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管理心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07至管理心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07至管理心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07至管理心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07至管理心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9年10月份全國自考管理心理學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管理心理學在20世紀50年代產生于(C) A:英國 B:俄國 C:美國 D:德國2.在管理心理學的內容中,把研究組織整體動態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稱為(B) A:行為心理B:組織心理C:個體心理D:群體心理3. 1911年出版的科學管理原理的作者是(C) A:古利克B:厄威克C:泰羅D:韋伯4.經驗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德魯克B:勒溫C:韋伯D:巴納德5.一個人整個的、本質

2、的、比較穩定的意識傾向性與心理特征的總和,稱之為(A) A:個性B:精神C:素質D:品德6.不同的氣質類型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具有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行為特征的人的氣質類型屬于(A)A:膽汁質B:抑郁質C:多血質D:粘液質7.對人的知覺與對物的知覺的區別的根本點是(D)A:對人的知覺主要停留在被知覺者的身體姿態B:對人的知覺主要停留在被知覺者的面部表情C:對人的知覺主要停留在被知覺者的外部行為D:對人的知覺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8.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提出的歸因模式是(A)A:兩因歸因模式B:成敗歸因模式C:三度歸因模式D:內外歸因模式9.主體對某特定對象進行認知、評價并作出價值判斷所形成的心理傾

3、向稱作(C) A:性格B:氣質C:態度D:動機10.勒溫的參與改變態度理論認為:人的態度的改變離不開群體的規范和(B)A:信息B:價值C:人際關系D:情境11.人缺乏某種必需的東西(物質的或精神的)時,在內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具有緊張感的主觀狀態是(B)A:動機B:需要C:挫折D:目的12.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中的雙因素是指(C)A:物理因素、社會因素B:環境因素、主體因素C:保健因素、激勵因素D:內在因素、外在因素13.個人之間能面對面地接觸和聯系的群體是(A)A:小型群體B:大型群體C:實屬群體D:參照群體14.根據美國管理學家塞利士對非正式群體的分類,如果群體行為有良好的計劃性,群體成員大多

4、數從事判斷性工作,而且是單獨操作,那么該群體的類型是(D)A:冷淡型B:乖僻型C:保守型D:策略型15.群體成員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叫(A)A:群體規范B:工作制度C:行為準則D:群體壓力16. “口服心不服”的從眾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出于(B)A:知覺的歪曲B:行為的歪曲C:判斷的歪曲D:情感的歪曲17.下級將準備好的工作績效報告提供給上級審閱的溝通方式屬于(A)A:上行溝通B:下行溝通C:平行溝通D:工具式溝通18.在面對面溝通過程中,適當的空間距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D)A:溝通者的性別B:交談的話題C:親密的程度D:文化規范19.易于同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人的性格和氣質

5、一般是(B)A:遲鈍、刻板、敏感多疑B:態度和善、性情寬厚、體諒他人C:孤僻、刻板而固執D:高傲自大、目空一切20.一般說來,人際交往可以分成四個層次,其中最深層的是(C)A:感情交往B:禮儀交往C:思想交往D:功利交往21.在PM領導行為理論中,管理效果最差的領導類型是(A)A:pm型B:PM型C:P型D:M型22.關于決策的表述,錯誤的是(D)A:決策是科學管理的前提,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B:決策貫徹于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C:在一切的失誤中,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D:在現代社會化生產的條件下,決策取決于領導者的聰明才智和知識經驗23.克拉克等人認為組織文化是(C) A:我們處理周

6、圍事物的方法B:引導行為的強有力的工具C:主要依靠符號獲取和傳遞的思想、感受和反應的方式D:以一整套價值觀和信念為基礎的24.將年度考核優秀的比例定為10%的績效考核法屬于(D) A:排序法B:目標對照法C:代表人物法D:強迫選擇法25.績效考核中,考核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語言、行為、表現或其他事物而迅速改變自己對被考核人的評價意見或看法,從而引起的考核誤差叫做(A) A:暗示性偏差B:對照效應偏差C:近因偏差D:印象性偏差26.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同病相憐”等體現了績效考核中的(D) A:對照效應偏差B:從眾效應偏差C:暈輪效應偏差D:相似性偏差27.談話法和問卷法屬于管理心理學研究

7、方法中的(C)A:觀察法B:實驗法C:調查法D:測驗法28.在人性假設理論中,認為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就是自我實現,這是(D)A:“經濟人”假設B:“復雜人”假設C:“社會人”假設D:“自我實現人”假設29.克服組織變革阻力的措施有四類,注意群體規范屬于(C)A:進行力場分析B:讓組織成員參加變革C:利用群體動力D:獎勵變革中的創新者30.在組織變革的阻力中,由于變革結果未知性造成的阻力屬于(A)A: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B:經濟原因造成的阻力C:組織本身原因造成的阻力D:社會群體原因造成的阻力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8、,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1.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有(ABCD) A:先天遺傳因素B:家庭因素C:文化傳統因素D:階級和階層因素E:經濟因素2.激勵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幾種基本類型,即(ABC) A:內容型激勵理論B:過程型激勵理論C:狀態型激勵理論D:自我感知型激勵理論E:綜合型激勵理論3.心理過程即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的幾個方面是(ABE)A:認識過程B:意志過程C:控制過程D:協調過程E:情感過程4.直線職能式組織結構的缺點是(ABCDE) A:行政管理部門與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容易混淆B:領導的決策指揮與職能部門的建議可能不一致C:容易造成多頭領導的現象D

9、:層次多,擴大了機構的規模E:小型企業不適合這種結構5.實行組織變革的方式有(ABCE)A:人員導向型B:組織導向型C:技術導向型D:環境導向型E:系統導向型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1.簡述管理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的關系。 (1P3-4)2.簡述自我意識對自我管理的意義。 (4P100-101)3.簡述群體應具備的特征。 (7P156)4.簡述弗德勒提出的有效領導的權變模式。 (11P287)5.簡述績效考核的程序。 (14P377-379)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舉例說明性格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3P63-65)2.試分析管理心理學與

10、組織行為學的關系。 (1P5)五、案例分析題(15分)1.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10年前的產值已達10億元,3年前,居安思危的企業老總,從北京高薪請進一個“高手”構建組織文化,重新編印了企業畫冊,統一了員工制服,健全了企劃部、公關宣傳部等部門,招聘了一大批具有表演和公關才能的靚女俊男等等,“看上去很美”。但一邊是花巨額的錢搞所謂的組織文化構建,一邊是員工不但老樣子還更養成了務虛不務實做表面功夫的習性。兩年不到,火旺的企業終于支持不下去了。這樣的組織文化實際上已經變味為時髦的“皇帝的新裝”。 結合案例資料,請回答:(1):組織文化的作用是什么?(13P341-345)(2):培植組織文化的過程和方

11、法是什么?(13P352-354)(3):案例中的建筑工程公司在組織文化建設中走入了什么誤區?(13P3503512008年10月份全國自考管理心理學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現代管理學越來越認識到,生產力諸要素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重要的資源,最寶貴的財富,管理的核心是(D) A:物B:資金C:科技D:人2.在心理學研究歷史上,霍桑實驗提醒人們在處理管理問題時要注意(D) A:科學技術的因素B:群體規范的因素C:目標管理的因素D:人際關系的因素3.提

12、出雇主和工人雙方協調和合作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實行科學管理以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是(B) A:亞當?斯密B:泰羅C:巴貝奇D:羅特利斯博格4.按照“社會人”的假設,在調動人的生產積極性上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A) A:良好的人際關系B: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C:正式群體D:物質刺激5.從人的心理特性來研究人的個性的理論被稱為(C) A:社會學習論B:心理分析論C:特質論D:個性類型論6.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被稱為(A) A:性格B:氣質C:能力D:經驗7.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客觀因素不包括(A)A:過去的經驗B:知覺對象本身的特征C:對象和背景的差別D:對象的組合8.我

13、們在觀察某個人時,對于他的某種品質或特征有清晰明顯的知覺,由于這一特征或品質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非常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其他特征或品質的知覺,這被稱為(B) A:優先效應B:暈輪效應C:近因效應D:定型效應9.表現為對自己身體、外貌、衣著、風度、所有物等的認識,其行為常常表現為追求身體的外表、物質欲望的滿足、維持家庭的利益等,這被稱為(C)A:社會自我B:.心理自我C:物質自我D:精神自我10.阿爾波特及其同事嘗試將價值觀分為六種,其中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愛和信任的是(D) A:唯美的B:宗教的C:政治的D:.社會的11. 1961年提出“態度變化三階段理論”的心理學家是(D) A:勒溫B:費斯

14、汀格C:墨菲D:凱爾曼12.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觀點,屬于人的高級需要的是(A) A:尊重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交往需要13.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的公平理論體現了社會要求的(D)A:利益分配平均化傾向B:利益分配絕對化傾向C:利益分配模糊化傾向D:利益分配合理化傾向14.在目前國際上流行的非正式群體的分類中,主張依據非正式群體與組織是否保持良好關系為主線來分類的學者是(C) A:道爾頓 B:里維斯C:塞利士D:莫雷諾15.正式群體的主要功能是(B) A:完成組織任務和協調人群關系B:完成組織任務和滿足成員的各種心理需要C:協調人群關系以及影響和改變個人的觀念和行為D:滿足成員的各

15、種心理需要和協調人群關系16.已知a群體:強凝聚力積極誘導;b群體:弱凝聚力積極誘導;c群體:弱凝聚力消極誘導;d群體:強凝聚力消極誘導。其按照生產效率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為(A) A:abcd B:adbc C:bacd D:abdc17.沖突的過程劃分為5個階段,其中階段是(A) A:認識和個性化B:潛在的對立或不一致C:行為意向D:結果18.從管理的角度看,平行溝通獲得較好效果的條件是(B)A:上級的支持B:上級的知識和支持并存時 C:上級的知識D:上級正式規定并制度化后19. 20世紀40年代開展“群體動力學”研究的心理學家是(C)A:貝爾斯B:伯恩C:勒溫D:西格爾20.一個真正有作為

16、的領導者,應該(B)A:具有正式領導者的功能B:具有正式領導者與非正式領導者的功能C:具有非正式領導者功能D:具有正式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功能21.領導有效性的品質理論中的傳統品質理論的缺陷是(C) A:將有效領導者與某些品質特征相聯系B:從動態的角度研究領導者的品質特征C:遺傳決定論,忽視教育、環境的作用D:從領導者的行為方式來探索成功的領導模式22.提出“決策貫徹于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觀點的是美國著名的決策研究專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D)A:麥克利蘭B:吉伯C:布萊克D:西蒙23.被稱為“管理中的管理”的是(D)A:過程管理B:制度管理C:人員管理D:目標管理24.組織設計的核心是(

17、C)A:形象設計 B:人員設計C:結構設計D:功能設計25.日本組織文化的顯著特色是(B)A:以人為中心B:家族主義C:和魂洋才D:軟硬結合26.根據組織形象的層次,可以將組織形象識別相應地分為( A)A:組織理念識別系統、組織行為識別系統、組織視覺識別系統B:組織形象定位系統、組織行為識別系統、組織視覺識別系統C:組織理念識別系統、組織形象定位系統、組織視覺識別系統D:組織理念識別系統、組織行為識別系統、組織形象定位系統27.績效考核的總方針、總原則是( D)A:客觀公正B:民主公開C:嚴格認真D:實事求是28.考核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語言、行為、表現或其他事物,而迅速改變自己對被考核者的

18、評價意見或看法,從而引起的考核誤差被稱為( B)A:暈輪效應偏差B:暗示性偏差C:對照效應偏差D:首因偏差29.不屬于組織變革中的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是( C)A:因變革破壞一些人的職業認同感B:因變革的后果未知使人們對變革前途產生懷疑和擔心C:因變革引起對個人經濟收入影響D:因變革引起一些人地位和職權的變化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30.組織變革的第三階段是(A)A:再凍結B:變革C:解凍D:發現問題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1.管理心理學形成的理論準備有( A

19、BCE)A:心理技術學B:霍桑實驗C:群體動力理論D:行為科學理論E:需要層次理論2.自我管理的內容主要有(BCD)A:自我形象管理B:自我思想管理C:自我心理管理D:自我行為管理E:自我態度管理3.管理學家道爾頓以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為依據,將非正式群體分為(ACE)A:垂直型B:保守型C:平行型D:策略型E:隨意型4.在管理中采用高聳的還是扁平的組織結構,應考慮的因素有(BCDE ) A:管理者的素質狀況B:工作任務的相似程度C:工作崗位的接近程度D:職工的經驗和思想水平E:工作任務需要協調的程度5.實行組織變革的方式有(ABCE)A:人員導向型B:組織導向型C:技術導向型D:環境導向

20、型E:系統導向型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1.簡述性格的應用必須重視的幾個方面。 (3P63-65)2.簡述如何利用非正式群體的積極因素。 (7P173)3.簡述人際關系的重要作用 (10P234-236)4.簡述按照傳統組織理論構建的科層制度的主要缺點。 (12P312-313)5.克服考核中的心理偏差的措施有哪些? (14P387-391)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試述在管理實踐中處理群體沖突的策略。 (8P207-208)2.聯系管理實際論述如何進行組織結構設計 (12P322-324)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5分)1.米喬特(196

21、2年)做過一個實驗,他用一個黑色的長方形A和一個灰色的長方形B,先使A沿著直線移動,一直觸及B后停止A的移動,然后B開始移動,逐漸離開A。實驗者操縱A與B的移動速度,使兩者作不同的變化,這時被試者也隨之作不同的歸因。若A移向B的速度大于B離開A的速度,被試者將之歸因于“B的離開是受到A的影響”;反過來,若A移向B的速度小于B離開A的速度,則被試者歸因為B的移動是一種“逃避”行為,是B出于對A的“恐懼”。 結合案例回答: (1)被試者的歸因偏差類型是什么?(4P93) (2)常見的歸因偏差還有哪些? (4P92-93)(3)聯系管理實際談談如何在管理中克服歸因偏差。 (4P93-94) 考試流程

22、: 開始考試- 確認交卷- 評分方式 -主觀題評分 -查看成績 -查看答案 請選擇評分方式 自己評卷 專家閱卷2007年10月份全國自考管理心理學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1958年,專著管理心理學的出版,意味著管理心理學作為學科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該著作的作者是(D1P8) A:梅奧 B:閔斯脫博格C:斯騰D:黎維特2.在心理科學中,研究群體中人們彼此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是(A1P5) A:社會心理學 B:工程心理學C:管理

23、心理學 D:普通心理學3.在人性假設理論中,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這是(B2P34) A:“社會人”假設 B:“經濟人”假設C:“自我實現人”假設D:“復雜人”假設4.在科學管理理論中,提出有名的管理七職能論的學者是(A2P23) A:古利克B:厄威克C:泰羅D:韋伯5.不同的氣質類型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表現為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的氣質類型是(C3P53)A:粘液質B:膽汁質C:多血質D:抑郁質6.在能力的個別差異中,屬于質的差異的是(B3P71) A:水平差異 B:類型差異C:早晚差異 D:興趣差異7.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C4P89) A:社會心理學家凱利 B

24、:心理學家韋納C:社會心理學家海德 D:社會心理學家阿希8.構成自我意識的三種心理成分是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D4P100)A:自我需要 B:自我知覺C:自我管理 D:自我控制9.在態度的構成要素中,作為態度的最終表現形式是(D5P110)A:認知要素B:評價要素C:情感要素D:意向要素10.價值觀包含著價值要求,具有強烈的傾向性并帶有鮮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這是指價值觀的(D5P106)A:動力作用B:標準作用C:調節作用D:定向作用11.人缺乏某種必需的東西(物質的或精神的)時,在內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具有緊張感的主觀狀態是(B6P124)A:動機B:需要C:挫折D:目的12.屬于挫折產生的內

25、部原因的是(C6P151)A:婚姻關系破裂 B:人際關系緊張C:生理缺陷D:強烈的噪音13.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行為是(B6P131)A:由生理需要決定的 B:由優勢需要決定的C:由安全需要決定的 D:由社交需要決定的14.二人或二人以上,為了達到共同的特定目標,彼此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的一個整體是(A7P155)A:群體 B:集體C:組織 D:工作團隊15.容易出現從眾行為的是(D8P183)A:個性上屬于獨立型的人 B:自尊心強的人C:情緒穩定的人 D:對社會評價敏感的人16.出現群體沖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的情形是(A8P197)A:群體規模大,任務專門化B:群體目標的統一C:群體成員負責活動的

26、明晰度高D:不同群體的相互獨立17.在面對面溝通過程中,適當的空間距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D9P220)A:溝通者的性別 B:交談的話題C:親密的程度 D:文化規范18.以達到信息發送者與信息接收者對信息有共同了解為目的的信息溝通是(C9P215)A:直接溝通 B:正式溝通C:雙向溝通 D:單向溝通19.按人際關系的性質分,師生關系屬于B(10P229)A:社會性人際關系B:自然性人際關系C:合作型人際關系 D:競爭型人際關系20.在人際交往中,人際吸引的“磁力”核心是(C10P240)A:互利互惠 B:共同語言C:真、善、美 D:名、利、權21.在PM領導行為理論中,管理效果最差的領導類型是

27、(A11P280)A:pm型 B:PM型C:P型 D:M型22.根據弗德勒模型,在群體情況極有利或極不利的情況下,有效的領導形態是(A11P288)A:任務導向型 B:關系導向型C:人際導向型 D:權力導向型23.在組織設計中,職務設計要從兩個主要維度來考慮,即專業化和(D12P321)A:集權化B:等級性C:技能性D:自主性24.非正式組織不具備的特性是(B12P302)A:它是由于共同的思想、相互喜愛而自發形成的B:它有十分明確的組織目標C: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滿足個人不同的需要D:這種組織一經形成,會產生各種行為規范,約束個人的行為25.在關于組織文化的各種學說中,精神文化說認為組織文化的核

28、心是(C13P326)A:制度B:行為規范C:價值觀 D:服務26.組織文化要體現共同的價值觀念,體現組織中全體員工的信仰、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這是指組織文化建設的(A13P349)A:價值原則 B:目標原則C:參與原則 D:成效原則27.績效考核中,考核者對被考核者的原有主觀印象會給績效考評的結果帶來相應的影響,這種影響造成的考核偏差是(C14P387)A:情感偏差B:對照效應偏差C:印象性偏差 D:首因偏差28.為了考核員工對組織整體貢獻的大小,組織通常采用(A14P370)A:綜合考核 B:單項考核C:自我考核 D:臨時考核29.在克服變革阻力的措施中,使領導者真心實意地聽取下級意見的措施屬于(C15P398) A:進行力場分析B:利用群體動力C:讓組織成員參與變革 D:獎勵變革中的創新者30.將組織變革后的工作成果與期望的目標及變革計劃進行對比,以發現問題。”這是指組織變革程序中的(B15P403)A:評價效果階段B:反饋階段C:選擇方案階段D:實施階段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1.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應堅持(BCD1P11)A:綜合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C:聯系性原則 D:發展性原則E:科學性原則2.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