電部件產生的電火花使外殼內燃性氣體發生爆炸時,決不能引起設備外殼外部周圍可燃性氣體混合物發生爆炸和燃燒,這種性能稱為隔爆。凡具有這種性能的電氣設備就稱為隔爆型電氣設備。隔爆型電氣設備之所以能夠隔爆,主要在于它的外殼具有耐爆性和不傳爆性(也稱隔爆性)。耐爆性是指設備外殼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當設備外殼內發生可燃性氣體爆炸時,其壓力不會使外殼變形和破壞。不傳爆性指設備外殼內發生爆炸時所發生的火焰和高溫氣體,通過外殼各部件之間的接合面處的間隙向殼外噴出時,決不會引爆殼外可燃性混合物。二、什么是防爆設備的失爆?答:電氣設備的隔爆外殼失

2、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能的隔爆外殼均叫隔爆外殼的失爆。三、外殼隔爆外殼應清潔、完整無損,并有清晰的防爆標志。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失爆:1、外殼有裂紋、開焊、嚴重變形的為失爆;嚴重變形指變形長度超過50mm者,同時凸凹深度超過5mm者。2、使用未經部指定的檢驗單位發證的工廠所生產的防爆部件(指受壓傳爆關鍵件)為失爆。3、防爆殼內、外有銹皮脫落為失爆。4、閉鎖裝置不全,變形損壞起不到機械閉鎖作用為失爆。5、隔爆腔(室)的觀察窗(孔)的透明板松動、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為失爆。6、隔爆設備隔爆腔之間嚴禁直接貫通,去掉防爆電機接線盒及內隔爆絕緣座為失爆。7、改變隔爆外殼原設計安裝形狀,造成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不符

3、合規定的為失爆。8、隔爆型燈具外罩破裂及閉鎖裝置失靈者為失爆。四、接合面隔爆接合面應保持光潔、完整,須有防銹措施,如電鍍、磷化、涂防銹油等。凡不符合規定之一者為失爆。1、隔爆接合面(類)的間隙、直徑差或最小有效長度(寬度)必須符合表1的規定。表中L靜止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1螺栓通孔邊緣至隔爆接合面邊緣的最小有效長度;W靜止隔爆接合面及操縱桿與桿孔隔爆接合面最大間隙或直徑差;轉軸與軸孔隔爆接合面最大直徑差。表1 類隔爆接合面結構參數(mm)接合面型式LL1W外殼容積V(1)V0.1V>0.1平面、止口或圓筒結構6.06.00.3012.58.00.400.4025.09.00.50

4、0.5040.015.00.60帶有滾動軸承的圓筒結構6.00.400.4012.50.500.5025.00.600.6040.00.80但快動式門或蓋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不小于25mm。2、操縱桿直徑與隔爆接合面長度應符合;當操縱桿直徑不大于6.0mm時;隔爆接合面不小于6mm,操縱桿直徑不大于25.00mm時,長度須不小于操縱桿直徑;操縱桿直徑大于25.00mm時,長度須不小于25.0mm。3、隔爆電動機軸與軸孔的隔爆結合面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不應產生摩擦。用圓筒隔爆接合面時,軸與軸孔配合最小單邊間隙須不小于0.075mm;用滾動軸承結構時,軸與軸孔的最大單邊間隙須不大于表1規定W值的

5、2/3。4、螺紋隔爆結構、螺紋精度不低于3級,螺距不小于嚙合扣數、最小擰入深度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 螺紋的最小嚙合扣數、最小擰入深度(mm)外殼凈容積V(1)最小擰入深度最小嚙合扣數V0.15.060.1V2.09.0V2.012.55、隔爆接合面的法蘭減薄厚度,應不大于原設計規定的維修余量。6、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機構傷痕不得超過下列規定:1)、隔爆面上對局部出現的直徑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的隔爆面,每1cm2不得超過5個;10mm寬的隔爆面上,不得超過2個。2)、產生的機械傷痕,寬度與深度不大于0.5mm ;其長度應保證剩余無傷隔爆面有效長度不小于規定

6、長度的2/3。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銹蝕及油漆,應涂防銹油及磷化處理。無意造成油漆痕跡,當場擦掉,不為失爆。如有銹蝕,用棉紗擦凈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亞鐵云狀痕跡,用手摸無感覺者仍算合格。8、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不得缺螺栓或彈簧墊圈(或備帽),緊固程度應以壓平彈簧不松動為合格。偶爾出現彈簧墊圈斷裂或失去彈性時,檢查該處防爆間隙,若不超限,更換合格彈簧墊圈后不算失爆。五、零部件1、緊固用的的螺栓、螺母、墊圈等要齊全、緊固、無銹蝕。2、同一部件的螺母、螺栓規格一致。平墊、彈墊的規格應與螺栓直徑相符合。緊固用的螺栓、螺母應有防松裝置。3、用螺栓緊固的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緊固后螺孔須留有大于2倍防松墊圈的厚

7、度的螺紋余量。螺栓擰入螺孔長度應不小于螺栓直徑,但鑄鐵、銅、鋁件不應小于螺栓直徑的1.5倍。4、緊固后,螺栓螺紋應露出螺母13扣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墊圈減少螺栓的伸出長度。5、使用螺母式的進線咀必須有密封圈、金屬墊圈。6、對閑置的進線咀必須封堵壓緊,其順序由內向外為:密封圈、擋板、金屬墊圈;擋板直徑與進線咀內徑之差不大于2mm,擋板厚度不小于2mm。六、電纜引入裝置電纜引入裝置即進出線咀應完整、齊全、緊固、密封良好。不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為失爆;1、密封圈有破損、老化、失去彈性、變質、變形、有效尺寸配合間隙達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的為失爆。2、進線嘴壓緊后沒有余量或進線嘴內緣壓不緊密封圈,

8、或密封圈端面與器壁接觸不嚴,或密封圈能活動的。進線嘴與密封圈之間沒加金屬墊圈的為失爆。3、壓疊式的進線嘴壓緊電纜后的壓扁量不超過電纜直徑的10%。4、密封圈內徑與電纜外徑間隙不超過1mm,密封圈的外徑與腔室的內徑間隙不大于2mm;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差應符合表3規定;密封圈寬度應大于電纜外徑的0.7倍,但必須大于10mm;厚度應大于電纜外徑的0.3倍,但必須大于4mm(70mm2的橡套電纜例外)。密封圈無破損,不得割開使用。電纜與密封圈之間不得包扎其它物體。表3密封圈外徑D(mm)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D0(mm)D201.020<D601.560<D2.05、密封圈的單

9、孔內穿進多根電纜的為失爆;6、低壓隔爆開關引入電纜時,密封圈應全部套在電纜護套上的;7、一個進線咀內用多個密封圈的為失爆;8、電纜護套(鉛皮)穿入進線嘴長度一般為515mm。如電纜粗穿不進時,可將穿入部分銼細(但護套與密封圈結合部位不得銼細)。9、擋板放在密封圈里邊的,壓盤式進線咀或螺母式進線咀、金屬圈放在擋板與密封圈之內的為失爆;10、進線咀壓緊后,沒有余量或線咀內緣壓不緊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與器壁接觸不嚴或密封圈能活動的為失爆;11、壓盤式進線咀缺壓緊螺栓或壓緊螺栓未上緊的為失爆;12、使用的壓緊螺母式進線咀在螺母與密封圈之間缺少金屬墊圈的為失爆;13、壓緊螺母式引入裝置因亂扣、銹蝕等原因

10、緊不到位或用一只手指能使壓緊螺母旋進超過半圈的為失爆。14、低壓隔爆開關空間的接線嘴應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于2mm的鋼墊板封堵壓緊。其緊固程度:螺旋線嘴用手擰緊為合格;壓疊式線嘴用手晃不動為合格。鋼墊板應置于密封圈的外面,其直徑與進線裝置內徑差應符合表3的規定。15、高壓隔爆開關空間的接線嘴應用與線嘴法蘭厚度、直徑相符的鋼墊板堵封壓緊,其隔爆結合面的間隙應符合表1的規定。16、高壓鎧裝電纜引入裝置與防爆電氣設備聯接時,必須用高壓絕緣膠或其它同性質材料澆灌至三叉口以上,絕緣膠不能有裂紋而使其相對活動;17、電纜在引入裝置處能輕易來回抽動的為失爆(注:電纜緊固程度的判別方法:順著電纜方向以用手不能將

11、電纜推進接線室為合格。)七、接線凡不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為失爆:1、 接線裝置完整齊全,絕緣座、絕緣套管完整無裂紋未使用的孔要嚴密封堵;2、 接線螺栓和螺母的螺紋無損傷,無放電痕跡,接線零齊全,有卡爪、彈墊、背帽等。3、 兩防爆腔之間的導電桿的固定要有防松裝置,使用彈簧墊圈的要壓平;4、 隔爆型插肖的電源側應接插座,負荷側接插肖,嚴禁反接;5、 低壓隔爆開關接線室不允許電源側進出線接成負荷側進出線或負荷側進出線接成電源側進出線,磁力起動器的小喇叭咀嚴禁引入引出動力線;6、 接線整齊,無毛刺,卡爪不能壓絕緣膠皮或其它絕緣物,也不得壓或接觸屏蔽層。7、 電源低于1140伏的隔爆插接裝置,必須有防止突

12、然拔脫的徐動裝置,電源高于1140伏的必須有電氣聯鎖裝置;8、電纜不合格接頭: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和電纜破口均稱為不合格接頭,是電氣安全隱患點與電器失爆同等對待。(1) 雞爪子A橡套電纜的連接不采用硫化熱補或同等效能的冷補者;B電纜(包括通訊、照明、信號、控制電纜)不采用接線盒的接頭;C鎧裝電纜的連接不采用接線盒或不灌注絕緣充填物或充填不嚴密漏出芯線的接頭。(2) 羊尾巴電纜的末端不接裝防爆電氣設備或防爆元件者稱之為羊尾巴;電氣設備接線咀(包括小型電器)2米內的不合格接頭或明線破口者均為羊尾巴。(3) 明接頭電氣設備與電纜有裸露的導體或明火操作者均屬明接頭(4) 破口A橡套電纜的護套損壞,露

13、出芯線或露出屏蔽層者;B橡套電纜護套損壞傷痕深度最薄處二分之一以上,長度達20mm或沿圍長三分之一以上者。電纜吊掛標準1、電纜的敷設路徑應在煤礦安全規程允許的條件下,按長度最短、易于敷設、便于維護、巷道支護良好,有利于安全的原則下進行。2、巷道內電纜應用吊鉤(卡)吊掛,橡套電纜嚴禁用鐵絲懸掛。原則上在工作面材料巷電纜鉤位于近工作面側,運輸巷電纜鉤位于人行道側。電纜鉤必須進行防腐處理。3、電纜吊掛整齊、不交叉、不落地,應有適當的弛度,弛度保持在電纜直徑一倍左右,均勻統一,并能在意外受力時自由墜落。4、電纜鉤間距在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內不得超過3m,特殊地段可根據實際情況增設電纜鉤。電纜鉤應按裝牢固

14、、橫平豎直、高度一致,不得缺鉤,電纜鉤的下端距軌面1.2m,電纜鉤兩端須固定牢固,當鉤數超過6鉤時,需三點固定,預埋12*120mm的螺栓,埋深100mm,外露20mm。5、過路或橫過巷道的電纜一律采用電纜支架與相應電纜卡或電纜鉤固定,應從巷道頂部通過,懸掛間距不大于0.5m。6、電纜不應懸掛在風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當受條件限制,電纜與風管、水管在巷道同一側敷設時,必須敷設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離。在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內,電纜(包括通信、信號電纜)必須與瓦斯抽放管路分掛在巷道兩側。7、巷道內的通信和信號電纜應與電力電纜分掛在巷道的兩側,如果受條件限制,應敷設在電力電纜上方0

15、.1m以上的地方。8、高、低壓電力電纜敷設在巷道在同一側時,高、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應大于0.1m。高壓電纜之間、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0mm。9、巷道照明電纜吊掛,應預先于巷道頂中央拉8#鐵絲,間隔1.5m固定一處,然后將照明電纜平直固定在鐵絲上,每0.5m固定一處,照明電纜不得多余下垂,照明燈與照明電纜垂直吊掛,成線成排。10、電纜上不得懸掛任何物件,纜線上不得有噴漿料與粉塵,必須清理干凈。11、運行中的電纜不應盤成圈或倒8字型,屏蔽電纜、采煤機電纜車內的電纜除外。12、電纜穿過墻壁部分應用套管保護,并用黃泥嚴密嚴密封堵管口。13、綜采工作面的電纜應放在電纜槽內,工作面超前支護電纜應用

16、吊梁配合廢皮帶綁扎吊掛,不得與油管、風管、水管混吊。14、巷道內的電纜,沿線每隔一定距離、拐彎或分支點以及連接不同直徑電纜的接線盒兩端、穿墻的兩邊都應設置電纜標志牌。移動變電站完好標準一、外觀檢查:1、各部零部件齊全、完整、緊固,觀察窗無損壞現象。2、箱體及散熱器無變形,無銹蝕。3、拖撬小車無無變形,輪組轉動靈活,不松礦、曠。4、箱體內、外無積塵,無積水,無水珠。5、變壓器運行聲音正常。6、變壓器試驗記錄本要完好,記錄填寫及時。二、接線:1、在井下下使用時,應采用監視型屏蔽橡套電纜,電纜接線符合電氣完好標準規定。2、電纜連接器接觸良好,接線盒不發熱。3、箱內二次回路導線接線端子接線牢固,線端標

17、志齊全、清晰,布線整齊、清楚,無積塵,導線絕緣良好。4、接線的瓷瓶牢固無松動現象,無裂紋、無損傷,無放電痕跡。三、饋電開關:1、開關內的接線應壓緊和密封,符合完好標準。2、空氣開關內的觸頭接觸良好,無嚴重燒痕,隔離刀閘開關插入深度不小于刀閘寬度的2/3,三相合閘不同期性不大于3mm。3、真空開關的接觸器完好,無放電痕跡,三相吸合同步。4、操作機構應靈活,各部按鈕無卡住或銹蝕現象。5、分、合閘操作及指示燈顯示正常。四、保護裝置與絕緣:1、各保護裝置齊全,整定數值合格,動作靈敏可靠。2、電氣、機械聯鎖裝置齊全,動作正確可靠。3、接地標志明顯,接地裝置極符合規定(主接地極與輔助接地極間距離要大于5m

18、)。4、絕緣性能良好,絕緣電阻值符合要求。(1140V不低于50M;380V或660V不低于5M。)電動機的完好標準一、外觀檢查:1、接線盒、吊環、風翅、通風網、護罩、散熱片、冷卻水接頭、注油孔、接地螺栓等零件齊全、完整、緊固。2、運行聲音正常,運行中轉動平穩,無明顯震動。3、運行溫度不超過生產廠規定,同時可參考下列規定:1)、B級絕緣的繞組1100C。2)、F級絕緣的繞組1250C。4)、H級絕緣的繞組1350C。5)、滾動軸承750C。4、接地裝置符合規定。二、接線腔:1、接線螺栓、引線瓷瓶、接線板無損傷裂紋,引線絕緣無老化破損。2、接線工藝符合電氣完好標準中的規定。3、接線腔內保持清潔干凈,無雜物,無滴水,保持腔內干燥。4、接線板螺栓、螺母無缺少、滑扣現象。接頭溫度不得超過導線溫度。5、接線終端應用線鼻子或過渡接關接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