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1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1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1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1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6 化石吟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2.理清詩歌結構 ,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1)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化石、現代詩歌等。(2)學生通過朗讀的方法,熟悉文章內容、掌握結構特別、品味詩歌語言。(3)通過競賽、啟示點撥、討論等方法來相互充實古生物學方法的知識,增長見聞 作者簡介張鋒,國家級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學博士。1982年遼寧大學化學系有機專業大學畢業。1985年遼寧大學化學系無機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學理學部生物無機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1985-1993年在遼寧大

2、學化學系任教, 1985-1987年任助教,1987年晉升講師,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2年9月-1993年9月在北京語言學院出國部參加國家教委日語培訓班并通過選拔考試。1993-1994年國家教委公派赴日留學,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理學部化學科生物無機化學研究室做訪問學。1994-199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3月獲博士學位后回國。1998年3月至今在遼寧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1999年8月晉升教授。背景解讀這首科學詩寫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吹遍祖國各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潮正在興起,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遍及全國,實現科技現代化是國人的

3、希望。作者在這個時候,寫下這首科學詩,以此激勵人們向科技現代化進軍。 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或生活痕跡(如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類似石頭的東西。u 本文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u自主學習,秀出風采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1.你能給畫線的字注上拼音,或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嗎?潛( )行 檔( )案 軀殼( ) 卓( )越 幽( )雅 há( )骨 猛m( ) cng( )蘢 思xù( ) gu( )藏2.解釋詞語(1)腐朽:(2)化為烏有:(3)潛行:(4)海枯石爛:(5

4、)蔥蘢:(6)嘆服: 3在下列橫線上選填恰當的修飾詞語。_的神話 _的真理 _的骸骨 _的密碼 _的魔法師 _的雕刻家 二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脈格梳理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并回答: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記下疑難,小組合作探究完成。1、詩的第1、2小節,用連續的問句開頭,妙在何處?2.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你”你指代什么?這

5、一句在全詩起什么作用?4.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一句?5.“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么真理?6“長眠在地下剛蘇醒的化石”一句中“蘇醒”是什么意思? 7“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么理解的?同學們齊讀3-6節,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 8、這首詩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寫出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并由衷贊美大自然的句子。 四 拓展延伸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讀了本詩,假如你是文中的一塊化石,你能

6、向我們講述怎樣奇幻的神話?五 當堂檢測1.填空(1)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在這里是 的意思。(2)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從 中窺見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語言 ,富于 。(3)“嘆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贊嘆,大自然是 。(4)全詩運用 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來稱呼,顯得 。2.對下列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比喻)B.黑色的軀殼裹藏著沒有生命的信息。(擬人)C.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排比)D.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

7、(對比)3.根據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話說明什么是“返祖現象”。(不超過35個字)什么是“返祖現象”?生物在綿長的歷史進程中,因為客觀條件的影響,身上的器官逐漸發生了進化或退化的現象,這種變化也一代一代遺傳下去。但是,在千千萬萬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來已經退化了的器官卻突然重新出現;仿佛某種長期被掏了的微弱遺傳因素,突然又強化起來。這時,某個生物就出現了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狀態的現象,這就叫“返祖現象”。 重讀課文“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部分文字,回答問題。4.所選這幾節緊承詩的第二小節中 一句展開。5.第一節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樣的理論?“平凡的真理”是

8、什么意思? 6. 所選部分的第二小節是什么意思? 7.從選文看,詩句發展到第 小節時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 ”是詩人由衷的贊嘆。小結 這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它通過第二人稱“你”,使得化石成為和我們親切對話的藝術形象。它更是一首科學詩,全詩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17 看云識天氣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速讀課文,能準確概述課文內容。2.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3.培養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1)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人們日常使用的天氣諺語。(2)學生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熟悉文章的知識點,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現象的習慣。作者簡

9、介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朱泳燚1960年畢業于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現任江蘇省常熟中學高級教師,19621965年間,由江蘇省教育廳借調至南京,參加農業中學語文課本編寫工作,除一般的挑選課文、組織單元、編寫注釋、設計練習外,還負責編寫十幾篇語言知識短文和說明文課文(看云識天氣被選入九年制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課本第4單元第2課)。30多年來,他先后在多所中學任教;發表了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文章近200篇;專著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于1988年獲全國首屆優秀教育圖書評比一等獎。自主學習,秀出風采 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1.給加點的字注音。點綴( )輕盈( )綾紗( )冰雹( )圓弧( )

10、諺語( ) 彌漫( )暈圈( ) 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項是( )A.高積去排列很勻稱,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B.他的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C.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D.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就積云。 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1)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招牌:(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天風雪的預兆。預兆: 二 知識鏈接,有效導讀 4.填空:(1)說明文是以 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向人們介紹事物或 的文章。(2)議論文以理服人, 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 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和 事理說明文;

11、以 為標準可劃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三整體感知,成長心靈5. 在方框中填寫合適的文字。總說云與天氣的關系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文中哪句話闡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這句話? 2.你能迅速判斷,文中哪些段落在具體地介紹根據云的形態來預測天氣情況嗎?(提示:學習說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強的段落、句子,這種句子一般在段首。根據這些關鍵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 知識呈現3.填寫晴天去簡表。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卷云    卷積云    積云

12、    高積云    4.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云名形態變化位置征兆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5.填寫云的光彩簡表。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暈   華   虹   霞   拓展延伸6.請大家任選一種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它作自我介紹。介紹要求:.充

13、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7.欣賞下列天氣的諺語。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麻省囤食要落雪。早蚯聞蟬叫,晚蚯迎雨場。螞蟻驛窩要落雨。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魚跳水,有雨來。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燕子低飛要落雨。龜背潮,下雨兆。泥鰍靜,天氣晴。豬銜劃,寒潮到。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學習運用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2.積

14、累本課生動形象的語言。3.探究分類說明在文中的作用。復習導入1.先找出來列各詞的近義詞,再找出反義詞。(1)籠罩( )( )(2)模糊( )( )(3)消散( )( )(4)復雜( )( )2.指出下列說明語句,哪些是生動說明,哪些是平實說明。(1)那些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 )(3)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1)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2)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

15、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3)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4)積云如果迅速地各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人天頂,就變成了積雨云。( )4.說明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喻體和相似點,指出說明文運用比喻應注意的問題。(1)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本體:喻體:相似點:(2)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本體:喻體:相似點:說明文運用比喻應注意: 課堂探究案語言品析1.為了將事物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等等。試各

16、舉一例并說說這種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1)分類別: (2)作比較: (3)打比方:2.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體會下列句子用語的準確性。“薄去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句中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不用行不行?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詞語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 寫法探究3.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去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拓展延伸4.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造句(1)天上的去,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當堂檢測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刪去后

17、意思仍不改變的一項是( )A.經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B.卷云和卷積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C.華環貝司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D.當那連綿的雨雪要來臨的時候,卷去在聚焦著,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魄的綢幕。2.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1)剛才還是白云朵朵,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 )(2)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3)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3

18、.“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此句中的“天氣“能換成氣候”嗎?為什么? 4.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空袋子難以直立。”(1)這句名言不僅說明了一種生活現象,更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請說出這個道理。 (2)請舉出一個與這句名言相符的事實來。 5.夏季來臨,某物業公司準備在小區內噴灑除蟲藥水,噴灑除蟲藥水的時間為5月30日14:0015:00。請你代物業公司擬一份告示(只需寫出正文部分內容),告知小區居民。要求:內容清楚,主意簡明、得體。 重讀課文“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

19、里的諺語”這部分文字,回答問題。6.寫出四種光彩的天氣情況。(1)暈 (2)華 (3)虹 (4)霞7.用“”將本文段在段中劃出四個層次,歸納層意。(1)(2)(3)(4)8.用簡潔的話歸納本段段意。 9.引用是說明的一種方法,從本段中列舉起一列,說明其作用和特點。 10.本段的主要說明方法是 、 。18 綠色蟈蟈學習目標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2.通過朗讀文章與語言的揣摩,體會文章的生動與傳神。3.培養善于觀察的習慣和熱愛動物的情感。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1)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式,了解與文本有關的一些人文知識,如作者、作品。(2)

20、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段落,體會生動傳神的語言。(3)通過競賽、啟示、點撥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概括、提煉的能力。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年-1915年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1823年出生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圣萊昂的一戶農家。此后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自主學習,秀出風 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喧囂( )劫( )掠 靜謐( )酷

21、( )愛 吮( )吸 氣氛( ) 滿載( )而歸 喑啞( )( ) 顎( ) 唾( )液 螳螂( )( ) 喙( ) 鉗( )子 踢蹬( )貪婪(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Shu( )獵 cuàn( )改 ro( )亂 更勝一chóu( )gu( )火 zhng( )斯 wjù( )( ) xs( )( )作響3.請將畫線處的文字表述換成成語。(1)耳朵靈敏失,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 )(2)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 )(3)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 ) 二 知識鏈接,有效導讀 1.法布爾(18

22、231915), 國作家、昆蟲學家。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于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童年時代就迷上了戶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鳥。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后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寫 第一卷,到他80時第十卷問世。他的這部代表作被譽為“ ”。法布爾被譽為“ ”。2.科學小品文也稱知識小品或 性說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借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科學小品文用文學筆法來寫,寓 性、 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使讀者在文學欣賞中獲得科學知識。 三整體感知,成長心靈 1.本文前三段寫 ,后八段寫 ,一環緊扣一環,鏈條形地展示出綠色蟈蟈

23、的生活習性,使結構嚴謹,行文暢達。下面提供一種結構圖式以作填空參考。  探究緣起() 夜間演唱() 外形()外 蟬為主食()形 甜食水果()和 外形和習性 另吃昆蟲()習 吃點水果()性 貪吃同伴( 和睦共居 四 問題導學,超越自我 2.綠色蟈蟈在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蟈蟈的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課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哪個句子?為什么?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稱呼,這樣寫有什么效果?在

24、情況下稱 在 情況下稱 在 情況下稱 在 情況下稱 在 情況下稱 3.你認為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舉例說明。(從說明方法和修辭方法兩個角度) 拓展延伸4.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動物,練習仿寫。例: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沙。   當堂檢測1.請在下面各句中的錯別字下面一,并在括號內寫出正確的字。(1)讓我們遠離渲囂去傾聽,去沉思吧。( )(2)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斤斤有味,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后所剩下的頭骨和胸骨。( )(3)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目的共居在一起的。( )(4)在梧桐樹濃密的枝葉里,突然發出哀嗚

25、傳的短促而尖銳的叫聲。( )2.依據課文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句中橫線上。(1)與夜色蒼茫中的 (安靜 平靜 靜謐)氣氛再合適不過了。(2)可它們的聲音不強,我耳朵的鼓膜并不能捕捉到這 (微弱 弱小 薄弱)的聲音。3.與例句使用的修辭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A.我扔人一片梨,一只蟈蟈立即占住它。誰要是來咬這塊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對方趕走。B.蟈蟈在竊竊自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C.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標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

26、如紗。D.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4.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2)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更低劣。 (3)在我的籠子里,我從來沒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徑。 (4)這并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是因為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5.下面句子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它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天氣時尤其如此。我投入一片梨,一只蟈蟈立即占住它。這樣一個接著一個,所有的蟈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自私心是到處存在的。誰要是來咬這塊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對方趕走。嗉囊裝滿后,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爪的擦擦臉和眼睛,然后閉著雙眼或

27、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吃飽了,它便讓位給另一只蟈蟈,這時它變得寬容了。生讀課文“讓我們遠離喧囂去傾聽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這部分文字,完成文后問題。6.結合具體語境,解釋下列詞語。(1)竊竊自語: 。(2)喑啞: 。7.概括此段內容。 8.從文中找出兩句擬人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9.(1)此段中作者用哪些詞語描寫蟈蟈的聲音? (2)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對蟈蟈的什么感情?19 月亮上的足跡學習目標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3.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1)學生通過查閱資料,

28、了解人類登月的歷史。(2)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的方法,文章內容,掌握數字的準確運用。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月亮上的足跡(選自20世紀科學發現縱橫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作者: 朱長超背景解讀人類自從1957年進入太空時代后,對太陽系的研究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類不再滿足于用望遠鏡觀察,更希望能夠親自去看看。美國總統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于1963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羅計劃”的開始。在解決了一系列的相關問題之后,1966年美國開始正式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創舉,人類對月球的認識,也由此開始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自主學習,秀出風采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1.給

29、加點的字注意或根據注音寫出漢字。áng( )首挺立 軌道( ) 橢圓形( ) 小心yìyì( )( )鐵鍬( ) 狹zhi( )2.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3)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3.填寫出帶有月字的詞語四個,關于月的詩句兩句。詞語:詩句二知識鏈接,有效導讀4.月亮上的足跡從說明對象上來看,屬于 說明文,從表達方式上來看屬于 說明文。5.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

30、 、 。本文屬于 順序。三整體感知,成長心靈6.在下面示科的橫線上填寫相應的文字。 1969年7月16日:飛船發射; 發射后13小時30分: ; 月球在望: ; 中心呼叫: ; :7月20日7時32分; :7月22日上午; :返回地球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3.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4.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5.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6.人類

31、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7.本文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提示:從語言特點、表達方式和說明方法三個方面) 當堂檢測1.下列加點字的注意安全正確的一項是( )A.里程碑(bei) 狹小(xiá) 橢(suí)圓B.懸(xián)在 操縱桿(gn) 故障(zhàng)C.液氫(qng) 休斯敦(dn) 攝像(shè)D.狹(xiá)窄 裝置(zhì) 小心翼翼(yì)2.下列各句中沒有采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的一項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B.“土星五號”火箭像

32、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C.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D.這一小步,對整個人類來產,是巨大的飛躍。3.請把重新調整后句子的順序填在下面橫線上。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飛船進入大氣層,回到地球登月艙打開艙門。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間點,向月球進發。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正確的順序是: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阿波羅11號太空船首次登陸月球的剎那,的確令人嘆為觀止。但太空船得先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才能飛往月球。

33、因此剛發射的幾分鐘,也就是整個航程一開始的若干公里之內,是最艱難看時刻,所費的力量往往超過往后的幾十萬公里。習慣也是一樣,它具有極大的“引力”,只是許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認罷了。要革除因循茍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怎么自利等不良習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闊斧的改革,便難以成功。“起飛”需要極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脫離重力的牽絆,就達到理想的境地。4.從全文看,第一自然段關于太空船的敘述,是為了說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5.第二自然段中的“習慣”具體是指什么? 6.第二自然段中的“起飛”的含義是什么? 7.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8.

34、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20 山市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了解蒲松齡的有關常識。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大意思。3.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1)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2)學生通過誦讀,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精彩語句。(3)通過復述復雜的情景變化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古典作品的鑒賞能力。預習導學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

35、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于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后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

36、,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背景解讀淄川縣志記載:奐山“有山市,邑人多見之者,城郭、樓、宮室、樹木、人物之狀、類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樓的簡稱。作者34歲游嶗山時,曾有幸新眼見過海市蜃樓的奇幻景色,在嶗山觀海市作歌一詩里,十分驚異所看見的奇景:在海天之間,忽然出現了樓閣、山水、人物,一霎時又“飆然風動塵埃起,境界全空幻變止”,這種變幻莫測的景象,與山市中描寫的山市幻景的變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個時代,還不能理解海市蜃樓是一種光線折射形成的現象,故在文中有稱此現象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記載。唐人鄭熊番禺雜記·鬼市寫道:“海邊時有鬼市,半夜

37、而合,雞鳴而散。”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潘樓東街巷寫道:“又東十字大街,日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到曉即散,謂之鬼市子。”作者與前人一樣不了解這種幻象產生的原因,便認為是鬼怪作崇。自主學習,秀出風采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1.給加點的字注意。青冥( ) 飛甍( ) 高垣( ) 禪院( ) 逾時( )連亙( ) 倏忽( ) 窗扉(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然數年恒不見( )(2)高插青冥,相顧遲疑( )( )(3)往來屑屑( )(4)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 )( )(5)連亙六七里( )(6)或憑或立,不一狀( )( )(7)數至八層,裁如

38、星點( )(8)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 )(9)見山上人煙市肆( )(10)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二 知識鏈接,有效導讀 山市選自 ,作者 ,字留仙,世稱“ ”, 代文學家。三整體感知,成長心靈請有課文原句填空。山市描繪了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樓,條理清晰,語言簡潔,請填寫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山市”的形成階段: “山市”的發展階段: “山市”的高潮階段: “山市”的消失階段: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按章節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然數年恒/不一見。B.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D.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39、,不可/計其層次矣。2.翻譯句子(1)相顧遲疑,念近上無此禪院。 (2)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志城郭矣。 (3)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4)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 (5)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3.文言文有一個特點,有時說話跟現代漢語不一樣,如文中“然婁年恒不一見”,按照現代漢族的語言,習慣一般是“然數年恒不見一”,像這樣的例子在文中還有很多,如:(1)見宮殿數十所。(2)中有樓若才,堂若者,坊若者。(3)惟危樓一座。(4)不一狀。請把上面的幾個句子按照示例變成現在的說法,然后翻譯成現代漢語,比較一下二者的不同。 拓展延伸9.本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山市的生動和消失的全過程,極富有想象力。請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開啟你智慧的大門,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城上有驪?城中街道怎樣?危樓上有多人?都在干什么?根據上述提示,以課文的描寫為基礎,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白話文擴寫山市變化的任何一個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