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說明文閱讀試題(帶答案)[新].doc_第1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說明文閱讀試題(帶答案)[新].doc_第2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說明文閱讀試題(帶答案)[新].doc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說明文閱讀試題(帶答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說明文閱讀試題(帶答案)一、大自然的語言 (一)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經度之所以發生影響,是離海洋遠近的關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一度,但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1) 這段文字說明的內容是(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2) 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這段文字是按

2、0;概括到具體(邏輯) 順序解說事理的。 (3) 用大連和北京、濟南和煙臺相比有什么作用? 說明經度的差異影響物候的來臨。(4)文中運用了_舉例子 列數字 作比較_等說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達作用? 表示沒有例外,這樣就準確地表達了經度對物候的影響。(二)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

3、的意思。 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2)找出兩組反義詞語寫在下邊。榮枯 去來(4) 用“|”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 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5)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傳語 暗示 唱歌 (5)是否能將“趕快種谷子”后邊的句號改為分號?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A.能,因為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么區別。( × )B.不能。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里說。(  )C.不能。因

4、為前者說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后者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  )6 D.能。因為三句都是在說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  )(6)本段說明的內容是:以實例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7)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了哪三個例子說明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系?杏花開了 桃花開了 布谷鳥開始唱歌(8)本段的說明順序是( 邏輯順序  )(三)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地沉睡中_(A清醒B蘇醒;C醒悟;D復蘇)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_(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

5、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_(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BAC 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 這里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翩然 動作輕快的樣子。 3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A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

6、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 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么?  不行。以上情況只限于“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 6本段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這樣寫好在哪里? 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于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7本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實際指什么?這樣命題好不好?為什么? 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說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 8

7、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次第,一個接一個。(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三個例子說明什么道理? 說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里,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 二、蘇州園林 (一)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

8、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蘇州園林作者 葉圣陶,名 紹鈞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2.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結合上下文,試分析p 下列語句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

9、不過十多處。(列數字) b.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 舉例子、打比方) c.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作比較 ) 4.“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中“敗筆”是什么意思?改為“地方”可否?為什么? “敗筆”:原指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寫得不好的詞句。文中指影響園林整體美觀的設計上的缺憾。不可以。因為句中的“敗筆”是與上半句中的“圖畫”相照應,換成“地方”,則沒有這層照應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為“每一個心里想著口里說著如在畫圖中。”效果會怎樣?哪種說法好? 效果

10、不好。第一種說法好。第一種說法是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蘇州園林設計的成功,確實能夠做到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后一種是肯定句,語氣不如前一種雙重否定句強。 6文段中四個“講究”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這四“講究”是總寫,后面的3、4、5、6四個自然段就是按這四句話的順序來安排的,在內容是前后一一對應。 7文段中有一個詞貫穿全篇,成為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這個詞是 圖畫 。 8. “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以刪

11、去,為什么?   不能刪去。“似乎”在這里表推測,因為這些園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都已故去。作者沒法直接聽他們說,只能是推測。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準確,更嚴密。“務必”表明設計者們堅定的追求。在這里“務必”對游覽者的觀察點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說明蘇州園林總的特點時,連用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通過聯系語境仔細體味,我們發現這不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為準確。(二)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

12、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 蘇州園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為什么?    不能,這句是

13、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寬暢,就作為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梁。 。 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著意于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說明假山的堆疊的藝術美。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與“技術”的詞序能否對調?為什么?    

14、0;不能。因為一對調,就變成了強調技術而把建設藝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的中心不一致。(區別: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則是在長期重復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為什么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為假山的堆疊,體現了設計者獨創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 11游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是怎樣配合布置的

15、?  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梁配合;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 池沼養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計分為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 。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甲)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決不講究對稱

16、,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乙)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 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回廊 láng  

17、0;2鏤空lòu 9、甲段說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說出兩種說明方法)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作比較 ,打比方。 10乙段說明的內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舉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盡管猛一看上去花墻和廊子把景致分開了,但因為墻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沖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余地呈現在游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游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致繁復、有層次了。 12、蘇州園林的

18、花墻和廊子各有什么特點? 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 13“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放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可否刪去? 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表意肯定,一點都不含糊,用詞準確。使用這些表意肯定的詞語時,建立在對所說明的情況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準確的基礎上。(四)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

19、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給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將選定義項的序號填在括號中。(1)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D   ) A著力    B著重     C下手   D考慮       (2)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  &#

20、160;) A單調    B冷清     C孤獨   D清閑       (3)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 (  C  )A曲折    B纏繞     C突兀   D蔓延     2這段話正確的層次劃分應為(

21、60;B )。A  B  C  D      3這段話說明中穿插的表達方式是(  B  )。A記敘和描寫          B描寫和議論        C描寫、抒情和議論   4這段話所說的事物的特征是:蘇州園林載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22、5這段話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B、D 、E )。A下定義   B打比方   C分類別  D舉例子  E作比較  F列數字        6把本段中起描寫作用的詞句寫在橫線上: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盤曲嶙峋的枝干 俯仰生姿  ;作用是:說明蘇州園林的樹木不講究整齊劃一,而講究自然畫意。 7      

23、60;      本段說明的是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8“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這”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9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是:(從概括到具體)。 10.“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一句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  。這句是為了說明蘇州園林的什么特點?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11.文中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指:講究自然之美 ,用“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

24、式似的道旁樹”一句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三、中國石拱橋 (一)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25、。(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攔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還刻著他的名字。 1、             文引用了張嘉貞和

26、張鷟的贊語,所起的作用分別是(為了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和形式優美 )2、下面的說法有錯誤的是(B ) A選文的結構是先總說后分說再總結,這種結構能給人完整清晰的印象。B選文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C選文在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緊緊圍繞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進行說明。D選文的最后一句是對趙州橋特點的概括總結。 3、下面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趙州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經過限定的結論才更符合實際情況,符合說明文要求語言準確的特點。 4、   

27、;          這段文字的中心是:贊美趙州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5、             本段開頭部分運用了許多數字,有什么作用?使用科學測量得來的數據,準確地說明了橋的規模,給人以具體明晰的印象 6、           

28、;  本段介紹趙州橋特點,是依照大拱的長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點、全橋結構特色與四周景色的配合順序寫的。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說明順序,先把大拱的兩個特點介紹完,再介紹小拱的特點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介紹的。 7、             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趙州橋結構特點、藝術價值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二)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1、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盧溝橋 2、劃線的三個句子分別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列數據、下定義、作比較  3、把這段文字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