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病人概述_第1頁
標準化病人概述_第2頁
標準化病人概述_第3頁
標準化病人概述_第4頁
標準化病人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結構化考試結構化考試 與標準化病人概述與標準化病人概述客觀結構化考試客觀結構化考試概念 客觀結構化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nation 簡稱OSCE),又稱臨床技能多站式考試。不是某種具體的考核方法,而是提供一種客觀、有序、有組織的考核框架,在這個框架中,不同的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考試大綱加入相應的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這種新型臨床能力考核形式主要是通過一系列事先設計好的模擬臨床場景來測試醫學生的臨床能力。OSCEOSCE的發展史的發展史 1975年:英國Dundee大學的Harden和Gleeson提出 1983年:加拿大醫學委員會將其

2、應用于醫師執照考試 1991年:在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的資助下,OSCE被引入我國OSCEOSCE測試內容有哪些?測試內容有哪些? 標準化病人 醫學模擬人上的實際操作 臨床資料的采集 文獻檢索 人文關懷標準化病人的概念和歷史標準化病人的概念和歷史概念: 所謂“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 SP),就是“模擬病人”,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之后能準確表現病人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由于經過專業培訓,這些人能夠準確模仿相應病例的癥狀,包括走路姿勢、身體動作、疼痛的程度、面部表情、病史病狀等。學生根據“病人”表現出來的癥狀詢問病史、判斷病情,作出正確的診斷。SP可以給操作者

3、進行評分和對操作技巧進行反饋。同時起到病人、教師、評估者的多重作用。起源與發展起源與發展 1963年:Howard Barrow(南加州大學的神經病學家)為教學目的開發了“模擬病人” 1968年:衣阿華大學的Robert Kretzschoman博士開發了第一個“婦產科教學合作者” 1970年代中期:鄧迪大學的Ron Harden開發并第一次實現了標準化病人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能力考試中的應用 1970年代后期:亞利桑那大學的兒科醫師Paula Stillman開發了“亞利桑那臨床等級量表”,供SP使用,以評估學生的表現。起源與發展起源與發展 1989年: Paula Stillman 調查了美國

4、和加拿大136所院校,其中94所在其課程中不同程度的使用了SP 1991年: Stillman將SP引入我國 1993年:華西醫科大學等醫學院培養出了第一批SP為何要用為何要用“標準化病人標準化病人” ? ?1.病人不愿配合臨床教學是一個共性問題2.溝通技巧和臨床技能的練習標準化病人的功能標準化病人的功能 模擬 / 角色扮演功能 問診 體格檢查 回饋 SP作為“評估者”的功能 SP作為“教師”的指導功能 SPSP在現代醫學教育中的優勢和局限性在現代醫學教育中的優勢和局限性優勢1.有利于解決患者就醫及醫學院教學之間的矛盾2.克服了以往臨床教學或測驗中難以找到典型病例的問題3.增強醫學生的溝通能力

5、、人文素質4.應用于考核當中時,可以提高臨床考核的標準、可比性、可靠性、客觀性、公正性和可重復性5.對于教師而言,SP能依照教學要求,配合上課時間參與教學局限性1.SP與真實病人之間存在區別2. 標準化病人只能模擬疾病的主觀部分,而難以模擬疾病的客觀表現。 3.長期的標準化病人的身份有可能對標準化病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4.訓練SP需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較高SPSP在現代醫學教育中的優勢和局限在現代醫學教育中的優勢和局限性性標準化病人教學的意義標準化病人教學的意義訓練醫患溝通促進人文關懷 解決教學資源不足 減少醫療法律糾紛 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克服臨床技能筆試考核的弊端我院我院OSCE

6、OSCE與與SPSP活動的開展活動的開展 選擇各科??频某R姴 ⒍喟l病作為模擬病例,并在各科選擇若干名護士作為標準化病人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各??聘鶕x擇的相關??萍膊?,通過模擬臨床場景來測試護理人員應用護理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臨床實踐能力。 活動宗旨 培養護士“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為目標,以促進護理人員整體護理能力為宗旨,注重認知、態度、技能三方面,著重培養護理人員的臨床思維、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及人文精神。 SP的應用是現代醫學教育及教學成果評估的必然趨勢, SP培訓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望所有參與Sp培訓和教學的老師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以促進SP在醫學

7、教育中的發展和成熟。 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及管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徐云燕,白露,岳鳳蓮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和應用楚施軍、許杰州標準化病人培訓手冊王以朋、管遠志OSCEOSCE的發展史的發展史 1975年:英國Dundee大學的Harden和Gleeson提出 1983年:加拿大醫學委員會將其應用于醫師執照考試 1991年:在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的資助下,OSCE被引入我國局限性1.SP與真實病人之間存在區別2. 標準化病人只能模擬疾病的主觀部分,而難以模擬疾病的客觀表現。 3.長期的標準化病人的身份有可能對標準化病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4.訓練SP需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較高SPSP在現代醫學教育中的優勢和局限在現代醫學教育中的優勢和局限性性 SP的應用是現代醫學教育及教學成果評估的必然趨勢, SP培訓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望所有參與Sp培訓和教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